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的变化,及阿司匹林对其的干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CHD患者和30例非冠心病患者的血清TxB2、6-K-PGF1α水平,生化法测定PTINR,对老年CHD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4周后复查上述指标,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老年CHD组血清TxB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K-PGF1α水平和PTINR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TxB2与PTINR呈负相关(r=-0.472,P〈0.01),TxB2与6-K-PGF1α及PTINR与6-K-PGF1α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Ⅰ、Ⅱ、Ⅲ和Ⅳ级心功能组间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平均36.2d的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干预治疗后,老年CHD组血清TxB2水平显著下降(P〈0.05),PTINR值显著升高(P〈0.01),但6-K-PGF1α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老年CHD患者血清TxB2和PTINR显著增高,6-K-PGF显著下降,阿司匹林的干预治疗有助于改善此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清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4例COPD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TXB2、6-K-PGF1α、PGE2水平,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COPD组血清TXB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99.65±16.16ng/L VS 50.33±6.03ng/L;t=2.222,P<0.05),6-K-PGF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8.53+5.90ng/L VS 79.16±8.93ng/L;t=2.963,P<0.01),6-K-PGF1α PGE2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r=0.232,P<0.05).伴有呼吸衰竭组血清PGE2显著高于无呼衰组(12.79±1.76ng/L VS 6.99±1.15ng/L;t=2.353,P<0.05),但血清TXB2、6-K-PGF1α无显著差异(P>0.05).死亡组与出院好转组血清TXB2、6-K-PGF1α、PGE2水平均无显著差异(t=0.438,t=0.721,t=0.556,P均>0.05).结论COPD组血清TXB2水平显著增高,6-K-PGF1α水平显著降低,且6-K-PGF1α与PGE2间呈显著正相关,伴有呼吸衰竭组血清PGE2显著高于无呼衰组,提示COPD患者中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痉挛,抗凝与扩血管治疗有助于延缓COPD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清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4例COPD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TXB2、6-K-PGF1α、PGE2水平,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COPD组血清TXB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99.65±16.16ng/L VS 50.33±6.03ng/L;t=2.222,P<0.05),6-K-PGF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8.53+5.90ng/L VS 79.16±8.93ng/L;t=2.963,P<0.01),6-K-PGF1α PGE2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r=0.232,P<0.05).伴有呼吸衰竭组血清PGE2显著高于无呼衰组(12.79±1.76ng/L VS 6.99±1.15ng/L;t=2.353,P<0.05),但血清TXB2、6-K-PGF1α无显著差异(P>0.05).死亡组与出院好转组血清TXB2、6-K-PGF1α、PGE2水平均无显著差异(t=0.438,t=0.721,t=0.556,P均>0.05).结论COPD组血清TXB2水平显著增高,6-K-PGF1α水平显著降低,且6-K-PGF1α与PGE2间呈显著正相关,伴有呼吸衰竭组血清PGE2显著高于无呼衰组,提示COPD患者中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痉挛,抗凝与扩血管治疗有助于延缓COPD进展.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ET、TXB2、6-Keto-PGF1α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探讨血浆内皮素,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CI2)三种活性物质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方法;对42例无并发症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及60例Ⅱ型糖尿病产发微血管病变患者,测定了血浆ET,TXA2,PGI2的代谢产物B2(TXB20和6-酮-7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不同负荷剂量(300mg和600mg)的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的影响,对更高负荷量的氯吡格雷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1)入选100例拟行冠脉造影的ACS患者.所有患者均已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至少6h分别服用300mg或600mg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次日起服用维持量75mg/d。(2)于服药前,服药后2、6、24、48h、5d、1个月分别测定血浆二磷酸腺苷(浓度5μ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A〈10%(包括负值)时考虑存在氯吡格雷抵抗。(3)对两纽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1)服药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2)600mg负荷剂量在服药后2、6、24h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更强。(3)两组间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4)两组患者复发心血管事件以及不良反应方面没有明显差异。结论:600mg负荷量的氯吡格雷能够更快、更强地实现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且不增加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们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的TXB 2、6-K-PGF 1α、ET-1来探讨其含量变化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符合1999年WHO/ISH年高血压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确定,男36例,女20例,年龄40~75(65±14)岁,其中Ⅰ期高血压28例,Ⅱ期高血压20例,Ⅲ期高血压8例。对照组为29例本院正常的健康体检人员,男15例,女14例,年龄41~66(45±7.5)岁。所有受检者在检测前2周内未服用抗血小板制剂及影响凝血、纤溶的药物。