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全面收集心力衰竭的中医古籍医案文献,分别建立症状、用药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分别进行症状及用药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收集到符合标准的医案文献334篇。心衰患者临床常见中医症状:喘息不得卧、胸闷、气短、心悸等;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舌胖大、苔白腻等;脉象:脉沉细无力、脉迟缓、脉结代、脉涩等;症状因子分析得出心气亏虚、心阴不足、心阳不振等病机变化;心衰的症状聚类为心气亏虚、心阴不足、心阳不振等;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相符合。临床常用中药频次为人参、附子、茯苓、桂枝、生白术等;药物种类频次为补气药、温阳药、利水药等;通过对高频次用药的因子和聚类分析,可以得出与归类频数统计相同结论,心衰患者临床常用药物为补气药、温阳药、利水药、化痰药、养阴药、活血化瘀药。结论心阳不振、气阴两虚、痰浊水饮内停、瘀血内阻为心力衰竭的基本证型,温振心阳、益气养阴、化痰利水、活血化瘀为心力衰竭的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心力衰竭(下称心衰)高频证候症状间关联规则进行分析,发现其证型与症状的潜在规律。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方式,筛选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有关心衰医案及验案中出现的所有证型,筛选出6个高频证型,并用频数统计各证型出现的高频主症,关联规则分析证型与症状之间的潜在规律。结果:共纳入医案215例,涉及证型39种,其中心肾阳虚证33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66个,心悸和双下肢水肿关系较密切;气阴两虚证24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77个,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关系密切;阳虚水泛证21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55个,双下肢水肿与胸闷关联度最强;气虚血瘀证20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51个,憋喘、乏力、舌质紫暗关系较密切,乏力、气短、胸闷关联程度较强;心阳虚衰证18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58个,气短、心悸、胸闷关系较密切,气短、双下肢水肿、苔薄白关系较密切;血瘀水停证17例,构成症状及舌脉象59个,气短、双下肢水肿、舌质紫暗、脉细、脉沉关联较强,联系密切。结论:初步明确了心衰常见的6种证型,并根据关联规则的支持度和置信度确立了这6种证型的主要症状组合,可为临床心衰中医证候诊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规律,为古方今用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从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中筛选出方名中明确提到小青龙汤,且临床疗效明显、临床资料完整的论文599篇,从中获得786例医案,分别录入Excel表格。对记录中的病名、症状、药物进行规范,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利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病名、症状、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并根据黄金分割法筛选出小青龙汤证的主症;对频次≥20的高频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包括层次聚类中的指标聚类、Ward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786例医案共有西医疾病68种,中医疾病45种;频次≥20的症状48个、药物46味、舌质8种、舌苔7种、脉象10种,筛选出小青龙汤证的主症6个;有意义的聚类组17组。结论小青龙汤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以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肺系疾病为主,亦可治疗肺病及心所致肺心病、心力衰竭等或由痰饮导致的其他病证;小青龙汤的主要应用指征是咳嗽、气喘、咯痰、痰白、舌淡、苔白,主要兼症有阳虚证、瘀血证、表寒证、里热证;小青龙汤证的基本病机是痰饮阻肺,病位在肺,可向脾肾阳虚、心脉瘀阻、里热伤阴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收集解放军309医院中医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糖尿病伴失眠患者的症状、证候分布、舌象、脉象,分析并总结出其中医证治特点。方法根据患者病例资料,统计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伴失眠患者最常见的证型为气阴两虚,最容易兼夹瘀血。其最常见的症状除传统意义上的口干、多饮、多尿外,乏力、四肢麻木,夜尿增多也在糖尿病伴失眠患者中普遍存在。结论糖尿病伴失眠患者以气阴两虚型患者最为多见,且大多数患者兼夹瘀血,临床上除常规使用益气养阴药物以外,还应该根据其兼伴症状的不同,酌情选择活血化瘀药物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张继泽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医案,探究其辨治CAG的规律.方法:收集2010年5月11日至2019年4月9日张继泽门诊诊治CAG的医案,共407例,运用集内关联规则方法进行研究.结果:407例医案共723诊次,临床症状232种,病机29种,药物261种.集内关联处理后,产生核心临床症状规则30组,舌象规则31组,脉象规则30组,病机规则31组,治法规则31组,药物规则32组.结论:嗳气、打嗝、泛酸、入寐难为CAG高频临床症状,苔薄白、舌质红为主要舌诊特征,弱脉、濡脉为特征脉象,肝胃不和、中虚气滞为核心病机,益气活血为主要治法,四君子汤、厚朴半夏汤、桂枝汤为常用方剂.  相似文献   

6.
