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25例尿路结石成分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肥地区尿路结石的成分状况,为临床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对125例尿路结石标本进行化学成分测定,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尿路结石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45:1。男女尿路结石成分存在差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成分也不相同;单一成分结石和多种成分混合性结石分别占总结石数的64.8%和35.2%;结石中草酸钙检出率最高,达84.0%,磷酸钙16.8%,尿酸(铵)16.0%,感染性结石12.8%,碳酸钙4.8%,胱氨酸0.8%。结论尿路结石的化学成分分析简单、快捷、准确。结石成分分析对于了解结石成因,指导治疗和预防结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合肥地区尿路结石的发病情况及结石成分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对收集的合肥地区783例尿路结石标本的化学成分进行红外光谱法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本地区尿路结石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46∶1。结石成分单一459例(58.6%),混合成分324例(41.4%)。单一成分中常见为草酸钙(314例)和无水尿酸(112例)。男性尿路结石成分单一成分较多(66.45%)。感染性结石成分(碳酸磷灰石)在女性患者常见。上尿路结石中草酸钙结石成分所占比例较高(84%)。老年男性患者结石尿酸成分比例较高(52.8%)。结论红外光谱法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准确,操作简便,对指导临床对尿路结石的治疗和减少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尿石症患者的尿路结石化学成分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09年12月至2012年9月共708例尿石症病例,以红外光谱法分析尿路结石的化学成分,并以患者性别、年龄、结石部位等为分组依据,分析各组尿路结石的化学成分特征.结果 40 ~ <60岁组尿路结石发病率达高峰,男性与女性尿路结石患者的比率为1.97∶1;结石成分检出率最高的为草酸钙(占94.77%);其次是碳酸磷灰石(占38.70%),尿酸或尿酸铵(13.42%)、磷酸镁铵(3.53%)、磷酸氢钙(0.56%)、胱氨酸(0.28%)等成分结石所占比例较低.结论 贵州省尿石症患者的尿路结石化学成分以草酸钙为主,草酸钙结石所占比率高于国内其他省份,有必要深入开展防治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我省林区患者结石成分及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黑龙江省森工总院泌尿外科2011年9月~2013年9月共计500例尿石症病例,以化学分析方法分析尿路结石化学成份,以患者性别,年龄,生活地区等为分组依据,分析各组尿路结石的化学成份特征。结果:40~60岁时尿路结石发病率达到高峰,男性和女性尿路结石患者为1.92:1,城镇林区草酸钙结石,碳酸磷灰石结石,磷酸镁铵结石发病率均低于边远林区。结论:黑龙江省林区尿石症患者的尿路结石化学成分以草酸钙为主,有必要深入开展防治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5.
6.
7.
海南省119例尿路结石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泌尿系结石的成分状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19例结石标本行化学成分测定,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占66.39%,女性占33.61%,男女比例1.97∶1。结石高发人群分布在41~60岁之间,占82.35%。单一成分结石34.5%,混合性结石65.5%,草酸钙78.2%,尿酸铵42.0%,磷酸钙33.6%,磷酸镁铵18.5%,碳酸钙10.9%,碳酸磷灰石9.2%,胱氨酸0,其中含铵49.6%,含钙79.8%,含磷46.2%,含镁33.5%。上尿路尿酸结石76.0%,高于文献报道,P<0.05。结论:结石成分分析对于了解该地区结石的理化性质,为探讨结石的形成机制,建立良好的防治措施,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结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及构成,为尿路结石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疾病预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14年8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尿路结石患者1137例并获得其结石标本,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结石部位、手术方式等指标,采用红外光谱结石自动分析系统获得尿路结石成分.结果 获得结石样本中男792例、女345例,男女比例为2.3:1.0;发病高峰年龄在41~65岁;输尿管结石患者占比最高,为71.15%;草酸钙在该区域尿路结石患者中检出率最高;感染性结石成分在男女病患中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路结石发病情况及结石成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惠州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构成情况,探讨该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因,为临床防治结石及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收集的573例尿路结石标本进行化学成分测定,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泌尿系结石患者男女比例为1.24:1,51~60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上尿路结石患者明显多于下尿路结石,比例为12.6:1。钙盐在结石化学成分最高,占91.8%,其次是草酸盐,占83.1%,胱氨酸在结石成分中最为少见。上下尿路结石成分不相同,磷酸盐、尿酸及尿酸盐、镁盐、铵盐在上下尿结石成分所占比例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化学法分析结石成分简单可行,可满足临床对结石成分分析的需求,对预防结石形成和复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Jian Huang Aierken Tuerxun Hamulati Tusong Abudukahaer Batuer Hans-Göran Tiselius Zhijian Zhao Zanlin Mai Guohua Zeng Wenqi Wu 《Journal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2018,81(11):949-954
Background
To retrospectively compare the composition of urinary tract stones formed by Uyghur children from the southern (Kashgar) and northern (Urumchi) parts of the Xinjiang region.Method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urinary tract calculi formed by 855 Uyghur children from the two regions in Xinjiang (366 Kashgar and 489 Urumchi) was compared retrospectively. Stone composition was determin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Factors that might have been of relevance for the findings such as age, gender, stone location and geographic region were also considered.Results
