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从“风”论治肾病中医辨证规律。方法利用检索式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下载2017年8月 25日以前发表的从“风”论治肾病相关文献,运用SQL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病因、证候、主症、治法、中药、方剂分析。结 果从“风”论治肾病病因主要以风邪为主,同时涉及湿热、瘀血。证候主要是风热、脾虚、脾肾两虚、肾虚。主症以水肿 、血尿为主。治法以祛风、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水化湿为法。常用中药、方剂均涉及祛风药、活血药、清热药、化湿 药。结论文献数据挖掘结果较客观的反应从“风”论治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特点,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姚新苗教授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学术思想。[方法]基于姚新苗教授"益骨汤"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根据中医学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分析筋与骨、血瘀、脾胃亏虚、肾精亏虚等因素在骨质疏松症病理过程中的主次地位,阐述相应治法的理论及临床依据。[结果]姚新苗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在"筋骨并重"的基础上更重视"筋"的作用,通过针刀治疗、康复锻炼等"理筋为先",实现筋复骨正。基于骨质疏松症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责于脾肾,而标实则多系瘀血等,遣方用药时主张在补肾、健脾的同时,佐以活血化瘀之药,主要学术思想可以归纳为"理筋为先""从瘀论治""健脾为要"和"补肾为本"等四个方面。[结论]姚新苗教授"理筋为先""从瘀论治""健脾为要"和"补肾为本"的学术思想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学习效法。  相似文献   

3.
小儿过敏性鼻炎病因为外感邪气、正气不足,责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临床多分外感发作期、迁延期和缓解期分别论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丹溪心法·水肿》篇详细阐述水肿性质、部位、表现等,对水肿病因、病机、治疗用药,均有独到的见解,在治疗上提出以"大补中宫"为主,根据具体情况,见有血瘀者活血化瘀,血寒者温通经脉,气血虚者补血助气,兼热者清热,后世医家深受其影响。根据朱丹溪论述,并结合多年临床,得出水肿发病关键为脾肾亏虚为本,三焦气机阻滞为标;治疗时重在调中州,恢复中焦脾胃的气机升降,中焦气机升降通畅则三焦气机阻滞得以缓解,同时完善了以阴阳为纲,证见表热实证按阳水处理,证见里虚寒证按阴水论治的方法,同时提出了治疗水肿时用药及饮食禁忌,为后世医家逐渐完善水肿补虚泻实治疗,提供了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据肢体肌肉肿胀疼痛等症,嗜酸性筋膜炎可归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者,脾胃亏虚;标实者,热毒、痰浊、瘀血互结。刘健对本病提出"从脾论治",治以健脾化湿、活血通络为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IgA肾病属本虚标实,本虚多为阴虚、气虚或气阴两虚,其中又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是水湿与瘀血互结。临床上主要表现以肉眼或显微镜下血尿、血尿伴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最后进展为肾功能衰竭,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重要病因。但国内报道IgA肾病表现肾病综合征者明显高于国外报道,约为10%~20%,大量蛋白尿和水肿为主要表现。近现代医家及临床学者应用五苓散加减化裁治疗IgA肾病报道较少,现将五苓散加减化裁治疗IgA肾病理论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膝痹病以肝肾亏虚为本,以风、寒、湿、热、痰、瘀为标,二者合而为病,病情日久亦见气血亏虚。膝痹病的病程演变与“五体理论”相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内因以肝肾亏虚为本,外因则以风邪为首。风者,百病之长,易夹杂诸邪气侵犯机体,为主要致病因素。临床中以“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为原则,以肝肾亏虚为本,以风邪为主,辨证施以解表疏风、温阳散风、通络搜风、燥湿祛风、清热宁风、养血祛风、化痰蠲风及填精逐风等治风之法。同时,依据临床病情的差异,随证论治,施以中药、针刺、艾灸等多种方法协同治疗。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房颤属中医"心悸""怔忡""晕厥""胸痹"等范畴,朱明军教授认为其病位在心、肝、脾、肾,发病机理为本虚标虚,虚主要为气阴两虚,标实主要为痰浊、瘀血,并须辅以安神之法。朱明军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学验俱丰,对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有其独到的见解,在生脉散的基础上辨证施治,加减化裁,多有效验。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研究深入,中医对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新的认识,目前对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认为总体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脏腑虚弱,主要为脾肾气虚,标实为风邪、痰浊、瘀血夹杂为患,形成了从虚、从瘀、从痰等论治慢性肾脏病的一些重要的理论。笔者通过学习先贤结合现代研究的成果以及个人工作中的经验,就从痰论治慢性肾脏病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酒食不节,情志失常,劳欲过度,可使人体阴阳升降运动失常,从而造成鼓胀,而"补脾胃"有利于调节人体阴阳升降。鼓胀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此病早期以标实为主,后期以本虚为主,后期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而"补脾胃"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同时"补脾胃"对于鼓胀水肿、腹胀、纳差、厌油、体倦乏力、腹泻、发热、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的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研究深入,中医对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新的认识,目前对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认为总体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脏腑虚弱,主要为脾肾气虚,标实为风邪、痰浊、瘀血夹杂为患,形成了从虚、从瘀、从痰等论治慢性肾脏病的一些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张晓羽 《中医学报》2016,(7):992-995
高脂血症属于中医学"痰浊""瘀血"范畴,为"血中之痰浊"。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气阴两虚及阳气虚衰;标实有血瘀、痰浊、气滞,且可相兼为病。但在临床上其症状表现常不典型,中医辨证论治常无从下手。因此,应详辨体质、详询病史,抓住病机根本,辨证施治,运用"潜证"的思想,临床早期干预,采用养生与药物干预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报》2013,(10):1457-1458
目的:探讨从脾胃论治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中医理论如五行学说、宗气及卫气的生成和功能,以及COPD稳定期患者营养状态特点等方面,论述健脾、顾护中焦在本阶段治疗中的必要性。结果:COPD在稳定期中医病机特点以本虚为主,常兼有痰、瘀,以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等证候为常见。在稳定期标实表现不明显,针对本虚的特点,以"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指导,从脾胃论治。结论:从脾胃论治稳定期COPD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燕树勋教授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学术流派-湖北陈氏中医瘿病(甲状腺病)学术流派主要传承人,从事中医瘿病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甲状腺癌的诊疗有独到之处。甲状腺癌和甲状腺癌术后均属于中医"瘿瘤""石瘿"的范畴,燕教授认为甲状腺癌术后的病因有肝气郁结、饮食失调、起居失常、体质因素、水土因素、手术损伤、碘及激素治疗等,病机为本虚标实,标实以气郁、痰阻、血瘀、热毒为主,本虚包括气血阴阳俱虚。其中主要常见病机为气郁、痰阻,临床症候以气郁痰阻多见,治疗从痰气论治,以理气化痰为主,采用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MN)全身微血管严重并发症之一,特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临床以反复发作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出现氮质血症,属中医"消渴"、"消瘅"、"水肿"、"眩晕"范畴.其主要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阴阳气虚,尤以肾虚为主;标实为瘀血、水湿、痰饮、湿热,尤以瘀血为重.  相似文献   

