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维惠  宋扬 《临床荟萃》2012,27(1):50-52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 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为血管自身调节功能障碍所致,病因很多,以高血压最为常见.妊娠及产后期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易发病.现总结我院1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RPLS住院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RPLS患者14例,年龄20~37岁,平均(26.0±4.9)岁.  相似文献   

2.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 RPLS ) 。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经及时有效治疗后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改变可以完全恢复,一般不遗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妊娠相关RPLS病人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9例RPLS病人中7例并发子痫-子痫前期,2例孕产期正常而分别在产后3、4d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头痛、抽搐、视力障碍、意识障碍。9例发病时均有血压升高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其影像学特征性改变为异常的对称性的枕顶叶病灶,MRI检查T1WI为低信号,T2WI及Flair像为高信号。经及时有效治疗后完全恢复,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RPLS可发生在孕产期,临床特点为头痛、抽搐、视力障碍、意识障碍等,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T1WI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及时诊治病情可逆。  相似文献   

4.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 RPLS)是一种具有潜在破坏性的神经疾病,最初的研究显示大脑半球后部白质病变是该综合征的显著特征,故Hinchey等^[1]将其命名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现将我院诊断的1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新提出的一个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综合征,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临床特征为迅速进展的高颅压表现、癫痫、视力异常、皮质盲、昏迷和精神障碍等,在神经影像学上显示大脑半球后部(以顶枕叶为主)白质水肿,通过及时正确治疗1~2周后临床症状和神经影像改变可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6.
陈菊  兰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529-8530
目的探讨产后子痫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发生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例产后子痫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产后子痫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上少见,易漏诊,确诊依赖头颅MRI检查。结论产后子痫可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诊断治疗及时,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正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典型的病变部位为大脑后部白质。非典型的RPLS极易漏诊和误诊。现报道1例疑似为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脑动脉病(CARASIL)的RPLS,并进行文献分析。  相似文献   

8.
苗秀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774-7774
目的探讨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RPLS)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分析3例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中,均有视力障碍,头部MRI显示大脑半球脑白质长T1长T2信号。经治疗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均很快好转。结论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疾病,结合病史和MRI特征可以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 cephalopathy syndrome, RPLS) 是一组最近才被认识的独特的临床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迅速进展的颅内高压症状、癫痫发作、视觉障碍、意识障碍、精神异常为特征,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损害,常显示以双侧大脑后部白质为主的水肿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和MR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MR影像资料。结果:27例患者中男8例,女19例。病因多种多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先兆子痫11例,继发性高血压3例,原发性高血压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肾功能不全3例,肾病综合征1例,环孢霉素治疗后1例,癌症化疗后3例,鼻咽癌放疗1例,多发性动脉炎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觉障碍和精神异常。大多数患者头颅MRI平扫表现为双侧大脑后部白质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及FLAIR像呈高信号,DWI呈等或稍高信号,ADC图呈高信号,病灶双侧对称或不对称;予以积极对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MR所见病灶均明显好转。结论:RPLS的病程具有可逆性,提高对该综合征的临床及MR特点的认识,对于RPLS的早期正确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志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3030-3030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视觉障碍、意识障碍等.头颅MRI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白质为主的T1WI略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Flair高信号表现.结论 多种病因可引起RPLS,RPLS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可逆.  相似文献   

