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06,26(10):25-25
一般人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病有六种不易治的情况。骄横放纵不讲道理,是一不治;把身体看得轻而把财物看得重,是二不治;对衣服食物不能调适,是三不治;气血错乱,脏气不安,是四不治;身体瘦弱不能用药,是五不治;迷信巫祝不信医道,是六不治。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第一段末有长桑君“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疒徵结,特以诊脉为名耳”。山东中医药大学蔡群老师曾在本刊1997年第1期发文对“《史记.扁鹊传》文中‘为名’当为‘闻名’”进行了考辨,主张“特以  相似文献   

3.
4.
扁鹊六不治理论是战国时期在民间医生刚刚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中的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者和信巫不信医者三种情形是扁鹊针对患者的求医心态所提出的医者应慎重对待的情形。这折射反应出:古代医者社会地位低下,从医人员良莠不齐。由于医学技术发展刚刚起步,技术规范缺失,再加上缺乏政府管理,医者的自律和自我保护机制独自起着规范作用。六不治是当时医生行业规范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5.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齐文王病案及相关早期文献分析可知,有关"精气"的运行及其与人体的关系的认识在当时是被普遍接受的知识背景,但在如何处理"精气"运行失常情形方面,当时社会上还存在不同的方式,仓公采取的是兼收并蓄的方式。本研究个案提示,早期医学史的研究过程中应注意医学思想、知识背景与医学实践方式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齐文王病隶及相关早期文献分析可知,有关“精气”的运行及其与人体的关系的认识在当时是被普遍接受的知识背景,但在如何处理“精气”运行失常情形方面,当时社会上还存在不同的方式,仓公采取的是兼收并蓄的方式。本研究个隶提示,早期医学史的研究过程中应注意医学思想、知识背景与医学实践方式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7.
内丘扁鹊庙     
扁鹊庙系后人祭祀战国名医秦越人而建,始年不详,汉唐已有,历代修葺,元初颇为壮观,近年又大规模修治景区。山门前今存透灵碑、回生桥、九龙石柏,山门内建有扁鹊殿、后土前后殿、百子殿、药王殿、玉皇殿、老君殿、三清四御殿、碑廊等以及扁鹊墓,岁月变迁,已与道教建筑融为一体。据《史记》载,扁鹊入赵,诊赵简子疾,获赐田四万亩。  相似文献   

8.
达英禄 《养生月刊》2010,31(1):88-90
近读《史记》、《战国策》等有关扁鹊的典籍,深知此公事迹有十分突出之处,宜彰显之。兹录其二三轶闻如次。 两个扁鹊 本来,历史上有两个扁鹊,一个是传说中黄帝时代(约公元前26-25世纪)的神医,因为善于治病被人看作带来喜讯的喜鹊,故名扁鹊。  相似文献   

9.
达英禄 《气功》2010,(1):88-90
近读《史记》、《战国策》等有关扁鹊的典籍,深知此公事迹有十分突出之处,宜彰显之。兹录其二三轶闻如次。两个扁鹊 本来,历史上有两个扁鹊,一个是传说中黄帝时代(约公元前26-25世纪)的神医,因为善于治病被人看作带来喜讯的喜鹊,故名扁鹊。  相似文献   

10.
扁鹊换心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07,27(10):24-24
鲁国的公扈和赵国的齐婴都生了病,同时请求扁鹊治疗,都治好了。扁鹊向他两人说:“你俩过去的病,是从体外侵入内脏的,所以药石可以治好;现在,我发现你俩有一种胎生带来的病,跟你们的身体同时生长,我想给你俩治好怎样?”两人说:“希望先了解您对这个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效果。”于是  相似文献   

11.
扁鹊的“治未病”源于《内经》,体现于《难经》。“治未病”包括对疾病要“早发现,旱治疗”的观点,以及“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层次的内容,并符合中国传统医学的养生之道。扁鹊的“治未病”得到后世的继承和发扬,至今对我们的中医临床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来,《中国中医药报》关注四川老官山汉墓出土的10部古医书,由于其中有“弊昔(扁鹊)日”字样,而被有关专家初步认定为扁鹊学派的著作,引起中医界的高度重视,也引发了一些学术争鸣。为了探索历史真相,破解“扁鹊之谜”,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09,29(3):245-245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说:经方是根据药物的寒温之性,衡量疾病的轻重,凭借药物的功用,依照四时气候感应的适宜用药方法,辨别五脏六腑所适用的各种性味的药物,制成寒凉与温热的药剂,用来疏通郁闭,解除蕴结,使身体恢复正常。至于那些治疗失当的医生,用热药加重热证,用寒药加重寒证,使精气内伤。不显现在外表,这是庸医严重失误的治法。所以谚语说:“有病不去(找庸医)治疗,常常如得到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  相似文献   

