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与分析重症颅脑损伤者气管切开管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56例重症颅脑损伤者且给予综合性管理措施(常规管理、气道管理、套管管理和体外管理),同时对其管理效果及满意度加以观察与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56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管理者肺部感染发生率5.36%,拔管后刺激性咳嗽发生率3.57%,套管留置平均时间(18.00±2.00)d,平均住院(29.00±3.00)d;护理满意度高于不满意度, P〈0.05。结论加强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管理,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平稳渡过危险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刘海生 《安徽医药》2015,19(12):2361-2362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住院的经头颅增强CT和/或MRI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的老年患者11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气管切开时间将11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于颅脑损伤后24 h后行气管切开术,观察组患者于颅脑损伤后24 h内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控制率及感染控制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20.3% vs 79.7%),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66.7% vs 23.4%),平均感染控制时间少于对照组[(7.2±2.2)d vs (13.6±3.7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均以细菌和真菌感染为主,观察组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可减少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行气管切开手术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95例行气管切开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气管切开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早期组)43例和晚期气管切开组(晚期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在颅脑损伤后7、28 d时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变化,以及两组中CPIS评分≥6分患者所占的比例。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患者在颅脑损伤后7 d时CPIS(5.67±0.99)分低于晚期气管切开组(6.23±0.68)分,同时CPIS评分≥6分患者所占的比例早期气管切开组也低于晚期气管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颅脑损伤后28 d时,两组CP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PIS评分≥6分患者所占的比例,早期气管切开组仍低于晚期气管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48 h内行气管切开手术治疗有利于肺部感染控制,减轻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因此对于有指征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建议早期行气管切开治疗。  相似文献   

4.
黎岳强 《中国基层医药》2008,15(7):1130-1131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预防和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伤后24 h内气管切开组肺部感染(23例)低于伤后24 h后气管切开组(41例)(P<0.01);伤后24 h内气管切开组感染控制率(69.6%)显著高于伤后24 h后气管切开组(31.7%)(P<0.05);感染控制时间(8.7 d)也显著低于伤后24 h后气管切开组(18.6 d)(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行气管切开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5.
徐超仁 《抗感染药学》2021,18(3):413-415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风险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及GCS评分值的关联性及其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间ICU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75例病例资料,其中术后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28例作为感染组,术后气管切开肺部未感染患者47例作为未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肺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11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的气管切开时间〈12h,对照组的气管切开时间〉12h,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感染时间、感染控制率、患者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率、病死率较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手术,能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徐慧 《抗感染药学》2022,(12):1689-1692
目的:分析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盱眙县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0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n=42)与未感染组(n=58);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其性别、年龄、致病因素、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留置胃管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史、激素药物使用史之间无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白蛋白水平、昏迷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肺部感染与患者的气管导管留置时间≥7 d、GCS评分<14分密切相关,二者也是导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7 d、GCS评分<14分是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准确掌握患者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和加强对昏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患者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30例住院的重症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入院24h内均行气管插管术,气管插管后3d内行气管切开者15例为早期气管切开组;气管插管3d后行气管切开者15例为延迟气管切开组。比较两组间死亡率、肺部感染率、抗生素使用天数、机械通气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死亡率、肺部感染率、抗生素使用天数、机械通气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延迟气管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可以获得较大的收益,提倡早期气管切开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2周后观察2组肺部感染情况及护理前后患者格拉斯哥(GC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2组肺部感染率和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1周、2周后GCS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谈正福 《河北医药》2011,33(8):1176-1177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中的可行性。方法 66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病例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比较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前后患者的体温、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及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后患者的体温、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及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明显好于术前(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一种简单、安全而又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严重颅脑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严重颅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分为两组,入重症医学科(ICU)72 h内给予气管切开的34例为早期气管切开组( ET组),入ICU 14 d以后给予气管切开的34例为晚期气管切开组( L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镇静药物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ET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镇静药物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4.2±2.4)d、(3.5±0.6) d、(14.5±3.2)%、(1.5±0.5) d、(3.3±0.3) d,LT组分别为(12.5±4.8) d、(8.5±5.6)d、(28.6±8.6)%、(6.3±1.2)d、(13.2±1.1)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4、2.96、3.28、3.46、2.57,均P<0.05);ET组、LT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23.8±4.38)%、(24.5±4.