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悸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故对本病展开相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心悸其病位在心,而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然五脏之中,心属火,脾属土,心脾乃母子关系,关系最为密切。心主血,脾既统血又为气血化生之源。脾虚则气血乏源,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致心脾两虚型心悸。此外,脾还具有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升清降浊,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上凌于心则心悸,属水饮凌心型。治疗方面心脾两虚证应治以益气养血、健脾宁心,方用归脾汤加减;水饮凌心证当用温阳化饮、健脾化痰之法,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减。  相似文献   

2.
论从脾论治心悸临床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悸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故对本病展开相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心悸其病位在心,而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然五脏之中,心属火,脾属土,心脾乃母子关系,关系最为密切。心主血,脾既统血又为气血化生之源。脾虚则气血乏源,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致心脾两虚型心悸。此外,脾还具有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升清降浊,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上凌于心则心悸,属水饮凌心型。治疗方面心脾两虚证应治以益气养血、健脾宁心,方用归脾汤加减;水饮凌心证当用温阳化饮、健脾化痰之法,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医临床的发展,从脾论治的方法越来越被认同,其应用范围甚广,涉及多学科、多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颇佳.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重视从脾论治,体会多多.本文试从脾论治的机制及功效方面,探讨脾对脏腑,经络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较普遍意义及重要性棗即脾的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医学认识,溃疡病属中虚胃痛,虚中夹实范畴,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内。证系中焦,着眼在脾,辨证则初病肝胃,延及肝脾,穷必及肾。每多气滞血瘀,半虚半实之候,无定法可执,当以辨证施治为准。脾病有气、血、阴、阳之分,兼并则有寒、热、虚实不同,欲期速效,唯在辨证。爱简介于后,以供参考。一、舒肝调脾以加味六君子汤法溃疡病发生,每多与情怀不畅有关;舒肝调脾,和中理气,则溃疡病自愈。如治毛××,男,35岁,工人。一年前钡餐透视:胃溃疡。多方治疗,无明显效果。刻下胃痛喜按呕酸,得食则痛减,身寒纳差,脉象  相似文献   

5.
从脾论治视疲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疲劳是眼病的常见症状,因读书写字或其他工作使眼外肌及睫状肌疲劳,而症见眼胀头痛、视物不清,重者可发生眩晕、恶心、呕吐等。本病中医眼科称“肝劳”,以往多从肝论治。我依据《内经》:“肌肉之精为约束”,而  相似文献   

6.
何艳华  金辉 《长春医药》1998,11(2):33-33
  相似文献   

7.
脾的运化功能对机体的物质能量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一功能也体现在脂质代谢方面。脾失运化是高脂血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机,因脾虚和肝脾失调所产生的痰湿之邪是高脂血症发病的物质基础;从脾论治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基本大法,同时从脾论治高脂血症将对提高疗效改善高脂血症的异常脂代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脂血症是体内代谢紊乱导致血脂水平增高的一种病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脂肪肝等病密切相关。中医无高脂血症病名,从其主要症状来看可归于中医学的"湿阻""眩晕""脑卒中""胸痹"等范畴。病因复杂,但脾失健运是其  相似文献   

9.
从脾论治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以渴而多饮,饥而多食,小便频多,或尿有甜味,肌肤消瘦为临床特征,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既往论及本病中医病理机制者,以“阴虚燥热”概括之,认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脏腑责于肺胃肾,治疗以三消辨证,重于养阴清热。然而,消渴者,何以饮水连连不解其渴,所饮之水反直趋下焦而为小便频频?何以消谷多食不润肌肤,饮食精微外泄而形体日渐消瘦?且消渴发病多与体质肥胖有关,肥人多痰湿,何以痰湿  相似文献   

10.
11.
12.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说[1],指出眩晕可因肝风内动而发生,因此临床上对眩晕多从肝论治.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对眩晕的治疗,除从肝论治外,还采用从脾论治,收到了良好疗效,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素问&#183;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说[1],指出眩晕可因肝风内动而发生,因此临床上对眩晕多从肝论治。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对眩晕的治疗,除从肝论治外,还采用从脾论治,收到了良好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我国调查成人糖尿病患病率1979~1980年为1%;1994~1995年为2.5%;1995~1996年为3.21%。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没有典型多饮、多食、多尿及形体消瘦的“三多一少”症状,而多表现为形体肥胖、少气懒言、四肢乏力、不耐劳累、大便不调等脾虚的症状四。现代人饮食营养过度增加,嗜食肥甘厚味,《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营养过剩,造成脾胃的负担过重,导致损伤脾胃,这才是现代消渴病的主要病因,故从脾论治消渴病对于临床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7种不同眼疾的病例,其中有些是顽固病例用一般方法治疗无效,采用调理脾胃法获满意效果,说明眼病虽与肝肾关系密切,但与脾亦息息相关,治疗时不能单纯从“五轮”论治,而要整体结合,尤其注意从脾论治.  相似文献   

16.
17.
消渴是以多尿、多饮、多食、形体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消渴”病名,主要从症状角度言,并兼有病机的认识,属于西医的症状期糖尿病。1 从脾论治的理论基础消渴的发生虽以肾为本,但脾的关系不可忽视。祖国医学《素问·脏气法气时论》有:“脾病者,身重善饥,”认为脾虚不能转输津液和脾胃蕴热伤阴可发为消渴。《三消论》谓:“燥热太甚,脾胃干涸则成消渴。”赵献可亦说:“脾胃既虚,则不能输布津液故渴。”《类证治裁》认为:“小水不臭反甜者,此脾气下脱也。”《医门法律》亦认为劳伤荣卫,胸中元气不足也是本病;近人张锡纯亦认为:“消渴之…  相似文献   

18.
王慧  孔令信  李正光  孙志广 《中医学报》2021,36(7):1371-1374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中央土以灌四傍参与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以及能量代谢,且脾之为卫,为后天之本,调节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与肠道菌群的作用异曲同工.肠道菌群失调与中医脾的功能失司密切相关.通过对脾的调节,恢复机体正常生理活动,从而纠正菌群失调,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9.
从脾论治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coronary syndrome,简称AMI)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多年来是人类面临的头号杀手,中医对此病的病因病机已经有了系统的认识。目前,临床上将AMI辨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阻、痰浊内阻、心肾阳虚、心阳欲脱、阴阳两虚等型,对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方药分别论治。但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认为五脏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各个脏腑之间相互联系,治疗上不能管中窥豹,顾此失彼。笔者认为心与脾在五行中是母子关系,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与脾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治疗上,无论何种证型都应从脾论治。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代谢性疾病,属于中医学的“消瘅”、“消渴”等病的范畴,传统论治多依阴虚燥热之说。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表明从脾论治是治疗糖尿病有效的方法之一,现就有关文献作一概述。1理论研究1.1脾胃积热 糖尿病除遗传因素外,平素阴虚之体,长期恣食肥甘,纵酒厚味,喜食辛辣,食积停滞,蕴热化燥,积滞肠胃,损伤脾胃津液,胃阴虚则胃火播灼,脾阴虚则奉养无力。熊曼琪教授[1]通过大量临床发现,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存在着气阴两虚、脾胃和滞的病理状态。王如沾[2]等认为水谷之气具有温养之性,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