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降低阑尾炎切口感染率,自1980年以来,在缩短切口暴露时间,减少污染机会,和尽量减少切口内缝扎线头,避免缝合前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将阑尾切口由原来5层缝合改为3层缝合,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介绍如下。1 方法阑尾切除按常规进行。缝合腹膜及肌层后,余下3层(即腹外斜肌腱膜、皮下层、皮肤)作一层内“8”字缝合。缝合前,以直血管钳分别将腹外斜肌腱膜之两缘钳夹固定,用大弯三角针、1或4号丝线由一侧皮肤进针至皮下层,掉转缝针向逆方向缝合  相似文献   

2.
<正> 我院自1984年以来对912例阑尾手术采用了不留缝线的阑尾切口三针缝合法,经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操作方法:切除阑尾关腹时(麦氏切口),用细长的大园针或皮针穿较长的缝线,先从切口端的一侧(距切口顶端约0.5cm)进针,缝透皮肤,腹外斜肌腱膜及肌层,从腹膜切口一端蛇形缝合至另一端(闭合腹腔),再穿透对侧切口全层,距切口顶端约0.5cm穿出,抓紧缝线(此时亦可冲洗切口);另一针从切口正中进针,穿透皮肤和腹外斜肌腱膜,“8”字法缝合肌层,再穿透对  相似文献   

3.
1991~1993年我们参考并改良了北京儿童医院小儿阑尾切除术切口缝合方法,设计了一种新的组织内不滞留缝线的缝合方法。临床120例(其中阑尾炎,单纯性34例,化脓性44例,穿孔42例)疗效满意。 1 缝合方法:①常规麦氏切口,逐层进腹腔,单纯性(轻型)阑尾炎,取横行腹膜切开(与切口垂直)。常规处理病变阑尾。②腹壁缝合:用大角针4号丝线三针全层缝合,方法如下:设计好三针位置,中间一针距切口缘1.5-2cm处进针,依次穿入皮肤、皮下结缔组织,腹外斜肌腱  相似文献   

4.
在急性兰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病例中,切口缝线内细菌之潴留和异物存留刺激,往往是感染发生和经久不愈之重要原因。为了在一些兰尾炎症严重、切口污染可能性大的病例中消除这一感染因素,减少感染发生率,我们采用了不留缝线头的兰尾切口缝合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兰尾切除完毕关腹时,用细长之大圆针穿较长的缝线,先从切口顶端一侧缝透皮肤、腹外斜肌腱膜及肌层至腹膜外,皮肤外线尾打结固定于一橡皮块上,然后从腹膜切口之一端蛇形缝合至另一端,关闭腹腔,再穿过切口全层至切口对侧,打结固定于另一橡皮块上冲洗切口。同法用另一缝线从切口之另一侧缝入,然后  相似文献   

5.
作者自1992年1月至1994年10月,对阑尾穿孔继发性腹膜炎55例病人切口打开腹膜前碘伏涂市,关闭腹膜后碘伏浸泡,术后不置腹腔引流,切口一期愈合,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阑尾炎穿孔性腹膜炎55例,其中男36例,女19例,年龄11~86岁。治疗方法:常规术前准备(1)打开腹膜前以0.5%碘伏溶液涂布切口。(2)切除阑尾后,吸净腹腔内脓液,生理盐水冲洗腹腔,0.5%碘伏溶液50ml留置腹腔内,铬制00号肠线间断缝合腹膜。(3)用1号丝线8字形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健膜一次缝合法。(4)术后每日静滴甲硝晔1克,…  相似文献   

6.
阑尾切除术后,感染线结是造成切口不愈和迟发感染的常见因素。设法避免缝线在切口内存留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我们自1980年始,对容易发生切口感染的34例穿孔性阑尾炎并发腹膜炎患者,采用经皮连续缝合腹膜(或腹膜和腹直肌后鞘)和腹外斜肌腱膜(或腹直肌前鞘),拆线时将线从切口内抽出的方法取得较满意效果。34例中除3例切口感染外,均甲级愈合。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8.2天。无切口疝发生。而同期对照的40  相似文献   

