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郭英杰  王淞 《河南中医》2014,34(1):37-38
高洪春教授认为,“肝”与高血压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从肝论治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方法。以“头胀、急躁易怒、失眠、舌红、脉弦”为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辨证要点,临证治疗时,辨证为肝阳上亢证即可应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的范畴。一九八一年以来笔者在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对26例阳虚淤血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温阳化淤法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西医结合仍是高血压病治疗的最佳方案,较之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笔者认为,在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上应该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 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提高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水平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点,辨病治疗是西医的原则。传统中医对高血压病无完整的认识,“眩晕”、“头痛”、“肝风”等病证虽与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表现相关,但均不能概括和把握高血压病的共同病因病机、发展趋势、预后。寻求证和病在疾病某一阶段的相互联系与差异是证病结合的关键所在。 在中医辨识高血压病某…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非特异性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类临床征象,目前的中医治疗多是通过对“眩晕”“头痛”“风眩”“头风”的理论认识,按肝火亢盛、阳虚阳亢、肾精不足、痰湿内阻等辨证分型论治。文中从高血压病患者常有的鼻衄、牙痛、癃闭、劳淋、胸痹、心悸等兼症、并发症入手辨证治疗,或清泻阳明、或温阳潜阳、或化痰,治则方法多样,突破了中医辨证高血压病的现有模式,既治疗了兼并病症,又提高了降压效果,取得了标本兼治的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小续命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附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续命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附30例临床观察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姚国楞(200080)关键词小续命汤,高血压高血压病是一种多发而常见的疾病。按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等范畴,临床上按此辨证多用清降方法治疗。我们根据中医头痛眩晕证“巅顶之上唯风可到”之说;...  相似文献   

6.
陶根鱼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谊 《陕西中医》2004,25(7):623-624
陶根鱼系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 ,全国师承教育导师。从医 40载 ,学验俱丰 ,笔者有幸待诊左右 ,深受教诲 ,获益匪浅。现将陶师辨治高血压病的独到见解及经验介绍如下。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 ,又是我国脑卒中和冠心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属中医“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其病因多端 ,病情多变 ,然总不离风、火、痰、瘀、虚五端。临证当辨证施治 ,随证处方 ,灵活化载。陶师治疗高血压病临床常以五型辨证 ,治则以八法分理 ,组方遵循两大原则。具体分述如下。1 高血压病辨证分五型  1肝阳上亢型 :症见头…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学传统的辨证模式多是以患者的主证、舌苔和脉象作为主要依据。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提出了对“证”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客观化要求,这些方面已成为中医证型现代研究的重要内容。在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研究领域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作了探讨,为证型的内在依据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分型现状 1.1 以八纲辨证分型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1]认为对于高血压病的中医分型应以阴阳为纲,分成2类4型为宜,其主要病机包括“阴虚阳亢”和“阴阳两虚”,阴虚是其“本”,阳亢是其“标”。山西中医研究院[2]将本病分为阳亢、…  相似文献   

