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社区儿童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期间62名计划免疫接种的儿童家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3名,对照组19名,对比两组家长不同健康教育方法的效果,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家长计划免疫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预防接种信心、满意度以及健康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免疫相关知识进行教育与培训,可以提高接种意识,增加免疫知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400例婴儿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取新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健康教育后相关知识掌握、婴儿参加体检、接种疫苗率高于健康教育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婴儿家长营养指导、疾病防控、生长发育、计划免疫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健康教育后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健康教育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效果较好,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为更好地开展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将银川市妇幼保健院高台寺社区卫生服务站所管辖的6个居民小区按其所处地理位置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采取发放宣传小册子、电话咨询、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社区常规工作制度向其介绍儿童保健相关知识.6个月后就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社区婴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定期健康体检的参与率、Ⅰ类疫苗和Ⅱ类疫苗的按时接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婴儿家长实施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社区婴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其参与社区儿童保健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胡娟  付梅  汪振林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687-168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儿童家长中的实施对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95名,分为未接受健康教育组45名和接受健康教育组50名.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接种现场自填式或电话咨询的方式进行.结果:接受健康教育组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组(P〈0.01).结论:对儿童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不仅能提高疫苗接种率,而且能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提高疫苗接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儿童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门诊计划接受免疫接种的儿童家长9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家长给予全面系统的免疫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对照组家长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对比2组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家长的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综合评分水平、对于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对预防接种的信任度、儿童接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计划免疫儿童家长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其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四平市群众性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健康教育,观察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根据儿童自然前往免疫门诊受种情况,连续选取1100名免疫门诊进行预防接种儿童的家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3人,对照组537人,对照组家长采用既往口头问答的宣教方式,观察组家长通过向其提供各种系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跟踪观察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识掌握程度。最终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免疫规划知识问卷调查。结果:两组家长得分与健康教育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识掌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免疫服务满意度方面,对照组儿童家长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家长与健康教育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儿童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其对于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可明显提高疫苗接种率和群众对免疫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社区对家长进行婴儿科学喂养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避免婴儿营养性疾病的发生。方法选择3个月以内的婴儿的家长,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家长的意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采取系统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健康教育使家长了解了有关辅食添加的相关知识,婴儿辅食添加及时率明显提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社区实施婴儿辅食添加知识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社区健康教育对流动人口中儿童计划免疫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陕西安康1个流动人口聚集小区的儿童家长作为干预对象,调查干预前后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儿童计划内五苗接种合格率.结果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后五苗覆盖合格率(97.6%)高于干预前(89.2%)(P<0.05).干预后流动儿童家长对同样享受接种权、接种后可能会产生疫苗副反应、接种门诊地址、预防接种可预防传染和免费接种疫苗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均<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流动人口中儿童的接种率,提升流动儿童家长对于计划免疫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9.
罗善锋  李美娥 《中国现代医生》2013,(18):120-121,12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采取系统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6个月后对两组婴儿家长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后婴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婴儿参与定期健康体检情况和Ⅱ类疫苗的接种情况和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类疫苗(除乙肝疫苗第1、2次和脊灰疫苗第1次及卡介苗外)的接种情况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何志宏 《当代医学》2011,17(21):94-95
目的探讨免疫接种知识干预对城郊社区儿童接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公主岭市1个城郊结合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疫接种适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家长实施免疫接种知识干预;选取另外1个区域位置、人口总数、免疫接种适龄儿童数量和社区工作人员数量基本相似的城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人员作为对照。比较分析两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年适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接种延迟时间及接种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适龄儿童计划免疫率达95.1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接种延迟时间(3.28±1.13)天,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接种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免疫接种知识干预可以显著加强城郊社区儿童家长的对免疫接种的重视程度,对维持主动接种、按时接种、全程接种的良好接种程序,提高社区儿童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母亲对儿童计划免疫的知信行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儿童母亲有关计划免疫的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KAP)的现况、存在问题及主要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4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6个县,利用自行设计的知、信、行问卷对当地591名2岁以下儿童的母亲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被调查母亲在计划免疫知识、态度和行为上得分较低,且受教育程度、地区经济水平、母亲年龄、家庭总人数和民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地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较差,在被调查的261名家庭中最小的已满1岁儿童中,乙肝疫苗、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简称"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仅为35.2%,另外还有12.3%的被调查儿童从出生到被调查时没有接种过任何疫苗;被调查母亲获得计划免疫知识途径主要以人际传播为主.