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以往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大大减少了,但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发病率比以前明显增加。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绝大多数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5年生存率男性约为25%,女性约为38%。在我国顾东风等在2003年的一项统计心衰患病率为o.9%,其中男性为0.7%,女性为1.0%,女性高于男性(P〈0.05),而在西方国家则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2.
老年住院患者10年疾病谱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市综合医院老年人住院疾病谱10年来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回顾的方法,研究北京市一所大型综合医院1996年-2005年10年的住院数据,对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不同性别的老年人疾病谱进行顺位、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老年人住院率高的前5种疾病为:脑血管病、肿瘤、冠心病、肝胆疾病和糖尿病。10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在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住院率均有增加趋势;而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则有减少趋势。老年住院疾病谱前5位顺位在性别上无大的差异;男性在脑血管病、肿瘤、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炎5种病上的住院率高于女性;女性在肝胆疾病、糖尿病、白内障、骨关节病、青光眼上的住院率高于男性;男女患者10年来住院率变化不大。结论老年住院疾病谱有一些变化,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一直排在老年人住院疾病前列,是当前老年慢性病的防治重点,同时应重视老年女性的健康保健。  相似文献   

3.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之高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据统计,美国约有500万心衰患者,并且呈逐年增加趋势,每年新增病例约55万,每年因心衰致死的患者约29万[1].  相似文献   

4.
慢性疾病已成为人类的主要死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居各种死因首位,其主要疾病包括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和心衰(heartfailure)。在美国每年超过30万人死于心衰,超过6.7万的新发心衰病例,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卫生服务以及和其他共存疾病(comorbidity)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医院2004年-2013年间确诊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出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根据ICD-10进行分类,利用EXCE1、SAS9.2为统计分析工具,对出院病案首页进行检索、汇总分析。结果心脑血管疾病出院病例数量有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的出院病例数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是8.71%、9.03%、7.84%;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多于女性;从2012年开始,构成比最高的年龄组从66岁-75岁转变为56岁-65岁年龄组。结论心脑血管病的住院患者逐年增多,住院病人年龄呈现年轻化,中青年人群可能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6.
据国外统计,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约为1.5%~2.0%,65岁以上可达6%~10%,且在过去的40年中,心衰导致的死亡增加了6倍.我国对35~74岁城乡居民共15 518人随机抽样调查的结果:心衰患病率为0.9%,按计算约有400万心衰患者,其中男性为0.7%,女性为1.0%,女性高于男性,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男性高于女性.这种差异可能和我国多见于女性的风湿性瓣膜病心衰发病率较高有关.随着年龄增高,心衰的患病率显著上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明显高于南方.这种城乡比例和地区分布与我国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地区分布相一致,而这两种疾病正是心衰的主要病因[1].而对于急性心力衰竭,美国过去10年中,因急性心衰而急诊就医者达1000万例次.  相似文献   

7.
中华医学会心血 管病学分会对国内42家医院1980、1990和12000年三个年段的10714例心衰患者的住院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比较。调查结果显示,60岁以上的慢性心衰患者占50%以上,其中男性多于女性。80年代导致心衰第一病因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现已下降,而冠心病和高血压所引  相似文献   

8.
4393例老年病人住院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分析老年病人住院情况,了解老年疾病发生规律,为预防老年疾病及做好老年病人的服务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病案统计室2004年出院病案计算机资料库,以病案首页出院诊断为主,并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进行统计分类。结果1.60岁以上老年病人4393例,占总出院人数27.50%,以60岁组老年病人最多,占52.12%;2.前五位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占29.69%,恶性肿瘤占14.45%,呼吸系统疾病11.38%,消化系统疾病10.47%,泌尿生殖系统疾病7.03%;3.前五位死因构成:循环系统疾病40.10%,恶性肿瘤32.85%,消化系统疾病7.24%,损伤中毒6.28%,呼吸系统疾病4.83%。结论每个年龄组男性病人均明显高于女性病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也是老年病人死亡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发热与病死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红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7):23-2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病死率与体温的关系。方法对22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人院第1,2天和出院或死亡当天及前一天体温进行比较,观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发热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发热病人病死率比体温正常病人病死率明显增加(52.9%和4.9%,P〈0.01)。结论发热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控制体温,预防感染,加强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老年男性与女性住院者疾病谱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杨建南  郭小林 《中国病案》2009,10(10):37-38
目的探讨男性与女性老年人住院疾病谱的特点,为有针对性地做好老年人的疾病预防治疗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四川省2006年老年男性与女性住院疾病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老年人住院疾病谱的描述:(1)老年男性与女性住院疾病谱总体的顺位有较高的一致度(rs=0.9456,P〈0.05)。(2)老年男性与女性住院疾病构成比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见,女性则以消化系统疾病多见;男性患者中肿瘤的比例(10.59%)高于女性(7.11%);男性以生殖器疾病多见,女性则以泌尿系疾病多见;老年女性因骨折所致住院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结论应根据不同性别老年人疾病谱的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人的疾病预防控制和治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1.
在冠心病患者中 ,猝死发生年龄为 5 5~ 6 4岁 ,每年发生率为男性中 2 .7/10 0 0 ,女性 0 .4/10 0 0 [1] 。为探索老年冠心病猝死的诱因及发生规律 ,我们对 3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为减少该类病人的猝死率 ,并针对病因提出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对策。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4例均为 1994年 1月~ 1999年 12月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 ,男 30例 ,女 4例 ,年龄 6 0~ 78岁。1.2 冠心病类型 临床分类参照 1979年WHO的分型标准 ,冠心病心衰型 7例 ,稳定型心绞痛 2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4例 ,陈旧性心梗 12例 ,急性心…  相似文献   

