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踩跷法运动学整体特征及局部特征,为名老专家特色手法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应用三维运动捕捉技术记录罗才贵教授及初学者各3个完整踩跷动作,高速摄像头记录操作者下肢髋、膝、踝关节的活动,比较角度、角速度、重心速度在完整周期及重要时间点的动态变化,分析罗氏踩跷法整体及局部运动学特征。结果与初学者相比,罗教授踩跷动作的整体特征显示髋关节、踝关节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特征方面显示,在重心下降最低点时刻,周期1中膝关节角速度较小(P0.05),周期3中髋关节角度偏小(P0.05)与踝关节角速度较小(P0.01)。在重心上升膝关节打直时刻,周期1中膝关节、踝关节角速度较小及重心速度偏小(P0.01);周期2中髋关节角速度、膝关节角速度较小(P0.05),踝关节角度偏小(P0.05),周期3中髋关节角速度、膝关节角速度较小(P0.05)。在重心下降膝关节屈曲最大时刻,罗教授周期1中膝关节角度偏大、角速度较小(P0.01),重心速度较小(P0.05);周期2中重心速度偏小(P0.05),周期3中髋关节角度、膝关节角度偏小(P0.01)。结论罗氏动作切换过程及施力时关节角度及角速度均较小。说明罗氏踩跷整体稳定、柔和均匀之余,又注重局部"巧劲""寸劲"发力,体现了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从踝关节生物力学的角度综述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研究进展。通过整理国内外文献,概述KOA发生及发展过程中下肢运动链(髋-膝-踝)的生物力学机制。在步行活动中,踝关节是膝与地面作用的中间环节,膝-踝关节间力学联系紧密; KOA可造成踝关节结构和功能异常,踝关节损伤或功能下降亦可诱导或加重KOA。基于踝关节生物力学特点,临床治疗采用足部矫形器、改变足前进角、中医手法和太极拳等康复疗法,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型踝关节置换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18例(19踝)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非骨水泥型踝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时间为18.5(8-45)个月.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关节功能改善进行对比研究,术后关节功能根据Kofoed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踝关节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背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8.8°,改善为术后平均18.6°;跖屈活动度由术前平均12.5°,改善为术后平均28.3°; Kofoed评分由术前平均42.2分,改善为术后平均80.7分.X线片分析未见假体松动及感染表现.结论 非骨水泥型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血友病A性膝关节和踝关节病的超声特征及临床意义。 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28例血友病A患者的55个膝关节和55个踝关节行超声探查并评分,分析血友病A患者关节滑膜增厚超声评分与软骨改变超声评分的相关性,以及膝关节超声评分与踝关节超声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全部28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33.4(669)岁。膝关节超声评分与踝关节平均超声评分分别为5.16±0.67和3.87±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膝关节和踝关节骨侵蚀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与中间型、重型血友病A患者关节超声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但中间型和重型血友病A患者关节超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18岁和≥18岁年龄组关节超声评分别为3.50±1.00、4.87±0.4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9)。膝关节超声评分与踝关节超声评分有一定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79,P<0.01);滑膜厚度超声评分与软骨改变超声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28,P<0.01)。 结论 超声可有效识别血友病A性膝关节和踝关节病病变,是评估血友病A性膝关节和踝关节病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快捷低廉的检测手段,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外固定器超关节固定治疗膝、踝关节的毁损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毁损性骨折的早期临床处理办法。方法:15例均采用超关节外固定器固定治疗,共12膝,7踝。结果:12例愈合良好,3 ̄6个月去除外固定器行关节功能训练,1年后其中6例行膝关节置换,2例膝关节融合,4例踝关节融合,1例愈合后转上级医院治疗(1膝,1踝);3例创口感染,1例经皮瓣转移置管灌洗治疗愈合膝、踝均强直,拒绝治疗,另2例转上级医院(2膝,1踝)。结论:外固定器超关节固定治疗膝、踝关节的毁损性骨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stablish whether reduced dorsiflexion at the first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 affects sagittal plane kinematics at the ankle, knee, and hip. Twenty individuals with symptom-free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s were studied as they walked with and without an insole designed to restrict first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 dorsiflexion. Sagittal plane kinematics at the ankle, knee, and hip were compared in the two conditions. When walking with the insole, the ankle was more dorsiflexed during late midstance and less plantarflexed during propulsion, the knee was more flexed during midstance, and the hip was less extended during late midstance. This evidence of a link between the first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 and the kinematics of the proximal joints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for the clinical entities of hallux rigidus and hallux limitus to influence gait and justifies more detailed study of this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7.
