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优化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系统包括: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术前评估,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设备安全植入和参数的正确设置,术后密切随访,适时的临床干预,参数的及时修订,合理辅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 /或射频消融术和外科根治术。文章综述了术前评估及怎样动态随访? 抗心律失常药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左心室室壁瘤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心肌梗死后、Chagas病等,但特发性左心室室壁瘤非常罕见.由于左心室室壁瘤特定的病理学特征,易于发作致死性窜性心律失常[1],部分患者可能以猝死为首发症状[2].这类心律失常通常药物治疗无效[3],常需非药物治疗的干预,如射频消融[4]、手术[5]或置入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本文报道1例特发性左心室室壁瘤伴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介绍其临床特点及成功施行射频消融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 (AF)是临床常见的慢性或反复发作性快速心率失常之一。近年来 ,AF的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均取得较大进展 ,尤其是在 AF的电学治疗方面。本文主要介绍 AF经静脉低能量电复律的应用现状。1 AF复律治疗的指征与方法选择AF不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 ,需要临床积极处理。复律治疗是 AF的最佳处理措施 ,它可产生一系列临床效益[1,2 ] 。但在决定给 AF病人施行复律治疗前 ,应估计复律成功的可能性、复律治疗的症状改善程度和远期效果。复律后 AF的复发率与复律前 AF的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复律前 AF持续时间 >2年者 ,复律后 6~ 1 2个…  相似文献   

4.
作  者  (a)和 (b) ,AVID研究者标  题  (a)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埋藏式除颤器 (AVID)的对比研究—理论、设计和方法(b)在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复苏后的病人中 ,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埋藏式除颤器疗效的比较参考文献  (a)AmJCardiol,1995 ,75 :4 70~ 4 75(b)NEnglJMed ,1997,337:15 76~ 15 83  入选疾病 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研究目的 比较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疗效的总死亡率。研究设计 随机 ,开放。随访时间 平均 2 6年。病人资料  10 16人 (除颤器 5 0 7人 ,药物治疗 5 0 9人 ) ,平均年龄 6 5岁 ,均为曾…  相似文献   

5.
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中除颤阈值测试的现代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装置可靠性差,除颤失败率高,对快速的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事件唯一的治疗方法是电击;因此在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时常规进行除颤阈值测试。现代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性能较前明显改善,除颤性能提高,经静脉途径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平均除颤阈值是20~30J,低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最大输出能量,且除颤阈值测试可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危险;因此许多临床心脏电生理学者开始质疑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中除颤阈值测试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原始的埋藏式自动除颤器用一对穿透心脏的电极,既能感知心律失常,又能进行复律。它虽能感知心室颤动(室颤)和心室扑动,却不能可靠地探测全部引起低血压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对原设计进行修改,增加另一对感知导线,即可用于持续性室速和室颤的复律和除颤。本文报道70例临床应用的经验、并发症和生存率。方法:1981年3月至1984年2月间连续70例病人应用埋藏式自动除颤器(AID)或双极心率感知型埋藏式自动除颤器(AID-BR)。1982年7月前植入的除颤器(AID),仅能感知室颤或正弦形室速。以后植入的属修正型(AIQ-BR),仅以平均心率检出需要中止的心律失常,既能复律又能除颤.治疗对象为由室速引起至少一次心脏停顿,或有反复发作的致命性持续性室速。大多数系经试验  相似文献   

7.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04年学术年会与往年一样内容丰富,心律失常论文占了总数的16%,内容涉及心房颤动(AF)、室性心动过速(VT)、消融、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药物和心律失常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电风暴最初提出于90年代,是指在一段相对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出现多次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发作。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ACC/AHA/ESC)定义的电风暴是指24h内自发的室速/室颤≥2次,并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1]。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相似文献   

9.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性猝死的有效方法[1] 。采用胸前横向切口 ,行头静脉切开或锁骨下静脉穿刺术是目前国际流行的安置途径[2 ] 。笔者探讨了从腋区纵向切口行ICD植入术的可行性 ,为ICD植入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自 1994~ 2 0 0 1年 4月共 11例患者 ,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35~ 75 (5 7 4± 11 1)岁。ICD植入的临床适应证 :心室颤动 (室颤 ) 5例 ,药物治疗无效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 6例。患者基础心脏病 :冠心病 4例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例 ,扩张型心肌病 …  相似文献   

