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掌握青海省大骨节病病情动态变化,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性方法,分析1997-2006年国家大骨节病监测点青海省兴海县唐乃亥乡(上、下鹿圈村)7~12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和X线检出率,比较2003年与2006年儿童发硒和家中粮食硒水平.结果 儿童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在0~20.31%,X线检出率在25.86%~47.97%.2003年儿童发硒为(130.01±48.80)μg/kg,家中粮硒为(41.3±14.9)μg/kg;2006年儿童发硒为(93.71±39.68)μg/kg,家中粮食硒为(8.15±3.44)μg/kg.两年间发硒、粮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10.94,P<0.01).结论 兴海监测点大骨节病病情活跃,病区居民食用自产粮以及粮食收割、储藏、加工不科学与大骨节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防治研究提供资料. 方法 对38个监测点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及拍右手X线片;各监测县每季度检测盐硒含量;隔年检测儿童发硒. 结果 2003,2004年临床检查7~12岁儿童数分别为3 678人和4 031人,I°以上检出率分别为1.09%,1.19%;拍X线手片分别为2 162张和2 205张,总检出率分别为8.33%和7.48%;检测硒盐577份和856份,硒盐合格率分别为80.95%与98.00%.2004年检测33个点儿童发硒246份, 硒含量在0.117~0.38 μg/g.结论 甘肃省儿童临床患病率和X线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但局部病区病情仍有波动.加强补硒措施是控制大骨节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2002年甘肃省大骨节病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全省34个点大骨节病病情,了解大骨节病流行状况并指导防治.方法对每个监测点进行临床普查,对7~12岁儿童进行临床及X线手片检查,对硒盐、发硒进行含量检测.结果全民临床普查26925人,检出Ⅰ度以上2 438人,以6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为主.7~12岁儿童临床检查3 375人,检出Ⅰ度以上患者77人;X线拍片2 060人,检出阳性改变237人,平均X线检出率为11.5%.结论 2002年甘肃大部分地区病情稳定,但部分地区病情仍较活跃.儿童发硒高的病区病情控制较好,硒盐含量低、发硒低的病区病情较重;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防治,尽快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甘肃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和消长趋势。方法选取7个县(区)作为监测点,对7~16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并对7~12岁儿童及13~16岁临床诊断Ⅰ度及以上病人进行右手X线拍片检查,统计临床Ⅰ度以上检出人数、检出率,X线检出人数、检出率,临床诊断Ⅰ度及以上病人与X线符合情况;收集监测点综合防控措施落实资料。结果临床检查3 019人,检出Ⅰ度及以上病人24例,检出率为0.80%;X线拍片1 977人,检出23例,检出率为1.16%,干骺端检出率0.71%,骨端检出率0.46%,无三联征检出;临床诊断Ⅰ度及以上病人与X线检查符合率为37.50%;近3年在监测点实施供应硒碘盐,受益人口40 380人;监测病区村无搬迁及易地育人,没有实施换粮。结论甘肃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处于基本控制后的平稳低发态势。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大骨节病国家监测点19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定点连续监测,掌握大骨节病的流行特征,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对监测点7~12岁儿童100名进行临床检查及X线拍片,并进行发硒含量测定。结果麟游、临潼7~12岁儿童临床Ⅰ度以上检出率由1990年8.57%、22.86%至1998、1994年分别降为0,榆阳区7~12岁儿童I度以上检出率由2000年0.87%至2001年降为0;麟游、临潼7~12岁儿童X线检出率由1990年44.76%、54.29%至1999年分别降为11.27%、6.67%,榆阳区7~12岁儿童X线检出率由2000年34.96%降至2008年的1.82%;麟游、临潼、榆阳区儿童发硒分别由0.0932μg/g、0.1667μg/g、0.1178μg/g上升到0.2911μg/g、0.2464μg/g、0.3700μg/g。结论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呈稳定下降态势,达到国家大骨节病控制区标准。