徐金武 《医学综述》2008,14(7):1068-1070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严重病变的膝关节通常采用全膝置换术进行治疗。随着膝关节置换成为普遍的手术,与膝关节置换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被人们关注。通过对近期有关文献资料的复习,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指征,生物学角度预防置换手术的失败,微创外科、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的应用,以及加强围手术期干预等几方面进行综述。同时,指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一定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罗国安 《中外医疗》2012,31(31):62-63
目的探讨不同病人,不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单纯关节清理,关节清理并胫骨截骨,滑膜切除,关节清理并胫骨截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结果膝关节病手术17例患者,均行3个月~8年随访。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关节清理并截骨优于单纯关节清理术,全膝关节表面置换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9.
仿真膝关节模型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快速成形技术在医学的临床应用情况。描述了快速成形技术在胫骨外踝骨折的一般步骤和临床应用情况。以螺旋CT得到整个膝关节的CT影像图,扫描层间距为1.0mm。以DICOM文件的数据点信息为数据源,通过相关软件读取DICOM数据文件,获得膝关节的二维CT影像,通过平面图形软件编辑和处理得到膝关节胫骨骨折的边界,将边界曲线输入CAD系统建立三维模型再生成STL文件;采用ZSW—I—A型激光快速成型机将STL文件加工成胫骨外踝骨折的纸基模型。将该纸基模型用于临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例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不同部位Ⅲ型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20例胫腓骨不同部位骨折予以单例外固定支架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分组研究。A组18倒,骨折部位经在胫腓骨上段近膝关节部位Ⅰ、Ⅱ区。骨折治疗需要跨膝关节固定。B组74例骨折部位往于胫腓骨中段Ⅲ、Ⅳ区,骨折治疗不需要跨关节固定。C组28倒,骨折部位位于胫腓骨远端Ⅴ、Ⅵ区,可涉及关节面,骨折治疗需要跨踝关节固定。结果:骨折愈合的非优良率A组38.9%,B组8.1%,C组28.6%。B组显著低于A、C组(P<0.01)。B组骨折愈合后的优良率91.9%,显著高于A组(61.1%)和C组(71.4%)(P<0.05)。结论:单侧外固定支架适应不同类型的胫腓骨不同部位的骨折的治疗,尤其对伴有软组织抉损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对胫腓骨不同部位的骨折疗效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1.