Kashgar children were younger than Urumchi children (2.8 ± 2.7 vs. 4.3 ± 3.7 years, p < 0.001). Although ammonium urate was the dominant stone component in the whole population, calcium oxalate was most common in children from Urumchi. The mean occurrence of ammonium urate, calcium oxalate and uric acid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stones formed by Kashgar and Urumchi children (52.5% vs. 29.2%, 18.9% vs. 29.4%, 12.3% vs. 20.9%; respectively, p < 0.001). Renal stones were less frequently recorded in Kashgar children than in Urumchi children (65.8% vs. 91.6%, p < 0.001). Interestingly, bladder stones were more common in children from Kashgar (28.4% vs. 3.7%; p < 0.001).Conclusion
Uyghur children from the southern part of Xinjiang apparently had a more serious form of stone disease than children from the northern part and the occurrence of stones dominated by ammonium urate stones was extremely high in children from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region. 相似文献14.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人群患病率为1%~5%,且治疗后易复发,10年后复发率高达50%。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居民营养状况的不断改善,泌尿系结石类型、部位和患病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其病因复杂,是遗传、种族、营养、气候、代谢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其中机体代谢异常与尿路结石形成关系密切。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有关机体代谢与尿石症形成的相关性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关于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RCT文献,并进行筛选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2 3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总有效率、治愈率、镇痛起效时间、结石排出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较好,但现有研究文献质量较低,有待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石症的社区健康教育重要性。方法介绍一套社区医院尿石症的健康教育方案。结果:在社区开展尿石症的健康教育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疾病,控制病情发展,极大程度的解除了病人的痛苦。结论:社区健康教育有效地传播了疾病知识,使人们自愿地采取健康的生活行为,对预防疾病、消除危害因素起到重要作用。社区应大力推广尿石症的健康教育,以改善人们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三聚氰胺泌尿系结石及其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聚氰胺作为化工原料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如果添加到食品中,可引起泌尿系统结石,严重者可致死,因此使用三聚氰胺研制泌尿系统结石动物模型,对进行其机理与治疗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三聚氰胺的理化性质、代谢、毒性、中毒症状、中毒机制以及近年来三聚氰胺诱发人与动物泌尿系统结石的实验报道等多方面,综述了三聚氰胺的泌尿系统结石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医药在防治尿结石方面的作用,将有益于三聚氰胺泌尿系结石模型的更多选择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312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太原地区泌尿系结石化学成分的构成,并结合年龄、性别构成、上、下尿路结石成分的特点及城市居住人群与农村居住人群尿路结石成分的异同,为泌尿系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太原地区各医院2009年l月~2011年10月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排出和住院患者手术取出的泌尿系结石标本312例,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312例结石中,草酸钙+碳酸磷灰石结石占42.0%,草酸钙+六水磷酸镁铵+碳酸磷灰石结石占6.4%,草酸钙结石占38.1%,黄嘌呤结石占1.0%,六水磷酸镁铵结石占2.2%,碳酸磷灰石结石占3.8%,L-胱氨酸结石占1.9%,无水尿酸结石占1.6%。尿路结石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67∶1。上尿路结石占76.6%,下尿路结石占23.4%,比例为3.2∶1。城市患者180例,农村患者132,城乡比为1.36∶1。结论本地区泌尿系统结石以草酸钙+碳酸磷灰石结石为主,上尿路结石多于下尿路结石,城市发病对于农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泌尿系结石成分与尿液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收集结石成分分析、24h尿液定量分析结果完整的147例尿路结石患儿资料,分析患儿结石成分与24h尿液定量分析结果,探讨结石成分与尿液中尿酸、钙盐、胱氨酸、磷酸盐、镁盐、枸橼酸的相关性。结果147例患儿结石成分为混合型结石100例(68.0%),单纯成分尿路结石47例(32.0%)。以草酸钙为主要结石成分的占比最高(72.1%),其次为碳酸磷灰石(10.9%)和尿酸(10.2%)。24h尿液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09例(74.1%)患儿存在尿液代谢异常;以草酸钙为主要结石成分的患儿,其高钙尿症、高草酸尿症均高于主要成分为尿酸者(均P<0.05),高草酸尿症发生率高于主要成分为磷酸磷灰石者(P<0.05),低枸橼酸尿症发生率高于主要成分为磷酸镁铵者(P<0.05),高尿酸症发生率低于主要成分为尿酸者(P<0.05)。复发患儿合并代谢异常占92.7%,明显高于无复发患儿的77.1%(P<0.05)。结论儿童尿路结石成分与尿液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建议处理患儿尿路结石后,及时进行结石成分分析与24h尿液定量分析,再根据患儿尿液代谢检查结果,给予适当的医疗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免煎中药颗粒上尿路排石冲剂联合西药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对照组74例。治疗组予西医常规内科治疗加用以清热利湿、化瘀通淋为法的上尿路排石冲剂加减方。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包括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代谢性结石选择相应的内科药物治疗、止痛、抗感染、调节尿pH),疗程两个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表现改善情况、结石排出率、结石下移程度、尿白细胞减少情况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尿路排石冲剂治疗尿路结石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