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涛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114-116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途径,规范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与管理。方法选择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不接受干预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研究药学服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并对选用的抗菌药物品种、用程、用药频度、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对比与评价。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硝基咪唑类、第3代头孢、林可酰胺类使用频次较低,而大环内酯类、第1代头孢使用频次明显较高;②观察组单用药使用频次较高,联合用药使用频次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应用频次明显提高,限制及特殊级抗菌药频次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预防用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P〈0.05),观察组住院的各项费用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⑤接受药学服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合理用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恰当的药学服务措施能有效提高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的效果确切,可提高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手术非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其术后伤口感染关系。方法收集212例非感染性乳腺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将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97例患者设为治疗组,未使用抗菌药物的11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伤口感染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合理的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利于非感染性乳腺手术患者控制感染,有助于病患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观察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肿)40例和Ⅱ类切口手术(胆囊切除术)52例,用与不用抗生素及术前与术后使用抗生素后,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情况。结果全部病例愈合良好,无肺炎、高热、腹腔或切口感染并发症;手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均无显著差异(P〉0.05);送检的培养标本无细菌生长。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患者,用与不用抗生素,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类切口手术胆囊切除术,术前一次性使用抗生素与术后连续使用抗生素,在体温上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科择期手术应用预防性抗生素,对于Ⅰ类清洁切口不主张应用;易受污染切口,术前30min一次性静脉用药(头孢菌素)足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杨思芸 《西部医学》2016,28(10):1455-1458
目的探讨规范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为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药师干预前医院2012年6~8月符合条件的1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例资料与药师干预后2013年6~8月的1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例资料,对两次调查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品种选择、给药时机、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评价及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的100例患者全部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率为100.00%;术前0.5~2小时开始用药者78例(占78.00%),术前2~24小时开始用药者14例(占14.00%),术后开始用药者8例(占8.00%),预防围手术期感染的用药疗程合理为8例(占8.00%),平均抗菌药物总费用为934.70元,平均住院总费用为7083.10元,人均住院时间为295.20小时;干预后100例患者中有16例(占16.00%)使用抗菌药物,术前0.5~2小时开始用药者100例(占100.00%),术后无患者用药,预防围手术期感染的用药疗程合理为100例(占100.00%),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2.00元,平均住院费用为4671.40元,人均住院时间为162.20小时,感染率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干预可使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品种选择、分级管理、用药疗程更加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会阴侧切术中限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0例产前无感染且行会阴侧切术进行正常分娩的产妇,按分娩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0例,对照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观察组不进行预防性抗菌药物干预.以两组术后伤口感染、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为对比标准.结果:两组产妇在伤口感染、切口愈合、术后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会阴侧切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达到抑制切口感染,提高愈合率,减少住院时间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剜除术(未穿透子宫壁,下同)围手术期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照比较89例子宫肌瘤剜除术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和185例使用抗菌药物的子宫肌瘤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术后感染率和切口愈合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未发生术后感染。结论:子宫肌瘤剜除术完全不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普外科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及干预效果.方法 对普外科手术中甲状腺、乳腺及疝修补术3类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在干预前使用率是55.98%,干预后是8.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干预前与干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占总药品费比例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手术部位均无感染.结论 普外科甲状腺、乳腺及疝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节约资源,且不会导致切口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9.