何平  何晓玲  张玉 《河北医学》2016,(2):319-32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患膝关节疼痛及肿胀程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d膝关节肿胀程度及VAS评分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术后3d、术后7d膝关节肿胀程度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患者随访6个月评价膝关节功能,观察组HSS评分优18例、良9例和中3例,对照组HSS评分优12例、良9例、中8例和差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皮质剥离加Phemister植骨治疗内固定术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2月~2012年10月采用骨皮质剥离加Phemister植骨的方法治疗的四肢长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患者12例.根据骨折部位不同,植骨前分别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及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统计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8个月,平均23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感染、骨髓炎、骨化性肌炎,内固定松动、钉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本组12例患者中9例骨关节功能为优,肱骨骨折1例(肩、肘),尺、桡骨骨折4例(肘、腕),胫骨骨折2例(膝、踝),股骨骨折2例(膝);良2例,1例桡骨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为良,1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为良;1例胫骨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差.骨折植骨术后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7%(11/12).结论 骨皮质剥离加Phemister植骨治疗内固定术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均获骨性愈合,关节功能良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武迪  段敏  王卫青 《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28-129,134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评价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常规护理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6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综合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配合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61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膝关节肿胀和疼痛程度,术后治疗2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AKSS)、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无论是对照组还是观察组,患者在第3天膝关节肿胀和疼痛程度最为严重;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观察组膝关节肿胀人数和疼痛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KSS评分和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ROM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越严重恢复越慢,做好消除肿胀和疼痛的护理,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时补充营养,同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胡伟  彭道勋 《中原医刊》2011,(17):37-38
目的探讨髌骨内侧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3月我们采用微创髌骨内侧旁入路对18例患者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同期采用常规髌骨内侧切口对18例患者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功能评分。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8.5个月。微创组切口长度、直腿抬高时间和开始下地行走时间均优于常规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出血量和术后3个月功能评定KSS标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髋关节置换是一种安全、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可进退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脑卒中病人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高要市人民医院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收治4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270例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良肢位摆放,下肢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桥式运动等。对照组180例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3周后以踝关节功能情况及下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有效252例(93.3%),对照组有效153例(85%),治疗组踝关节功能无障碍243例(90%),有障碍27例,对照组无障碍54例(30%),有障碍12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脑卒中病人进行踝关节康复治疗,越早实施效果越好,在临床上可减少后遗症,恢复步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林春阳 《黑龙江医学》2004,28(7):502-503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与外支架固定治疗Ⅱ度胫腓骨干开放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 ,比较GustiloⅡ型胫腓骨干开放骨折中使用带锁髓内钉组与外支架固定组的伤口骨折愈合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均获得良好的踝、膝关节功能 ,但带锁髓内钉组在伤口感染率与骨折愈合完全负重时间均小于外支架组。结论 选用带锁髓内钉治疗Ⅱ型胫腓骨干开放骨折为一种较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近50年来人工关节技术的演变、假体改进、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指征及关键技术的运用技巧。结果:随着假体材料的不断改进、手术技巧的提高以及规范化的操作与管理,关节置换手术已成为治疗严重髋、膝疾患的临床常用手术。结论:我院骨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至今愈1100例患者接受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关节外科技术在我院骨科得到不断发展及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病变的早期筛查价值。方法 选取164 例无 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及100 例健康对照者。对双侧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及膝关节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分析 两组病变关节阳性率、病变关节分布情况及超声表现结果。对患者进行2 年随访,观察患者出现急性痛风性 关节炎的阳性率。结果 经过高频关节超声检查,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发现病变关节阳性率高于对照组 (P <0.05)。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第一跖趾关节病变66 个,踝关节病变17 个,膝关节病变10 个。随访2 年, 各组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 可以利用高频超声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 者早期关节病变情况进行筛查,为患者开始降尿酸的时机提供更多依据,减少高尿酸血症带来的关节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最佳方法。方法:对2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不同阶段的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评分,优18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达92.30%。结论: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系统化、针对性阶段康复锻炼,恢复肢体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经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后的近期临床效果及预后,总结可供临床参照的围术期的有效康复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双膝关节人工置换术的32例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4.5±6.5)岁;平均病程5.8年。手术由2位副主任医师主刀,按膝关节置换术的常规步骤完成。术后对患者经综合康复措施干预。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关节活动度ROM、HSS评分,骨密度和生活质量。 结果 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并发症,术后1例1膝出现腓总神经麻痹,1例2膝关节活动度偏差,均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假体安装效果良好。术后经综合康复措施干预,患者康复均良好。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生活质量评分、HSS评分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ROM关节活动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抗骨质疏松药物耐受性良好。截至本研究随访结束,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疼痛明显减轻,患者均可不借助外力独立行走50~100 m。未发生假体松动、断裂和心脑血管意外等远期并发症。 结论 双膝关节同时置换术前需综合评价患者的具体病情,对大部分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而言可以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和预后,其中术后针对每一患者的个体化康复计划对于巩固手术效果、提高康复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