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63例锁骨骨折采用何氏骨科的膝顶复位法,压条加小压垫、胶布、后背双肩"∞"字绷带、三角巾悬吊联合夹缚外固定术治疗,结果优20例,良43例,无骨折不愈合及肩关节功能障碍。并对锁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何氏骨科独特的联合夹缚外固定术,压条加小压垫、胶布、绷带、三角巾悬吊使用的配伍关系进行了讨论。运用何氏联合夹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63例临床报告@邬强$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610011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中医骨伤科名家苏培基教授在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工作的30余年里,坚持“循本溯源,衷中参西”的原则,博采众家之长,大胆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和诊疗特色.文章在其完整的学术思想体系里撷英,简要介绍其别具一格的正骨手法,治疗骨伤疾病辨证用药、内外兼治的诊疗特色及其在对传统中医骨伤科学的继承和创新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3.
骨科门诊换药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科门诊换药是骨科日常治疗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担负着骨科门诊病人伤口的治疗,并且指导病人功能锻炼,预防再损伤以及健康教育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检查伤口,更换敷料,术后拆线,钢针、钢丝等内固定物的拨出来,急慢性骨病的创面处理,我院骨科门诊2004年8月至2005年6月为各类骨科外伤患者280例换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运用疼痛护理模式对骨伤、骨病患者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120例骨伤、骨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组接受疼痛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取得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护理组接受疼痛护理后的护理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骨科中,护理人员要积极采取疼痛护理为住院患者实施护理,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骨伤病人疼痛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靓  常明  张瑞 《哈尔滨医药》2009,29(6):116-116
骨伤病一般都是由意外事故引起的,而疼痛是绝大多数骨伤疾病的共同特征,又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它受心理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制约,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展、病人的康复,所以减轻骨科患者的疼痛,做好骨科病人的护理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下面我就谈谈护理骨伤病人疼痛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6.
马在山主任医师,是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500名著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之一。现任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东城骨病研究所所长;北京东直门外中医骨病医院科研院长;北京传统推拿治疗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马老出生于中医骨伤世家,从医50余年,业绩非凡。在研究治疗骨伤科疾病经验基础上,总结了前人的医疗经验及自己多年临床实践,20年前开辟了非手术中  相似文献   

7.
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是用来治疗骨代谢疾病的一类药物,作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基础用药,需要长期服用。它可有效减少骨相关事件,减少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和缓解骨痛。《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指出对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建议使用双膦酸盐,也可以和止痛药、化疗、放射治疗合并使用。建议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确诊后就开始使用,维持两年以上。在国内,内分泌科、血液内科、肿瘤内科、免疫内科、骨科、妇科、  相似文献   

8.
跟痛症是以足底后跟部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综合症候群,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临床治疗相对棘手,且病因繁多复杂。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有其独特见解,在治疗方面较西医亦有独特优势。该病以肝肾亏虚、气滞血瘀为主,治疗上以调补肝肾、活血化瘀为基,兼以益气养血、祛风散寒、清热除湿、理气化痰等为辅,通过内治、外治及内外兼治等疗法,可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9.
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是伤骨科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笔者于1989年至1995年间,采用自拟“活血消肿场”外洗配合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130例,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临床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30例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性89例,女性41例;年龄最小15岁  相似文献   

10.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当前临床上一种较为多见的骨科疾病,其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腰腿疼痛,下肢麻木等,继而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造成极大影响。此病的发病原因有许多,如风寒侵蚀、长期劳损以及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等;如不对疾病进行治疗与控制,将引起感觉运动障碍,情况严重的还可能引起瘫痪[1]。而当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一般是采取非手术法,如中药、药物注射、按摩等。现为了解独活寄生汤加减与中医骨伤按摩手法在腰椎键盘突出症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本案将对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所收治的67例腰  相似文献   

11.
丝瓜叶的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7年以来,笔者采用丝瓜叶外治顽癣、鼻出血、丝瓜叶粉外跌打刀伤,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治疗顽癣20例,治鼻出血30例,瓜汁粉外治跌打伤10例,随2年无复发。2丝瓜叶治血粉的制作方法2.1采集与晒干:在夏秋季采集新鲜丝瓜叶,采集后用凉开水洗涤,放在洁净的盛器内在阳光下曝晒干燥。  相似文献   