食用合格硒盐及非病区粮食,群众经济收入增加,生活、卫生水平提高是病情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监测2007~2011年甘肃省庆阳市大骨节病流行态势,为今后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庆阳市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方案(2007-2011)》,选择历史上X线检出率>5%的8个自然村作为固定监测点;对监测点7~12岁儿童拍右手X线正位片不少于50张;对成人进行临床普查,采集食盐、儿童发样做硒含量监测。结果临床检查15 442人,查出患者2 354例,检出率15.24%;7~12岁儿童X线拍片2 254人,检出病例83例,检出率为3.68%;监测7~12岁儿童发硒160份,合格107份,合格率66.88%;监测居民户硒盐400份,合格383份,合格率为95.75%,硒盐含量逐年提高。结论甘肃省庆阳市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处于稳定状态,且局部地区人群发硒含量合格率低,说明致病因子依然存在,继续落实补硒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监测,为科学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大骨节病国家监测点10年病情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掌握陕西省榆阳区大骨节病病情及防治现状,评估防治效果,指导防治工作。方法每年对监测点100名7~12岁儿童进行临床、X线检查及发硒检测,按国家诊断标准(GB)确诊病例,对10年间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年间榆阳区儿童大骨节病临床及X线检出率显著下降,2006年临床及X线检出率均为0,达到国家控制标准;儿童发硒水平显著上升,由1997年的0.118mg/kg上升到2005年的0.370mg/kg。结论食用合格硒盐及非病区粮食,群众经济收入增加,生活、卫生水平提高是大骨节病病情下降的主要原因,应继续加强病情监测工作,加强病区群众健康教育及成人大骨节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2003-2008年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掌握2003-2008年青海省兴海县国家大骨节病监测点(唐乃亥乡的上、下鹿圈村)病情动态,了解大骨节病病情变化及病区内、外环境硒水平.方法 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兴海县监测点7~12岁儿童进行临床和X线拍片检查,同时采集发、粮样品,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进行含硒量测定.结果 2003-2008年,上鹿圈村临床检出率在0(0/34)~17.14%(6/35);X线检出率在11.11%(3/27)~20.59%(7/34),其中干骺端检出率在0(0/27)~13.21%(7/53),骨端检出率在2.63%(1/38)~11.43%(4/35).下鹿圈村临床检出率在2.94%(1/34)~13.33%(6/45);X线检出率在26.67%(12/45)~43.63%(24/55),其中干骺端检出率在8.33%(6/72)~26.47%(9/34),骨端检出率在13.33%(6/45)~38.18%(21/55).2003年上鹿圈村发硒为(139.92±92.27)μg/kg,下鹿圈村发硒为(134.98±63.77)μg/kg.2005年上鹿圈村粮硒为(12.90±7.18)μg/kg,下鹿圈村粮硒为(14.58±9.90)μg/kg.结论 兴海县大骨节病监测点病情居高不下,监测点致病因子十分活跃;监测点内、外环境硒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9.
2000年甘肃省大骨节病国家监测点监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按照调整后的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监测甘肃省大骨节病病情。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X线拍片。结果 庆阳监测点7~12岁儿童无I度以上临广东省检出,X线检出率为3%。张家川监测点在7~12岁儿童中检出I度以上病人12例,X线检出率为22.22%.结论 庆阳监测点病情稳定在基本控制范围内,张家川监测点病情有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10.
兴海县唐乃亥乡上、下鹿圈村是青海省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1989年被定为大骨节病病区,1995年纳入国家监测点。为了解兴海县唐乃亥乡上、下鹿圈村大骨节病患病情况,2009年3-4月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的要求,作者对青海省兴海县国家级大骨节病监测点(唐乃亥乡的上、下鹿圈村)的7~ 12岁在校学生进行了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监测对象和监测指标:对上、下鹿圈村所有7~ 12岁在校儿童进行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和右手X线拍片检查,统计Ⅰ度以上临床检出率、X线检出率、干骺端检出率、骨端检出率、三联症检出率。同时采集发样进行发硒测定。  相似文献   

11.
