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股动脉逆行途径射频消融His束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AVB)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15~20kg健康雄性杂种犬8只,麻醉开胸后于左室缝制临时起搏电极及记录电极。在X线引导下,将消融电极经股动脉逆行至主动脉无冠窦,标测定位并射频消融His束。分别记录每次实验的操作和消融时间,比较消融前后的心率及心律变化,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8只犬成功建立完全性AVB动物模型,操作时间17.5(1,25.25)min,消融时间84(10,90)s。所有犬在消融前均为窦性心律,心率(168±13)次/分,消融时出现交界性心律,消融完成后体表及腔内心电图均显示完全性AVB,心率(57±11)次/分。结论通过股动脉逆行途径射频消融His束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的方法简便可行、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患者射频消融术 (RFCA)术中、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AVB)与靶点选择的关系 ,以探讨选择消融靶点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 AVNRT患者 97(男 34,女 6 3)例 ,在窦性心律下行RFCA,每次放电前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靶点图 ,放电时观察并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体表心电图及腔内电生理图 ,分析靶点选择与 AVB发生的关系。结果 :在靠近冠状窦口电极的 C区消融时 ,AVB发生率低 ,而在靠近希氏束电极的 A区消融时 ,AVB发生率高 ;靶电图中出现 His时 AVB发生率高 ;靶电图中 His波振幅高者 ,AVB发生率高 ;A/ V比值 <1时 AVB发生率低。结论 :尽量避免在 A区消融 ,RFCA中靶点图呈小 A大 V,不出现 His波均是避免发生 AVB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一家系心脏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与心电表现,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一心脏传导阻滞家系进行调查,并分析临床及体表心电图特征和His束电图。结果此家系62人,直接接受调查的35人中有18人发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6例[其中1例演变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Ⅰ度AVB 5例(其中1例演变为Ⅲ度AVB,2例His束电图检查AH间期延长)、左后分支阻滞4例、左前分支阻滞1例、Ⅱ度窦房阻滞和窦性心动过缓各1例。家系中另有5例猝死。有3例40岁以上的患者(其ECG表现为心脏传导阻滞)以前未作检查,不知道何时患病,其余均在40岁之前出现心脏传导阻滞。2例超声心动图示心房扩大,其余患者超声心动图均正常。2例Ⅲ度AVB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结论该家系诊断Lenegre病。但7例心电图特征提示Lenegre病可能存在第三型,即最初发病部位在心房内传导系统,以后病变逐步沿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向His束发展,并演变为Ⅲ度AVB。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静脉拔除His束起搏电极导线的安全性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Medtronic SelectSecure 3830电极导线拔除患者,His束电极导线植入时间>3个月。统计分析His束电极导线拔除的原因及指证、成功率、拔除工具的应用、拔除再植入His束区域的情况。结果 17例His束电极导线拔除患者,其中男性9例(52.9%);年龄(59.5±18.4)岁。电极导线拔除指证:囊袋感染患者13例(76.5%);非感染患者4例(23.5%),其中电极故障2例(11.8%),电极穿孔1例(5.9%),上腔静脉闭塞1例(5.9%)。17例均成功拔除所有电极导线,成功率100%,1例(5.9%)His束电极拔除术中出现脑梗症状。17例中1例有2根His束电极植入,共拔除His束电极导线18根(43.9%),电极植入时间为(19.6±16.5)个月。其中13根(72.2%)His束电极导线通过徒手逆时针旋转拔除,其余5例(27.8%)His束电极导线通过下腔装置拔除。植入时间<12个月的His束电极导线7根(38.9%)...  相似文献   

5.
利用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叶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房室阻滞,探讨生物介入方法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新途径。11只实验犬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 (n=5)。应用射频技术消融His束,制备永久Ⅲ度房室阻滞动物模型;每只犬抽取 10ml犬骨髓液,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和扩增骨髓间叶干细胞, 5 氮胞苷对骨髓间叶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房室阻滞 4周后,开胸心脏直视下将BrdU标记的分化干细胞 (1ml, 1. 5×107细胞)多点注射至该犬消融的His束部位,而对照组仅将 1mlDMEM培养液替代干细胞悬液多点注射至相同部位。术后 1~12周,应用心电图观察两组活体动物房室功能恢复情况,应用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等技术对移植干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与缝隙连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在动物房室阻滞模型中,实验组犬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 12周, 2 /6只犬的房室传导功能得以改善;病理与免疫组化示诱导分化的骨髓干细胞在His束区存活、增殖和分化为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并与宿主细胞建立缝隙连接;而对照组 5只犬未见上述变化。结论:自体移植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叶干细胞有可能改善His束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6.
