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对肝与睡眠的关系、肝失疏泄与失眠的关系等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归纳与总结,认为肝主疏泄通过调畅气机,调畅情志,维持正常睡眠;肝失疏泄则气机受阻情志不畅,气血失和则心神不安发为失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毅从"心脑"针药结合治疗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便秘期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查阅中医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文献,分析其病因病机,探讨导师宫毅临床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针刺选穴、用药及调护特色。结果导师宫毅指出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出现便秘与泄泻交替,但若抓住某一期切中病机,针药结合,特别是在便秘时期,治疗上从调脑神、心神为主,乃至肠神、肝神等调诸神,调畅气机,行气化瘀,且均衡膳食,压力释放、身心并调,虚实兼顾,有利于缩短病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宫毅教授从"心脑"论治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便秘期心脑之神受损、肝郁气滞血瘀证型临床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经济高速增长,竞争压力繁重,事物更新迅速,人群机体适应调节能力不足以应对多种变化和刺激,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患者的比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中医学认为郁证病变主要责之于心、肝、脾等脏,其中"后天之本"的脾脏对其影响尤甚。脾居中焦,主运化、统营血、畅气机、灌四旁,气畅则郁志得舒,神充则应激有时,志全则豁达无忧。该文从郁证含义衍生、病名发展及现代机理等方面来系统阐释郁证相关证候要素,为临床从脾论治郁证及相关情志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哮喘患者症状发作或加重与精神刺激有关,中医认为情志不畅,忧思气结,气机不利,或怒气伤肝,肝气犯肺,肺气不得肃降,则气逆而喘。因此针对情志因素与发病的相关性,在治疗上施以理气疏肝、调畅气机,可以更好地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崔云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跟随崔云教授临证侍诊,收集相关医案,分析崔云教授对慢性前列腺炎病机的认识,总结其从六郁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的特色疗法,并分析典型案例。[结果]基于中医传统六郁理论,崔云教授认为本病发于气郁,而肝气郁滞,气机不畅为本,变于诸郁相因,相兼相化。治疗上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为总则,同时紧扣病机之变化,辨郁论治。遣方用药的特点是以传统经方为基石,同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所举案例,在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的基础上,辅以化痰祛湿、清热散火、活血化瘀、消食化积之法,体现了其辨郁论治的治疗思路。[结论]崔云教授从"六郁"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的学术思想已具备中医学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机不利津熬为痰,血滞为瘀,而构成痰瘀的相关性,临证中辨久病之"瘀"和怪病之"痰"时应当将两者联系起考虑从肝论治,突出调肝以治痰瘀互结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阈下抑郁属于抑郁症的新亚型,归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源于情志失调,以致气机不畅,本质是脏腑失和,病机与肝气不疏密切相关,影响心、脑主神的功能。针刺治疗阈下抑郁以“治未病”理论为核心,“形神同调”的理论优势契合身心疾病的发病特点,故笔者以针刺调神、颐神定志,从郁论治、顺气为先,补养脏腑、调体防病为角度,阐述针刺治疗阈下抑郁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降低为主要症状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属于中医"郁证""脏躁""百合病"等病证的范畴。中医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的认识多以肝气郁结为核心,认为七情所伤是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气机郁结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为其发病机制。中医认为:五脏藏五神、主五志,人的精神、情感状态与脏腑之间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息息相关;但不同的脏腑在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不尽相同。心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主宰人的七情、五志,心神统帅五脏神;肝为将军之官,藏血、主疏泄,调畅情志。笔者认为:肝气郁滞是抑郁症发病的始动环节,心失所主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中医理论,阐述心、肝在情志调节中的作用以及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要正确理解与认识抑郁症的发病,需要了解不同的脏腑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不同作用,分清主次。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多数有关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文献报道均以"从肾论治"为主.我们认为其主要病因为"肝郁气滞",治疗方法应以"调畅气机"为主,采用六安七味煎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多汗症是由于汗液分泌量超过机体体温调节及体内平衡所需导致全身或局部出汗量异常增多的疾病,归属于中医学“汗证”范畴,由阴阳失衡、津液疏泄失常所致。与众医家从心、肺、肾论治汗证不同,本文基于肝脾两脏探讨多汗症的病因病机,阐释调和肝脾对于汗证的重要意义,提出肝郁脾弱、营卫不和、阴阳失衡为其关键病机。临证多从肝脾入手,以疏肝解郁、健脾养血、调荣益卫为主要治疗原则,重视脏腑气血关联,健脾益气以固其本,疏肝解郁以调其气,脾运得健则益气有源,气畅血和则汗泄有道。方选逍遥散化裁,以肝木、脾土为主论治,补养后天,调畅气机,滋养五脏,调和气血,身强而神自安,气足而汗自止,肝脾同调,升降相因,五脏自和。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抑郁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抑郁症的病变涉及肝、心、脾、肺、肾等脏腑,以气机郁滞为标,脏腑虚损为本,虚实夹杂,久则由实致虚.中医治疗抑郁症主要有复方治疗、单方验方治疗、针灸治疗及中医心理治疗等.用药强调疏导、渲泄、肃降、畅达,力倡因势利导,注意五脏均调,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12.
