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三峡水库二期蓄水4年后库区人群健康状况及潜在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三峡库区人群健康临测系统"收集三峡库区人群死亡资料、传染病和地方病流行情况以及媒介生物监测资料等信息,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是引起三峡库区人群死亡的主要病因,五种死因占总死亡例数的90.94%.与水库蓄水有关的介水传染病(甲型肝炎、痢疾和伤寒等)及与虫媒变化有关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均处于较低发病水平.2007年室内、户外鼠密度(3.11%和3.16%)均高于2006年,低于二期蓄水前5年的平均值.黑线姬鼠作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和钩端螺旋体的宿主动物,其构成比自2006年(8.16%)起持续增加.畜圈和人房蚊密度高于2006年,但低于二期蓄水前5年的平均值.结论 三峡库区蓄水后生态环境的改变尚未对人群健康产生明显影响,应加强媒介生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目标要求 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疾病监测管理系统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等功能,软件做到运行速度快、数据安全、使用简单、维护方便。依托国家卫生信息网(防疫网)来传递三峡库区人群 相似文献
3.
周建军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5):526-528
目的针对职业人群开展健康状况调查,为职业人群的健康促进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用自填式个人问卷和体格检查的方法收集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调查问卷456份,其中男性326人(占71.4%),女性130人(占28.6%),92.5%的被调查者接受过大学及以上的教育。区级或以上医院诊断的患病人数最多的三种慢性病是高血压(13.2%)、高血脂(7.9%)和糖尿病(2.4%)。心理方面,18.3%的被调查者报告经常感觉没有兴趣或没有心情做事情,11.2%的被调查者报告经常感觉闷闷不乐、沮丧或没有希望。危险因素方面,33.89%的被调查者超重或肥胖,满足每日至少5份蔬菜和水果标准的仅为26.3%,64.3%的被调查者达到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水平,17.76%的被调查者吸烟,19.9%的被调查者有饮酒习惯。讨论中青年健康状态虽然好于老年,但是危险因素水平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预示未来的疾病负担,所以中青年是职业场所中干预的重点。建议积极探索职业人群健康管理的模式,针对不同年龄的职业人群采取相应的健康管理和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重庆段1997-2002年人群健康监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前重庆库区人群健康有关指标,并评价三峡水库蓄水后对卫生指标的影响.方法在重庆库区选择了7个区县14个沿江乡镇(办事处)设立监测点,按照统一方法进行人口资料、卫生资源、死因分析、法定传染病、地方病、病媒生物等进行同步监测.结果年均监测人口370 469人,年均出生率为8.31‰o,死亡率为5.66‰,婴儿死亡率11.90‰,人口自然增长年均率为2.67‰,人群期望寿命为74.89岁.居民死因前五位为循环系统、恶性肿瘤、呼吸系统、意外死亡和消化系统疾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447.64/10万~705.32/10万;地氟病仅见于奉节县,阳性率为33.50%;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病率年均为11.92%.健康人群出血热、钩体、乙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3%、28.33%、32.76%.鼠密度平均为4.84%,室内为4.60%,室外为4.99%.鼠肺出血热带毒率为1.12%,鼠肾钩体带菌率为0.31%.人房蚊密度为49.35只/间·人工小时,畜圈为143.81只/间·人工小时.结论三峡库区主要死因是循环系统、肿瘤,传染病不再是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历年的发病率比重庆市常规疫情高,地氟病仅见于奉节监测点,地甲病属中等偏低病区.每年有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散在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9-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群病情变化趋势。方法 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09年版)》要求,在湖北省13个地市的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共设立207个村开展监测工作,并将6年的人群病情监测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4年207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1.30%下降到2014年的0.17%,降幅为86.92%。不同流行类型以垸内型居民感染率最高。不同年龄组居民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高呈逐步上升趋势,50~岁组居民感染率最高。各职业人群中,农民、渔民居民感染率最高。结论 2009-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降低,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取得良好防治效果。下一步应提高监测点各年龄组的查病覆盖率,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力度,做好渔民粪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7.
