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对31例硬膜外麻醉病人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3mg)加肾上腺素用于术后镇痛,并与单用吗啡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肾上腺素可使硬膜外吗啡的镇痛效果加强,作用时间延长。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者副作用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认为:1:20万U肾上腺素加入小剂量的吗啡(2 ̄3mg)中,可应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术后吧啡硬膜外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4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妇产科手术病人,按双盲法分为两组,M组(n=20):吗啡0.25mg/ml+肾上腺素4μg/ml+布比卡因1.5mg/μg+胃复安0.5mg/ml共60ml,MK组(n=20):氯胺酮0.4μg/ml+吗啡0.25mg/ml+肾上腺素4μg/ml+布比卡因1.5mg/ml+胃复安0.5mg/ml共60ml。于镇痛治疗3、6、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注射丁丙诺啡用于术后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81例ASAI~Ⅱ级胆道,胃,乳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术后剧痛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2mg(组I),丁丙诺啡0.075mg(组Ⅱ)0.3mg(组Ⅲ)观察止痛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脐带用。结果,组Ⅱ,组Ⅲ止痛起效时间快于组I(P〈0.01);三组止痛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副作用组I明显高于组Ⅱ,组Ⅲ,组Ⅲ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组Ⅲ,提示硬膜外腔注入小剂量本丙诺啡为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同剂量吗啡硬膜外注射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泰迪  刘志成 《浙江医学》1998,20(10):596-597,599
为寻找最佳的硬膜外吗啡注射剂量用于术后镇痛,将120例择期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术后接受不同剂量硬膜外吗啡注射,观察镇痛持续时间及恶心,呕吐、瘙痒等副反应,结果5mg组镇痛时间显著长于3mg组(P〈0.05),而副反应发生率却无明显差异(P〉0.05);5mg组有1例注射吗啡后5h出现呼吸频率减慢,所用吗啡剂量在镇痛持续时间和效果方面5mg优于3mg,但对年龄大,体质差,尤其呼吸功能受损的病人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术后硬膜外腔应用3种不同剂量的吗啡和0.625g/L布比卡因混合液,持续输注对镇育效果和副反应的影响。以视觉模拟标定法(VAS)评分观察镇育效果并记录24h副反应。结果3组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24hVAS评分各点均〈3分。恶心、哎吐发生率随吗啡剂量增大而增加。3组与1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硬膜外持续输注小剂量吗啡(≤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高渗冰盐水硬膜外注射的术后镇痛效果,将10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2组。所有患者均硬膜外注入-2~-4℃10%氯化钠10mL;B组加用芬太尼0.05mg,观察术后镇痛的效果及持续时间。结果:镇痛分级效果B组显著优于A组(P<0.01),但镇痛的总有效率及镇痛持续时间2组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果提示:硬膜外注入低温高渗盐水用于术后镇痛有较好的效果,加用小剂量芬太尼(0.05mg),可提高镇痛优良率,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将21例ASAⅠ-Ⅱ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二组,慢诱导气管插管后,组Ⅰ术前20min经硬膜外导管一次注入丁丙诺啡6μg/kg,组Ⅱ术前静注芬太尼。两组均以1%普鲁卡因+司可林,间断静注芬太尼维持。观察切皮后血压、心率变化及术中芬太尼总量,术后止痛药用量。结果:组Ⅰ、组Ⅱ麻醉时间无差异(P>0.05);芬太尼用量组Ⅰ明显少于组Ⅱ(P<0.01);组Ⅰ及组Ⅱ间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镇痛效果组Ⅰ明显优于组Ⅱ。提示硬膜外腔注入丁丙诺啡复合浅全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术后硬膜外腔应用3 种不同剂量的吗啡和0.625 g/L布比卡因混合液, 持续输注对镇痛效果和副反应的影响。以视觉模拟标定法 (VAS) 评分观察镇痛效果并记录24 h 副反应。结果3 组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24 hVAS评分各点均< 3 分。恶心、呕吐发生率随吗啡剂量增大而增加。3 组与1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 硬膜外持续输注小剂量吗啡(≤0.067 m g/h) 术后镇痛, 安全、可靠, 镇痛水平衡定。恶心、呕吐发生率与剂量相关。3组肛门排气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可能与局麻药的联合应用及吗啡剂量较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痛立克在人工流产术(简称人流术)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选门诊健康早孕妇女250例,分为两组。用药组肌注痛立克30mg,50min后施术;对照组用0.2%利多卡因3ml,宫颈及宫腔局部麻醉,2min后施术。结果:用药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及P<0.01),而子宫收缩及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痛立克在人流术中镇痛效果较利多卡因局麻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硬膜外注射吗啡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的产妇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2%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术毕实验组注入吗啡2mg,观察镇痛效果、产后出血量、出血率、催产素追加率及副作用。结果 实验组98%镇痛效果明显(P〈0.01);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及催产素追加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副作用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术毕硬膜外腔注射吗啡镇痛有效,但  相似文献   

11.
