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100%畸形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常规IVF受精和ICSI受精的临床结局,旨在探讨ICSI是否改善100%畸形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本院生殖中心152对IVF-ET治疗夫妇,其中常规IVF新鲜移植周期75例,ICSI新鲜移植周期77例。比较两组间的正常受精率、优胚率、可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等指标,并对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为0%(n=75)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为1%~4%(n=808)行常规IVF的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100%畸形精子症IVF组的可用胚胎率显著低于ICSI组(78.91%vs 84.92%,P0.05),正常受精率(60.26%vs 57.87%,P0.05)和种植率(48.00%vs 39.55%,P0.05)稍高于ICS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女方年龄、促性腺激素注射天数、促性腺激素注射总量、体质指数、不育年限、子宫内膜厚度、基础卵泡雌激素值和基础血清雌激素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CSI技术不能改善男方100%畸形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育男性精子形态与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按照WHO《人类精液及精子-宫颈粘液相互作用实验室检验手册》要求对573例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形态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正常精子形态百分比分为2组(<1 5%:≥1 5%),分别采用体外受精(IVF)或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受精方式,观察精子形态对IVF及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和流产率等的影响.结果采用IVF(327例)受精方式下,两形态组精子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ICSI(246例)受精方式下,两形态组精子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育男性精子形态异常影响IVF治疗结局,但对ICSI治疗结局无影响,对于精子形态异常的患者应采用ICSI的受精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附睾或睾丸来源及其不同活力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在本生殖中心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助孕的218例无精子症患者的资料,比较附睾和睾丸及其不同活力精子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早期流产率。结果附睾精子组与睾丸精子组比较,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早期流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优质胚胎率附睾精子组显著高于睾丸精子组(P〈0.05)。附睾活动精子、睾丸活动精子和睾丸不活动精子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附睾不活动精子(P〈0.01);睾丸活动精子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睾丸不活动精子组(P〈0.05);以上各组间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SA操作简单且不影响妊娠率,无精子症患者行ICSI治疗时可首选附睾精子;附睾或睾丸不活动精子影响ICSI的受精率,应优先选择活力较好的精子,若无活动精子则选择睾丸不活动精子。  相似文献   

4.
精子形态变化对体外受精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ICSI和IVF受精率的统计,比较精子形态中的精子正常形态率、头部畸形率、畸形精子指数(TZI)和精子畸形指数(SDI)对受精结果的影响。方法:用Krger's严格标准法分别计算每组样本的精子正常形态率、头部畸形率、TZI和SDI值,与受精率进行比较。结果:①IVF组和ICSI组的受精率,与精子正常形态率、头部畸形率、TZI、SDI均无相关性。②IVF组和ICSI组中SDI>1.6和SDI<1.6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VF组和ICSI组中精子正常形态率≤15%与精子正常形态率>15%的二组间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形态在体外受精时对受精率无影响,不能用精子形态来直接评价体外受精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常形态精子(畸形率≥98%)对植入前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12月在唐都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ART助孕的241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异常形态精子分为3组,即IVF对照组(畸形率≤96%,n=2129)、IVF实验组(畸形率≥98%,n=90)和ICSI实验组(畸形率≥98%,n=200)。比较3组间植入前受精失败率(受精率<30%)、正常受精率、可用胚胎率等胚胎发育参数和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1)胚胎发育结果:组间比较,IVF实验组受精失败率显著高于IVF对照组(P<0.05),ICSI实验组的受精失败率为0;ICSI实验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IVF对照组和IVF实验组(P<0.05);IVF实验组可用胚胎率显著低于IVF对照组和ICSI实验组(P<0.05)。