宁夏城市职业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不同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按照公务员、科研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教师、医生、体力劳动者6类职业人群随机抽取若干单位,对18~60岁职业人群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并进行评估。结果调查对象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为(69.86±11.74)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分别为(74.14±12.45)、(64.15±15.65)和(70.74±14.48)分;50~60岁生理健康评定量表得分最低,18岁~年龄组心理和社会健康量表得分较低;6类职业中,企事业管理人员量表总分最高,为(72.52±11.39)分,体力劳动者最低,为(63.70±10.55)分,6类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8.14,P<0.05);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职业是自测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的自测健康状况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城市职业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评价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辽宁省丹东、营口市抽取18~60岁城市公务员、科技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教师、体力劳动者5类职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 V1.0)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 391份,调查对象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平均为(75.28±12.73)分,5类职业人群中,公务员量表总分为(79.34±10.80)分,科技人员(79.73±11.13)分,体力劳动者(73.38±12.59)分,企事业管理人员(72.97±14.43)分,教师(70.93±11.92)分(P=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体力者比较,教师总分较低(P=0.000),公务员、科技人员总分较高(P=0.000);与未婚者比较,离异者总分最低(P=0.000);受教育程度越高,年龄越小,总分越高(P<0.005)。结论 城市5类职业人数中,教师、体力劳动者的自测健康状况较差;自测健康状况与地区、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评价三峡水库蓄水后对库区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三峡库区监测点卫生资源变化情况,出生和死亡资料及传染病的发病资料,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三峡库区蓄水后,库区监测点年均人口出生率为5.91‰,死亡率为6.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6‰;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期望寿命为80.6岁;人均卫生资源变化不大;居民死亡原因以循环系统疾病(38.57%)和肿瘤(16.28%)为主;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居前5位的传染病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和麻疹。结论三峡水库蓄水后2004—2008年湖北宜昌段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08-2009年峨眉山市钩体疫源地健康人群钩体抗体水平及菌群分布,为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显微凝集试验(MAT)对采集的健康人血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 2008年、2009年采集健康人血清202份,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51.5%(104/202),2年监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1.4%(83/102)、21%(21/100)。抗体阳性率与性别、年龄无关,健康人群含12群钩体血清抗体,澳洲群为41.58%,黄疸出血群为23.76%,七日热群为8.91%,流感伤寒群为3.47%,犬群、秋季群、波摩纳群均为0.99%,赛罗群、明尼群、蛮耗群为0.49%。结论峨眉山市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1997-2008年三峡库区主要蚊媒传染病乙型脑炎(乙脑)和疟疾的流行特征及蚊媒生物的密度季节消长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1997-2008年"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系统"监测点乙脑、疟疾和蚊媒生物的监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和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 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8年三峡库区乙脑和疟疾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乙脑年均发病率为0.61/10万~1.76/10万,疟疾年均发病率为0.79/10万~0.19/10万.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人房和畜圈蚊密度均低于蓄水前密度,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房和畜圈蚊密度与月均气温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1和0.355;乙脑和疟疾合计月发病例数与人房和畜圈月均成蚊密度分别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和0.328.结论 1997-2008年三峡库区乙脑和疟疾发病率及蚊类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三峡库区可能传播血吸虫病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制对策。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免疫学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三峡库区流动人口、库区移民和家畜血吸虫病传染源可能输入库区的潜在危险因素。运用钉螺生态学的方法,观察钉螺在模拟环境中的生存繁殖状况,并提出防止血吸虫病传染源和钉螺可能输入库区的对策和措施。结果 从库区流动人口来自血吸虫病疫区的175人中,查出1例间接血凝试验(IHA)和环卵沉淀试验(COPT)均阳性者。通过2个年度的观察,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都能在模拟环境中生存、繁殖。结论 血吸虫病传染源已扩散到库区,一旦钉螺输入到库区,将会构成血吸虫病在库区流行。为及早杜绝隐患,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0年长江三峡水库消落区内退水后、蓄水前的蚊虫种类构成和密度情况,为蚊媒后续监测及蚊媒病的防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在三峡库区上、中、下游选择4个典型消落区作为监测点,于2010年分别在库区退水后和蓄水前进行蚊媒监测。每个监测点按10 m海拔高程差设置3个梯度,每个梯度每次设3盏诱蚊灯。结果 2010年消落区成蚊监测共布放90灯次,捕获蚊虫101只,其中三带喙库蚊22只,占捕获总数的21.78%;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各占16.83%;骚扰阿蚊占6.93%,其他蚊种占37.63%。结论 三峡水库消落区提供了蚊类孳生环境,蚊密度处于低水平,表现了低海拔向高海拔的递减趋势;消落区存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和疟疾传播媒介中华按蚊。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三峡库区鼠疫宿主动物、媒介昆虫及鼠疫疫情的监测,为三峡库区及时发现和防控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用鼠笼法捕活鼠采其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梳检活鼠体表寄生蚤检查染蚤情况,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及开展疫情监测等掌握鼠疫疫情情况。结果 2007-200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平均鼠密度为1.49%,其中室内鼠密度为1.50%,室外为1.48%,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及四川短尾鼩为优势种类;鼠体平均染蚤率为4.03%;总蚤指数为0.13;检获鼠蚤有不等单蚤(占0.12%)、缓慢细蚤(占77.88%)、偏远古蚤(占14.39%)和印鼠客蚤(占7.61%);6549只活鼠鼠疫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大批的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及鼠疫病例。结论三峡库区重庆段尚未发现鼠疫疫情,但存在传播媒介和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15.