12.
曼鹿 《医药世界》2005,(2):48-49
李宝仓博士坐诊于河北沧州崔庄三元堂骨科门诊,现为三元堂堂主。三元堂建于1909年,其祖父以中草药治疗接骨和腰腿痛,其家父对前辈经验总结,运用地道中草药,对正骨和腰腿痛下了一番功夫,在行医几十年中,采取内服外敷中药,创出骨折28天治愈疗法。三元堂门诊在60——70年代创出中医三疗法,对腰间盘突出症、风寒湿痹症引起腰胯腿痛,特别对股骨头无菌坏死症、骨结核具有独特疗效。80年代购进C02激光机配合三疗法,对股骨头无菌坏死、骨病、骨结核、局部病灶的照射,电疗法,使死骨再生复活。1993年10月9日,李宝仓参加全国首届中医药论文大会,两篇治疗骨病论文获奖并受到中央领导人李德生的接见。1998年在北京参加全世界骨伤科学大会,治疗股骨头骨病论文,荣获尚天裕科学三等奖。2000年3月参加全世界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的全世界骨伤学术大会,以中医中药治疗压缩性骨折论文荣获金奖并授予李宝仓“中华特技名医”。  相似文献   

13.
<正>膝骨性关节炎主要病理特征为关节软骨破坏的慢性关节疾病,造成本病的因素为生物因素(如遗传、年龄、炎症等)及机械性损伤因素。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慢性疼痛、关节僵硬,畸形和活动障碍。笔者在全国著名骨伤专家赵文海教授指导下,于2013年1月至9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40例,采取手法治疗,效果显著,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进行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对照组进行舒血宁注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和临床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与独活寄生汤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良反应低,患者疾病康复迅速,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Colles骨折是发生在桡骨远端2.5em以内的骨折,远骨折端向背、桡侧移位,伴旋后畸形及尺侧副韧带损伤或尺骨茎突骨折。1814年由Abraham Colles首先描述。是骨科临床最常见骨折之一。临床在治疗上,经手法复位后多采用小夹板外固定,石膏托或管型外固定。笔者总结自1992年10月至2000年1月采用手法复位后前臂掌背侧石膏夹腕屈曲位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9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2月治疗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仅进行中药内服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1]. 通过观察患者眩晕程度、视力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实验,做出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总治愈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过程中,与单纯采用中药内服治疗方法相比采用中医骨伤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安全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周海宁,冯伟临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小儿骨科疾病,治疗上可采用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我院1984年8月建立骨科至今,共收治小儿肱骨髁上骨折544例,对手法复位失败的140例采用手术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4...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5'-核苷酸酶(5'-NT)与碱性磷酸酶(AIJP)进行测定,探讨5'-NT在肝胆疾病与骨科疾病中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1—2月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另选择2012年1—5月在肝胆外科住院患者48例(各类肝胆疾病组)和骨科住院患者15例(骨病组),测定三组受试人员5'-NT与ALP水平。结果各类肝胆疾病组患者的5'-NT、AIJP水平显著高于骨病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NT是诊断肝胆疾病的特异性指标,与ALP联合应用可鉴别诊断肝胆疾病与骨骼疾病。  相似文献   

19.
肱骨干骨折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骨干的中段,下段次之,上段最少,中下1/3骨折容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容易发生骨不连接,肱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3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但多见于成人。骨折程度不同,可分为完全骨折、不完全骨折,因骨折线方向不同,分为纵、横、斜、螺旋、粉碎骨折。目前随着西医骨科的普及,很多医院都选择了手术内固定,放弃了手法整复,外固定。笔者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对68例闭合性肱骨骨折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中立位固定前臂,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68例,男50例,女18例,年龄18~56岁,平均34.2岁,右侧47例,左侧21例。致伤原因:车祸伤44例,高处坠落伤16例,其他损伤4例,本组均为闭合性骨折。未合并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法整复时间0~6d,平均2d。2治疗方法2.1整复手法以上1/3骨折为例,患者坐位,近段助手握患者伤肢腋部,远段助手握腕关节,并沿纵轴牵引,2~5min,术者面对远端,拇指抵住远折端外侧向内按,余指环抱近折端内侧向外提,有旋转移位应配合旋转手法,有背靠背移位配合回旋手法,有分离移位施以纵向叩击手法,切忌暴力牵引,避免肌肉嵌顿骨折断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颈部牵拉治疗,治疗组则实施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采取治疗之后,治疗组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35%(P<0.05)。结论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对其实施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缓解其疼痛、且治疗有效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