我们通过150例病人硬膜外注射吗啡对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表明硬膜外吗啡对术后疼痛有确切的镇痛效果(P<0.05),但同时也有一些并发症。考虑到镇痛效果和并发症与吗啡用量的相关关系,我们认为硬膜外注射吗啡2mg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2.
氟哌利多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并发锥体外系反应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硬膜外术后镇痛并发锥体外系反应5例的原因。方法单次硬膜外术后镇痛:氟哌利多2.5mg加吗啡1.5mg手术结束前15min硬膜外注射;连续硬膜外术后镇痛,先给负荷量氟哌利多2.5mg和吗啡1.5mg,继续给氟哌利多5-7.5mg和吗啡4-6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连续输注1ml/h。结果单次和连续硬膜外镇痛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为0.07%(1/1523);连续硬膜外术后镇痛发生率为0.45%(4/895)。发生年龄16-34岁,发生时间在术后12-25h,氟哌利多用量为2.5~4.5mg。结论锥体外系反应与氟哌利多有关,即便小剂量用于硬膜外镇痛仍难以避免锥体外系反应,尤其是青少年。  相似文献   

13.
选择腹部手术病人130例(ASAI~Ⅱ),随机分成7组.应用吗啡、氯胺酮、布吡卡因等硬膜外术后止痛,并与生理盐水对照双盲法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起效时间以布吡卡因类药物最快,吗啡次之,氯胺酮较慢(P>0.05)。镇痛效果以布吡卡因类及吗啡更为确切,氯胺酮较差,生理盐水亦有少数出现镇痛。镇痛持续时间:吗啡组>布吡卡因组>氯胺酮组>对照组, 在布吡卡因各组中,0.25%布吡卡因+维生素B_(12)>0.25%布吡卡因≈0.375%布吡卡因≈0.25%布吡卡因+肾上腺素。作者对不同药液硬膜外术后镇痛的并发症及药物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三种镇痛方法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3种不同术后镇痛方法用于骨科下肢手术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90例择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完成手术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Ⅰ组为静脉自控镇痛;Ⅱ组为硬膜外单次注射小剂量吗啡;Ⅲ组为硬膜外单次注射小剂量吗啡与静脉自控镇痛相结合,观察术后镇痛效果、镇静评分与不良反应。结果Ⅲ组术后VAS评分较Ⅰ、Ⅱ组平稳,Ⅲ组PCA按压次数与用药剂量均少于Ⅰ组。Ⅱ组镇静较Ⅰ、Ⅲ组浅,其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Ⅰ、Ⅲ组。结论下肢骨科手术硬膜外单次小剂量吗啡结合静脉自控镇痛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静脉自控镇痛及硬膜外单次注射小剂量吗啡,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杨引  彭雪  陈金仙 《海南医学》2001,12(6):11-12
目的 :观察硬膜外腔单次吗啡—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 ,寻求镇痛效果好 ,并发症少 ,生理扰乱小 ,管理方便的剖宫产术后镇痛方法。方法 :65例剖宫产受术者 ,分观察组 (3 3例 )与对照组 (3 2例 ) ,观察组于关腹前进硬膜外腔注入 0 .2 5 %布比卡因加吗啡 2 mg混合液 6ml,对照组给相同剂量生理盐水 ,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及产科情况。效果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术后 72小时内无痛及微痛率达 90 %以上 ,并发症发生率低 ,产科恢复无明显影响。结论 :剖宫产术后采用单次硬膜外腔小剂量布比卡因—吗啡复合液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东莨菪碱对胆囊切除术后给予吗啡硬膜外镇痛患者的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硬膜外组和东莨菪碱 吗啡硬膜外组,测定术前、术毕及术后6h的血浆胃动素水平,并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手术结束6h后,对照组与东莨菪碱 吗啡硬膜外组间的胃动素水平无差异,但均低于吗啡硬膜外组的胃动素水平(P<0.05)。