收集清代以前各类医书中用"益火补土"法治疗的医案201例,运用频数统计和聚类统计方法,对其性别、年龄、主治病种症状、所用方剂、药味药量等进行分析,结果示:"益火补土"法以泄泻、腹胀、腹痛、纳差、痞满、呕吐、浮肿、疲倦乏力、下痢脓血、面色萎黄、脉虚细微、舌淡为主证,在用药上补肾药与治脾药总体比例为1.17:1,补肾药用量略重于治脾药。  相似文献   

7.
收集清代以前各类医书中用"益火补土"法治疗的医案201例,运用频数统计和聚类统计方法,对其性别、年龄、主治病种症状、所用方剂、药味药量等进行分析,结果示:"益火补土"法以泄泻、腹胀、腹痛、纳差、痞满、呕吐、浮肿、疲倦乏力、下痢脓血、面色萎黄、脉虚细微、舌淡为主证,在用药上补肾药与治脾药总体比例为1.17:1,补肾药用量略重于治脾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泄泻医案的整理,总结叶天士辨治泄泻的经验,不仅为现代临床辨治泄泻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古代医籍研究及名医经验总结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泄泻医案75例,将医案相关信息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20.0和Clementine12.0统计软件对证候、症状、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最后运用中医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在75例泄泻病案初诊记录中,共涉及证型13种,症状43个,频次≥4的高频症状11个;药物95味,频次≥4的高频药物32味,《中药学》教材收录的常用药物88味;(2)得到有意义的药物因子分组7组,症状聚类组4组,药-药二阶关联7组,三阶关联6组,五阶关联4组。结论叶天士辨证泄泻与现代医家基本一致,均基于脾虚湿盛这一基本病机,结合兼症来辨证;重视肝脾关系,从木乘土辨证泄泻是其特色。治疗泄泻治病求本,而非见泻止泻,以健脾祛湿为基本治则,祛湿注重中下二焦和气对津液的作用是其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的文献研究,探讨该病症状分布特点。方法检索国内近20年现有期刊文献对COPD稳定期症状分布研究的有关报道,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通过文献研究,共纳入331篇文献,涉及62种症状,包括全身症状、舌象和脉象三类。其中全身症状最常见的为咳嗽、气短、喘促、动则喘甚等;舌象分布最常见的为舌苔薄白、舌淡红和舌质紫暗等;脉象分布最常见的为脉细、脉沉细、脉弱和脉弦滑等。结论 COPD稳定期中医症状分布特点符合COPD稳定期虚、痰、瘀的病机特点,多为虚证或是虚实夹杂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半夏泻心汤配伍应用的数据挖掘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半夏泻心汤医案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试验,以发现半夏泻心汤配伍及应用规律.方法:采用频数统计、对应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半夏泻心汤医案资料进行挖掘试验,从药味加减和主治病证方面探讨半夏泻心汤方剂配伍规律.结果:通过频数统计和对应分析,发现了药物在半夏泻心汤医案中的分布特点和药物与中医证候间的相关性.结论:半夏泻心汤除治疗寒热错杂证外,还能治疗湿热证和肝胃不和证.在湿热证的治疗过程中建议增加枳实,去掉人参、甘草、大枣等甘味药物.  相似文献   

11.