利用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叶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房室阻滞,探讨生物介入方法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新途径。11只实验犬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 (n=5)。应用射频技术消融His束,制备永久Ⅲ度房室阻滞动物模型;每只犬抽取 10ml犬骨髓液,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和扩增骨髓间叶干细胞, 5 氮胞苷对骨髓间叶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房室阻滞 4周后,开胸心脏直视下将BrdU标记的分化干细胞 (1ml, 1. 5×107细胞)多点注射至该犬消融的His束部位,而对照组仅将 1mlDMEM培养液替代干细胞悬液多点注射至相同部位。术后 1~12周,应用心电图观察两组活体动物房室功能恢复情况,应用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等技术对移植干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与缝隙连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在动物房室阻滞模型中,实验组犬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 12周, 2 /6只犬的房室传导功能得以改善;病理与免疫组化示诱导分化的骨髓干细胞在His束区存活、增殖和分化为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并与宿主细胞建立缝隙连接;而对照组 5只犬未见上述变化。结论:自体移植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叶干细胞有可能改善His束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His束旁室性早搏(PVCs)的心电图(ECG)特点和射频消融方法。方法选择2005年至2011年5月间的7例His束旁的PVCs,并与136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的PVCs的12导联ECG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结果与起源于RVOT的PVCs ECG对比,起源于His束旁PVCs的12导联ECG中aVL导联多表现为振幅较低,多以R波为主。V1导联多为QS型(85.7%),胸前导联移行区多发生于V2~V3导联(71.4%)。7例均在His束电极附近标测到最早心室激动。5例一次消融成功;1例1周后再次消融成功;1例因消融电极几乎与His电极重叠而放弃手术。结论 His束旁PVCs在体表ECG上完全可以进行鉴别,射频消融术可以根治此类PVCs。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术后发生迟发性房室阻滞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射频消融术(RFCA)后发生迟发性房室阻滞(AVB)发生的时间、心电图特征及用大剂量激素治疗的体会。9例迟发性AVB者中7例于放电过程中出现一过性Ⅲ度AVB。每日氢化考的松用量平均为500(300~800)mg,用药时间最短5天、最长15天。9例中8例完全恢复,平均恢复时间为8.3(5~15)天;1例遗留Ⅰ度AVB。平均随访5.6(0.5~9)年,1例出院时有Ⅰ度AVB的患者,于3年后复查显示Ⅱ度Ⅰ型及Ⅱ度Ⅱ型AVB,并安置心脏起搏器治疗。结论:RFCA后发生的迟发性AVB与放电时发生的一过性Ⅲ度AVB有关;经大剂量激素治疗后绝大多数可完全恢复,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比较冠心病、特发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79年11月~1989年6月间住院的67例Ⅲ度AVB患者。其中冠心病组36例,特发性组31例。冠心病按WHO标准(其中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动脉狭窄>70%)诊断,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8±8(60~76)岁。特发性为排他性诊断:(1)无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诊断依据;(2)无Ⅲ度AVB的其他病因可查;(3)经x线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大致正常,31例中男16例,女15例,平均年龄64.5±16(48~80)岁。Ⅲ度AVB的诊断均以心电图记录为准。据希氏束电图(HBE)进行定位诊  相似文献   

10.