12.
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RPLS)的概念最早于1996年由Judy Hinchey提出,从此,RPLS逐渐被临床医师所认识,随着MRI技术不断发展,早期正确诊断此病提供依据.本病多见于恶性高血压或妊娠子痫、恶性肿瘤化疗以及各种器官组织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症状包括头痛、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小脑性共济失调等,预后较好,绝大多数病人神经系统症状能够完全恢复.我院近期收治一例RPLS,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可逆性后脑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临床特征包括头痛、不同程度交替出现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神经影像学表现为后脑白质受累,多位于顶枕部区域,特征表现为血管源性水肿。也有学者称之为“可逆性后脑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syndrome,PRES)、顶枕部脑病、可逆性脑白质综合征、可逆性后脑水肿综合征等。该病的临床和放射学改变可为完全可逆,故早期诊断治疗非常重要。病因RPLS是一种临床影像学综合征,与突发严重的急性血压升高有密切关系,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 RPL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发生RPLS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8例患者有头痛、呕吐或高血压等前驱症状。9例患者出现抽搐发作,其中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物模糊,1例抽搐后双眼失明1周。另1例仅表现为双眼失明。所有病例均做头颅MRI检查。MRI上都有具有特征性的后部皮层下脑白质内的融合性异常信号,在常规自旋回波T1WI及T2WI上表现为不确定的低信号及高信号,在FLAIR序列结合DWI序列上显示明显高信号,病灶边缘模糊不清,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强化。治疗后,所有患者在2周内症状缓解,得到MRI影像学证实,无永久后遗症。结论RPLS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并不罕见;头颅MRI检查和特征性临床表现能及时诊断、及时干预,复查MRI对判断治疗效果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王敬凤 《临床荟萃》2012,27(10):912-913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临床上不常见。现将所诊治的2例分析报道如下。例1,男,52岁,因间断头痛3天,伴抽搐2次于2009年5月6日入院。否认高血压、肾脏病。入院查体:血压120/7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CT和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RPLS患者的临床及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MRI显示6例双侧对称性枕叶白质受累,其中4例双侧额叶顶叶白质受累,1例同时累及中脑和丘脑,1例累及尾状核头;病灶形态不规则,特征表现为皮质及皮质下白质脑回样异常信号.CT显示枕叶低密度影,其中2例广泛脑白质水肿.治疗5~20 d复查,6例病灶部分消失,1例完全消失,2例出现转化灶.结论:结合临床特点和后部脑白质损害为主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RPLS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 RPLS)的影响因素,探讨加强免疫抑制剂管理对HSCT后RPLS发生的影响。方法接受HSCT的急性白血病患者221例,根据HSCT后100 d内是否发生RPLS分为RPLS组18例和非RPLS组203例。记录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白血病类型、移植类型、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相合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aGVHD)分级、移植前状态、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情况、髓系植入及巨核系植入时间,并进行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HSCT后100 d发生RPLS的影响因素。另前瞻性纳入急性白血病接受HSCT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HSCT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  相似文献   

18.
朱蓉  侯健  张文俊 《临床荟萃》2006,21(23):1716-1717
POEMS综合征,又称为Crow-Fukase综合征或Takatsuki综合征,于1956年首次被报道,是一种与浆细胞瘤有关的多系统损害性疾病。其命名由5个主要临床表现的英文首字母组成,即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P),脏器肿大(organomegaly,O),内分泌系统病变(endocrinopathy,E),M蛋白(M-Protein,M)及皮肤改变(skinchanges,S)等症状。现就我院2001年7月至2006年5收治的13例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表现及诊疗进展,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导致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简便易行、重复性好、无创伤、符合人类发病条件的高血压所致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动物模型.方法 15只新西兰白兔肌肉注射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2.5 mg/次,2次/d,定期行常规MRI扫描.结果 1周后9只MRI扫描结果后脑出现斑片状异常信号,表现为T1信号稍低、T2明显的高信号,水抑制序列(FLAIR)上亦呈明显的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停药1周后MRI扫描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连续肌肉注射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造成血压波动可用来制作RPLS动物模型,且操作简便、无创伤、重复性好.此模型符合RPLS的三个重要特征:①有相应的临床症状;②其MRI常规扫描与RPLS患者相似;③停用药物后可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20.
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研究发现,患者血清中可含有抗核抗体(ANA)、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SSA)及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抗体(SSB)等多种自身抗体,唇黏膜活检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近20年来,国内外的大量工作致力于寻找及研究干燥综合征的致病性抗原,但并无明显进展。ANA、抗SSA及抗SSB抗体等虽见于干燥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