(2)妊娠结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IVF对照组、ICSI实验组相比,IVF实验组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发生率和活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对照组和ICSI实验组组间妊娠结局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IVF实验组的受精失败风险显著高于IVF对照组(P=0.002),可用胚胎率、活产率显著低于IVF对照组(P=0.002);ICSI实验组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IVF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活力正常、但异常形态精子率≥98%的患者,采用ICSI授精方式,能降低受精失败风险,提高正常受精率和可用胚胎率,同时提高妊娠率和活产率并降低流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未经优化处理的精子形态参数在常规体外受精(IV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优化处理前后精子形态差异,并根据处理前精子形态将因单纯输卵管因素进行IVF的908个周期进行分组:研究1为≤4%组、4%~≤15%组及15%组;研究2为≤1%组、1%~≤2%组、2%~≤3%组及3%~≤4%组,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转化率及妊娠率等指标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的总受精率显著低于4%~≤15%组及15%组(74.40%vs 78.61%及80.03%)(P0.01);3%~≤4%组的2PN受精率(85.47%vs 77.23%、78.97%及78.99%)、卵裂率(98.73%vs 95.71%、96.01%和97.27%)、囊胚形成率(63.41%vs 53.85%、49.01%和49.55%)均显著高于≤1%组、1%~≤2%组及2%~≤3%组(P0.01或0.05),而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出生畸形率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可影响IVF的总受精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3%时IVF的正常受精率下降。但即使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1%仍不会造成受精障碍或受精失败,因此,畸形精子症不能单独成为决定ICSI的指征。同时,精子形态检测对IVF的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率及抱婴率等无明显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7.
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本中心接受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81例,按男方年龄分为3组(≤30岁、31~35岁、35岁组),观察男方年龄对无精子症患者配偶ICSI的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男方年龄≤30岁组正常受精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男方年龄31~35岁组及男方年龄35岁组(P0.05);男方年龄35岁组正常受精率、胚胎着床率数值低于男方年龄31~35岁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随着男方年龄的增加,无精子症患者配偶行ICSI治疗时正常受精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可能受影响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在治疗严重男性因素不育症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本院因严重男性不育症行ICSI助孕的428例患者的数据,其中245例梗阻性无精子症组采用经皮附睾穿刺抽吸术取得的附睾精子;183例严重少弱畸精子症组采用的是射出精液中的精子.并且收集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基础卵泡刺激素(FSH)、移植胚胎数目、受精率、优胚率、取消率、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宫外孕发生率、妊娠出生率、移植出生率、出生异常率等资料. 结果 梗阻性无精子症组受精率(84.1±1 7.1)%,着床率45.2%,移植出生率59.1%,流产率10.3%,出生异常率3.5%.严重少弱畸精子症组受精率(79.9±20.9)%,着床率37.8%,移植出生率48.2%,流产率15.2%,出生异常率3.1%.两组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结局,但两组的受精率、着床率、移植出生率及流产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梗阻性无精子组的受精率,着床率及移植出生率较严重少弱畸精子症组均明显升高,且术后流产率较低,提示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经附睾穿刺行ICSI较严重少弱畸精子症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但此技术的安全性,依然需要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采用抽吸取精法(PESA或TESA)获得精子进行单精予注射(ICSI)治疗无精子症的妊娠结局。方法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获得附睾精子,经皮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获得睾丸精子,女方进行常规超排卯。两种取精方法获得的精子进行ICSI,比较其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110例无精子症患者中有83例(75.5%)经PESA获得精子,26例(23.6%)通过TESA获得精子。PESA和TESA组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2.60%和74.81%,23.89%和21.54%,41.22%和40.35%。两组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ESA组有1例取精失败而放弃治疗。结论采用抽吸取精方法(PESA或TESA)获得精子进行ICSI是治疗男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依据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来选择采用IVF或ICSI受精方式,探讨其对IVF-ET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治疗周期的畸形精子症患者,共计82个周期。根据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选择不同的受精方式,分为IVF畸形精子症组和ICSI畸形精子症组,其中精子浓度≥5×106/ml患者行常规IVF治疗(IVF畸形精子症组,44个周期),精子浓度5×106/ml的患者行ICSI治疗(ICSI畸形精子症组,38个周期),对照组为同期行IVF/ICSI-ET助孕治疗精子形态正常的患者,共605个周期(其中IVF对照组494个周期,ICSI对照组111个周期)。