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可单独发病,亦可伴随在其他疾病之中。由于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本病中医多称为口疮、口疡、口疳、口破,古籍中对该病论述较多,如《素问·气变变大论》记载有:"岁金不及,炎人乃行,......民病口疮".《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少阳司天,火气下临......嚏衄鼻窒口疡......"。笔者随梁贻俊教授临证治疗该病甚多,均以"火"辨治,寻经用药,皆获提效.兹分述如下。l"火"为发病之本当辨出实口腔溃疡之病机主要责之于"火"。而火有虚实之分.实火多为脏腑积热而成,虚火多由久病阴伤…  相似文献   

2.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系口腔黏膜发生小而疼痛的溃疡,具有复发性.属于中医"口疮""口疳""口糜"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疮疡,皆属于心"少阳之复,大热将至,火气内发,上为口糜".笔者跟随导师陈大权教授随诊期间,治疗复发性口疮溃疡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王仁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病有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范畴。《内经》有"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之说,并认为与火有关。"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也有人认为寒邪致病,盖因胃虚谷少,则所胜者肾水之气逆而乘之,反为寒中,脾胃虚寒之火,被迫炎上,作为口疮。更有人认为乃脾气凝滞所致,"口疮者,脾气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中医文献中概称为“口疮”或“口疳”,是常见的一种口腔疾患。一般认为口疮多属火热为患,而火有虚火、实火之分.实火多为脾胃积热,治宜清泻;虚火多为真阴亏损,虚火上炎,治宜滋阴降火。笔者临床体会,本病以虚证为  相似文献   

5.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难治病之一,属中医"口疮""口糜""口疳"等范畴。本文对项凤梅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验案一则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心得体会,为今后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辨治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以局限性口腔黏膜溃疡、疼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特点,属中医"口疮"、"口疡"等范畴.现将近年来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辨治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总结戴永生教授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经验,阐述"土虚火浮"证之口疮病的发病机制。戴永生教授认为复发性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均有关联,根据中医五行辨证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证经验结合中医理论"肝经络舌本",舌为"心之苗","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肾经挟舌本",其认为复发性口疮与脾胃功能下降,心、肾之火上炎等密切相关。其中,"土虚火浮"作为戴老辨证复发性口疮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是其多年临证经验总结所得,其意包括土虚指脾(胃)土气虚,火浮有三:一指土中之火上浮,二指心火亢浮,三指脾气下流,肾中阴火逆浮。针对该证戴老常用补土伏火之法,每获良效。故此,文章欲通过学习戴永生教授灵活运用中医经典知识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旨在为今后治疗复发性口疮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脏腑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燕 《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0):68-69
复发性口腔溃疡因其反复发作而得名,病程可长达数十年或终身相伴,属迁延不愈的顽固性疾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稍多于男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 "口疡" 、"口糜"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其发病与脏腑功能的紊乱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脏腑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常能明显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李游  齐文升 《河北中医》2021,43(2):196-200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学口疮、口糜范畴,病机多样,病位涉及多脏腑.齐文升教授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从三焦论治,上焦心火上炎证以导赤散合柴胡清肝汤加减;中焦脾虚伏火证以泻黄散加减,寒热错杂证以甘草泻心汤加减;下焦相火妄动证以引火汤合封髓丹加减,阳虚寒凝证以阳和汤加减.临证标本兼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口疮"、"口糜"等范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脾有热常患口疮……",多为心脾蕴热型,辨证关键是火热内蕴,火郁发之,热宜清之,治宜清泻脾胃伏火兼清心热,关键是发越伏火,兼清心脾之热,自拟连栀愈疡汤主之(栀子12g,黄连6g,藿香10g,茵陈12g,竹叶6g,防风10g,川牛膝6g,丹参10g,升麻3g,生甘草6g)。邪气阻滞使火邪闭郁,虽以痰湿多见,食积、瘀血亦不少,时有相互搏结,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化裁,忌过用寒凉使邪气冰伏。  相似文献   

11.
李乾构教授系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笔者有幸跟师侍诊,收益匪浅,特将其治疗口腔溃疡经验总结如下。1口疮多因火邪上炎,热腐肉膜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或复发性阿弗他性溃疡,为口腔粘膜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属中医“口疮”范畴。  相似文献   

12.
<正>赵鸣芳教授从事经方的教学和临床研究工作30余年,善于应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及疑难杂病。现将赵鸣芳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介绍如下。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疳"、"口疮"、"口疡"、"口糜"、"咽中疮"范畴。《黄帝内经》首先提出"口疮"、"口糜"的病名,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谓:"岁金不及,炎火及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素问·气厥论》谓:"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诸病源侯论·热病口疮候》提出其病机为"脾脏有热,冲于上焦,故口生疮也"。《外  相似文献   