16.
肾炎症状复杂,涉及中医病证较多,如“水肿”“血尿”“虚劳”“淋病”等。但从水肿这一主要临床表现来看,肾炎与水肿之关系极为密切,故临床多从水肿论治。而水肿的病机是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使水液停聚于体内而出现面目四肢或全身浮肿。三脏之中,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肺主一身之气,在辨证施治过程中,根据个人体会,将肾炎之水肿分别从肺脾肾三脏论治则较符合临床实际。从肺论治急性肾炎水肿多由肺气失宣、肺经热毒、肺气壅塞、水邪犯肺、肺阴虚和肺气虚等因引起,可分别以宣、清、降、泻、补五法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该组疾病起病方式各异,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病程绵长,并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为其基本临床表现,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可归属于中医的"慢肾风""水肿""虚劳""腰痛""尿血"等范畴。慢性肾炎在免疫介导炎症的同时,启动凝血障  相似文献   

18.
总结彭力平教授论治膝骨痹的学术经验。彭教授认为,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是膝骨痹发病之本,风、寒、湿外邪闭阻经络是标;治疗本病,关键在于抓住本虚标实的特点,从补益肝肾入手,兼顾祛风除湿;主张从肝论治膝骨痹,重视局部辨证论治,内、外治相结合,药物治疗和健康宣教相结合,并重视牛膝醇提物的基础研究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布、治疗思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体而言,类风湿关节炎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活动期以热痹为主。证候分布早期多以标实为主,包括寒湿、湿热等,后期以本虚和痰瘀互结为主。治疗有以“通”立法,有从痰或瘀论治,有从本虚论治。  相似文献   

20.
探讨分析脂肪肝发病的中医病因及病机。脂肪肝属中医学的"胁痛""痰浊""痞满""积聚"等范畴,其发病多与酒食过度、情志不遂、贪逸少劳、先天禀赋、药毒、疫毒伤肝等诸多因素有关,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水湿不化,滋生痰浊,气滞血瘀,其病位在肝,涉及脾胃胆肾诸脏,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与气滞、痰湿、血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