14.
考辨“扁鹊”的名、字、号、活动年代、里籍等问题。从史料记载“扁鹊”事迹所涉及的年代推算,扁鹊从事医疗活动的时间跨度达三,四百年,由此推断扁鹊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人,是一个群体、一个流派、学派;与孔子、燕简公、赵简子、越王勾践大体生活在同时代,称之为“扁鹊”的名医、可能就是秦越人。  相似文献   

15.
曹玉风  张甦颖 《河南中医》2015,35(2):246-248
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中不仅为"扁鹊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所折服,其在介绍该书的写作背景时亦明示,此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而成。扁鹊对仲景医疗实践影响之大,由此略见一斑。受此影响,仲景不但在《金匮要略》首篇阐明"若人能养慎……病则无由入其腠理"的观点,还将"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无犯王法""房室勿令竭乏",避免"禽兽灾伤"等意外伤害,作为养生防病的重要措施加以规范并贯穿于杂病的防治过程中。健康与疾病,虽然有着质的不同,但二者之间并无绝对界限,而是存在一个"中间态",即"病前状态"。此时,虽缺乏疾病的典型表现,但体内病机已经启动,出现了阴阳的偏盛偏衰,处于欲病未作或已病未显的阶段。仲景每每见微知著,发于机先,提前干预之。仲景亦十分重视疾病的早期治疗,强调:"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对于肝实证,仲景通过实脾以截断疾病发展演变的途径,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肝实证的治法中提出了"肝病实脾"的理念。对于肝虚证,其主张"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既要重视通过直补病变之本脏,防止他脏之邪的乘虚侵犯;又应注意借助清心益肝、培土荣木等措施,充养已虚之肝。仲景诊脉,秉承《难经》之旨,亦以寸口诊法为主。  相似文献   

16.
蔡超产  孙鸿昌 《河南中医》2019,39(7):1001-1004
郑医秦越人为扁鹊,其大致生活年代为公元前695年—公元前655年,活动地带以郑国为中心的附近六国为主,所诊虢国太子为南虢国太子。扁鹊的医学传承不是由齐国至中原,再到巴蜀之地的传承,而是在中原地带继承长桑君及周朝正统官方医学,随着文化中心东移向齐国传播,最终通过仓公的授徒实现广泛地传播。扁鹊弟子淳于意授徒后,根据所授内容的不同,使经脉医学与脏腑医学渐渐分流,张仲景之《伤寒论》应该是对阴阳、经脉医学的继承与发展,而华佗之《中藏经》应该是对五行、脏腑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仲景与华佗之前的《黄帝内经》应该是对扁鹊医学历来发展的总结之作,是对扁鹊医学的继承,而不是与扁鹊医学并驾齐驱的医学流派。  相似文献   

17.
通过挖掘分析《扁鹊心书》中反映的窦材学术思想,认为窦氏推崇扶阳,善用灸法,尊崇《内经》,贬抑《伤寒》,他提出"伤寒四经"说,认为大病、住世、扶阳宜灸,灸时常用食窦、中脘、关元等穴,其施灸取穴少、灸量大,并首创了麻醉施灸。  相似文献   

18.
乐极生悲     
乐极生悲,源出《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旁,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希鞲鞠胳,待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  相似文献   

19.
乐极生悲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08,28(12):97-97
齐威王十分高兴,在后宫摆酒,接见淳于髡,赐给他酒,问道:"先生能喝多少酒才醉?"淳于髡回答说:"我喝一斗也能醉,一石也能醉."齐威王说:"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一石呢!这个道理能说出来听听吗?"淳于髡说:"在大王面前承蒙赏酒,执法官在旁边,御史在后头,我胆战心惊,趴在地上喝酒,不过一斗醉了.  相似文献   

20.
《扁鹊心书·虚劳篇》是窦材医案中较能体现其辨证思想和特色的一篇,其中“须识扶阳”“当明经络”“大病宜灸”等学术思想对指导虚劳的治疗大有裨益。窦材按虚损程度不同将其分为虚劳与痨瘵,并提出了相应治疗方案,强调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治疗原则,防止虚劳病情进一步发展。窦材标新立异,在“阴虚成劳”论风靡之际,明确提出虚劳病机为脾肾阳虚,虚劳之演变乃自上而下,由肺及脾,由脾及肾。窦材认为虚劳之脉象为弦脉,强调脉象在诊断虚劳的作用,但其临证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辨证。治疗上,他承袭了《黄帝内经》重阳思想,认为阳气是人体生命之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因此五脏辨证中窦材尤为重视脾肾,扶持脾肾之阳对现代人治病养生仍有重要意义。窦材用药奉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窦材认为“大病宜灸”,虚劳此病病程日久,迁延难愈,容易反复,因此其用灸为先灸、多灸、重灸,补火助阳,使劫得病回。此外,窦材认为还应远离温平药、寒凉转下之品,并注重虚劳之人日常调摄,在日常生活中务必规律饮食、清淡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切勿吸烟饮酒,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悦。窦材论治虚劳思想应用于现代临床仍效果显著,值得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