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烟盒健康警语对6个城市吸烟者警示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现行的烟盒包装健康警语对北京、沈阳、上海、长沙、广州、银川等6个城市吸烟者的警示效应.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 ,在6个城市抽取4 815名成年吸烟者进行人户调查,测量健康警语对其的警示效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警语对吸烟者警示作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6个城市调查对象中男性占94.9%.警示效应平均得分为1.38分(≥2分为有警示作用);过去1个月经常因健康警语而没有吸烟的比例为2.15%;只有13.31%的吸烟者会在吸烟时回避健康警语;因健康警语而经常考虑吸烟对健康危害的比例为8.26%,因烟盒上的健康警语很想戒烟的比例为5.29%.多因素分析提示,不同城市和吸烟时间长短是警语对吸烟者警示效应的影响因素.结论 现行的烟盒健康警语已经失去应有的警示效应.6城市中大部分吸烟者不会回避烟盒上的健康警语或因健康警语而停止吸烟.也不会因警语而经常考虑吸烟危害或很想戒烟.  相似文献   

2.
六城市吸烟者对烟草危害的认知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沈阳、上海、长沙、广州、银川等6城市吸烟者对烟草危害的认知现状,为我国制定新的烟盒健康警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在6城市抽取4815名成年吸烟者进行入户调查,计算其对吸烟健康危害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吸烟者对烟草健康危害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中男性占94.9%。75.5%的调查对象认为吸烟有害健康,知道吸烟可以导致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患肺癌的比例分别为68.1%和53.0%,但是知道吸烟可以导致中风、阳痿以及知道低焦油卷烟同样有害的人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6.0%、16.6%和1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看到健康警语的频率以及是否仔细阅读健康警语都不会影响吸烟者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知。结论中国的烟盒包装上应设置为可轮换且有针对性的健康警语,而不是笼统的“吸烟有害健康”等在人群中已经接近饱和的健康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吸烟者戒烟意愿的因素.方法 分别在北京、沈阳、上海、长沙、广州和银川6个城市使用多阶段抽样法,每个城市各抽取800名成年吸烟者,采用人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既往戒烟经历、尼古丁依赖程度、个人健康评分、吸烟对健康造成的危害、担心吸烟对今后健康的影响、吸烟相关知识及态度、烟盒健康警语、控烟广告、周围吸烟人数、环境禁烟规定等因素与戒烟意愿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戒烟意愿影响因素包括既往戒烟经历(OR=2.542,95%CI:1.932~3.344)、尼古丁依赖程度(OR=0.848,95%CI:0.785~0.917)、吸烟对健康造成的危害(OR=0.686,95%CI:0.498~0.945)、担心吸烟对今后健康的影响(OR=0.235,95%CI:0.160~0.345)、吸烟相关知识及态度(P<0.05)、控烟广告(P<0.05).结论 戒烟意愿与吸烟者自身及环境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成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泰兴市城乡居民的吸烟状况,为开展针对性的控烟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简单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的吸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该市18岁及以上居民的吸烟率为24.75%;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婚姻状况居民的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烟者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为23.82岁,超过73.49%的吸烟者开始吸烟时的年龄不满25周岁;所有被调查者知晓吸烟危害健康的占95.09%,吸烟者与戒烟者和从不吸烟者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农村地区的男性已婚居民,年龄在50~59岁之间,文化程度为文盲及小学,职业为交通运输人员者吸烟率最高。结论泰兴市城乡居民的吸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控烟问题依然严重,控烟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庆市城市男性吸烟者的戒烟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重庆市主城区采取横断面多阶段抽样法,对435名男性吸烟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吸烟者的戒烟意愿影响因素。结果重庆市主城区男性吸烟者44.83%的吸烟者有戒烟意愿;最近一个月是否注意到烟盒上的警示语、家庭吸烟规定、是否因目前烟价贵而减少吸烟、是否有过3次以上的戒烟经历是影响吸烟者戒烟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吸烟者的戒烟意愿受主观认识和客观环境的影响,戒烟行动应当受到吸烟者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可从培养吸烟者的健康意识、扩大健康宣传、大幅度提高烟草税率、夸张表现烟盒上的警示语以及社会和家庭的共同支持几个方面来提高吸烟者的戒烟意愿。