1.2方法患者清晨空腹抽静脉血3 m l注入含EDTA-N a240μl的试管中混…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对二次打击急性肺损伤(ALI)时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血栓素B2(TXB2)的影响,探讨复方丹参对ALI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成两组(n=12)(1)对照组股动脉放血造成休克持续60 min,休克复苏后稳定60 min静脉注射LPS 10μg/Kg体重,观察4 h.(2)治疗组在静脉注射LPS的同时,静脉注射复方丹参5g/Kg体重,其余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测定外周循环中TXB2、6-keto-PGF1a的浓度和动脉血氧分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对照组血氧分压在注射LPS4 h期下降至62.21±9.34 mmHg,与基础期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仍保持在88.01±8.60 mmHg,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静注LPS 2 h、4 h期TXB2、6-keto-PGF1a浓度显著升高,与基础期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静注LPS 4 h期循环中TXB2浓度显著降低,而6-keto-PGF1a的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动物肺PMN浸润减少,肺水肿减轻.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显著降低ALI模型兔循环中TXB2的浓度,提高血清6-keto-PGF1a水平,改善动物动脉血氧分压,减轻肺损伤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XA2及PGI2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放射免疫方法对3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患者、3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背景期患者、3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患者以及35例健康人进行TXB2及6-Keto-PGF1α的定量检测.结果各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TXB2及6-Keto-PGF1α检测值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背景期及增殖期之间的TXB2及6-Keto-PGF1α水平亦显著不同.结论检测糖尿病患者的TXB2及6-Keto-PGF1α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预防以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口服瑞格列奈对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符合条件患者共计46例,测定本组患者给予瑞格列奈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口服瑞格列奈积极降糖治疗后,基础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有糖尿病的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口服瑞格列奈后有助于减轻氯吡格雷抵抗现象,降低血小板聚集率(ADP),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梁峰  陈昌  赵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9):180-182
背景:临床实验证明御风胶囊(黄芪、当归、川芎、远志、丹参等中药)组成有益气活血、祛淤生新的功效,其影响途径可能与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浆中血栓素B,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的变化有关。 目的:观察御风胶囊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理组。 材料:实验于2000-05/2004—07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雄性老年大鼠40只,平均鼠龄8~10周,平均体质量(550&;#177;150)g;Wistar雄性青年大鼠8只,平均鼠龄4~6周,平均体质量(230&;#177;120)g。 方法:Wistar青年雄性大鼠8只为青年对照组;40只老年大鼠为血淤模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即阿司匹林组,御风胶囊(由黄芪、当归、川芎、远志、丹参组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制剂室提供胶囊制剂)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老年模型组。分别给予阿司匹林溶液5.5g/kg,御风胶囊0.33g/kg,0.66g/kg,1.32g/kg,老年模型组和青年对照组不给药。连续灌胃22d,2次/d,末次给药1h后,采用血小板聚集法和放免法测量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浆中血栓素B2,6-酮列腺素F1α的含量。 主要观察指标: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素B2和6-酮列腺素F1α的含量及比值。 结果:48只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老年模型组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其他五组(P<0.01)。②御风胶囊高剂量组1min、5min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阿司匹林组,分别为(7.96&;#177;2.17),(6.38&;#177;1.66),(14.33&;#177;2.87)ng/L和(31.95&;#177;3.94),(35.29&;#177;6.54).(38.68&;#177;7.46)ng/L,(P<0.01);中剂量组5min血小板聚集低于阿司匹林组[(13.96&;#177;1.66),(35.29&;#177;6.54)ng/L,(P<0.01)]。③御风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阿司匹林组、青年对照组血栓B2含量均低于老年模型组(P<0.01)。④御风胶囊高剂量组血栓B2低于低剂量组[(100.13&;#177;8.90),(127.00&;#177;20.99)ng/L,(P<0.01)1。⑤御风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青年对照组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均低于老年模型组[(0.62&;#177;0.17),(0.69&;#177;0.14),(1.75&;#177;0.17),(1.11&;#177;1.12)ng/L,(P<0.05)]。 结论:御风胶囊高剂量、中剂量可降低血浆中血栓素B2含量和提高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改善两者比值,对保持血栓素B/6-酮前列腺素F1α之间的平衡有显著作用。低剂量组亦有作用,但效果不如高、中剂量组,可认为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XA2及PGI2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方法对3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患者、3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背景期患者、3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患者以及35例健康人进行TXB2及6-Keto-PGF1α的定量检测。结果 各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TXB2及6-Keto-PGF1α检测值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背景期及增殖期之间的TXB2及6-Keto-PGF1α水平亦显著不同。