13.
<正>口腔溃疡中医古代文献称为"口疮"、"口糜",是以齿龈、舌体、两颊、上腭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为特征的一类疾病,部分口腔溃疡先发生在口唇两侧,严重者满口糜烂,色红作痛。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年龄无明显差异[1],并且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病机多从火热之邪论述,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因"火"虚实真假的不同而选方用药完全不  相似文献   

14.
初世荣 《新中医》2014,46(5):249-250
<正>口腔溃疡可发于任何年龄阶段,其中一部分反复发作,颇为顽固,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虽属小疾,然颇令人苦恼。笔者运用扶阳法治愈本病患者甚多,对本病之治疗有较深体会,今介绍如下,以就正于同道。1病因病机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学口疮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本病属火邪为患,如《医宗金鉴》将口疮分为阴虚火炎与心脾实火治之,认为总属阳旺阴虚者为多。后世医家遂沿此说,习焉不  相似文献   

15.
口腔溃疡历代医家均从"热"论治,吾行医十载,发现不乏阳虚之证,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辨证属"脾胃阳虚证"之阴证口疮者,投之温阳法,施以甘草干姜汤加减,屡见奇功。本文总结临证诊疗"阴证口疮"治疗心悟,探讨"阴证口疮"之机理,以臻完善"口疮"治疗之法,以求提高临床治疗口疮之效。  相似文献   

16.
复方青黛贴片的制备及药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昌顺  石宇 《中成药》2007,29(11):1692-1693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疾病,中医认为,口腔溃疡属于口疮,主要有七情失调,六欲不节,五味偏嗜引起,其病有属热毒上攻者,有属脾胃失调,湿热蕴蒸者,有属气虚、阴虚者。属实症者,多有火热之毒或湿热郁心、胃二经、上蒸口热所致;属虚症者,以中焦虚寒,元气不足,虚火上炎为多。现代医学认为口腔溃疡是原因不明的疾病。普遍认为是有免疫系统异常、机体内分泌失调,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等原因所致。目前临床上对口腔溃疡的治疗尚未特效药物。我课题组研制的复方青黛贴片由青黛、冰片、氧化锌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收敛之…  相似文献   

17.
复发性口疮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5年来,笔者运用中药汤剂为主治疗复发性口疮,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病机复杂,辨证当分虚实,详察胃肾心脾 中医认为:口疮虽为口腔粘膜局部病变,但其发生与全身脏腑阴阳失调密切相关。舌为心之苗,心脉布于舌;脾开窍于口,脾脉布于舌下;胃脉络脾入上齿,环口唇;肾脉络膀胱,支脉沿喉咙至舌根两侧。口腔与脏腑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临证必须结合整体分析病机。“诸痛疮痒,皆属于心”,心  相似文献   

18.
口疮溃疡多因饮食不节、口腔不洁,以及心、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阴虚火旺、热毒炽盛、内夹湿热,上蒸于口,而使口内局部血络受灼,血得热凝为瘀,瘀热互结而致肉腐成疮。治宜理气散郁、清热活血,临床以甘草泻心汤加减,佐以活血化瘀药,疗效显著。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的口疮、口疡等范畴。口腔溃疡是一个典型的"行之于外,而发于内"的  相似文献   

19.
<正>口腔溃疡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发生局限而浅表的溃烂,溃疡局部多灼痛,多反复发作,属中医"口疮""口疡""口糜"范畴。相关流行病学统计表明,复发性口腔溃疡居于口腔黏膜疾病发病率的首位,我国20%人群至少患过口腔溃疡一次,任何年龄段,任何群体都有可能发生,口腔溃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引起口腔溃疡的原因也包括内因和外  相似文献   

20.
泻脾泄热法治实火口疳口疳俗称口疮。由于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苗,故口疳常与心脾两脏相关。若心脾之火熏蒸,则口疳作矣。但火有虚实之分,病有常变之异,临证岂能一例衡之?属心经邪热者当泻心导赤,属脾经积热者当泻脾泄热,此实火论治之大略。若虚火论治,又当随证立法:思虑劳倦,损伤脾气,证见运化无权,虚火内生者,当补土伏火;劳心过度,阴液暗耗,证见口干口苦,心烦不寐者,当泻南补北,交通心肾:长期反复发作,阴伤及阳,虚阳浮越者,则温养下焦,引火归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