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认为 ,心房颤动 (房颤 )是双侧心房同时存在多个不断迁移的折返波阵面无序运动的结果 [1 ]。局灶性房颤 ( focalatrial fibrillation)概念的提出使房颤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房颤的消融思路也发生了改变。兹就局灶性房颤的研究进展作回顾。   1.概念及可能的机制  局灶性房颤是指心房或与心房相连的组织 (如肺静脉 )内存在异位的致心律失常的兴奋灶 (局灶 ) ,该兴奋灶所发放的冲动或其所引起的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与房颤的发生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2 ]。起源于局部兴奋灶的心房电活动首先在心外膜标测中被发现 ,但被认为是偶…  相似文献   

2.
起源于肺静脉的局灶性心房颤动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局灶性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房颤类型,因其起源点局限于心房及相邻大静脉的某些特殊部位而得名。据报道,约有90%~95%的局灶性房颤的起源点位于肺静脉。肺静脉可以作为异位兴奋灶,在某种条件下白发放电。临床上使用射频消融的方法去除这些异位兴奋灶,则可以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本文以左上肺静脉为代表,在心房及肺静脉不同部位行快速起搏刺激,并结合迷走神经作用,建立了与人类白发性房颤相似的新型动物模型,希望能够以此为基础更深入地探讨局灶性房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阵发性心房颤动局灶性消融治疗的方法学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目前认为 ,绝大多数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均为局灶性起源。局灶性消融是应用射频能量消融诱发房颤的异位兴奋灶来根治阵发性房颤的一项技术 ,其疗效已得到临床研究的证实 ,被认为是近年来房颤非药物治疗的一项重要进展[1~ 4 ] 。由于阵发性房颤的异位兴奋灶绝大多数 (约占 90 %以上 )位于肺静脉 ,特别是双上肺静脉[3 ,4 ] ,使得这一治疗的操作程序有别于其他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其技术难度高、并发症的风险亦显著增大。由于这一治疗最近 2~ 3年才在国内外的少数医疗中心开展 ,故目前尚缺少有关技术操作的论述。笔者于 1998年 8…  相似文献   

4.
局灶性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局灶机制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发现及其射频消融治疗是近年房颤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进展 [1 - 3] 。尽管异位兴奋灶发放冲动并引发房颤的详尽细节目前仍不清楚 ,但初步的研究表明 ,射频消融这些异位兴奋灶后多数局灶性房颤可得以根治。最初文献报道的局灶机制房颤主要是阵发性房颤患者 ,但最近的资料显示 ,这一机制还可能参与了某些持续性房颤甚至慢性房颤的病理生理过程 [4,5 ] 。在 1999年北美起搏电生理年会和世界心脏电生理会议上国外多个中心 (如法国 Hassaiguerre所在的实验室 )报道的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局灶机制房颤已过百例 ,其相…  相似文献   

5.
1994年Swarts报告的“类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开创了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房颤的先河。同年 ,Haissaguerre报道 3例单点消融根治局灶性房颤 (简称房颤 ) ,并提出了房颤可能与“局灶性触发”有关。 1996年 ,Haissaguene等进一步对 4 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行心房线性消融 ,发现消融后心房电活动由无序变为有序、房颤发作程度减少、出现频发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 ,且常见房早引发房颤 ,经过进一步的电生理检查后证实 ,这些房早均有其局灶性起源部位 ,其中多数位于肺静脉开口部 ,射频消融这些异位灶后房颤也随…  相似文献   

