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放纵式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腹腔电视镜下胆囊摘除术(LC)病人随机分成放纵式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充气F组和最小漏气充气法Z组,观察两组通气时套囊充气后压力值,气腹前、后漏气例数,气道峰压30cm H2O时漏气例数,操作所需时间,套袭抽气应激反应例数。结果:通气时放纵后气囊的压力平均值F组19±10cm H2O,Z组18±11cm H2O(P〉0.05),气腹前、后漏气例F组0/2例和Z组0/3例;气道峰压30cm H2O时漏气F组4例,Z组6例,操作所需时间F组6±3秒,Z组15±6秒(P〈0.05),套囊抽气应激反应F组1例、Z组0例。结论:放纵式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能满足一般呼吸道管理的需要,操作简单、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2.
零死腔气管导管与单腔气管导管的通气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杰衡  张国根  高峰 《广东医学》2001,22(8):710-711
目的 比较零死腔气管导管与单腔气管导管之间的通气差异。方法 14例ASAⅠ-Ⅱ级患者进行零死腔气管导管通气和单腔气管导管通气,潮气量(VT)定为10,7.5和2.5ml/kg,相应的呼吸频率为10,13,20和40次/min,分别测定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AP)、气道平台压(P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各个潮气量阶段两种通气方式之间的PETC2,PaCO2,PAP及PP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1)。结论 使用零死腔气管导管通气,对于肺胸顺应性较差的患者可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气管导管套囊压对机械通气患者至关重要,套囊压过低可导致漏气,影响通气效果或导致误吸;套囊压过高可导致气管黏膜不同程度受损。本文就气管导管套囊压的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套囊压对气管黏膜的影响和套囊压的选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较好的方法提高麻醉时气管插管深度的准确性和操作的灵活性。方法 100例全麻插管患者(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依据套囊上缘距胸骨角距离调整导管深度,使触摸套囊位置位于胸骨上窝;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插管深度确定方法完成插管(男性23 cm,女性21 cm)。插管完毕经听诊和Et CO2确认后使用纤支镜测量导管尖端到隆突的距离,插管深度以导管尖端到隆突的距离在2-4 cm为合适。记录导管深度是否合适、插管过深、插管过浅的例数、插管深度合适率,以及拔管后2 h喉痛、套囊带血等插管并发症的例数。结果试验组插管深度合适的47例(94%),过浅3例(6%),过深0例;对照组插管合适的40例(80%),过浅2例(4%),过深8例(16%),两组间插管深度合适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喉痛3例,气管套囊带血1例;对照组喉痛2例,气管套囊带血2例,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插管方法相比较,将套囊置于胸骨上窝处,可提高气管导管插入深度的准确性,且并不明显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罗林丽  罗东  黄蔚 《医学综述》2012,(21):3591-3593
气管导管套囊在呼吸道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对气管导管套囊相关并发症认识的深入,以及对气管导管套囊辅助用途的开发,临床上在气管导管套囊的合理使用和对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管理方面有了新的认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也逐步应用于气管导管套囊的管理,对减少气管导管套囊相关并发症和推广气管导管套囊的新用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气管肿瘤临床少见,瘤体常增长到严重阻塞所管腔,甚至合并窒息时才明确诊断,经常规气管内麻醉和手术造成困难,我们改进插管技术,应用地管插管,术中换管和高频通所的综合呼吸管理技术,对2例气管巨大肿瘤病例成功施行麻醉和手术,并总结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气管导管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尤为重要,但对导管套囊的护理,还存在被忽视的问题,殊不知导管套囊护理不到位,易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套囊压力过大引起的气管食管漏,压力小或未充气引起的导管位置改变,充气或抽气不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现就作者近年来套囊护理中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最低有效套囊压用于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手指感觉法给气管导管套囊充气,试验组应用最低有效套囊压法给套囊充气。记录两组患者套囊压;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气管黏膜损伤情况;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套囊有无血迹及拔管后24 h内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等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套囊压为(9.07±5.38)cm H2O,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40±5.16)cm H2O(P<0.05);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均未发生套囊血迹和声音嘶哑;两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24 h内咽喉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气管黏膜散在点状充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局部片状充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最低有效气管导管套囊压用于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临床效果好,对气管黏膜损伤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床头倾斜度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导管套囊压力(Pcuff)的影响。方法 45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首先在仰卧、头中立、床头抬高30°体位下校正并测定基础Pcuff,以床头抬高30°(P1)→床头抬高60°(P2)→恢复床头抬高30°(P3)→床头放低至0°(P4)的体位依次测定Pcuff、气道峰压(Ppeak)、潮气量(TV)并进行比较。结果由床头抬高30°转换为床头抬高60°Pcuff从(31.3±4.7)cmH2O下降至(25.7±3.3)cmH 2O(P<0.01);床头抬高30°放低至0°后,Pcuff由(30.8±4.1)cmH2O下降为(25.3±2.4)cmH2O(P<0.01)。结论气管导管Pcuff应实施个体化管理,床头倾斜度改变后应及时对Pcuff进行监测和校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摆放侧卧位时,左侧双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套囊充气对体位变动时导管移位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使用左双腔气管导管行胸科手术的成人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支气管套囊充气组(A组,n=30)和支气管套囊不充气组(B组,n=30)。全麻诱导后,可视喉镜下置入左侧双腔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下确认支气管套囊顶端置于气管隆突下方5 mm,记录中切牙处导管插管深度。A组在全麻诱导插管成功后,摆放侧卧位时,将支气管套囊充气,B组则在支气管套囊不充气情况下,摆放侧卧位。侧卧位后,观察肺隔离及通气效果,重新在纤支镜下确认支气管套囊位置,记录侧卧位后中切牙处插管深度,记录气管内导管移位距离,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移位率。结果:两组共有28例(46.7%)患者摆放侧卧位后,发生双腔管移位,其中A组10例(33.3%),B组18例(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气管移位距离分别为(9.2±1.7)mm、(9.0±1.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胸科手术摆放侧卧位时,气管导管容易发生移位,支气管套囊充气与不充气相比,能够显著降低侧卧位时左双腔气管导管移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介绍一种用于气管插管患者的气道测温装置.方法在传统气管导管的套囊内装配温度传感探头,制作成可测温的气管导管,即使在套囊破裂的情况下温度传感探头也不会脱落至气道成为异物.在保证通气功能不受影响的同时,可以使用此装置连续监测气道温度.结果经过临床初步应用证实.可测温气管导管叮以便捷、准确及稳定地监测气道温度.气道温度与食道温度呈高度正相关,可准确显示人体体温变化.结论该装置可用于临床科室需气管插管(如全身麻醉)患者的体温监测,提高了临床诊治的安全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负担.  相似文献   

13.