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够减少严重颅脑疾病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减少镇静药物及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但是对患者病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术在口底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光堂  肖世强  章凯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462-146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在口底多间隙感染中的适应证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对喉阻塞的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患者无一例因呼吸道梗阻发生窒息死亡,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为切口出血,1例为颈部皮下气肿.结论: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少,对二度喉阻塞或者三、四度喉阻塞的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或者紧急气管切开术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因窒息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后的临床应用,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8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后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58例气管切开患者56例救治成功,2例死亡。结论应用舒适护理理论,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是降低患者不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24例使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22~34岁,平均27.5岁,其中产后出血病因宫缩乏力12例、前置胎盘4例,胎盘粘连8例.结果 全部病例均能应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达到止血目的,无一例行子宫切除术.一次止血有效率达91.6%.2例患者出现再发出血,再次充盈气囊止血后,两例患者于24小时再尝试取出水囊,未再发大出血,总止血有效率达100%.无一例需行子宫切除术或死亡,术后随访1~24个月,24例均能正常子宫复旧,恢复月经时间1~3个月,无一例出现产褥期感染,及卵巢早衰症状.结论 应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产后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附8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方法的适应症、提高疗效的注意事项。方法选择我科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诊断、判断出血量。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开颅(直径<3cm)血肿清除术、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和脑室穿刺引流术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各种手术方式有不同的手术疗效。手术时机与死亡率有直接关系,发病后6小时内手术者死亡率14.8%,6~24小时内手术者死亡率25%,24小时后手术者死亡率30.7%。结论对诊断明确、血肿量较大、不宜保守治疗者,尽早争取早期或超早期手术治疗。只有灵活掌握手术指征,掌握脑卒中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才能有效地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邹家全 《中国当代医药》2013,(10):185-186,188
目的分析探究大面积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原因与时机。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2例大面积烧伤且行气管切开术患者,111例患者有头部颈部烧伤,行气管切开术,76例有大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87例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大于30/min,经皮血氧饱和度小于90%,行气管切开术,28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行气管切开术。结果59例大面积烧伤伴有头部颈部烧伤者行气管切开术后有4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死亡,占1.32%;128例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5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5例因脓毒血症死亡,占3.31%;87例客观呼吸梗阻者行气管切开术后有3例因窒息死亡,3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占1.99%;2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气管切开术后1例因窒息死亡,占0.33%。30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有21例死亡,占6.95%。结论大面积烧伤者多数因呼吸梗阻行气管切开术,吸人性损伤程度是决定大面积烧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时间的关键因素,大面积烧伤者,尤其是头部颈部烧伤者未行气管切开术的,在受伤24h应严密观察,如有客观呼吸梗阻现象,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早期气管切开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 35例有机磷中毒重型中间综合征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术,对照组16例,治疗组19例,治疗组在插管后24 h内行常规气管切开,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阿托品总用量、平均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术应作为该疾病开放气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股疝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Modified Kugel补片进行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16例股疝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术后恢复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全组病例术后疼痛轻微,无切口感染,术后12~24 h可下地活动,平均住院时间4 d.术后随访3~27个月,无复发,无异物感及慢性疼痛.结论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股疝符合解剖与生理,是一种合理而理想的手术方式,临床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preperitoneal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hernia. Methods The data of 16 femoral hernia patients treated with preperitoneal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by Modified Kugel patch was reviewed.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condition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All cases had slight wound pain after operation. No one had wound infection. The ambulation time after surgery was 12 to 24 hours.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was 4 days. 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to 27 months. No recurrence occured and no one had the feeling of foreign body or chronic pain. Conclusions Preperitoneal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is consistent with anatomy and physi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hernia. It is a reasonable and safe surgical method.  相似文献   

19.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经腹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预先注入对经腹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腹胆囊切除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组(A组)和帕瑞昔布钠术后镇痛组(B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和关腹时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手术结束时,接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采用VAS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0、1、2、4、8、12、24h疼痛程度,并记录应用PCIA镇痛药物的总量。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在术后0、1、2、4、8、12、24h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且术后24h内需要PCIA镇痛药的总量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以产生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