6.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报道19例局灶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结果,其中药物治疗无效且发作频繁(>1次/日)的阵发性房颤17例、慢性房颤2例。17例患者尚同时合并有频发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动态心电图显示>700个/日)。同步记录高位有房、冠状静脉窦及左、右上肺静脉电图。根据房早或房颤开始发作时的心房激动顺序确定异位兴奋灶部位,以局部双极电图较体表心电图P'波起点最提前处为消融靶点。成功标准为消融后6Omin内房早/房颤消失及随访期内可以无须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结果:92.6%(25/27)的异位兴奋灶位于肺静脉,其中尤以双上肺静脉居多(21/25)。随访2.4±3.7个月后有13例患者(68.4%)达上述成功标准,其房早数目由术前的3720±2741个/日降至216±139个/日,除1例发生心房穿孔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房颤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局灶性心房颤动的提出是房颤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射频消融局灶性房颤的异位兴奋灶可使房颤得到根治。本文就治疗局灶性房颤消融部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局灶性心房颤动的提出是房颤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射频消融局灶性房颤的异位兴奋灶可使房颤得到根治。本文就治疗局灶性房颤消融部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局灶性心房颤动及其点消融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导管射频消融心内膜根治心房颤动 (房颤 )开始于 1 994年 Swartz等 [1]报道的“类迷宫术”,在心律失常领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久 ,Haissaguerre等 [2 ] 报道 2例单点消融根治局灶性房颤 ( focal atrialfibrillation) ,例数较少 ,影响不大。近年发现许多阵发性房颤都可以标测到其发生的关键部位 ,而且大部分局限在左房的肺静脉入口内及其附近 ,消融的成功率很高。本文对局灶性房颤及其点消融治疗方面的进展作如下综述。   1 .概念和特点 [3 -8]  局灶性房颤定义为由激动方式恒定的单个或多个房性早搏 (房早 )诱发的房颤 ,在房早的起源…  相似文献   

10.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乙灶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19例局灶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结果,其中药物治疗无效且发作频繁(〉1次/日)的阵发性房颤17例、慢性房颤2例。17例患者尚同时合并有频发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动态心电图显示〉700个/日)。同步记录高位右房、冠状静脉窦及左、右上肺静脉电图。根据房早或房颤开始发作时的心房激动顺序确定异位兴奋灶部位,以局部双极科较体表心电图P波起点最提前处为消融靶点。成功标准为消融后60min内房  相似文献   

11.
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房颤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状电极(Lasso电极)标测诱发阵发性房颤的肺静脉电位的电生理特点并对射频消融靶点进行评介。方法16例阵发性房颤者在Lasso电极标测寻找优势肺静脉电位(PVP),温控消融放电。结果起源于肺静脉的局灶性房颤其电生理特征包括:①异位激动灶主要分布于两上肺静脉。②肺静脉内可观察到从肺静脉内至心房传导阻滞。消融成功的靶点与体表心电图P′波提前(74±33)ms。成功隔离38条肺静脉:其中左上肺静脉16条,右上肺静脉12条。术程(186.7±63.8)min,X线曝光时间(51.5±15.0)min。术后随访1~12个月,11例(68.7%)无需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结论阵发性房颤异位起源点大多数位于左房肺静脉,起源于肺静脉的局灶性房颤有其特殊的电生理表现。  相似文献   

12.
经导管消融肺静脉治疗局灶性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局灶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肺静脉消融治疗是近年房颤研究的一项重要突破 ,虽然目前还只是在少数中心开展 ,但进展相当迅速。特别是近一年多来 ,消融靶点和终点的改变、新型标测系统的应用以及新型消融器械的问世使其成为一个极为活跃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此进展作一综述。1 肺静脉消融的新靶点———肺静脉开口1.1 肺静脉点状消融的局限性[1]  虽然点状消融肺静脉内的异位灶或环状消融肺静脉开口部 (或近端 )均能治疗肺静脉起源的局灶性房颤 ,但在 2 0 0 0年之前绝大多数中心采用前一种方法 ,其原因可能与此前肺静脉环状消融的方法学和…  相似文献   

13.
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治疗心房颤动的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对心房颤动 (房颤 )机制的突破性认识在于发现大多数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是由某一局灶的异位激动所触发 ,局灶异位激动可以来自上腔静脉、终末嵴、冠状静脉窦、Marshall静脉 (或韧带 )、房间隔或左房后壁 ,但 80 %~ 95 %以上的异位激动在肺静脉内这一观点已获公认 ,因此有人将这种房颤称之为肺静脉触发性房颤 (pulmonaryveintriggeringatrialfi brillation)。 1998年以来 ,尤其是 2 0 0 2年以来 ,国内外有关资料均显示 ,针对触发病灶的肺静脉消融 ,可以使 6 0 %~ 80 %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1 3 ] 。在消融肺静脉治疗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局灶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诊断和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反复发作阵发性局灶性房颤患者4例 ,两次房间隔穿刺经Swartz鞘分别置入 2根标测电极于左、右上肺静脉。在房颤发作时标测 ,以诱发房颤的房性期前收缩局部电位较体表心电图P’波起点最为提前处 (spike p’≥’370ms)为消融靶点。消融终点是以消融前诱发方案不能再诱发房颤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结果 :4例均在肺静脉内标测到异位兴奋灶。距离肺静脉口 0 .5~ 1.5cm ,3例位于右上肺静脉 ,1例位于左上肺静脉。靶点处spike p’ =70~ 2 15ms ,行温控 5 0~ 5 5℃× 4 6~ 32 0s射频消融。术后随访 10~ 12个月 ,2例房颤无复发 ,2例加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房颤转复 1年后复发。术中 1例左心耳穿孔致急性心包填塞经手术修补完全康复 ,1例在消融时右上肺静脉口痉挛随访期间无症状。结论 :局灶性房颤通过射频消融房性期前收缩起源点 ,可达到根治阵发性房颤的目的 ,但手术有一定难度和风险  相似文献   

