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正凝脂翳是由风热邪毒入侵,致风轮黑睛生翳,表面色白或黄,状如凝脂,发病迅速,或伴黄液上冲的眼病。相当于匐行性角膜溃疡和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1诊断依据(1)黑睛外伤后生翳,初起细小色灰隆起,胞睑红肿,抱轮红赤,数日后,扩大成圆盘状,色黄浮嫩如凝脂,边缘不清,黄液上冲,瞳神紧小,病情加重可致黑睛破溃,形成蟹睛。(2)黑睛翳障迅速扩大破溃,重度黄液上冲,凝脂及眵泪呈黄绿色者,  相似文献   

2.
正花翳白陷是因肝经结热,或感外邪,致黑睛生翳、混浊灰暗,四周高起,中央低陷,形如花瓣的眼病。相当于某些角膜溃疡。1诊断依据(1)黑睛生翳,混浊灰暗,四周凸起,中间低陷,甚则蔽幔黑睛,并见胞脸肿胀,白睛混赤,或抱轮红赤。(2)眼剧痛,畏  相似文献   

3.
<正>聚星障是因外感风邪,挟热化火,致黑睛上生细小星翳伴有涩疼、畏光、流泪的眼病。相当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1诊断依据(1)黑睛星点缀障,或聚或散,或连缀成片,形如树枝或地图状。抱轮红赤。(2)干涩畏光,刺痛流泪,视物模糊。(3)黑睛荧光素染色阳性。(4)病变区黑睛知觉减退。(5)常有外感风热或眼部外伤等诱困。  相似文献   

4.
正混睛障是因邪伏风轮,气血瘀滞,黑睛深层漫珠一片翳障混浊,以致黑睛呈镜面哈气状的眼病。相当于基质性角膜炎等病。1诊断依据(1)黑睛深层混浊,灰白色,表面晦暗,呈圆盘状或从四周向中央发展,逐渐漫及整个黑睛。(2)黑睛深层有赤脉从边际向中央延伸,以至翳障呈暗红色,最后黑睛留下宿翳。(3)荧光素染色阴性。(4)眼痛、畏光、流泪、视力模糊。(5)作梅  相似文献   

5.
正上胞下垂是因气虚不能上提,血虚不能养筋,或风邪中络而致,以上睑提举无力或不能抬起以致睑裂变窄,甚至遮盖部分或全部瞳神,影响视力的一种眼病。即上睑下垂。1诊断依据(1)上胞下垂,两眼自然睁开向前平视时,上胞遮盖黑睛上缘超过2 mm,甚至遮盖瞳神,影响视觉,紧压眉弓部,上胞抬举困难。(2)患者视物时,呈仰头,眉毛高耸,额部皱纹加深等特殊姿势。(3)单侧上胞下垂者,可伴有其他眼外肌麻痹,目偏视,视一为二,瞳神散大。(4)两侧上胞下垂,朝轻暮重,神疲乏力,劳累后加重。作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者,可能为重症肌  相似文献   

6.
组成药物:生地、知母、花粉、黄芩、枳壳、龙胆草、银花、芦根、生石膏、防风、甘草.适用范围:1.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瞳神紧小症):本病的特点:羞明、流泪,头目疼痛、白睛混赤、瞳神紧小或干缺。2、角膜溃疡(凝脂翳花翳白  相似文献   

7.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7):404-404,408,410
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西医病名中医病名眼 科麦粒肿针 眼霰粒肿胞生痰核、胞睑痰核沙 眼椒 目眼睑炎睑弦赤烂、风弦赤烂眼睑下垂上胞下垂、睢目、睑废结膜结石睑内结石睑内翻倒睫倒睫拳毛急性泪囊炎漏晴疮慢性泪囊炎窍漏、眦漏、漏睛过敏性结膜炎暴风客热慢性结膜炎白涩症巩膜炎炎疳、乌轮赤晕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西医病名中医病名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瞳神紧小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瞳神干缺青光眼五风内障老年性白内障圆翳内障、如银内障玻璃体混浊云雾移睛神神经萎缩青 肓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高风内障、高风雀目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络阻暴盲视网膜中…  相似文献   

8.
<正>云雾移睛是因神膏为邪所乘,混浊不清所致,眼外观端好,自觉眼前有蚊蝇或云雾样黑影飞舞飘移,甚者视物昏蒙的眼病。即玻璃体混浊。1诊断依据(1)自视眼前有黑影,形状不一,或浓或淡,眼珠转动时呈无规律之运动。(2)轻者不影响视力,重者影响视力。(3)眼底镜彻照法检查,令被检眼上下、左右转动时,可见有黑色或半透明之点状、条状、块状混浊飘动。(4)裂隙灯显微镜加  相似文献   

9.
神水将枯是指因泪液减少,甚则枯竭,致白睛、黑睛干燥失泽,转动失灵,甚至黑睛混浊等症的眼病。现代医学称之为角结膜干燥综合征。主要病机是脏腑受损,津液亏虚,或津液不能上承,目失濡润。历代医家多从肝论治,但笔者认为该病涉及脏腑不止于肝,从肺肾论治神水将枯症应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翳,是指黑睛水膜部位的混浊,广义的翳包括黑睛水膜及瞳神内晶珠部位的混浊,可呈点状、树枝状、地图状或虫食状等。其病因很多,或外感毒邪,或湿热蕴积,或肝胆火毒,或肝肾阴虚,或外物伤击黑睛,邪毒腐化水膜,生成翳障。根据病变的颜色、形态、深浅不同,划分为新翳和宿翳两类。凡黑睛水膜发生混浊,色呈灰白,边界模糊,翳形浮嫩,表面粗糙,  相似文献   