为治疗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房室传导组织消融已成为一种可接受的技术。继电极导管消融后,近年来,又开展了激光消融房室传导组织的研究。据此,我们采用YAG激光消融6只犬的His束,旨在观察该技术引起的消融效应和病理学变化。健康成年杂种犬6只,雌雄不拘,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记录肢导心电图,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右侧开胸,暴露心脏,经右房插入激光电极导管以确定His束位置。导管为特制9F双极中空导管,环形电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置人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措施以及远期疗效。方法对患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SS)和高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46例患者进行永久心脏起搏器置人手术,并对结果进行了并发症的防治分析及远期随访。结果46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17例发生并发症,血管异常致穿刺失败2例,翼状电极嵌顿右室节制束1例,术中出现室颤2例、心脏停搏1例,术后起搏器囊袋无菌性坏死1例,囊袋内出血2例,急性期起搏阈值升高6例。随访3个月至5年后无心衰组中l例术后因脑出血死亡,l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2例出现心衰;心衰组l例因心衰恶化死亡,3例因心衰反复加重需要住院治疗。结论熟练的手术技巧和吸取成功的经验是防治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术前常规进行双侧锁骨下静脉超声检查,及时发现血管畸形、狭窄及先天性走行等异常;基层医院应有备用起搏电极以防止发生翼状电极嵌顿右室节制束这样的少见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和术后1月-3月内急性期阈值升高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激素疗法。在基层医院,对于无心衰的Ⅲ度AVB和SSS患者可以首选VVI起搏器.合并心衰的Ⅲ度AVB患者,应首选DDD起搏器。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 (RFCA)左束支可以治愈少数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 ,并可能作为减轻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的一种方法。为探讨射频导管消融左束支的方法及其可行性、安全性。对 15条犬心左束支施行RFCA ,9条犬成功消融左束支、5条犬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 (AVB)、1条犬造成右束支阻滞。研究发现 9条消融成功犬心损伤灶位于右冠瓣与无冠瓣交界区下方 1~ 2cm ,Ⅲ度AVB者位于右冠瓣和无冠瓣的交界处 ,右束支者消融靶点位于主动脉瓣无冠瓣和右冠瓣交界处靠前处。研究还发现仅以标测到的左束支电位难以准确消融左束支 ,而单纯以X线影像定位就能成功阻断左束支。左束支阻断后 ,可以造成室间隔的异常运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特点以及三度AVB与房室结血供的相关性。方法入选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接受急诊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581例STEMI患者,并将581例分为研究组(合并三度AVB,n=27),对照组(未合并三度AVB,n=554),观察罪犯血管分布,以及房室结血供来源情况。将罪犯血管为右冠脉是否出现三度AVB,分为有三度AVB组和无三度AVB组两个亚组,观察三度AVB与右冠脉远端的左室后侧支发出的房室结动脉有无相关性。结果 STEMI患者中三度AVB的发生率为4.6%,研究组中,冠脉造影显示右冠脉优势型96.3%(26例)、均衡性(1例);对照组中,左右冠脉优势型分别为4.3%(24例)、92.8%(514例),均衡型为2.9%(16例)。三度AVB全部发生于单支冠脉急性闭塞时。其中24例为右冠脉(RCA),2例为左前降支动脉(LAD),1例为左回旋支动脉。当一支或两支血管为慢性闭塞病变,另一支为急性闭塞时均未出现三度AVB。急性RCA闭塞时,是否累及房室结动脉(AVNA)与三度AVB的发生没有关系。结论 STEMI时三度AVB均发生于单支血管完全闭塞的患者,多数发生于RCA急性闭塞时,但与RCA发出的AVNA无关。  相似文献   

14.