10.
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 (AVID、 CIDS、 CASH)业已证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降低心律失常病人死亡率的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目前已将 ICD作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首选方法 [1] 。我院于 2 0 0 0年 12月成功的对 1例因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致反复晕厥病人实施了双腔 ICD植入术 ,现将临床资料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 ,男 ,4 9岁 ,因阵发性心悸 2 0年 ,反复发作性晕厥 2年 ,加重 2小时 ,以“心肌炎后遗症期、心房纤颤、室性早搏、持…  相似文献   

11.
心脏性猝死临床上并非少见 ,其主要原因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因此 ,预防和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关键。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AICD)降低心律失常病人死亡率的效果明显优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目前已将 AICD作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预防心脏性猝死首选方法 [1 ]。但因价格昂贵 ,限制了AICD在临床上的应用。我院于 2 0 0 1年 2月至 4月成功地为 2位女性患者行 AICD植入术。现将有关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共 2例 ,均为女性。其中 1例 77岁 ,患“冠心病”,有 2支血管病变 ,已行 PTCA十支架术 ,EKG…  相似文献   

12.
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AVID、CIDS、CASH)业已证明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降低心律失常病人死亡率的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目前已将ICD作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首选方法[1].我院于2000年12月成功的对1例因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致反复晕厥病人实施了双腔ICD植入术,现将临床资料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碎裂QRS波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碎裂QRS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方法将70例AMI碎裂QRS波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AMI组,35例DCM碎裂QRS波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DCM组,均接受电除颤、电复律、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及相关药物治疗,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MI组与DCM组接受治疗后24h存活率(91.42%vs 94.28%)、2周内存活率(81.42%vs 88.57%)、1年内存活率(72.85%vs 82.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共11例接受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后,1年内均存活。结论碎裂QRS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此类患者采用电除颤和电复律、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及相关药物治疗,能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对恶性心律失常病人预后的影响曲宝戈综述(山东省泰山慢性病医院泰安271000)张克智审校(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南通226001)1980年Mirowski等首先报道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Automaticimplantablecar...  相似文献   

15.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猝死和心力衰竭。心电图上主要表现出(1)复极异常;(2)除极/传导异常;(3)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时舒张期的碎裂电位和心室病变部位的低电压区可以被看作是其诊断标准。Carto系统标测能发现病变区的准确位置、病变严重程度及病变范围。目前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的临床治疗主要有:针对室速发生所采取的射频消融法,针对心力衰竭所采用的药物治疗及心脏移植手术,针对心脏猝死所采取的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等。  相似文献   

16.
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用于治疗高危的心律失常时 ,可使之在数秒钟内转复为正常心律。本例患者院外反复发作心悸、胸闷、黑朦 ,入院时心电图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率 2 6 0次 /分 ,药物治疗无效 ,行同步电复律 ,心律转为窦性。经各项检查 ,仅提示反复性单形性  相似文献   

17.
安置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的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研究表明此类患者辅以抗心律失常药(AAD)治疗效果更好,但应用AAD前须认真权衡其利弊。  相似文献   

18.
电风暴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电风暴是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最危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其发生率为10%~40%不等。可发生于器质性或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遗传性心律失常以及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患者。其促发因素:心肌缺血及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和自主神经失衡。其治疗可采取①电复律;②静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③病因治疗;④植入ICD和射频消融等非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心房纤颤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纤颤(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一种老龄化疾病,总的人群发病率为1.0%,60岁人群的发病率为6.5%,80岁人群的发病率高达30.0%,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1]。房颤的治疗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射频消融对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远期成功率可达70%[2]。房颤的治疗总体上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非药物治疗除射频消融外,还有外科手术(迷宫术)、起搏器防治(Medtronic的AT500及Vitatron的SELECTION900E起搏器)、埋藏型除颤器治疗等。尽管在非药物治疗方面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到目…  相似文献   

20.
顿服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房颤动 (AF)是临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占住院心律失常的 34.5 %。非瓣膜性AF病人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年 5 % ,是无AF者的 2~ 7倍。心脏瓣膜病伴AF者与年龄配对的对照组比较 ,卒中风险增加 17倍[1] 。新发生的AF数小时内即可引起心房肌发生电生理性重构 ,使AF转复为窦性心律(窦律 )的机会减少。因此 ,目前主张尽早将AF转为窦律[2 ] 。药物转复AF具有更简单、更方便的特点。目前用于转复AF的药物有IA、IC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普罗帕酮 (Propafenone ,心律平 )是IC类药物 ,其主要阻滞钠通道 ,同时有微弱的 β 肾上腺受体和钙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