从现代临床文献探讨糖尿病中医四诊信息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探讨糖尿病中医四诊信息的规律性。方法:收集整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现代临床研究文献,采用频数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文献中四诊信息的规律性。结果: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糖尿病四诊信息可以分为四类:疾病诊断相关症状或体征、疾病诊断相关症状或体征的中医特征性描述、疾病诊断不太相关的全身症状或体征、疾病诊断无关的舌脉象。症状出现频率高的是疾病诊断相关症状。运用聚类分析将这28项症状和舌脉象聚类为3类,能分别代表中医脾肾气虚、肺胃热盛,心脾两虚、胃热炽盛和肾阴亏虚、胃热炽盛证候类型。若将这28项症状和舌脉象聚为10类,则分别代表中医治疗糖尿病辨证过程中证候分类的常见症状或舌脉象的组合。结论:从统计学角度出发,糖尿病现代文献中的中医四诊信息具有规律性,同时该规律性与中医学辨证理论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中医药治疗肾炎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探讨肾炎中医四诊信息的规律性。方法:收集整理中医药治疗肾炎现代临床研究文献,采用频数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文献中四诊信息的规律性。结果: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肾炎四诊信息可以分为四类:疾病诊断相关症状或体征、疾病诊断相关症状或体征的中医特征性描述、疾病诊断不太相关的全身症状或体征、疾病诊断无关的舌脉象。症状出现频率高的是疾病诊断相关症状。运用聚类分析将这28项症状和舌脉象聚类为2类,能分别代表中医气阴两虚、外感风邪和气阴两虚、外感风寒证候类型。若将这28项症状和舌脉象聚为10类,则分别代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辨证过程中证候分类的常见症状或舌脉象的组合。结论:从统计学角度出发,肾炎现代文献中的中医四诊信息具有规律性,同时该规律性与中医学辨证理论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手段研究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痛经的临床医案,并探索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88至2019年应用中药治疗痛经的相关文献,采用Medcase数据处理平台,运用文本解析对临床医案进行研究。[结果]共纳入研究文献131篇,医案104则,涉及病例128例次、332诊次,涉及病机33条、临床症状92条、药物249种。集内关联处理后,产生核心症状规则30组、舌象规则30组、脉象规则30组、病机规则30组、药物规则32组。通过数据挖掘发现,痛经的病位在肝、脾、肾,常见伴随症状为夹血块、经色暗、手足不温、经行腰酸,主要病因是血虚和血瘀,血虚者治以健脾补肾、补气养血,血瘀者治以行气活血、温肾化瘀,核心药对为当归-白芍。[结论]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痛经时,以气血辨证为主,强调疏肝、健脾、补肾,同时主张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现代中医医案中失眠阴虚火旺证临床症状的研究,探讨失眠阴虚火旺证的证候特点。方法 :对筛选出的164例现代中医医案中失眠阴虚火旺证的症状表现,进行频数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失眠阴虚火旺证以眠差、烦躁为主症,以心悸、眩晕、口干、神疲、健忘、食欲不振、头昏、耳鸣等为次症;舌脉表现多见舌红、苔薄黄、脉细、脉弦、脉数等;根据病位可将阴虚火旺证分为:心肾阴虚火旺证、心肝阴虚火旺证、肝阴虚火旺证、心阴虚火旺证4种。结论:失眠阴虚火旺证证属本虚标实,以虚热为首要征象,临床上以心肾阴虚火旺证最为常见,其次为心肝阴虚火旺;病位主要在心、肝、肾,也可波及脾、胆等脏腑,可出现病位相兼与病性相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湿热证医案的统计整理,总结其辨治湿热证的经验,为现代临床辨治湿热证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筛选《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湿热证医案177例,将医案相关信息录入Excel表格,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运算;运用IBM SPSS modeler ...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收集以桂枝汤为主方的近代医案,分析桂枝汤辨治要点。【方法】检索相关医案类著作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CNKI)总库,收集明确使用桂枝汤治疗病证的医案,对病名和主症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方法统计常见病种和主症情况。