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沈阳、上海、长沙、广州和银川六城市媒体控烟宣传现状,为我国进一步开展媒体控烟宣传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多阶段抽样法在六城市抽取4 815名成年吸烟者和1 270名成年非吸烟者进行入户调查,计算媒体控烟宣传的暴露率及各种媒介中的暴露率,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媒体控烟宣传暴露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69.1%的吸烟者在过去6个月中看到过媒体控烟宣传.媒体控烟宣传暴露比例较高的媒体为电视(64.6%)、烟盒包装(50.5%)、报纸杂志(45.6%)和广播(38.1%),看到控烟宣传比例较低的场所为互联网(17.1%)和街头摊贩(1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地域、年龄、文化程度和每日吸烟量是影响吸烟者看到控烟宣传的重要因素.广州的吸烟者相对于北京的吸烟者更不容易看到媒体控烟宣传(OR=0.54,95%CI:0.34~0.86);41~55岁(OR=0.44,95%CI:0.20~0.96)以及56岁以上年龄组(OR=0.36,95%CI:0.16~0.81)相对于18~25岁年龄组的吸烟者更不容易看到媒体控烟宣传;初中及高中学历组(OR=1.43,95%CI:1.09~1.87)及大专及以上学历组(OR=1.61,95%CI:1.16~2.25)相对于初中及以下学历组更容易看到媒体控烟宣传;而每日吸烟量为11~20支组(OR=0.82,95%CI:0.70~0.97)及30支以上组(19R=0.68,95%CI:0.49~0.95)相对于10支以下组更不容易看到控烟宣传.结论 中国目前媒体控烟宣传已经取得了一定得成效,但各地区之间的宣传效果存在差异,建议我同制定统一、长效的媒体控烟宣传策略,同时应加强在公共场所控烟宣传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3个县(市)城乡居民对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的态度,探讨影响城乡居民控烟态度的主要因素.方法 2004年以四川省绵竹市、江西省安义县、河南省新安县为研究现场,每个研究现场均采片j三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69岁城乡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运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以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人户调查.采用X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城乡居民对公共场所完全禁烟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3个县(市)调查对象的现在吸烟率为44.3%,在现在吸烟者中80.7%(1379/1709)报告经常或有时在公共场所吸烟;有工作者中9.6%(479/4983)报告工作场所有室内完全禁烟的规定;调查对象对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的赞成率是4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地区、城乡、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状况、掌握被动吸烟的健康危害知识、通过广播接受过控烟宣传与居民对公共场所完全禁烟态度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居住在城区的调查对象比居住在农村者更支持在公共场所完全禁烟(OR=1.29);女性支持高于男性(OR=1.27);高年龄组较低年龄组更赞成公共场所完全禁娴(30~49岁vs.18~29岁:OR=1.46;50~69岁vs. 18~29岁:OR=1.71);文化程度与控烟态度间呈正关联,文化程度越高,赞成率越高;与吸烟者相比,戒烟者、非吸烟者更支持在公共场所完全禁烟,OR值分别为1.90和2.01;掌握被动吸烟健康危害知识的调查对象对公共场所完全禁烟的赞成率高于未掌握知识者(OR=2.26);通过广播接受过控烟宣传者较未接受者更赞成公共场所完全禁烟(OR=1.43).结论 3个县(市)人群已有一定的禁烟基础,应尽快制定并推广在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东省男性吸烟者戒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各抽取1个县/区,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和基什网格法(KISH法)确定3 181名男性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吸烟、戒烟行为等相关信息。结果被调查男性现在吸烟率为56.1%,戒烟率为11.9%,戒烟成功率为8.1%,平均戒烟年龄41.6岁,有56.3%男性吸烟者是在<45岁开始戒烟;现在吸烟者打算戒烟率为13.9%,想在6个月内和6个月后戒烟的分别为10.3%和3.6%;过去12个月内尝试戒烟率为21.9%;年龄、信念水平和吸烟程度是影响过去12个月内是否尝试戒烟的危险因子,吸烟年龄和有无慢性病是保护因子。结论广东省男性吸烟者戒烟率较低,影响戒烟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吸烟开始年龄、有无慢性病、信念水平和吸烟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安庆农村地区男性人群吸烟状态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2013年8月6日~24日在安庆地区农村人群中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问卷收集受试者简易精神状态(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吸烟信息和其他相关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评估吸烟与MMSE评分的关联.结果 615例男性受试者纳入最终分析.调整年龄、教育程度、血压、体质指数、生活习惯、饮酒、卒中史和抑郁评分后,与从不吸烟者(24.4±5.0)相比,吸烟者(以前或现在吸烟者)(24.8±4.7)(β=0.72,sx=0.35,P=0.038) MMSE评分增加.