7.
阑尾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特别是穿孔性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采用传统的丝线分层缝合法关闭切口,一旦切口感染,容易形成窦道,即使出院时切口不发生感染,但远期发生迟发性切口感染后,处理起来也很困难,我院2001年1月~2007年6月共完成阑尾切除术520例,均取麦氏切口,采用切口内不留缝线异物的8字全缝合法关腹,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腹膜外一层缝合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膜外一层缝合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不缝合腹膜。在腹膜外将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一层缝合。结果62例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也未出现切口裂开、肠粘连、切口疝等并发症。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剖腹阑尾切除术中 ,对于切口的选择 ,多选用麦氏切口、右下腹直肌分离切口或右下腹直肌外缘切口。对于诊断明确者 ,上述切口均能满足手术需要。但对于误诊为“阑尾炎”的其他疾病 ,如 :妇产科急腹症、升结肠肿瘤等 ,麦氏切口、横纹切口 ,则不能满足手术需要 ,因其不能很好延长切口。我们综合上述切口的优缺点 ,对阑尾手术切口作了改进。方法为 :选择脐到右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作一纵形切口 ,长 3~ 4cm ,此处大致为腹直肌外缘切口。切开皮肤、浅筋膜 ,向内侧可显露腹直肌前鞘 ,向外可显露外斜肌腱膜。使用拉钩 ,将切口略拉向右下方 ,到达麦氏点位置 ,顺腹外斜肌腱膜纤维方向切开 ,余下步骤同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应用此种切口 ,行 2 5例阑尾切除术 ,2例右侧卵巢囊肿切除术。当发现存在妇产科急腹症时 ,若切口不易延长 ,不能满足手术要求时 ,则关闭腹膜和腹外斜肌腱膜 ,按原切口作腹直肌分离切口 ,且适当延长切口 ,使手术视野显露充分 ,而避免两个切口 ,不影响腹部美观 ,2例右侧卵巢囊肿切除应用了此方法 ,效果满意。随访 2 1例病人 ,时间 3个月至 1年 ,未发现伤口异常。此切口优点 :①适应证较麦氏切口、横纹切口...  相似文献   

10.
对会阴切开阴道分娩中不同缝线及缝合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缝线及缝合方法 对会阴切口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办法分别对564例采用可吸收合成缝线,连续缝合粘膜层间断缝合肌层,皮内缘连续缝合的产妇(观察组)和用羊肠线间断缝合粘膜层及肌层,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的产妇(对照组)进行抽样研究.比较两组切口感染情况、产后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甲级愈合563例,占99.82%,感染1例,感染率为0.18%,产后平均住院天数为1.5天.对照组甲级愈合552例,占97.87%,12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13%,产后平均住院天数为4.5天.结论 观察组方法 能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1.
王锦君  刘奇才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515-1515
阑尾切除术是外科常见手术。对阑尾切口采用以丝线二层缝合的方法。我院采用改良缝合效果较传统缝合方法满意,体会如下:(1)切口缝合简单、迅速、省时;(2)各层组织接触紧密不留死腔;(3)切口内无线结,愈合快;(4)拆线后切口内无缝线。但仍有一定的感染机率。对于麦氏切口,术后常形成凹陷型切口愈合。我们认为仍有可改进之处,近年来采用改良阑尾切口缝合100例.效果满意。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2.
手术方法: 1、切口:为了准确掌握切口长度,在兰尾触痛点二侧,以组织钳顺切口方向将皮肤夹起,于二钳之间切开皮肤及皮下,以血管钳插入皮下直达腹外斜肌腱膜,此时松开二组织钳随即分开血管钳。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孔打结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76例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加静脉复合麻醉下采用3孔打结法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脐部戳第一孔 (10mm)置腹腔镜 ,左、右下腹部各做5mm戳孔为操作孔 ,电凝切断阑尾系膜至根部以丝线双重结扎并切断阑尾 ,阑尾装入标本袋自脐部穿刺孔取出 ,不须缝合皮肤切口。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 ,无中转开腹 ,手术时间30~70分钟 ,平均45分钟 ,术中出血0~1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天 ,无切口感染、盆腔脓肿、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3孔打结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减少了手术的创伤 ,康复快 ,术后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14.
改良手术法阑尾切除术14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阑尾切除术又占普外手术之首.笔者自1992年以来运用改良方法即小切口、阑尾系膜及根部粗丝线一线缝扎、不缝合腹膜、不缝合皮肤.切口用胶布拉陇对合的阑尾切除术142例,经临床验证,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起病4~72小时,腹部体征明显,无腹部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 1987~ 1999年在阑尾切除术中采用阑尾根部不结扎直接包埋阑尾残根 10 0 0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术前均诊断为阑尾炎 ,年龄最大 81岁 ,最小 3岁。术后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896例 ,阑尾坏疽及穿孔 10 4例。术中阑尾根部不结扎 ,残根直接包埋 ,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1.2 手术方式 :麦氏切口进腹后寻找阑尾 ,切断阑尾系膜 ,结扎阑尾动脉主干 ,在距阑尾根部约 0 .5 cm的盲肠壁上环绕阑尾根部用 1号丝线做两个反向半环形缝合 ,形成一“S”形荷包 ,深达粘膜下层 ,缝合线暂不结扎。用一血管钳夹紧阑尾…  相似文献   