【结果】纳入医案1 035则,主治疾病180种,位列前5位的疾病是感冒、自汗、瘾疹、内伤发热和痹证;共有主症452种,频率最高的前5位主症依次是恶风寒、神疲体倦、自汗、发热、纳差;涉及脉象207种,频率居前6位的脉象是浮缓脉、缓脉、细弱脉、浮脉、细脉、细缓脉;出现舌象19种,频率居前6位的舌象是淡舌、红舌、胖舌、齿痕舌、嫩舌、暗淡舌,且有47.80%的舌苔是腻苔或滑苔。【结论】桂枝汤主治病证以表证为主,病位在肌表居多,病性主要属虚属寒,且多为脾胃虚寒。与《伤寒杂病论》相比,近代医家运用桂枝汤主治的病种明显增多,但在主症和脉象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现代医案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检索到的200篇关于PCOS的现代医案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分类研究,采用现代文献研究方法与统计学相结合,对纳入研究的医案用ACCESS软件建立症状、体征数据库,运用频数、聚类的统计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月经后期、肥胖、月经量少等是PCOS的主要症状,通过对28种高频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得出4个比较有意义的聚类组合。结论先天、后天、情志因素皆可导致PCOS,其证候分布规律为肾虚、脾虚、血瘀、痰湿、肝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关联规则,挖掘糖尿病真实临床症状与药物之间的关联关系。方法:通过成都中医药大学数字医药研究所研发的中医大数据平台,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19例“糖尿病”真实临床医案中的症状、用药信息,构建临床病案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挖掘相关症药关系。结果:糖尿病高频症状为乏力、口渴、形体消瘦;常用药物为麦冬、知母、茯苓;挖掘出尿多—知母、形体消瘦—知母、多食易饥—石膏、麦冬等症药强关联规则。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糖尿病真实临床症药分布规律,为糖尿病中医真实临床症药条目构建与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HIV/AIDS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及证候特点,探讨其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法,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填写症状体征调查表,了解不同症状体征及脉象出现的频率,并用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景洪地区HIV/AIDS患者的证候学特点。结果:中医症状依次为:神疲,腰膝酸软,皮肤瘙痒,面色少华,咳嗽,身体困重,肢体倦怠,头痛,咽喉不适,易感冒,健忘等;舌象:最多见的是淡红舌,黄腻苔和薄白苔;脉象:多为复合脉象,其中弦脉最多见,其次为数脉、滑脉、沉脉、虚脉等。最常见的证型为:气血两虚、气阴两虚、痰湿阻滞、湿毒蕴结。结论:HIV/AIDS的病因主要是正气虚弱和毒邪外侵,其病理关键是虚劳和外感疫毒,主要分为虚证、实证和虚实夹杂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现代中医医案文献中胃食管反流病的辨治特点,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的方法对现代中医医案文献中356例胃食管反流病医案患者的一般信息、症状、舌象、脉象、诊断、证候等进行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病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35~64岁,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以反酸、烧心、嗳气为主症,常伴纳少、口苦、口干口渴等症;舌色以舌红、舌淡红、舌淡为主;舌形舌质特点为胖大、齿痕;舌苔特点为苔黄、苔薄、苔腻、苔白;脉象以弦、细、滑、数脉为主,沉、弱、缓、涩、濡脉也占一定比例。胃食管反流病在中医临床以吐酸、吞酸、食管瘅、反酸、胃痞、胃脘痛等为常见病名,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痰气郁结证、胃气上逆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寒热错杂证、胆热证、脾胃湿热证、气滞血瘀证、痰热内扰证等为其主要证型。【结论】现代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主要采用病-症-证结合的辨治模式,以病为参,以症为靶,辨证论治,具有较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