结论:当地儿童母亲有关计划免疫的知信行水平较低,考虑其文化水平较低,应在当地大力开展以人际传播为主、结合多种大众媒介传播形式的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尤其要针对某些特定人群进行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对比广州市黄石街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前后0~3岁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儿童家长计划免疫和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变化,分析影响儿童及时接种的因素,探讨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模式对儿童计划免疫和传染病控制工作的意义。方法采用PPS抽样的方法,对黄石街0~3岁儿童及家长进行调查。结果黄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前后卡介苗、脊灰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成分疫苗和乙脑疫苗“六苗”的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0.00%、97.50%,全程接种及时率分别为84.76%、95.00%。实施属地管理前后儿童家长计划免疫和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6.46%、93.16%。影响儿童及时接种的因素包括家长对疫苗及传染病的认识、间隔时间、接种次数等因素。结论实施社区属地管理对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控制辖区传染病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留守营养不良儿童监护人儿童营养知识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留守营养不良儿童监护人,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发放儿童营养知识认知和行为问卷调查表,比较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对儿童营养知识的认和行为有无差异。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监护人对儿童营养知识认知程度明显提高,监护人及儿童的膳食行为也明显改善,与实施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对留守营养不良儿童监护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提高其认知程度,纠正其不良的膳食行为,改善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提高他们的体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描述2001-2010年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现状,评价健康促进工作对规划实施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1-2010年邯郸市在每年3.24宣传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实施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画,通过电视、广播播放结核病有关知识,粉刷墙体标语,颁发和张贴政府布告,制作宣传栏,编排地方戏,针对5方面人群大力度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活动。结果开发领导增加了经费投入;利用健康教育提高了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度,因症就诊率达89%,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治愈率89.9%;通过治愈传染源,避免新发患者所减少的社会医疗费用达1 427.6万余元,挽回社会经济效益29.55亿元。结论通过健康促进,动员全社会参与是规划取得成功的有力手段,结核病患病率下降,达到迅速控制疫情的目的,为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红河州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状况,为消灭脊髓灰质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定免疫、监测、健康教育策略,对全州AFP病例监测、常规免疫监测、强化免疫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红河州消灭脊灰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1994年建立AFP监测系统,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已连续5年达1/100000以上,60d随访及时率由50.00%提高到89.47%,粪便标本采集合格率由30.00%提高到84.21%;常规免疫、强化免疫接种率达90%以上,已连续10年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发生。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实行AFP监测,红河州建立了敏感、可靠的监测系统和有效的儿童免疫屏障,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传播,达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探索适应于我镇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模式。方法全镇随机抽取,调查问卷形式,了解流动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知晓情况。结果79.94%的监护人知道孩子在出生时要接种疫苗;70.21%的儿童监护人能主动带孩子去接种疫苗;父母亲知道要接种疫苗的比例远大于祖父母和其它监护人,是否知道要接种疫苗与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显著相关;47.42%的儿童监护人知道孩子出生时要办理预防接种证;51.06%的儿童监护人知道在预防接种时要提供儿童的身体健康情况。结论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重要性理解不够,自主接种意识薄弱,需提高公众特别是流动儿童监护人对免疫规划服务的主动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当前影响流动儿童接受预防接种实施的主要因素,为深圳庞大流动儿童群体的计划免疫相关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深圳市宝安区分别抽取部分0~6周岁的流动儿童和户籍儿童,对他们的计划免疫实施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主要因素有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家庭距离接种点的距离,具体表现为:父亲文化程度越高、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家庭平均月收入越高、家庭与接种点的距离越近的流动儿童接种率越高。结论:应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和追踪,对流动儿童家庭给予充分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并加强对华新镇外来人口子弟学校的健康管理,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及通过健康干预提升健康状况。方法参考上海市公立中小学校现存学校健康教育模式及效果对8所外来人口子弟学校进行评价,期初给学生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动态跟踪,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管理。主要采用实验法,同时还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访问座谈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同时进行。结果对比项目实施前后的调查数据,健康教育颇具成效,提升了样本群体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项目实施前后样本群体与本地同龄学生的健康数据,两年多的健康干预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样本群体的多项健康数据,如身高、体重、血红蛋白等接近于同龄本地学生。结论开展对上海市华新镇外来人口子弟学生的健康管理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但具体构建和实施还需要不断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区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知识的认知情况,为促进免疫规划工作和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儿童家长进行免疫规划知识与信息来源调查。结果共调查962名儿童家长,其中母亲660人、父亲302人。小孩年龄、家长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收入是影响家长对免疫规划知识掌握程度的3个重要因素。89.6%的家长通过医生告知获得免疫规划知识。本地户籍儿童家长在邻居(朋友)告知、宣传资料、村委(居委)通知和电视广播4个获知途径中均比外地儿童家长有较大的优势。结论应针对不同的人群制订出不同的宣传策略,加大大众传媒的宣传力度,提高家长的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从而提高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菏泽市社区人群中有关性病、艾滋病(STDs/AIDS)的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STDs/AIDS防治宣传活动和全民健康教育。方法于1999年8月~9月对菏泽市社区人群进行了STDs/AIDS有关知识(K)态度(A)、行为(P)及影响因素的抽样调查,利用自行设计的KAP量表进行分析。结果居民STDs/AIDS知识水平偏低,但所持态度比较正确,高危行为少。同时显示受教育程度和知识与行为相关有显性,知识作为前置因素对行为影响显。结论认为社区人群STDs/AIDS防治态度较积极,应抓住时机加强以性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卫生宣教,其最佳宣传形式为广播电视、报纸书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