结论 检测糖尿病患者的TXB2及6-Keto-PGFlα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预防以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 ,其血管并发症 ,如心脑血管意外、肾功能障碍、高血压等 ,是引起患者死亡及残疾的主要原因。因而早期采取措施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对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血栓素A2 (TXA2 )、前列环素 (PGI2 )均为血管活性物质 ,其血浆含量变化不仅影响外周血管张力 ,而且还对肾血流动力学、血小板活性有重要影响。本文测定了糖尿病早期患者血浆AngⅡ、TXB2 、6 K PGF1α水平 ,为临床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提供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光学比浊法及TEG法检测氯吡格雷治疗前后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并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连续7 d给予氯吡格雷(75 mg/d),于服药前及治疗后第8天采用光学比浊法及TEG法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并判断是否存在氯吡格雷反应低下。结果:光学比浊法测定的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84.09±9.22)%及(72.11±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6,P<0.05)。TEG法测定的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79.51±8.59)%及(68.11±1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7,P<0.05)。根据2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判断本组氯吡格雷反应低下均为6例。结论:使用75 mg/d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者,光学比浊法及TEG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15.
王玲  李秀珍  权彦  张文倩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520-1521
冠心病(coronary beart disease,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该方法并不能根治冠心病,PCI术后的二级预防仍是冠心病预防的重要方法.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后,氯吡格雷常规服用12个月以上,以抑制血栓形成[2],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降低二次住院率,提高生存质量.但由于多种原因,部分患者不能坚持服用,依从性差,特别是老年人,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实施延伸护理的干预,就60岁以上冠心病PCI术后口服氯吡格雷依从性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3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观察其对治疗前后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结果:有效率为90.6%;且治疗后脑梗塞患者血浆TXB2含量显著下降(P<0.01),6ketoPGF1α含量明显升高(P<0.01)。提示:川芎嗪治疗脑梗塞取得很好治疗效果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血栓素A2(TXA2),调节血栓素A2/前列环素(PGI2)失衡状态,从而起到扩张血管和抗血栓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40例,阿司匹林组32例,观察时间为14d,对两组患者检测治疗前后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结果氯吡格雷治疗后全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具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8.
葛根素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TXB2及6一Keto—PGFl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脏器功能逐步下降,机体正常代谢状态失调,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增高。早期控制及治疗此类疾病有着重要意义。选用具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的药物葛根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对比发现其对此类患血中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lα(6-Keto-PGF1α)能产生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CD40L在PCI术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男女不限,平均年龄56±9岁,无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禁忌症,接受规范的抗心绞痛治疗,术前给予氯吡格雷75mg/d,行冠脉内介入治疗(PCI),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PCI术前及术后6小时活化血小板CD40L的表达率。结果30例患者PCI术前血小板CD40L的表达率水平为3.73±2.15,术后6小时为2.46±0.90,术后6小时血小板CD40L的表达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早期血小板膜CD40L有显著影响,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杨占礼 《临床医学》2011,31(12):65-6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及其对偏头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血管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头痛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急性发作时加服麦角胺咖啡因片1片/次;口服尼莫地平40 mg/次,3次/d,盐酸氟桂利嗪胶囊2粒/次,1次/d,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75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监测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伴随症状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测定PAR、LPA、ET-1。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2178,3.9720,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的PAR、LPA、ET-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8.1816,5.2797,4.4709,P〈0.01)和对照组(t=6.7543,2.4861,2.0546,P〈0.01或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66,P〉0.05)。结论偏头痛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PAR、LPA及ET-1水平密切相关,在常规治疗偏头痛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显著地提高疗效,降低PAR、LPA及ET-1水平,并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