分别比较IVF组内、ICSI组内和畸形精子症组内在年龄、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IVF对照组与IVF畸形精子症组,ICSI对照组与ICSI畸形精子症组分别在年龄、不孕年限和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均差异不显著(P均0.05);IVF对照组的种植率略高于IVF畸形精子症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均略低于IVF畸形精子症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ICSI畸形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高于ICSI对照组(57.9%vs.48.6%;33.8%vs.29.5%;9.1%vs.1.9%),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ICSI畸形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高于IVF畸形精子症组(57.9%vs.52.3%;33.8%vs.27.3%),流产率低于IVF畸形精子症组(9.1%vs.13.0%)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5×106/ml时,选择常规IVF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受精障碍患者行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常规IVF—ET治疗877周期,其中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期间开展短时受精并对受精障碍周期行早期补救ICSI的546周期作为研究组,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期间未开展短时受精、早期补救ICSI的331周期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通过IVF后6h观察卵母细胞是否排出第2极体评估受精,对完全未受精和低受精周期中未见第二极体排出的成熟卵母细胞立即行早期补救ICSI,比较两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研究组中行早期补救ICSI的70周期实验室指标和临床指标与同期179个常规ICSI周期相比较。结果研究组通过早期补救ICSI,受精率、周期冷冻率、优质胚胎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O.01),因受精失败取消移植率显著降低(P〈O.01)。早期补救ICSI周期受精率、可移植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与常规ICSI相似,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常规ICSI,≥3原核(PN)异常受精的比率较常规ICSI略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VF后6h行早期补救ICSI能提高常规IVF卵的利用率,并获得与常规ICSI相似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授精方式对周期获卵数仅为1~2个患者的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胚胎移植(ET)168个周期获卵数仅为1~2个的卵巢低反应患者的资料,比较常规IVF组和ICSI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等情况。结果ICSI组受精率高于IVF组(分别为83.7%和63.8%,P0.05);IVF组有24.5%周期的卵子全部不受精,高于ICSI组的9.7%(P0.05);而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取消移植周期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精液参数不正常时,ICSI组受精率高于IVF组(分别为83.9%和55.6%,P0.05);IVF组有34.8%周期的卵子全部不受精,高于ICSI组的14.3%(P0.05);而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取消移植周期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精液参数正常时及35岁、精液参数正常或不正常时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取消移植周期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鉴于获卵数为1~2个的周期采用ICSI治疗并不能提高其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因此我们不建议全部行ICSI治疗,男方精液参数正常或处于临界状态建议行IVF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精子DNA完整性与精液参数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解放军105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治疗的179对不育夫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吖啶橙试验(AOT)对116例实施IVF和63例实施ICSI治疗的男性患者进行精子DNA完整性分析,根据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将患者分为DFI≤30%组和DFI>30%组,比较两组间精液参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冷冻率、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 DFI >30%组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30%组(P<0.01),但两组间精子密度、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a+b)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DFI>30%组IVF和ICSI的优胚率、ICSI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显著低于DFI≤30%组(P<0.01,P<0.05).结论 精子DNA完整性与精子形态密切相关,精子DNA损伤在IVF/ICSI过程中对胚胎质量有负面影响,并显著影响ICSI的胚胎着床率和妊娠率,建议行ICSI前应对精子DNA完整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部分ICSI(half-ICSI)在IVF-ET中预防受精失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生殖中心行half-ICSI治疗的77例患者(77个周期)。在77个周期中,一半卵母细胞行常规IVF受精,一半卵母细胞行ICSI治疗。在行half-ICSI患者中,以行IVF的一半卵母细胞是否正常受精进行分组:受精失败组(A组,31例)和受精正常组(B组,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女方年龄、不育年限、不育原因、获卵数、成熟卵比例、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及妊娠率和临床累积妊娠率,同时比较两组ICSI的正常受精率及异常受精率。