结论 硬膜外注入吗啡使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血浆胃动素水平升高,而东莨菪碱可拮抗吗啡的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Dex)对减少手术后与硬膜外吗啡镇痛有关的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随机双盲选择48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肿瘤手术病人进行观察。所有病人在手术后均接受硬膜外吗啡镇痛。Dex组病人(n=24)在手术毕静注Dex8mg,对照组病人(n=24)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在手术后24h内,Dex组病人手术后总的恶性呕吐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的50%(P<0.01)。两组病人手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镇痛效果也无明显差异。结论:预防性静脉注射Dex可减少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术后镇痛药吗啡通过不同给药方式的临床用药剂量与血药浓度的关系及吗啡PCIA用药剂量的最佳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通过对6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术后镇痛(PCA)的对比研究,探索术后患者持续静脉镇痛(PCIA)与持续硬膜外镇痛(PCEA)的用药剂量差别、血药浓度差别、副作用的防治。结果PCIA组与PCEA组均达满意镇痛,未出现严重副作用,未出现成癌性。在VAs评分接近时,PCIA组吗啡血药浓度明显高于PCEA组。结论吗啡在持续静脉与硬膜外镇痛效应相同时血浆吗啡浓度差异明显,吗啡在短期行PCIA或PCEA均安全有效,药物成癌发生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硬膜外吗啡、氯胺酮加吗啡行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2mg(BM组),氯胺酮10mg加吗啡2mg(KT+M)组,对照组于术毕注入吗啡2mg(AM组)。术后患者需镇痛时肌注哌替啶75mg/次。观察镇痛效果,检测血浆NE、E、DA及CA变化。结果BM组与AM组相比,除运动时VAS评分降低外(P<0.05),其余观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KT+M组与AM、BM组相比,首次要求镇痛时间延长(P<0.05),肌注派替啶次数减少(P<0.05),休息时VAS评分降低(P<0.005),运动时VAS评分与BM组相似。3组患者儿茶酚胺含量术后第l天均高于术前值(P<0.01),术后第3天下降,KT+M组下降最明显,与术后第1天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接近术前值;BM组和AM组儿茶酚胺变化相似,术后第3天低于术后第1天(P<0.05),但仍明显高于术前值(P<0.05)。结论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与吗啡术后镇痛临床效果差异无显著性,联合应用氯胺酮和吗啡行超前镇痛效果较好,氯胺酮能增强吗啡的超前镇痛作用,且能有效地抑制术后疼痛所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静注地塞米松 10mg对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恶心呕吐的效应。方法  12 0例术后行硬膜外吗啡镇痛病人 ,术毕随机静注地塞米松 10mg(地米组n =60 )或生理盐水 2ml(对照组n =60 )。结果 术后 48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率 :地米组 (5 4例病人中有 8例 ) 14 81% ,对照组 (5 8例病人中有 11例 ) 18 96%。两组发生率比较P>0 .0 5。结论 静注地塞米松对预防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恶心呕吐的作用不明显 ,而治疗PONV作用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