8.
我们采用现代测试指标对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病理生理基础,及应用气功治疗作一初步研究,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按1979年全国心血管流行病学人群防治座谈会制订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及1986年在广州制订的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诊断、辨证分为以下3组。A 组:经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病患者22例;均为男性;年龄35~60岁;属高血压Ⅰ期者1例,Ⅱ期者21例;中医辨证阴虚阳亢证7例,气阴两虚证15例。B组:30例高血压病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5~70岁,均属高血压Ⅱ期;中医辨证肝肾阴虚兼有明显血瘀见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为“眩晕”“头痛”等范畴,辨证分型以痰湿雍盛、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为主。传统中医辨证模式多以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作为主要依据,主观性强,可重复性差,而今随着中医客观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高血压中医证型的现代客观化研究日益增多,已取得很大进展。现将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化指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樊彦领 《河南中医》2009,29(9):894-895
目的:观察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分型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高血压病辨证分为肝阳上亢型、肝郁气滞型、痰浊中阻型、阴虚阳亢型、气阴两虚型;分别采用天麻钩藤饮、逍遥散、半夏白术天麻汤、大定风珠汤、人参养营汤等治疗。结果:显效5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3%。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分型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证治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 ,尤其中老年人发病率更高。根据中医辨证 ,临床常可分出多种类型 ,本文试以中医理论对高血压病的证治作一述要。1 中医文献对高血压病的认识高血压病中医文献没有此病名 ,对类似此病症状的记载大多散见于眩晕、头痛等篇中 ,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云 :“太过则令人善忘 ,忽忽眩胃而巅疾 ,”明确指出春脉太过所致 ,眩晕、头痛、眼花、耳鸣、健忘等头部症状。《灵枢·口问篇》又说 :“上气不足 ,脑为之不满 ,耳为之苦鸣 ,头为之苦倾 ,目为之眩 ,”《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说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也即内风理…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病理生理基础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关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已有过不少报道,有人将分型原则归纳为以阴阳虚实为纲分型、结合八纲理论与脏腑经络学说分型以及按照中医对“中风”的病因学说分型三种,但各种分型方法均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祖国医学阴阳学说的本质以及辨证分型的病理生理基础开展了日益深入的研究。我们认为探讨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不仅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也为进一步揭示本病的本质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风急性期辨证分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二元回归法对739例首发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辨证分型单个和多个危险因素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辨证分型以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肝阳暴亢风火上扰、气虚血瘀为主,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病、吸烟、饮酒为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与高血压病、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和心脏病、高血压病和吸烟、吸烟和饮酒、高血压病和吸烟及饮酒这七种危险因素或危险因素组合有相关性,其它证型与危险因素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吸烟、饮酒分别为中风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和心脏病、高血压病和吸烟及饮酒、高血压病、吸烟和饮酒等为中风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的危险因素,其它辨证分型与危险因素无统计学意义,其结论对中风急性期的辨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虚实辨证与性激素及β-微球蛋白关系的探讨雷燕,胡锡衷为了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虚、实辨证与性激素及血、尿β2-微球蛋白含量的关系,我们对5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同时分别测定了患者的血浆雌二醇(E2)、睾酮(T)及血、尿β2-微球蛋白(?..  相似文献   

15.
经络辨证是中医重要的辨证方法之一,在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古代文献对经络辨证的记载及其在针灸治疗高血压病中的应用,强调了经络辨证作为一种辨证方法,结合脏腑辨证及气血辨证,更能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同时为针灸治疗高血压病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及其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丽君  王军 《中医研究》2006,19(11):F0003-F0004
通过对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现状的分析,结合高血压病现代机理研究成果,从分子水平对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及其物质基础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中医分型与实验室相关指标关系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血压病(EH)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类综合征。中医学传统的辨证模式多以患者的主症、舌苔和脉象作为辨证的主要依据,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提出了对“证”的客观化要求。综合近10年来国内在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研究方面的相应内容,总结血流变、神经体液及超声多普勒等主要检查指标与证型的对应关系,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治疗高血压病多年,用自己拟方的“清火化瘀汤”中药煎剂配合“七星针”治疗辨证为瘀火型高血压250例,疗效满意,无副作用,深受患者欢迎,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9.
浅析高血压与肝阳上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忠民  赵崇学 《陕西中医》2007,28(6):766-767
近人就高血压的辨证分型,多参照中医的“眩晕”。而相当多的中医资料认为高血压病中以肝阳上亢证为多见。但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对95万多人的实际调查资料数据,高血压病在其整个演变过程中,早期以“湿”为主,只有在合并严重的脑血管病变时,才有肝阳上亢证。现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玲玲  顾宁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20):1766-1766,1768
原发性高血压(简称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其常伴有眩晕、头痛等症状,故中医文献大多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等病证范畴。高血压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都对高血压病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工作,其中中医药对高血压病有着独特的理论认识及治疗手段。同时,随着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学者研究发现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及其中医辨证分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本文就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