在文盲人群,以前吸烟(22.3 ±4.6)(β=1.62,sx=0.83,P=0.05)和现在吸烟者(21.9±4.8)(β=1.36,sx=0.68,P=0.046)与从不吸烟者(20.8±4.8)相比,MMSE评分明显增加;而在不同年龄分层,二者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吸烟与MMSE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且在文盲人群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江苏省15岁及以上城乡居民饮酒频率流行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进一步因地制宜采取限酒戒酒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国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中统一制定的调查设计方案和调查表,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17个县(市、区)共10 200户家庭,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采用入户询问的方式收集数据.结果 共调查15岁及以上居民饮酒人数为26 230人.其中城市经常饮酒人群(8.97%)明显少于农村地区(14.51%).男性经常饮酒频率(24.54%)高于女性(1.68%),农村女性经常饮酒率(1.66%)低于城市女性(1.73%);在全省15~24岁青少年群组中,女性(1.33%)饮酒频次高于男性(0.50%);在受不同教育层次人群中,其中小学和初中文化人群经常饮酒率较高,本科及以上人群经常饮酒率最低;在不同的就业状况人群中,在业人群经常饮酒率最高(14.80%);在不同的收入人群中,高收入人群经常饮酒率最高(13.84%).城乡居民饮酒频率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城乡、年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参保情况、自我健康评分、慢性病患病情况、吸烟和经济收入情况.结论 15岁及以上居民中饮酒问题不容忽视,应针对高饮酒频率的各种危险因素选择适当可行的预防及干预措施,控制饮酒频率.  相似文献   

11.
12.
由于红包现象成因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理红包的措施必然是综合的、多方面的,而目前治理红包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重堵轻疏”,偏重对红色现象的处罚,最近国家卫生部又规定:“收受红包一次,停止执业6个月,两次吊销执业资格,索要红包一次,吊销执业资格”。但笔者认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必须标本兼治,重点是加强人力资本管理,采取合理的办法,减少租值消散,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调配卫生资源,打破卫生行业的垄断地位,提高医疗服务信息的透明度,在些基础上完善各种监督、处罚机制,才能最级从根本上解决红包问题。  相似文献   

13.
微囊藻毒素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及藻类水华的频繁暴发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而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s)是在蓝藻水华污染中出现频率最高、造成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环七肽肝毒素.目前,蓝藻水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Cs对水产动物及哺乳动物造成的伤害.大量研究表明,作为肝毒素的MCs具有稳定性,不但能够在生物链中积累...  相似文献   

14.
医院总值班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适应新的工时制和解决好“五一”、“十一”、“春节”休假时间较长的问题 ,我院对总值班工作进行了一些改革。医院总值班是医院在节假日和夜间的临时最高行政指挥 ,负责处理医院 8小时正常上班以外临时发生的一切事情 ,履行院领导职责 ,临时主持协调医院工作 ,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8小时以外期间 ,医院各科室只留有少数值班人员 ,而医院负有重大的保护人民健康的责任。因此 ,在这段医院管理比较薄弱的时间里 ,总值班的责任是不言而喻的 ,特别是实行 5天工作制和新的节假日时间以来 ,做好医院总值班工作显得更为重要。1 总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频探测音对某些单一低频耳导抗测试所不敏感病变的鉴别(如:传导链中断,耳硬化症等)。方法:在原有单一低频SY—IA声阻抗中耳功能分析仪的基础上,重点对多频探测音产生电路、恒压声控系统、微处理器控制系统及多频声导抗及相位角检测电路进行了研究与设计。结果:运用多频耳声导抗测试系统可以分别在不同频率探测音下对正常耳、鼓膜松弛耳和听骨链中断耳进行声导抗检测和相位角检测。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ARM系统的多频耳声导抗测试系统可以为某些单一低频耳声导抗测试所不敏感病变的鉴别提供进一步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过度医疗已成为社会热点,涉及医疗领域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过度医疗构成要件及其存在原因的基础上,从完善监管的角度入手,着眼于探讨过度医疗的遏制之道。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改善监管以治理过度医疗:一是健全医疗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改革政府监管机制,主要包括实施正当的监管程序、监管影响评价程序等;三是强化行业自我监督机制;四是实施替代性监管策略,主要是改革医疗付费方式;五是保障公众和舆论对于监管的监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