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肌缺血的能量代谢及代谢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是一种代谢病,优化心肌能量代谢可减轻心肌缺血引起的损伤,改善心肌功能。因此。减少脂肪酸生成和氧化代谢并增加葡萄糖氧化代谢,将成为心肌能量代谢支持的核心目标。本文就心肌缺血时的能量代谢.代谢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其有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以及优化能量代谢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葡萄糖是心肌能量代谢的主要底物之一,在心肌缺血/缺氧以及心脏负荷加重等代偿性适应阶段尤为重要。葡萄糖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运是心肌葡萄糖代谢的第一步,是心肌利用葡萄糖的限速步骤。葡萄糖进入心肌细胞主要通过易化性葡萄糖转运子家族(facilitativeglucosetransporters,GLUTs)实现。GLUTs的质和量对心肌葡萄糖跨膜转运的速度起决定作用。因此,明确心肌葡萄糖转运及心肌葡萄糖转运子表达的调控机制对生理条件下葡萄糖内稳态的调节以及病理状态下心肌能量代谢的纠正及心肌功能的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近几年来有关心肌葡萄糖转运及葡萄糖转运子调控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肥厚和衰竭的心肌往往发生了能量和底物代谢的改变,并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心肌重构的发展,即心肌的能量"代谢重构"。针对这一靶点,通过哌克昔林、曲美他嗪、左卡尼汀等药物抑制游离脂肪酸的摄取、β-氧化或直接促进葡萄糖代谢,均可能进一步优化心肌的能量底物代谢,更好地保存或改善心肌功能,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曲美他嗪可通过抑制游离脂肪酸的氧化而增加葡萄糖的有氧代谢,改善心肌缺血时的异常代谢状况,优化心肌能量代谢途径。本文应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34例,观察其对UAP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类型之一,50%以上的心力衰竭患者归为HFpEF。目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等心力衰竭常规用药对HFpEF患者的疗效欠佳,亟需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来改善HFpEF患者预后。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目前成为国内外最新推荐的“心力衰竭第四联”药物,其可改善酮体代谢,尤其能改善HFpEF患者的预后,提示靶向调节心肌能量代谢可能是HFpEF治疗的新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正常心肌能量代谢及HFpEF心肌能量代谢的特点、HFpEF的代谢疗法,得出减少脂肪酸的摄取和氧化、改善葡萄糖氧化代谢、增加酮体及支链氨基酸氧化代谢可进一步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更好地保护或改善心功能,可成为HFpEF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正常心肌能量来源以脂肪酸为主,糖尿病时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心肌摄取脂肪酸也增加,开始时摄取的脂肪酸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调节的心肌脂肪酸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和表达,增加心脏对脂肪酸的利用。而后由于心脏失代偿使相关酶的表达下调,脂肪酸β氧化减少;而同时糖尿病心肌糖代谢的异常也可抑制脂肪酸β氧化,使脂质中间代谢产物沉积,损害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促进心肌肥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常心肌能量来源以脂肪酸为主,糖尿病时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心肌摄取脂肪酸也增加,开始时摄取的脂肪酸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调节的心肌脂肪酸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和表达,增加心脏对脂肪酸的利用。而后由于心脏失代偿使相关酶的表达下调,脂肪酸β氧化减少;而同时糖尿病心肌糖代谢的异常也可抑制脂肪酸β氧化,使脂质中间代谢产物沉积,损害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促进心肌肥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代谢重构与慢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的心脏能量代谢是保持心脏内环境稳定和组织结构不断更新的物质基础,对维持心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临床研究表明,肥厚和衰竭的心肌伴随着能量和底物代谢的改变.包括高能磷酸键含量、线粒体功能的改变和底物利用向葡萄糖转化增加。这些代谢改变既能反应出心肌能量需求增加,也反应出产生充足ATP的能力受损,或两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9.
正心力衰竭(心衰)心脏能量代谢重构的过程主要包括能量底物利用的转变、线粒体代谢转变以及心肌信号因子调节能量代谢的转变等,通过相应靶向药物治疗,可改善心肌功能,延缓心衰的进展。本文就慢性心衰心肌能量代谢重构的机制及相关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心脏是机体耗能最大的器官,充足的能量供应是维持其自身需求与泵血功能的正常保证。心衰是心肌能量供应不足或代谢失衡所致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2004年Van  相似文献   

10.
心肌有使用各种代谢燃料——葡萄糖、焦葡萄酸盐、乳酸盐、游离脂肪酸、酮体和氨基酸——作为其能量基质的潜力。空腹时,心肌的主要代谢能量基质是游离脂肪酸,其氧化约需心肌总需氧量的60%。动物实验显示,在缺氧心肌,血游离脂肪酸不是很好的能量基质,它使心肌耗氧量增多,并抑制葡萄糖的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抵抗与心肌离子通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胰岛素抵抗时心肌代谢重构,葡萄糖摄取及利用减少,脂肪酸生成和摄取过多,使得心肌细胞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心肌。早期脂肪酸β氧化相关的酶表达及活性增加,对FFA氧化利用同时也增加。晚期参与脂肪酸氧化的基因下调或功能缺陷,FFA氧化利用减少,直接造成三磷酸腺苷(ATP)缺乏,包括离子泵、复极钾电流、ATP敏感性钾电流在内的心肌功能受限。并间接造成心肌细胞内FFA含量过多、钙超载、糖酵解中间产物聚集、氧应激异常等不良反应。在链脲酶素大鼠心室肌观察到瞬时外向钾电流密度显著下降,而应用胰岛素能短暂促进葡萄糖利用,逆转这一改变。提示离子通道功能与细胞能量供应和代谢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12.
