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刘晓云 《西部中医药》2014,(12):131-132
目的:探讨溺水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给予23例溺水患者现场急救护理及院内急救护理措施。结果:23例溺水者除1例现场死亡外,其他22例经过迅速有效的院前急救,迅速转运。入院后开展绿色通道,除了2例轻度溺水留在急诊科观察外,其他20例均收入内科病房继续抢救治疗。经跟踪观察,20例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平均9天。结论:及时的急救护理及院内急救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院前急救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的特点,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3125例"120"出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院前急救状况。结果院前急救的特点为:外伤以车祸致各类创伤为主,内科以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占多数。结论快速高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院前急救的重要保证。必须强化急救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严格掌握急救护理原则,熟练运用各种急救护理技能,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护患沟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有效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护理措施,提高该病急救的质量与效率。方法:将165例肿瘤病人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84例患者采取急救护理措施,对照组81例患者仅给予基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治愈68例、好转11例,对照组治愈59例、好转9例,两组患者急救有效率分别为94.04%、83.95%,病人及家属满意度分别为为92.98%、83.02%。结论: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提高该病的急救效率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产后出血患者,于入院后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止血等急救措施及综合护理措施。分析急救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76例产后出血产妇,均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结论:通过一系列的急救及护理,患者均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5.
刘琳 《中医临床研究》2014,(19):127-128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急诊救治及中西医护理措施,为提高此类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法:24例脑外伤患者均进行临床急救,并给予中西医护理配合,记录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抑郁变化情况并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脑外伤患者经上述急救及中西医护理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疗成功率为100.00%,死亡率0.00%;患者经中西医护理后,其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且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正确急救措施可获得满意急救效果,且患者经中西医护理后心理负面情绪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护理。方法:对30例患者加强急救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畅通气道护理、给药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并对患者进行相关内容的临床观察。结果:急救后患者总有效率达86.67%、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均较护理前有所好转(P〈0.05)。结论:全面、精心的急救护理对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临床资料.结果: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66.9%.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抢救率,降低患者的伤残及致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在眼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100例眼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患者经过精心有效的急救护理后,视力得到明显恢复。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强化眼外伤患者的自护意识,配合精心周到的急救护理服务,对降低眼外伤发生率及致盲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和护理,提高对该类患者的诊治水平.方法:通过对36名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严密临床观察及急救护理.结果:明显提高了急救的成功率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结论: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观察和护理,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作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费用降低,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临床资料.结果: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66.9%.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抢救率,降低患者的伤残及致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救专科护士小组的建立对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17年1月起在急诊科成立急救专科护士小组,负责进行院前急救工作的处理,以2016年7~12月护理工作情况为实施前,以2017年1~6月护理工作情况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急救专科护士小组的建立后急诊科出车时间、院前急救时间、危重症患者抢救响应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急诊科基础护理、护理分诊、护理安全和急救技术等评分显著提高(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建立急救专科护士小组,能够有效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优化急救流程,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有效提高痉厥证的急救质量,挽回患者生命。方法根据不同的证型及不同的发病原因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进行及时救治,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辨证施护。结果明显提高了痉厥证的急救质量,使患者神醒厥回,挽回生命。结论急救护理与辨证施护是痉厥证患者救治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外孕患者急救及护理措施.方法:对40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护理经验.结果:40例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熟练的掌握宫外孕急救、护理流程,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是抢救患者成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批量车祸伤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采用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措施救治的3批共36例重大车祸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急救护理措施,36例患者中有35例抢救成功,死亡病例1例,抢救成功率为97.22%。结论:将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批量车祸患者的救治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突发群体性伤害事件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9起创伤性突发灾害事件分为对照组和路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遵医嘱护理程序,路径组采用护理路径实施急救护理。比较两组事件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对急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路径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提高;患者死亡率、急救时间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护理路径应用于突发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急救中,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魏玺 《内蒙古中医药》2014,(21):126-127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急救与护理的最佳方法。方法:总结我科室2013年8月—2014年2月的56例呼吸衰竭患者的急救与护理要点。结果:55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与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及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急救护理新模式后危重创伤急救的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整体化、环环相扣无缝隙连接的急救新模式对77 例预告知中重度创伤患者评估其危重情况及伤情,并快速作出计划,迅速实施急救措施,然后进行评价.结果 应用急救护理新模式后,68 例中重度创伤患者全部病情稳定后转入相关科室或EICU 继续治疗,跟踪治愈率上升了18.6%,死亡率比以前下降了43.4%.结论 急救护理新模式在危重刨伤急救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明显提高了急教的护理质量,也提升急救护理队伍的应变速度和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并发休克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颅脑损伤并发休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正常组43例急救时辅以传统护理治疗,实验组43例则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辅助急救。术后对2组患者的急救效果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NDS评分、BI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正常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高于正常组,在急救、卧床、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与成功救治人数等方面也优于正常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提高颅脑损伤并发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而且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急救时间,减少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严重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措施进行急救,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急救,对比探究两组创伤患者的急救成活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急救成活率分别为70.0%和90.0%,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成活率高于采用一般措施进行急救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抢救严重创伤患者时,对患者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会使得成活率显著的提高,提升了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马蜂蜇伤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对8例马蜂蜇伤致过敏性休克患者从急救护理、病情监测、伤口处理、生活起居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7个方面进行抢救和护理。结果:8例患者均痊愈。结论:及时有效地急救与护理是成功抢救马蜂蜇伤致过敏性休克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