12.
国外研究显示高血压和心肌梗死是心衰的重要病因。约 75%的心衰患者有明确的高血压,近22%的男性和46%的女性心肌梗死存活者在6年内将发生心衰。慢性心衰患者面临频繁的住院和较高的死亡危险。心衰的5年生存率约50%,猝死率为正常人群的6~9倍。2000年美国有关心衰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支出估计达到225  相似文献   

13.
本报告了本地103例年龄在28—55岁之间的高血压、冠心病、高血压伴脑血管意外家族史、糖尿病、动脉硬化、肺心病等患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其中男性64例,年龄28,55岁;女性39例,年龄34-55岁;高血压及高血压伴脑血管意外家族史52例,慢性肺疾病7例,肝硬化7例,冠心病13例,其它疾病24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HbsAg携带情况及长期住院后有无新增感染。方法:选择1063例2003年之前人院。住院时间已满2年、现仍住院或已出院病例。查阅每份病历人院时HBsAg检测记录。出院病历的最后一次检查结果,对仍住院病人做一次乙肝五项指标检测。从性别、年龄、疾病的分类等方面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HBsAg携带率为7.43%,其中男性7.90%,女性6.02%。年龄分布以30岁~组为最高,以60岁~组为最低。按疾病分类,以其他疾病组为最高,以精神分裂症组为最低。住院2年后较住院时增加2例。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HBsAg携带率与我国健康人群调查相一致。精神病患者长期住院后不会增加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5.
分析91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电图PV1终未电势(PTFv1)和左心衰的关系,发现其左心衰发生率随PTFv1值的异常程度而增加,在PTFv1值<-0.03组中,左心衰发生率为18%;PTFv1值<-0.04组,在心衰出现率为85.7%;≤-0.05组,左心衰的发生率高达96.8%。且随左心衰的消失,PTFv1值转为正常。反之,PTFv1值≥-0.03者未见左心衰出现。PTFv1值与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房内径大小无关(P>0.05),提示冠心病PTFv1异常主要与左心衰有关,而与左房扩大无关。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心脏病是危及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掌握老年入心脏病的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精心护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们对52例60岁以上老年心脏病人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52例老年心脏病人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其中肺心病28例占73.1%,冠心病8例占1.4%,风心病2例占3.8%高血压心脏病4例占77%。临床特点:1.老年心脏病人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常易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及内分泌疾病。2.合并症较多、尤其以呼吸道感染多见。常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紫组等,而常忽略了心衰的诊断。3.老年心脏病引…  相似文献   

17.
2146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院2000-2005年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及疾病谱,收集整理6年所有住院病案资料,共计178387例,其中死亡人数2146例,并依据ICD-10对其进行疾病分类。结果,出院病人每年增加,病人死亡率逐年下降;死因顺位,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病死人数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2∶1;41岁至61岁年龄组病死率增高明显,61岁年龄组病死率高达23.11%(253/2146)。2000年至2005年,住院病人病死率逐年递减,说明我院医疗工作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群年龄的增长,心衰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在美国有人统计45岁以上普通人群,年龄每增长10岁,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病率增加1倍以上,是65岁以上病人住院的主要原因,而且再次住院率很高。多数患者出现CHF的症状和体征时,疾病已属终末期,存活率很低,重度心衰患者5年病死率达50%以上。近年来在心衰的治疗方面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本文主要就药物治疗的现状作一综述。 1 概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患有精神障碍的住院病人死亡特点,以便降低其住院期间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查阅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病史,并进行均数及死亡率统计分析。结果:7年间死亡病人共有395例,死亡率为6.185%,其中躯体疾病342例,占86.6%,以冠心病(17.0%)、感染(15.2%)、脑血管意外(11.4%)占的比例较高。并随着年份的变化,冠心病、肿瘤逐年增加,感染逐年下降。自杀3例(0.7%),死因不明50例(12.7%)。结论:精神障碍死亡病人中伴有躯体疾病的较多,且以心脑血管疾病的多见,对此类病人应加强内科治疗并在使用精神药物时格外小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克拉玛依地区人群高血压发病特点。方法在克拉玛依市四个区对年龄≥25岁自然人群按整群随机抽样进行调查。结果高血压标化患病率男性为35.68%,女性为27.21%,总标化患病率31.43%。在小于50岁时男性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大于女性,50~55岁以后女性收缩压超过男性收缩压,舒张压在50~55岁达到最高值,1和2级高血压占绝大多数,与非高血压者相比往往伴随心血管病其他危险因素,并且高血压中-高和极高危组占78.45%,低危组仅占21.55%,脉压差大于50mmHg显著增加心血管病危险性。结论本地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危险性很高,应积极综合干预,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最大限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