2006年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青海省兴海县大骨节病新发病区调查,了解大骨节病病区分布范围,流行强度和流行趋势,为大骨节病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对兴海县唐乃亥乡,子科滩镇,桑当乡及曲什安乡共6个村的7~13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及X线拍片,并采集发样,粮样,土样,水样.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进行含硒量测定.结果 在4个调查点的6个村共临床检查7~13岁少年儿童373人,检出大骨节病45例,检出率为12.06%.X线拍片347人,X线阳性75例,阳性检出率为21.61%.子科滩镇泉曲村含硒量最低,发硒为(77.70±42.04)μg/kg,粮硒为(7.44±6.93)μg/kg,曲什安乡才乃亥村含硒量最高,发硒为(103.88±58.57)μg/kg,粮硒为(29.58±24.11)μg/kg.结论 兴海县4个调查点为大骨节病新病区.调查点大骨节病病情严重,致病因子活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1990~2012年大骨节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山西省大骨节病病情动态及消长趋势,为实现基本消除大骨节病防治目标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统一标准和方法。对监测点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及右手正位x线检查,个别年份进行全体居民或16岁以上成人临床检查。结果1990、1999年2个定点监测点大骨节病Ⅰ度以上临床患病率分别为24.93%、11.70%和10.60%、8.20%;2008年成人大骨节病共计调查了13871人,临床检出人数801人,检出率为5.77%。7~12岁儿童临床及x线检查结果显示,1994~2012年所有监测点临床未检出阳性病例;1992—2012年x线阳性率全部〈5%,骨端阳性率〈3%。结论山西省大骨节病从20世纪90年代起病情持续下降,现已处于稳定控制态势,“十二五”末能够达到基本消除大骨节病的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延安市大骨节病病情及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依据历年病情资料,于2006-2008年选择延安市6个县的21个村,对7~13岁儿童进行大骨节病临床和X线检查;2008年选择其中5个县的5个村,对16岁以上成人进行大骨节病临床检查.结果 2006-2008年累计临床检查儿童1180人,检出Ⅰ度大骨节病病例7例,检出率为0.59%(7/1180);拍摄右手X线片1162人,未检出阳性改变病例.2008年成人临床检查1444人,检出Ⅰ度及以上大骨节病病例160例,检出率为11.08%(160/1444),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36岁以上,共占93.75%(150/160).结论 延安市大骨节病病情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目前仍需开展病情监测工作,继续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06年陕西省克山病病情现状与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掌握陕西省克山病基本控制10年后病情消长态势和相关因素对克山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为今后克山病的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年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在陕西省克山病病区选取轻、中、重病区各2个县(区),每个县(区)再选取2个病区村作为调查点.对3岁以上全体居民进行临床体检和心电图描记,可疑心脏异常者进行X线胸部摄片和心脏超声检查;采集调查点居民主食粮样及克山病患者、病区对照人群发样和血样及非病区对照人群血样,检测含硒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①潜、慢型克山病总检出率为2.44%(139/5692).②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9.19%(523/5692).③可疑患者X线胸片和心脏超声检查心脏扩大检出率分别为45.6%(72/158)和34.5%(59/171).④居民食用粮(小麦、玉米)含硒量为(0.045±0.036)、(0.035±0.025)ms/kg;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对照人群发硒分别为(0.376±0.091)、(0.384±0.077)mg/k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77,P>0.05);克山病患者及病区、非病区对照人群血硒分别为(0.071±0.017)、(0.077±0.017)、(0.090±0.016)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5,P<0.05),克山病患者低于病区对照人群(P<0.05),病区对照人群低于非病区对照人群(P<0.01).结论 陕西省克山病病情依然处于基本控制后的平稳低发态势.病区内、外环境硒水平明显升高是病情继续得到控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性病疫情监测结果,为制定和完善性病防治方案与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2年酒泉市肃州区5种性病的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种性病年报告发病率以2008年最高41.71/10万,2012年最低15.68/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梅毒和淋病的实验室诊断比例逐年提高,分别从2008年的62.1%、95.2%提高到2012年的100.0%;20~49岁性活跃期及60岁以上老年人群多发是性病患者的特征。结论性病已成为酒泉市肃州区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应加强和扩大性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的力度和覆盖面,控制性病在重点人群中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山西省儿童大骨节病的病情现状及消长趋势,评估防治效果,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8年度国家大骨节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2009年在全省选取4个县12个历史重病区村作为调查点,对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及右手X线拍片检查,X线片观察部位为掌指骨及腕关节。并收集调查点种植结构与主食构成及近3年防治措施落实等情况。结果共调查7~12岁儿童1 200人,临床未检出阳性病例,X线检出10例干骺端阳性病例,检出率为0.83%,骨端未检出阳性病例。结论山西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稳定在基本控制范围内,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是大骨节病持续控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甘肃省平凉市克山病病情现状及消长趋势,评估防控效果,为今后克山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2009年,按<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克山病监测技术方案>及<克山病诊断标准>(GB 17021-1997),对甘肃省平凉市9个监测点的常住居民进行临床检查并描记心电图,拍摄患者和疑似病例X线胸片;采集儿童、男性成人和妇女的发样及其食用玉米、小麦样品,分别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进行含硒量测定.