肝主疏泄与肝病治疗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为肝功能的总括,包括疏泄气机,调畅情志,调节血脉等。现代所说“肝病”与中医藏象含义上的肝及其病变的内容不尽相同。现代肝病的发生、治疗、发展进程及预防均与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王会仍认为,肺系疾病的病位在肺脾肾,肺脾肾亏虚为本,滞、痰、瘀、热为标,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不畅为诱因;强调从肺脾肾论治,主张以“急则标本兼治”“缓则治其本”为治疗原则,兼顾补气理气、清肺化痰、活血化瘀,重视调畅气机,擅长运用虫类药及膏方.  相似文献   

14.
对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辨治提出从郁论治,通过郁证释义、郁证征象、郁致干燥、从郁论治4方面进行论述,注重疏通气机、调畅情志,为治疗干燥综合征提供了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衰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有明显的优势,我们通过三十余年临床观察发现其主要病机为心阳亏虚、痰瘀交阻、水毒内蕴等所致,为此提出了慢性心衰中医防治的"三部曲"。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发现治疗慢性心衰的"三部曲"为:补心气温阳气、强心通血脉、化痰泻浊祛瘀水毒。中医注重"气血阴阳、气机调和",慢性心衰中医预防"三部曲"以调补气血、调畅气机、平衡阴阳为主,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气血调和状态。通过慢性心衰的预防三部曲达到了气机调畅、气血阴阳平衡的效果,使人体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心衰,提高生活质量,通过中医治疗慢性心衰"三部曲"在临床上对心衰患者症状的改善起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传统理论认为,"气"是构成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气机是气运行的基本形式,气机运行如常是保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气机运行失常是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治疗疾病中采取"调畅气机"是恢复机体正常运转的有效途径.注重"调畅气机"也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中医古代文献中有关"调畅气机"的代表方剂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救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调肝理气 慢性胃病包括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主要表现为胃脘疼痛或胀满不适,中医称之为“胃痛”、“胃痞”等。根据中医肝主疏泄理论,认为肝可调畅脏腑气机,助脾胃运化受纳。肝疏泄功能正常,则脾升胃降,运化健旺。否则,可影响中焦的纳降与升清,致胃中气机郁滞,不通则痛,不降则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将人体构成有机整体。中医认为肝脏有两大生理功能:主藏血、主疏泄;肝主疏泄是中医藏象理论中对于肝的疏通、畅达、宣泄功能的描述,这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调畅全身气机,推动机体的气、血和津液在人体正常运行的作用。肝作为主疏泄、调畅人体气机的脏器,在五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肝通过对气机的疏导、畅达与调节作用来调畅血液运行,进而影响情志的变化,促进胆汁的分泌,维持脾胃的升降功能,助三焦疏利水道、调畅月经等,来发挥诸多的作用。该文试从肝主疏泄的角度,来论述肝对其他脏腑功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小飞  魏伟 《中医学报》2020,35(8):1713-1716
干眼症的发生主要是津液代谢失常,不能润泽目珠,一方面是津液(泪液)生成不足,另一方面则是津液(泪液)输布不及。肺主治节,统摄全身气血津液的输布。肺脏功能正常,调节得当,津液充沛,上润目珠,则目视精明;肺为气之本,肺气旺盛,全身气机调畅,五脏六腑精阳之气顺达于目,目得其养则明视万物。若肺的功能失调,肺气阴不足或宣发肃降功能受损,则津液生成不足、输布不当,目失濡润,不润而干。临证提倡"从肺论治",调气、滋阴、养血并重,着重宣肺布津,行滞通络,重视脏腑五行,生克制化。  相似文献   

20.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肝与肺关系密切,肝升肺降,调畅气血,朱佳教授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总结,认为咳嗽久治不愈,可从"肝咳"论治,采用疏肝理肺法,往往收获良效。该文系统阐释"肝咳"的发病机制,总结朱佳教授理肺疏肝法治疗"肝咳"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