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临床脉症和五期病机特点入手分析,认为湿毒是本病的主要病因,而湿邪闭阻三焦气机则是本病主要病机。因此,提出本病治湿主法——宣畅三焦法。并举临床实例以印证之。文章还从湿闭三焦证的形成与治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寒温统一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提出脂代谢紊乱在中医当属于三焦病范畴;三焦气化失司是脂代谢紊乱等三焦病的主要病机;通利三焦法是脂代谢紊乱等三焦病的主要治法等观点。在拓展高脂血症传统中医病机的同时,为中医药治疗脂代谢紊乱等三焦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三焦气机阻滞是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病机之一。三焦气机阻滞证不宜单纯用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活血化淤等法治疗,应用宣畅三焦法可望使本病这一临床难点的治疗水平有一新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疾病和不同病因病机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诱因复杂,病势迁延,病程较长。中医多归属于“水肿病”范畴,其病机主要为脾肾气阳不足,血瘀湿阻为患所致,病位主要在肺脾肾,且与三焦气化功能密切相关。治疗时把握好肾病综合征与三焦之间的关系,通过疏利三焦即宣散上焦、燥化中焦、泄利下焦以治疗本病,现总结疏利三焦法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具体运用,为临床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介绍李佩芳教授运用通调三焦针刺法治疗小儿多动症的经验.李教授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脑,与心、肝、脾、肾有关,病因分为先天后天两端,三焦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输布失司为本病病机的关键;治疗上采用通调三焦之法,以上、中、下焦三部取穴为主,配合局部选穴改善脑部气血,再以远端取穴共调三焦,能明显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患儿思想集中度.并附验...  相似文献   

6.
赵芳  李佳贤  张红 《北京中医药》2021,40(8):833-836
白点综合征是一组累及视网膜外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的炎症性疾病,本病发病率逐年攀升,病情缠绵反复,治疗较为棘手.庄曾渊研究员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虚标实、气机不畅、痰湿阻滞、郁热上扰是本病的重要病机.病位在三焦与脾.治疗以扶正祛邪、清泄三焦、健脾利湿、清热化痰为法.  相似文献   

7.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治法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采用通腑泻实法、宣畅三焦法、活血化瘀法以及泻热导浊法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现状全面分析,认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机是湿、瘀、热(毒)互结,提出以通导瘀热法治疗本病是今后应当探讨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烁烁  胡小英  许华 《新中医》2014,46(5):33-35
许华教授认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中医学湿温范畴,邪阻气机、湿遏热伏、邪漫三焦、邪盛毒瘀是该病病机特点。本病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为要法,谨守病机,注重化湿,宣畅三焦,透邪达外,清热凉血,软坚散结,视湿热之轻重、病位之浅深、正邪之盛衰辨治。  相似文献   

9.
王有鹏教授在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方面具有独到见解,王师认为本病主要病位在肝,主要病机是湿热郁扰、肝风内动,故选用湿热病的特色治法"分消走泄"法及其代表方温胆汤合方治疗,分消湿热之邪,通达三焦,配以平肝熄风之品,随证加减,标本兼治,临床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历史上(1986-1989年)先人救治流行性出血热病413例的病例资料总结发现,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是以湿、热、瘀、虚为主要病因,内外因结合为本病发生与发展的决定因素;证候特点是:寒热虚实错杂、以湿热瘀证为主;主要病位在少阳三焦;治疗原则当寒温内外统一,并始终注意宣畅三焦。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4,(7):887-888
目的:从三焦理论探讨糖尿病的治疗思路。方法:从中医学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入手,讨论三焦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作用。结果:三焦概念起源于《内经》,具有通行诸气,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中医学中糖尿病病因病机总由脾肺肾之虚为本,痰瘀浊燥热为标,三焦气化失常是中间环节。结论:从三焦理论出发,采取宣通三焦气机,化瘀除痰祛浊,润燥清热之法,将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VD)的病因病机其病位在脑,与五脏相关,本虚标实,证候复杂,但总体不离虚、瘀、风、火、痰、郁,且临床症见多端,具有阶梯样变化的特征。其发病并非单一因素引起,三焦气化失常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临床治疗该病应从调理三焦入手,重视调理三焦之气,以调为主,兼以补益。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相关干眼病的主要病机为消渴日久,三焦气运失度,气血运行不畅,目络失养;三焦水运失司,阴液不足,津不上承于目,目窍失养;内燥搏结于三焦,内生湿热瘀毒,伤阴耗气,目窍失濡。本病的病因病机与西医的炎症、细胞凋亡等亦有一定的相关性。治疗当分三焦论治,上中下同调。或益气养阴、通行水道,或清利湿热、调中畅下,或调畅气机、活血化瘀,使三焦畅通,气血阴津充足,上濡目窍,目络得养,则自然目润眼明。  相似文献   

14.
三焦郁滞、胆胃失和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根本病机,并伴有胆胃气机不利、胆胃郁热、瘀血内阻、湿邪内蕴等病机演变。临证时从调畅三焦为纲进行治疗,并结合气血、寒热、虚实之所异调整脏腑功能。本病初发者以三焦气机不畅、胆胃郁热为多见,治宜调畅三焦,清胆和胃,以柴胡桂枝汤为主方;病程较长者,常伴有三焦气化不利、夹痰夹湿,治宜宣畅三焦,行气化湿,方选三仁汤加味;若病日久者,往往耗气伤阴,夹有血瘀,治宜调补三焦,活血养胃,方选百合汤、生脉饮合丹参饮化裁。  相似文献   

15.
介绍李佩芳主任医师基于通调三焦理论治疗不寐的经验。李师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机为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衡。治疗上,李师基于通调三焦理论从上、中、下焦取穴针刺结合通焦利眠贴贴敷治疗,以达通调三焦、调整阴阳、调和气血、安神定志之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6.
湿疹是一种以皮损形态多样、剧烈瘙痒为主要特点的炎症性皮肤疾病。三焦气化失司,湿邪内生,复感风湿热邪是湿疹发病的根本病机,通调三焦气化功能贯穿本病始终。通调上焦在于宣利肺气、气行则湿化;通调中焦在于芳香化湿、行气宽中;通调下焦在于渗湿利水、湿热之邪从下焦而出。三仁汤并非局限于湿温病的治疗,病机属湿热阻遏三焦气机者通过随症加减可灵活运用。本文基于“三焦气化”理论探讨三仁汤在治疗湿疹中的运用,通过宣畅三焦气机,清利湿热,气化则湿热邪自去,进而改善湿疹,以期为湿疹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卫气营血三焦理论为指导,并结合现代研究,对小儿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进行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外感湿热疫毒,动血耗血,化火生风以及先天禀赋不足,肾虚胎毒。以邪犯上焦,卫气同病;直走中焦,三分同病;邪入下焦,三焦弥漫,动血耗血为分期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8.
以三焦辨证理论为指导, 论述DN的辨治思路, 认为本病病机可归于邪犯三焦, 使三焦所属脏腑功能失调, 虚实错杂, 其病变符合三焦传变规律, 该病的治疗重在疏利三焦, 分期论治, 具体可采用益气养阴、温阳利水、活血祛瘀等多种治法以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9.
黄文政教授治疗心肾综合征,认为本病病机以心肾阳虚为本,心肾不交和三焦枢机不利为病机关键,提出"扶阳利水,斡旋三焦,交通心肾"的治疗思路,审时度势,运用经方辨证论治,并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20.
倪光夏教授创新病机学说,提出三焦通调失司,气血瘀滞为黄褐斑发病基本病机,应用通调三焦针刺法配合面部局部围刺法治疗,取得显著疗效,并附验案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