结果77个周期中常规IVF的受精率低下占40.2%(31/77),其中完全受精失败占25.9%(20/77)。受精失败组的不育年限比正常受精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女方年龄、不育原因、获卵数、成熟卵比例、优质胚胎率、临床累积妊娠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IVF受精失败组的胚胎移植数多于受精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的种植率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ICSI的正常受精率和异常受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可用胚胎数多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不育年限较长,且无明确不育原因的患者可选择行half-ICSI受精方式,其不仅能有效防止受精失败,还能获得较理想的妊娠结局,这是预防受精失败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ubclinicalhypothyroidism,SCH)对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ET/ICSI)治疗患者的资料,其中82名亚临床甲减患者列人研究组,398名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列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实验室及临床指标,分析亚临床甲减对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患者的IVF—ET/IcsI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0HSS)发生率、平均单胎分娩总孕天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虽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但研究组的流产率、OHSS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4.24%VS.15%、14.63%VS.10.1%;其中研究组的生化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8%VS.4.4%)(P〈O.05),单胎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3,147.6±79.6)gVS.(3,224.9±56.5)朗(P〈0.05)。结论亚临床甲减患者行IVF_ET/ICSI治疗生化妊娠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明显增高,流产率、OHSS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因此需对亚临床甲减患者IVF—ET/ICSI治疗过程及孕期进行严密监测,预防促排卵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睾丸精子行ICSI改善严重畸形精子症患者治疗结局5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利用睾丸精子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严重畸形精子症患者(精液或附睾液精子畸形率≥99%)的可行性,改善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严重畸形症精子患者(附睾液精子,n=4;精液精子,n=1)利用不同来源精子行ICSI治疗的临床资料,并比较睾丸精子组与非睾丸精子组(附睾液精子和精液精子)之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以及种植率的差异。结果:5例严重畸形精子症患者取精液精子或附睾液精子行ICSI治疗后无1例妊娠,而改用睾丸精子行ICSI治疗后4例成功妊娠。睾丸精子组与非睾丸精子组之间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睾丸精子组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显著高于非睾丸精子组(P<0.01)。结论:对应用附睾精子或精液精子行ICSI治疗失败的严重畸形精子症患者改用睾丸精子治疗可有效改善其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7.
体内精卵受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卵母细胞成熟、精子成熟、精子获能、精子透明带结合、配子融合、卵子激活和精子解聚等一系列过程,其中任何过程发生障碍都可能造成受精失败。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常有一些周期存在受精完全失败的情况,具体原因在每一个受精失败周期中各不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是直接将单一精子注射人卵细胞浆内,跨越了常规IVF时精卵结合等过程,  相似文献   

18.
体外受精后6h应对受精失败的补救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分析体外受精(IVF)后6 h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和half ICSI应对受精失败的优劣。方法16例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采卵当日选取4个卵母细胞行ICSI,其余卵行常规IVF(half ICSI组);39例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在常规IVF后6 h补救ICSI(6 h补救ICSI组),比较两组的实验室指标。结果6 h补救ICSI组的受精率和冷冻胚胎比率显著高于half ICSI组,(分别为P0.01、P0.05);两组的卵裂率和优质胚胎比率无显著差异,妊娠率、种植率和累积妊娠率也无显著差异。结论IVF后6 h补救ICSI可应用在所有IVF周期,ICSI指征明确;half ICSI只能应用于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工作中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在优先选择IVF后6 h补救ICSI的前提下,结合应用half ICSI,可提高受精失败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9.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治疗过程中,选择具有种植力的胚胎用于移植,是提高妊娠率的重要环节.胚胎形态学评分并不一定能够准确反映胚胎的发育潜能[1],但该方法具有直观、简便的特点,便于迅速选择胚胎,且随着对胚胎形态现象的认识不断加深,胚胎形态评分系统仍是胚胎选择的重要手段之一.Roseboom等[2]认为胚胎形态学中有14个变量与IVF结局有关.本文回顾性分析本生殖中心677例IVF-ET周期,探讨移植胚胎的发育速度、多核以及空泡现象与妊娠、种植的相关性,旨在为依据形态学选择移植胚胎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