15.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多数是由起源于肺静脉的异位兴奋灶所诱发,少数诱发房颤的异位兴奋灶可位于肺静脉外。本介绍起源于永存左上腔静脉的异位激动诱发房颤的成功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由房性早搏 (房早 )诱发的局灶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并探讨有关射频消融治疗中一些方法学问题。 方法  1例 44岁女性患者 ,阵发房颤 4年余 ,心电图证实房颤由房早诱发 ,药物治疗无效 ,行射频消融治疗。放置常规电生理检查导管和 Halo导管 ,穿刺房间隔 ,大头导管经房间隔在左房内肺静脉进行标测 ,在左上肺静脉内标测到诱发房颤的房早时最早心房激动 ,放电消融 3次 ,房早、房颤消失。结果 随访两周后有房早和短阵房颤发生 3次 ,术后两周至 6个月未服用药物 ,无房颤发生。结论 射频消融可能成为治疗局灶性房颤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它一直是心血管病医生研究的热点之一。局灶性房颤(focal atrial fibrillation,FAF)是AF的一种类型,是指心房或与心房连接的静脉内存在产生冲动异位兴奋灶,其发放的冲动可触发和/或驱动AF。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的阵发性AF由于异位兴奋灶所触发或驱动,异位兴奋灶大多分布于肺静脉心肌袖,约占95%,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其机制复杂,至今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大多数阵发性房颤存在异位的局灶兴奋点,对该部位行射频消融可以有效地终止或减少房颤的发生.而90%以上的异常兴奋灶集中在肺静脉口及其附近,推测这些兴奋灶以某种机制触发房颤,可能与触发活动、自律性增高或微折返有关.  相似文献   

19.
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 ,它包括房性心动过速 (房速 )、心房扑动 (房扑 )及心房颤动 (房颤 )。经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特别是局灶性房速、典型房扑效果尤为显著 ,借助于新的标测工具如三维电磁导管标测 (Carto)系统 ,切口性房速、不典型房扑消融成功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局灶性房颤的射频导管消融也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治疗效果尚好。1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局灶性房速表现为心房某部位激动呈离心性扩布 ,好发于某些特殊解剖区域如界嵴、房间隔部、肺静脉口、房室瓣环上等。其电生理机制包括自律性…  相似文献   

20.
对Haissaguerre和Pappone方法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认识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1 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起源及演变 1992年Cox[1]率先报道了基于多发折返学说开展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外科迷宫手术,随后,迷宫术由最先的Ⅰ、Ⅱ型手术,逐渐改良为Ⅲ型手术,目前Ⅲ型迷宫手术治疗房颤的成功率在90%以上.受迷宫手术治疗房颤的启示,1994年Swartz等[2]首先将射频消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导管消融方法应用于线性消融左右心房模拟迷宫手术治疗房颤,术后90%的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但因手术时间长,X线曝光时间长,并发症(20%)多,而未能马上被临床采用.1996年Haissaguerre等[3]对4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先行右房线性消融,随访11±4个月手术成功率小于30%,之后,对右房线性消融无效的10例再行左房线性消融,术后随访成功率达60%.此后,可能是在线性消融治疗房颤的探索过程中,Haissaguerre等[4]发现了肺静脉内触发灶在阵发性房颤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于是人们将注意力纷纷投入肺静脉内点消融和肺静脉口节段性消融治疗房颤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