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和全血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的动态变化。方法随机挑选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00例脑出血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1、3、7、14、21d同步测定血浆Fbg含量及全血PLT计数,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第1、3、7、14、21dFb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第1、3、7dFb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14、21d接近正常水平;急性脑血管病组PLT计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浆Fbg含量升高是急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观察Fbg的变化对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急性脑血管病并不引起外周血PLT数量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门诊查体健康组60名。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及比色法动态测定法于ld、3d、7d、14d检测患者血清VEGF含量。结果:脑梗死组各时间点血清VEGF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至病程第7天达高峰,以后开始下降,至14d仍维持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发病3d、14d随着梗死面积增大及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血清VEGF浓度明显增高,VEGF参与脑梗死急性期血管病理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3.
赵武利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813-3814
目的探讨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后血清胶质纤维酸『生蛋白(GFAP)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37例脑出血微创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40例脑出血非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对其发病后1,3,7,14d血清GFAP含量进行测定,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微创术对脑出血患者GFAP水平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研究组患者发病后各时间点的血清GFA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发病后第7,14天血清GFAP水平明显低于研究组,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后其血清GFAP水平明显下降,可将其作为判定脑出血微创术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差异。方法 收集脑梗死病例72例、脑出血病例65例、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93例,对其血清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病人TC高于对照组(P〈0.05) ,T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病人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TC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比较,脑梗死组TG、TC显著高于脑出血组(P〈0.01) 。结论 脑梗死与脑出血血脂代谢异常,TG、TC与脑梗死呈正相关,与脑出血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脑梗死民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含量的动态变化,以探讨NPY与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脑梗死,21例脑出血以及30例正常健康人血浆NPY含量。结果:发病1-3d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浆NPY含量明显于正常对照组(P<0.05);21-28dNPY含量,民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脑梗死组(P<0.01,脑出血组P<0.05),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NPY下降幅度脑梗死大于脑出血(P<0.05)。结论:NPY参与了脑梗死与脑出血疾病过程,且两者的转归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以及与病程、颅脑影响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112例脑出血(CH)患者(病程14天内)和对照组血清Epo含量。结果(1)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Ep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和急性期病程呈负相关(r=-0.655,P〈0.01);(2)少量组和中量组血清Epo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或P〈0.01),大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和急性期病程呈负相关(r=-0.695,P〈0.01)。结论Epo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起重要作用,对以后的临床治疗和应用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以及与病程、颅脑影响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104例脑梗死(cI)患者(病程14天内)和对照组血清Epo含量。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Ep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和急性期病程呈负相关(r=-0.533,P〈0.01);(2)小灶组和中灶组血清Epo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大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且和急性期病程呈负相关(r=-0.650,P〈0.01)。结论Epo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起重要作用,对以后的临床治疗和应用获得初步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8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的第1、3、5d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并对其中的32例患者在发病后4周的MMSE、视觉再认、图片回忆、数字广度进行了观察。结果①发病第1d,血清S-100β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但第3、5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出血后的第1d,血清S-100β蛋白含量与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MMSE、数字广度呈负相关(P〈0.05),但与其他指标无相关(P〉0.05)。结论血清S-100β蛋白可以反映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脑出血后认知功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病程第1.7及14天),并与45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从病程第1天即升高(P〈0.01),至第7天达高峰,以后降低;重型患者明显高于轻、中型患者。结论血清CRP可能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法检测脑梗死患者29例,脑出血患者26例及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30例中血清TBA及血脂水平。结果脑梗死组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脑出血组(t=6.78,3.40,P<0.01),脑出血组TBA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t=3.87,P<0.01)。结论脑梗死和脑出血与血清TBA水平呈正相关,TBA测定有助于脑梗死和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浓度的临床价值。方法用ELISA法测定50例起病24h内脑出血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NSE、MBP浓度,并对其中15例未破入脑室的脑出血患者于起病第4天进行复查。结果起病24h内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与出血量呈明显正相关,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患者(P〈0.001),且申度脑室出血明显高于轻度脑室出血(P〈0.001);而起病24h内脑出血患者血清MB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脑出血起病第4天血清NSE、MBP浓度较第1天均明显升高(分别为P〈0.001和P〈0.05)。结论血清NSE及MBP浓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情况,有助于评估病人病情。