齐秀萍  李小荣  张国如  喻学海 《重庆医学》2018,(11):1528-1530,1533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干预措施在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中的作用.方法 依照卫生部和外科学会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建立和使用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核查表.以2016年1-4月使用核查表前的1 199例住院手术患者为干预前组,以2016年5-7月使用核查表后的1 039例住院手术患者为干预后组,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合理率和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1.3%、17.9%,抗菌药物选用品种合理率分别为71.2%、95.7%,溶媒剂量合理率分别为84.7%、99.8%,用药时机合理率分别为54.6%、80.4%,工类切口维持用药时间合理率分别为22.8%、85.0%,Ⅱ类切口维持用药时间合理率分别为2.1%、74.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前组、干预后组患者Ⅰ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3.06%、0.89%,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11%、0.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0、0.063).结论 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核查表明显提高了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合理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目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符合Ⅰ类切口手术归档病历921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调查921例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43.11%;使用最多的是头孢呋辛(52.9%)、克林霉素磷酸酯(18.89%);术前0.5 ~2小时未用抗菌药物而术后使用率9.57%;术后用药3~7使用率32.24%.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医院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范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及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总结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对Ⅰ、Ⅱ类切口术后患者预防性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Ⅰ、Ⅱ类手术切口患者各120例。比较规范化管理前后,Ⅰ、Ⅱ类手术切口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后,Ⅰ、Ⅱ类手术切口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均比管理前显著缩短(P<0.05)。结论: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可明显降低Ⅰ类切口术后患者预防性用药的使用率,并缩短I、Ⅱ类切口术后患者的用药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某三甲医院骨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骨科2011年8月后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人均用药天数、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专项整治活动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较2011年7月前,骨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下降81.43%;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情况得到改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下降24.46%,人均使用抗菌药天数下降60.4%;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下降15.6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61.57%。结论专项整治活动后骨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取得阶段性成绩,但有些指标仍未达到要求,需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腹股沟疝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年1月1号始我收治的84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和术后感染的检测和分析,评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的患者愈合良好,没有患者出现高热、切口和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象白细胞的变化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使用抗生素和不使用抗生素的术后体温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分泌物均无菌性生长。讨论:无需对腹股沟疝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不主张术前预防性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应用效果,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574例择期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分为对照组(897例)和观察组(677例)。对照组不预防使用抗生素;观察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d、2d、3d、7d的体温变化。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术后7d,比较2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感染率。结果手术前,2组患者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2组患者均未见高热病例出现,且2组术后1d、2d、3d、7d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5.69±0.82)×109/L,观察组为(5.65±0.86)×109/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6.23±0.87)×109/L,观察组为(6.18±0.90)×109/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感染率分别为92.20%、5.91%,观察组分别为93.35%、5.02%,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和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不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其切口甲级愈合率,只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患者护理,可以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7~12月我院普外科300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统计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为100.00%;单一或二联用药率分别为91.67%和8.33%;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涉及5类12个品种;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居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孟多(51例次)、头孢呋辛(49例次)和头孢西丁(48例次);91.33%的患者于术前0.5~2 h给药,术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间大于48 h者占32.66%。结论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用药时机不当及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严重的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6.
张敏  王勤 《中国厂矿医学》2014,(9):1155-1157
目的调查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以期为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至12月Ⅰ类切口手术住院患者病历166份,分析其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85.5%,病原学送检率7.7%,使用强度55.77。选用品种主要为阿莫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与头孢曲松。在48 h内预防用药占20.4%,术前0.5-2 h给药的占7.0%。结论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及管理,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分别对2008年5月和2012年5月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并予以合理性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2008年5月97.92%,2012年5月72.55%;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在术前0.5-2h:2008年5月39.58%,2012年5月66.67%;术后在48h内停药:2008年5月18.75%,2012年5月92.16%。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虽有很大进步,但与卫生部的合理应用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临床干预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抽查干预前后手术病历,比较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时机及术后用药时间等,评价临床干预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结果临床干预前后所有手术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前30min至2h用药,干预前为3.8%,干预后为67.0%。术后开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前为83.1%,干预后为22.8%;Ⅰ、Ⅱ类切口手术在术后7 d停药,干预前为52.3%、78.9%,干预后为14.1%、18.3%。干预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应用抗菌药物大多为一代头孢,三代头孢使用比例大幅下降。结论临床干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手术科室合理性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但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还相差甚远,需要相关人员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方法及相关因素的影响,随机将167例妇产科手术病人分为两组,81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为实验组,86例术后给3~7d抗生素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体温、血象、切口感染、用药费用和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病人术后体温、血象、切口感染均无差异,用药费用、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并能为病人减少医疗费用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0.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查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管理后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2005年3月81例骨科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和2006年3月84例骨科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调查。结果2005年组、2006年组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100%、89.29%(P〈0.05),2006年组手术前期、手术后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P〈0.05),手术期使用率提高(P〈0.05),术后预防用药时间缩短(P〈0.05)。2006年组应用二联、三联抗菌药物者比2005年组减少。结论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行之有效,但仍有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