罗斌  李国庆 《心脏杂志》2015,27(4):444-447
目的 观察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与房室结动脉血供的关系。方法 将入选的AMI患者,按是否并发Ⅲ度AVB分为两组:病例组为AMI并发Ⅲ度AVB的患者(n=35例),对照组为AMI未并发Ⅲ度AVB的患者(n=215例),通过观察梗死相关动脉并分析房室结动脉血供来源情况,分析AMI患者不同房室结动脉血供来源发生Ⅲ度AVB的几率,并观察AMI并发Ⅲ度AVB的患者,房室结动脉血运改善后Ⅲ度AVB恢复时间。结果 房室结动脉血供来源于右冠状动脉的右上降支动脉和回旋支的kugel’s动脉之一或二者双重血供。病例组患者,其房室结动脉血供仅来源于右冠状动脉的右上降支或回旋支的kugel’s动脉,无前降支来源,并且右冠状动脉较回旋支多见(P<0.01)。当梗死相关动脉得到再灌注,恢复血运后,AVB均恢复到窦性心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Ⅲ度AVB发生患者与其房室结动脉血供中断有关,恢复房室结动脉血供后AVB恢复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2590kHz的高频电能(HFE)仪,经导管选择性消蚀了18只犬房室传导系的不同区域,15只(急性实验8只,慢性实验7只)犬形成了不同的传导阻滞,其中选择消蚀了7只犬的房室结区、6只犬的束支区、2只犬的分支区。有9只犬形成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只犬形成Ⅱ度AVB、3只犬形成Ⅰ度AVB、2只犬形成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只伴1度AVB)。另3只犬各释放电能13次均未成功。主要并发症为附壁血栓形成。本结果表明HFE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能量形式,易控制,消蚀损伤组织范围局限,效果满意,不失为治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改良下位法选择性阻断慢径路治疗2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改良下位法的特点是:不放冠状窦电极,在后前位透视下,以His束电极为定位标志,射频电极从His束电极下方开始消融慢径路.结果20例患者,19例慢径路阻断,术后房室结双径路跳跃现象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失,成功率95%(19/20),平均手术时间3.1±1.04小时,x线曝光时间29±11.2分,随访1~13月,1例复发,本文对改良下位法的方法学和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术中及术后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发生、发展、转归与防治。方法2005年3月至12月,共行VSD介入封堵术157例,术中及术后发生Ⅱ度及以上AVB8例。其中术中发生Ⅲ度AVB2例,术后予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术后发生Ⅱ度AVB3例,Ⅲ度AVB3例,发生时间为术后4h至术后第8天,其中2例伴阿-斯综合征,1例给予临时起搏治疗,其余给予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利尿、脱水等治疗。结果2例术中发生Ⅲ度AVB的患者术后未再出现AVB;3例术后发生Ⅲ度AVB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7、8、18天恢复窦性心律,但有2例出院后再次出现Ⅲ度AVB,1例经转回我院积极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另外1例因院外治疗不及时,未能恢复;3例Ⅱ度AVB分别于术后第5、7、8天完全恢复,期间均出现Ⅱ度Ⅰ型和Ⅱ度Ⅱ型交替现象。结论AVB是VSD介入封堵术中及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对于AVB应积极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转为永久性AVB。改进和提高导管技术及操作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AVB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腔内除颤能量对于短时间心室颤动(VF)除颤后血流动力学及局部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7只比格犬麻醉后开胸,暴露心脏,将单极电极片缝在犬的左室侧壁心外膜,以诱发VF并记录心室激动信号.通过股动脉穿刺监测动脉血压,完成短时间VF(20 s)除颤阈值(DFT)测定后,将除颤能量分别调至125%DFT(小能量组)...  相似文献   

19.
药物治疗无效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SVTA)为一治疗难题.作者比较外科冷冻法和导管电灼法造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AVB)以治疗83例顽固性SUTA病人之优势.1975~1984年间,外科冷冻法治疗42例(组Ⅰ).采用Sealy技术,正中劈开胸骨,在体外循环下切开右房,标测希氏束位置;用一氧化氮致冷探头局部降温至0℃,造成暂时性AVB;复温后若房室传导恢复,再用致冷探头造成不可逆的完全性AVB;同时安装永久性心外膜起搏器.1981~1985年间,导管电灼法治疗41例(组Ⅱ).采用Gallagher技术,插入三极导管记录希氏束电图(和右房电图),选择最佳位置经标准电极导管以200~400焦耳的能量电灼造成完全性AVB.如果48小时后完全性AVB持续存在,则经静脉安装永久性起搏器.不管哪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非创伤性心电监测法监测122例心肌梗死患者AVB的发生率及其对药物治疗反应、演变过程和最终预后。结果 122例AMI患者中20例发生AVB(16.4%)。17例发生于下/后心肌梗死者,3例发生于前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者。按AVB发生的不同时期分为早发组(发病8 h内,n=8)和晚发组(发病8 h后,n=12),晚发组并发症显著高于早发组(25﹪vs 83.3﹪,P<0.05);早发组对阿托品或山莨菪碱治疗反应较好(P<0.05);早发组Ⅲ度AVB 7例、Ⅱ度AVB 1例,持续时间短。晚发组Ⅰ度AVB 5例、Ⅱ度AVB 6例、Ⅲ度AVB 1例,持续时间长;早发组住院期间死亡1例、晚发组死亡5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AMI病人中下/后壁心肌梗死易并发AVB;8 h之内发生的AVB以Ⅲ度AVB为主,早期发生的AVB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