2008-2009年长江三峡库区万州农村成蚊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三峡水库万州农村蚊媒数量变化规律及种群构成情况,为做好蚊媒等传染病防治和蚊类危害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人工小时法和诱蚊灯法,定点、定时调查,对捕获蚊虫进行分类鉴定统计。结果 2008-2009年2种方法共诱捕成蚊229561只。经鉴定分类,捕获成蚊隶属1目1科2亚科4属5种。骚扰阿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69.80%,其次为致倦库蚊占15.59%,中华按蚊占8.56%,三带喙库蚊占6.00%。诱蚊灯法人房2008-2009年平均总成蚊密度分别为247.3和145.8只/(灯·晚),猪圈分别为933.5和1166.1只/(灯·晚),牛棚年平均成蚊总密度分别为1835.2和1203.3只/(灯·晚)。人工小时法人房总成蚊平均密度为94.03只/人工小时,猪圈为254.46只/人工小时。结论人工小时法和诱蚊灯法调查获得的蚊类种群密度消长及其种群构成指标,是万州农村乃至三峡库区的第一手资料,将会对三峡库区蚊媒等传染病的防治和蚊虫危害治理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了解和掌握重庆所属三峡库区区县的出生缺陷与遗传现状、类型、病因和区域分布情况,为孕前优生、遗传咨询、预防和降低出生缺陷再发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进行现场体检,辅助检查;集体对出生缺陷进行鉴定确诊。结果:共鉴定5462例,明确诊断出生缺陷75种1386例,其发生率为25.38%。含单基因病38种378例,占总发生率的27.27%;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8种146例,占总发生率的10.5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4种130例,占总发生率的9.38%;X-连锁显性遗传病3种44例,占总发生率的3.17%;X-连锁隐性遗传病3种58例,占总发生率的4.18%。多基因遗传病20种856例,占总发生率的61.76%。染色体遗传病4种87例,占总发生率的6.28%。其他出生缺陷65例,占总发生率的4.69%。结论:三峡库区区县的出生缺陷涉及病种多,应积极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教育、遗传咨询,加强孕前检查、产前筛查和诊断,预防和降低出生缺陷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农村的蚊媒数量变化规律及种群构成情况,为做好蚊媒传染病防治和蚊类危害的预测预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诱蚊灯诱捕成蚊并进行分类鉴定统计。结果全年3类环境共计诱捕成蚊30 160只。经鉴定分类,捕获成蚊隶属1目1科2亚科4属5种。其中库蚊亚科库蚊属有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伊蚊属有白纹伊蚊,阿蚊属有骚扰阿蚊;按蚊亚科按蚊属有中华按蚊。年均成蚊总密度为134.2只/灯晚。致倦库蚊种群数量最多占46.94%,中华按蚊占26.23%,三带喙库蚊占12.94%。结论诱蚊灯法调查获得的蚊群种群密度消长及其种群构成,对三峡库区蚊媒传染病的防治和蚊虫危害治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三峡重庆库区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蚤种类及密度状况,为预防控制鼠、蚤传播的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开展鼠形动物密度监测和种类调查;采用鼠笼法捕活鼠麻醉后梳检体表寄生蚤查染蚤情况.结果 2009-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平均鼠密度为1.58%,其中室内鼠密度为1.56%,室外为1.60%;捕获鼠形动物2315只,隶属于2目2科11种,四川短尾鼩、小家鼠和褐家鼠为优势种类,分别占捕获总数的38.75% 、25.14%和19.27%.鼠体平均染蚤率为6.74%;总蚤指数为0.29;共检获鼠蚤5种,分别为缓慢细蚤(占79.16%)、印鼠客蚤(占1.08%)、不等单蚤(占2.54%)、偏远古蚤(占8.90%)和猫栉首蚤(占8.32%).结论 三峡重庆库区存在鼠疫、钩端螺旋体病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重要储存宿主鼠种及鼠疫重要传播媒介印鼠客蚤;鼠形动物结构较为丰富,但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和染蚤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湖北段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免疫学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三峡库区传染源及钉螺情况。间接血凝试验(IHA)筛查库区居民440人(其中外出打工返乡人员36人)及流动人口45人;在监测点调查耕牛并对全部耕牛进行间接血凝检测;在库区长江支流、两岸洲滩、沟渠等适合钉螺孳生的危险环境进行查螺;调查钉螺输入情况。结果监测点未发现血吸虫病病人和病牛;未发现钉螺孳生及输入。结论针对可能引起三峡库区血吸虫病传播的危险,应加强监测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止血吸虫病在库区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