置入胃管可以进行胃肠减压,对保障某些外科手术顺利进行及患者术后康复起到重要作用。在临床手术护理工作中,护士经常会遇到必须立即给病人置入胃管,进行胃肠减压,以确保病人安全的状况。而此时,病人或者精神高度紧张,或者处于昏迷状态,失去了吞咽功能,都不能配合护士顺利置入胃  相似文献   

14.
陈勐 《黑龙江医学》2011,35(4):249-251
目的 探讨气管内留置吸痰管在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5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经口或经鼻插入吸痰管吸痰,观察组从鼻腔插入留置吸痰管固定在鼻翼上,按需吸痰.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发生少,死亡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An improvised monitor was designed in a peripheral hospital to measure the tracheal tube cuff pressures in patients intubated under anaesthesia.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assessment of cuff pressure by the traditional palpatory method and to compare the improvised monitor with the standard monitor commercially available. The effect of nitrous oxide on the cuff-pressure was also studied.MethodsThe tracheal tube cuff pressure of 80 patients undergoing general anaesthesia was assessed by palpation and measured with an improvised and standard monitor.Results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tracheal cuff pressure recorded were higher than normal tracheal perfusion pressure in 40% of the cases with satisfactory palpatory assessment. The pressures recorded by the improvised monitor were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standard monitor. The use of nitrous oxide resulted in increase in cuff pressures over a period of time.ConclusionAn objective measurement by any equipment is superior to assessment of cuff pressure by palpation. The improvised monitor can be used to give a fair idea of the cuff pressures, in places where a standard monitor is not available.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能有效抑制细菌生物被膜(BF)生成的壳聚糖气管导管涂膜。方法:以分子量5 000和100万的壳聚糖为原料制备在气管导管内壁制膜(按2:1比例混合后涂膜),考察壳聚糖膜的成膜性、与气管导管的黏附性。以空白导管(对照组)和涂膜后的导管为载体,依次设为第1、2实验组,构建形成7d的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然后细菌计数、生物被膜定量、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涂膜可紧密贴含在气管导管内壁,生理条件下与气管导管黏附时间为18d。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细菌计数分别是2.29×10~7CFU/ml、1.19×10~7CFU/ml;吸光度为0.137、0.050;扫描电镜下,对照组的细菌密集、均匀,细胞壁较光滑、菌体规则;实验组的细菌少,呈聚集状,菌体有凹陷、扭曲现象。结论:按该方法制备的涂膜有较好的成膜性、黏附性和抑制BF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制可冲洗气管导管清除声门下分泌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普通气管导管及普通吸痰管为原材料,制作可冲洗的气管导管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与市售可冲洗气管导管比较,观察两种导管的通畅程度、冲洗管堵塞例数、每日声门下分泌物总量、切口感染例数,并作安全性评估。结果两种可冲洗导管比较,留管3 d以上,市售导管抽吸阻力增加,管腔堵塞6例(85%);自制导管抽吸阻力无变化,管腔堵塞0例(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声门下分泌物:市售导管组(16.55±8.66)mL/d,自制导管组(40.12±25.48)mL/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感染率:普通导管组5例(50%),市售导管组2例(28%),自制导管组2例(15%),三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气囊充气后以直尺实物测量冲洗管背侧边缘与气囊背侧边缘的距离为2~4 mm。结论自制可冲洗气管导管可有效清除声门下分泌物,不会压迫患者气管壁,安全可靠,价格便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普通气管导管预热后用于经鼻明视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ASA Ⅰ-Ⅱ级、需经鼻气管插管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预热后的普通气管导管(实验组)和鼻气管导管<对照组)行经鼻明视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1、3、5min时的血压(BP)和心率(HR)及其观察期的最大值,并计算各时点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记录气管插管时间和插管顺利程度,并对患者鼻黏膜损伤情况和术中导管折弯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间各时点的BP、HR和RPP及最大值,气管插管时问和插管顺利程度,以及鼻黏膜损伤情况比较筹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中导管折弯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普通气管导管预热后用于经鼻明视气管插管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成奉低廉,具有较好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BBs)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 120例胸外科需在单肺通气下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组:DLT组,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60例);BBs组,插入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60例).记录插管时间、肺隔离时间、定位时间及通过声门尝试次数和肺萎陷程度,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 与DLT组比较,BBs组术中肺萎陷良好,术野暴露满意,且插管时间、定位时间、肺隔离时间、通过声门尝试次数、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均降低(均 P <0.05).结论 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具有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同的临床效果,使用安全、操作简便,且术后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并发症发生较双腔支气管导管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