16.
1996年5月至1999年4月,我院应用高分子材料吸收性缝线,行全子宫切除腹部切口缝合200例,术后勿需拆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1996年5月至1999年4月在我院妇科行全子宫切除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应用美国强生公司4/0可吸收性合成缝线全子宫切除腹部切口(无论纵切口或横切口)皮内缝合20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间期全子宫切除腹部切口(包括纵切口或横切口)传统丝线缝合2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随机选择手术方式、手术指征、病人年龄、营养状态等均无差异,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腹部丝线缝合者按常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进后的剖宫产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取耻骨联合上 2~ 3cm ,较Pfahnenstie切口位置高 ,即stork横切口约 12~ 14cm ,钝性分离各层 ,进腹腔撒开腹膜 ,缝合子宫时拿出子宫 ,单层连续锁边缝合子宫肌层 ,间断缝合 1~ 3针反折腹膜 ,不缝合腹膜。连续锁边缝合腹直肌前鞘 ,在其两顶端用 7号丝线 8字缝合。皮下用 4号丝线缝合 4针 ,皮肤用 4号可吸收快微荞线连续褥式缝合 ,术后不用拆线。结果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大约 2 0min ,术中出血量减少 ,在 5 0~ 15 0ml,术后粘连及远期并发症少 ,住院时间缩短 ,平均 5天。结论 :此项手术方式的改进 ,为解决难产提供了优良快捷的手段、降低产妇住院的医疗费用 ,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2例骨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60例,术中采用CREATION牌一次性皮肤缝合器缝合切口。对照组(B组)62例病人采用常规丝线缝合切口。分别对两种缝合方法在缝合速度、拆钉或拆线时的疼痛程度、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缝合速度、拆线(钉)时的疼痛程度(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切口“蜈蚣症”发生率分别为0%,68%。结论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具有操作简单,缝合速度快,术后切口愈合好,仅留切口处一线状瘢痕,无色素沉着,无普通缝线引起的线头及缝线拉痕,不引起“蜈蚣症”,易被患者所接受,优于普通丝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阑尾切除术是腹部外科中最常见的手术,由于此手术可能污染或污染切口,故其手术后的切口感染率一直比较高,一般均在10-20%左右,高的可达30%以上,占所有腹腔手术切口感染率的首位[1]。本院从1989年底开始对阑尾切除术之麦氏切口行全层缝合线缝,至今施行手术达136例,男46例,女90例,男、女分别占本组病例33.8%、66.2%。其中急性阑尾炎99例,慢性阑尾炎12例,化脓、坏死、穿孔性阑尾炎25例,分别为73%、9%、18%,其中6例合并腹膜炎患者行腹腔引流术。其缝合方法如:关腹时不缝合腹膜,用"4"号丝线三针全层关闭各层。第一针…  相似文献   

20.
包皮环切术为外科门诊常见手术,但术后易出现一些并发症.作者近2年来共施行包皮环切术24例,术中均用借结止血法及切口用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混合液冲洗法,对预防术后渗血、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本组24例,年龄13岁~62岁,平均35岁,其中成年人包皮过长21例,包茎3例.手术方法为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作阴茎根部阻滞麻醉,用龙胆紫标出皮肤切口线,环线切除过长的包皮,向阴茎根部推开内外板,敞开创面,用蚊式钳钳夹明显的出血点,不结扎,查无活动性出血,用注射器抽吸地塞米松10mg与庆大霉素24万U的混合液,摇匀后均匀冲洗切口内的粘膜肌肉组织,用0号丝线间断缝合内外板,近钳夹之出血点处,提起蚊式钳,将出血点套入缝线结内扎紧,即借用切口皮肤缝线结扎皮下出血点,如此缝合一周,但缝合包皮背侧及系带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