11.
正暴风客热是因风热之邪突然侵目,白睛粹然红赤,生眵流泪的眼病。相当于某些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和过敏性结膜炎。1诊断依据(1)骤然发病,胞睑红肿,白晴红赤,甚则白睛赤肿隆起,高于黑睛,多眵。治不及时,叶致黑睛边缘生翳。(2)睑内面红赤,粟粒丛生。严重者可见附有灰白色伪膜,易于擦去,但又复生。(3)患眼沙涩,灼痛,刺痒,畏光,眵泪胶粘。可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症。2证候分类(1)风重于热:胞睑微红,白睛红赤,痒涩并作,羞明多泪,伴见头痛鼻塞,恶风发热。舌红,苔薄白,脉浮数。(2)热重  相似文献   

12.
正天行赤眼是因外染天行疫疠之气,白睛红赤,相互传染易引起流行的眼病。相当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等。1诊断依据(1)白睛红赤,或见白睛溢血呈点、呈片,胞睑红肿,黑睛可见星翳。耳前或颔下可扪及眷核。(2)眼沙涩,灼痛,畏光流泪,甚者热泪如汤,或眵多清稀。(3)起病迅速,邻里相传,易成流行。2证候分类(1)风热外袭:白睛红赤,沙涩灼热,羞明流泪,眵多清稀,头额胀痛。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象浮数。(2)热毒炽盛:  相似文献   

13.
正目刽是风邪侵目或精血不足,目失濡养引起的以胞睑频频眨动,不能自主控制的状态,常见于沙眼、浅层点状角膜炎、角膜软化症等。1诊断依据(1)双眼胞睑频频眨动,不能自主。或感痒涩,畏光。(2)轻者眼外观如常人,重者可兼见睑内面红赤,颗粒丛生,白睛干燥无泽或黑睛星翳等。(3)多见于小儿。  相似文献   

14.
眼科开卷明义篇眼病,须分五轮,审八廓,辨六经。五轮者,划分眼部与五脏分属关系之名称也。白睛属肺.曰轮;黑睛。属肝,曰风轮;内外眦角属心,曰血轮;瞳神属肾,曰水轮;上下眼胞属睥,曰肉轮。太阳目病举要篇凡目暴病,白珠红赤,  相似文献   

15.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治210例244只眼,女130例,男80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62岁;病程10~20年。住院时间:最短2周,最长200天。平均服中药60剂,部分病人出院后仍坚持服中药。疗效判定:痊愈标准为眼部体征消失、黑睛后沉着物减少、神膏混浊减轻,视力提高者50例,占23.81%。2 辨证施治2.1 肝经风热型(49例,占23.33%);以起病急、眼珠坠痛为特点,视物昏朦,羞明流泪,抱轮红赤。  相似文献   

16.
蔡华松治疗色素膜炎经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色素膜炎是指虹膜、睫状体、脉络膜部位的炎症。根据其发病部位、症状及体征,应属中医瞳神紧小、瞳神干缺、云雾移睛、视瞻昏渺等范畴。西药以激素治疗为主,虽然可控制病情,但需长期用药,且不良反应多,停药难、易复发。导师蔡华松教授从医近40年,采用以中药为主、...  相似文献   

17.
火疳症是白睛病中的重症,病情迁延,常反复发作,易波及黑睛及黄仁,甚则危及瞳神而导致失明。以往对本病治疗文献报道较少。现将笔者自1976年以来,采用宣肺、泻肺、清肺、润肺等法,从肺论治160例(200只眼)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60例,男60例,女100例。21~50岁者占80.6%。病程一个月以内69例,8个月以内者占69.4%。其中单眼患病者120例(右眼51例,左眼69例),双眼患病者40例,共接受治疗200只眼。  相似文献   

18.
正神水将枯是气郁化火,津液亏损,泪液减少以致目珠干燥失泽的眼病,相当于泪腺分泌降低引起的结膜干燥症。1诊断依据(1)目珠干燥失却莹润光泽,白睛微红,有皱褶,眵粘稠拉呈丝状,黑睛暗淡,生翳。(2)眼干涩、磨痛、畏光、视力下降,同时口鼻干燥,唾液减少。(3)泪液分泌量测定,多次Schirmer法少於5 mm/5 min。虎红染色试验阳性,荧光素染色试验阳性。(4)多见于50岁左右女性,双侧发病,常伴有多发性关节炎。(5)必要时作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测定,血沉检查。  相似文献   

19.
瞳神紧小的古文献证治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瞳神紧小属中医眼科临床常见病,颇类于现代医学之虹膜睫状体炎,病因病机复杂,每易反复发作,中辱药聋譬神紧小的临床诊疗中常有独特的疗效。古医籍文献对此病多有论述,为此,综述相关古文献对瞳神紧小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转归等方面论述,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清开灵注射液 (或胶囊 )的主要成分是牛黄、水牛角、黄芩、金银花、栀子等 ,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活血、醒脑开窍等功能 ,广泛用于临床诸科。近年来 ,我院眼科应用清开灵注射液 (或胶囊 )结合中医辨证治疗瞳神紧小症 ,取得较好疗效 ,举例介绍如下 :[例 1 ] 魏某某 ,女 ,2 1岁。患者以双眼红赤伴眉棱骨疼痛、畏光流泪 5d为主诉 ,于 1 999年 8月 2 5日入院。入院前 2 0 d无明显诱因自觉左眼发红 ,眼珠疼痛连及眉棱骨部 ,视物模糊 ,伴畏光 ,流热泪。在门诊求治 ,拟“左眼前葡萄膜炎”,经治疗症状有所好转。但入院前 5d无明显诱因又发生右眼红痛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