葡萄糖转运体(GLUTs)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跨膜糖蛋白,负责将葡萄糖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载过细胞膜.人类心肌高表达GLUT 1和4,并一直被认为主要负责心肌葡萄糖的摄取及转运,此外,GLUT3、5、8、10、11、12在心肌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心脏在病理状态下出现的心肌细胞能量底物利用的转变、代谢途径的改变、线粒体功...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MI)是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同时,心肌组织的缺血、缺氧也是导致心肌细胞发生能量代谢障碍的主要原因,优化能量代谢的药物治疗也成为防治MI的治疗靶点和热点。心肌细胞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线粒体内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因此调节线粒体的生物合成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促进心肌组织的糖酵解和抑制游离脂肪酸氧化,有利于减轻MI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改善心肌组织功能。本文就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机制和对其临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作简单归纳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决定心肌氧消耗(MVO_2)的主要机械因素例如心率、心肌内张力和收缩状态等的变化,深深影响心肌缺血性损害的程度。心肌的底物供应似乎也影响氧需要,健康心肌过度利用游离脂肪酸(FFA)能增加氧消耗,而高浓度血浆 FFA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 (冠脉 )粥样硬化和 (或 )血管痉挛所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心脏病 ,临床防治中除预防冠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措施外 ,对于改善冠脉循环和心肌缺氧 ,主要从增加心肌氧供、减少心肌耗氧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等 3方面着手。随着人们对缺血心肌能量代谢改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深入 ,为缺血性心脏病心肌保护和改善预后提供了新的治疗措施。  一、正常心肌能量代谢特点  正常心肌各种耗能过程均利用三磷酸腺苷 (ATP)供能。ATP来源于心肌对多种供能物质的代谢 ,心肌根据这些供能物质的血液浓度及机体生理…  相似文献   

16.
心肌缺血时和缺血后血中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心肌糖酵解加速,而葡萄糖氧化减弱,由此造成不利的影响。代谢治疗是一种新途径,通过抑制脂肪酸氧化和刺激糖氧化改善心肌代谢。本文详细讨论代谢干预的根据、方法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压力负荷性肥厚心肌PPAR α和M-CPT-I 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PPARα调控心肌线粒体脂肪酸摄取及维持能量和脂质平衡的作用.方法观察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术后2、4、8、16周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室重塑指标、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及PPAR α和M-CPT-I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随着肥厚程度的增加,压力负荷性大鼠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蓄积增加,心肌PPAR α和M-CPT-I mRNA的表达逐渐下调,而且与脂肪酸的利用下调相一致.结论病理性肥厚心肌能量代谢底物发生改变,脂肪酸氧化不占主导地位;PPAR α在转录水平上失活,对心肌线粒体脂肪酸摄取起重要的调控作用;PPAR α可能与肥厚心肌能量和脂质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压力负荷性肥厚心肌PPARα和M—CPT—I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PPARα调控心肌线粒体脂肪酸摄取及维持能量和脂质平衡的作用。方法 观察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术后2、4、8、16周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室重塑指标、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及PPARα和M—CPT—I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随着肥厚程度的增加,压力负荷性大鼠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蓄积增加,心肌PPARα和M—CPT—ImRNA的表达逐渐下调,而且与脂肪酸的利用下调相一致。结论 病理性肥厚心肌能量代谢底物发生改变,脂肪酸氧化不占主导地位;PPARα在转录水平上失活,对心肌线粒体脂肪酸摄取起重要的调控作用;PPARα可能与肥厚心肌能量和脂质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代谢途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时和缺血后血中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心肌糖酵解加速,而葡萄糖氧化减弱,由此造成不利的影响.代谢治疗是一种新途径,通过抑制脂肪酸氧化和刺激糖氧化改善心肌代谢.本文详细讨论代谢干预的根据、方法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潘红星  谭学瑞 《心脏杂志》2006,18(6):705-709
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是新发现的受体,主要参与脂肪组织甘油三酯的降解,产生能量;心衰时心脏中β3AR上调;心肌缺血缺氧时,内源性脂解作用可维持心肌的收缩性;为了维持心功能慢性缺血性心衰代偿期很可能存在能量代谢重建:在神经内分泌激活的同时,以外源性游离脂肪酸(FFA)为主要能量底物,心脏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时,β3AR代偿性上调并介导心肌细胞的内源性脂解供能,葡萄糖经由3-磷酸甘油参与合成内源性三酰甘油再脂解而间接供能,葡萄糖的氧化被抑制,此时心肌细胞兼有类似脂肪细胞的功能。心衰时β3AR上调是能量代谢代偿的结果。但上调的β3AR长期过度激活有可能引起心肌组织继发性肉碱缺乏,导致ATP生成障碍使心衰失代偿,因而在心衰失代偿期β3AR阻滞剂可能有利于缓解心衰。而(β3AR激动药最终表现为正性肌力作用还是负性肌力作用,要看在具体的作用部位它对β3AR的直接效应与其对胰岛素的继发效应二者的力量对比)。从理论上讲,β3AR激动药用于慢性缺血性心衰代偿期,既可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产生正性肌力作用,又可降低动脉血压,降低心脏的前负荷,从而改善心功能;β3AR激动药还可改善与心衰并存的胰岛素抵抗。心脏能量代谢的缺陷越来越被认为在心衰的进展中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心脏的代谢适应和适应不良是很有前景的药物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