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VEGF在急性脑梗塞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对5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性脑梗塞组)和3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进行测定,在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的第1、7、14天分别测定血清VEGF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同时比较了不同族别、不同梗塞面积、不同梗塞部位以及不同神经功能评分的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VEGF水平.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第1、7、14天的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梗塞面积大的VEGF水平高于非大面积的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评分重度的血清VEGF水平高于中度、轻度的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族别、不同硬塞部位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第1、7、14天的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增高,提示VEGF参与了急性脑梗塞的修复病理变化过程,有可能反映脑梗塞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早期联合应用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符合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发病6-24h内,肌力3级以下患者入选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50)采用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对照组(n=35)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临床疗效评定,并监测凝血功能和脑出血并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脑出血并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进步(P〈0.05)。结论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比单独应用阿斯匹林疗效更好,且安全、不良事件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针对352例脑梗死病例中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共30例,发生率为8.5%。癫痫发作的类型以部分性发作最多见,共21例(占70%)。继发癫痫的梗死部位,脑叶梗死26例,基底节区3例,丘脑1例。早发性癫痫11例,迟发性癫痫19例。系统抗癫痫治疗24例癫痫发作停止。[结论]脑叶梗死较易合并癫痫发作,抗癫痫药物对脑梗死继发癫痫治疗大多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急性脑出血与脑梗死的心电图改变。探讨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情况。方法:选择126例急性脑出血及151例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合临床和CT、MRI分析其表现。结果:脑出血组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肥大和病死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脑梗死组的窦性心动过缓并心律不齐,房颤和期前收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0.05)。结论:脑出血、脑梗死的心电图异常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刘玮  高志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7):2543-2544,2547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血清尿酸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的升高,与其他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O.01).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与脑梗死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CT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出血性脑梗死CT诊断的认识,以准确的影像学诊断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CT资料。结果: 39例中CT准确诊断36例,另外3例梗死区仅发生少量渗血,MRI明确显示梗死后的出血灶,而CT无明显变化。结论: CT扫描能够较准确的显示脑梗死后的出血发生与否、形态及出血量,是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可靠手段,可用于监测脑梗死的治疗转归以及合并出血时的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脑血管病24h的变化情况,研究缺血修饰白蛋白对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64例,按照起病至就诊抽血的时间分为6h组(t≤6h。48例)、12h组(6h〈t≤12h,48例)和24h组(12h〈t≤24h,68例)。运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ACB)以比色法测定IMA水平,对比三组中急性脑出血和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IMA水平。结果:ACB法测得值,在6h组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明显低于脑出血患者[(52.36±2.41)U,ml vs(71.75±1.78)U/m]](P〈0.01);在12h组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明显低于脑出血患者[(53.49±1.37)U/ml vs(68.36±1.73)U/ml](P〈0.01);在24h组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与急性脑出血患者ABC值比较[(59.57±2.02)U/ml vs(62.48±3.05)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MA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进行超早期诊断,与现有的检查手段结合可以更准确地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影响因素,以及 CMBs 对 ACI 患者再发心 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4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131例, 分为无 CMBs 组(85 例)和 CMBs 组(46 例) 。根据两组患者的吸烟、 饮酒、 糖尿病、 高血压、 脑出血等既往史, 探讨引起 ACI 患者 CMBs 的危险因素,并分析 CMBs 对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脑梗死、 脑出血既往史是引起 CMBs 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抽烟、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 冠心病) 等一般资料不是 CMBs 的危险因素。131 例患者中 46 例?CMBs, 共查出脑微出血 183 个; 46 例 CMBs 中, 重度 17 例, 中度 13 例, 轻度 16 例。心脑血管事件主要为再发脑卒中、 脑梗死、 脑出血、 缺血性心脏病以及死亡。 CMBs 组患者的再发脑卒中和脑出血发生率与无 CMBs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CMBs 组患者 的脑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及病死率与无 CMBs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CMBs 严重程度与再 发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重度 CMBs 组的发生率最高 ; 脑梗死、脑出血、缺血性心脏 病及病死率与 CMBs 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脑梗死、脑出血既往史是脑微出血的危 险因素,而脑微出血也可一定程度增加 ACI 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脑微出血严重程度与脑出血发生 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复发性与初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要:目的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报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该院5年来收治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55例(复发组)、初发性脑梗死患者53例(初发组)和健康志愿者56名(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和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斑块积分。结果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初发组和对照组,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结论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报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