结果 3年共调查病区居民5846人,检出克山病247例,检出率为4.23%(247/5846).其中潜在型克山病214例,检出率为3.66%(214/5846);慢型克山病33例,检出率为0.56%(33/5846);无急型、亚急型克山病检出.检出异常心电图764例,检出率为13.07%(764/5846).对207例患者和疑似病例进行X线胸部摄片检查,心脏增大者80例,检出率为38.6%(80/207).共采集发样262份,发硒为(0.279±0.098)mg/kg.采集玉米样品9份,含硒量为(0.0079±0.0029)mg/kg;小麦31份,含硒量为(0.0104±0.0078)mg/kg.结论 甘肃省平凉市克山病病情总体处于稳定消退趋势,但病区仍有一定数量的潜在型、慢型克山病散在新发病例出现,提示病情监测、综合防治和现症病人的治疗管理仍是今后克山病防治的重点.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veil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bends of Keshan disease in Pingliang city of Gansu province, to evaluate the outcome of rel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the central allowance local public health special funds endemic disease prevention programs grams mountain monitoring programme" and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Keshan disease" (GB 17021-1997), between 2007 and 2009, local residents from nine monitoring points in Pingliang city of Gansu province were clinically examined, and electrocardiography(ECG) tracings and Xray were taken of suspected cases. Corn, wheat samples and hair samples of children, adults and women were collected, and selenium content of these samples was determined by 2.3-2-amino-naphthalene fluorescence method. Results A total of 5846 residents were surveyed in 3 years, 247 cases of Keshan patients were detected, with a detection rate of 4.23%(247/5846), of which potential cases of Keshan disease 214, the detection rate was 3.66% (214/5846); chronic Keshan disease 33 cases, the detection rate was 0.56% (33/5846); no acute type and subacute Keshan disease detected. A total of 764 abnormal ECG cases were detected, and abnormal detection rate was 13.07%(764/5846). Two hundred and seven cases of suspected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chest X-ray, 80 cardiac enlargement cases were detected, the detection rate was 38.6% (80/207). The 262 hair samples of children, adults and women were analyzed, hair selenium was (0.279 ± 0.098)mg/kg. Of the 9 corn and 31 wheat samples collected, corn selenium was (0.0079 ± 0.0029)mg/kg; wheat selenium was (0.0104 ± 0.0078)mg/kg. Conclusions Overall Keshan disease is in a stable and subsided trend in Pingliang city of Gansu province, but there are still a number of potential chronic types, sporadic new cases, suggesting that the disease monitoring,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are the focu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河南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为大骨节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在河南省大骨节病病区选择地形、地貌、生产及生活方式上具有代表性的陕县张村乡窑店、庙洼村,灵宝市朱阳镇朱阳村进行7~12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调查,同时拍右手X线片和采集部分儿童发样和当地粮样.儿童发硒、粮食硒测定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在洛宁县、灵宝市、渑池县、陕县、卢氏县大骨节病病区乡进行16岁以上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结果 共检查7~12岁儿童190人,未检出大骨节病临床病例;拍摄右手X线片190人,X线阳性3人.检出率为1.58%(3/190).共调查16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20 521人,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为6.10%(1251/20 521),其中Ⅰ度为3.97%(814/20 521),Ⅱ度为1.77%(364/20 521),Ⅲ度为0.36%(73/20 521).儿童发硒平均值为(0.319±0.128)mg/kg,粮食硒平均值为(0.031±0.009)mg/kg.结论 河南省儿童大骨节病处于控制水平,成人大骨节病病情较为严重,应加强以治疗现患病人为目的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换粮、补硒对青海省儿童大骨节病的防治效果.方法 2008年对病区7~12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及右手X线拍片检查,检出X线阳性患者,以村为单位分成3组,贵德县新建坪村为对照组、斜马浪村为换粮组,兴海县上、下鹿圈村为补硒组.防治前和防治后1年对每个观察对象拍摄右手X线片(包括腕骨),同时采集儿童枕部发样,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发硒.结果 经过1年防治,对照组X线检出率由4.88%(2/41)升至12.20%(5/41),换粮组X线检出率由17.54%(10/57)降至5.26%(3/57),补硒组X线检出率由13.51%(10/74)降至5.41%(4/74).换粮组10例病人,有7例痊愈,2例稳定,1例进展,无新发病人;补硒组10例病人,有7例痊愈,3例稳定,1例干骺端新发病人;对照组除原有2例病人病情稳定外,有2例干骺端和1例骨端新发病人.换粮组、补硒组防治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49、4.14,P均<0.05).对照组、换粮组发硒值防治前为(107.15±42.30)、(125.30±40.30)μg/kg,防治1年后为(108.32±35.67)、(135.38±65.24)μg/kg,升高不明显(t值分别为0.01、0.68,P均>0.05);补硒组发硒值由防治前的(95.62±43.42)μg/kg明显升高至防治1年后的(197.64±97.08)μg/kg(t=5.41,P<0.05).结论 换粮、补硒对防治儿童大骨节病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