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钱乙 ,字仲阳 ,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儿科专家。所著《小儿药证直诀》(下称《直诀》) ,不仅对小儿生理、病理、治疗、护理颇多发挥 ,而且也体现了钱氏重视小儿脾胃的学术思想 ,现浅探如下 ,请同仁指正。1 提出了小儿“脾主困”的学术观点小儿与成人比较 ,有许多不同的特点。钱乙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体会到小儿生理、病理上是与成人有一定的差别。钱氏认为小儿“五脏六腑 ,成而未全 ,全而未壮” ,“脏腑柔弱” ,治疗“不可痛击”(以下原文均引自《小儿药证直诀》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83年版 ) ,特别在小儿脾胃病理方面 ,提出了“脾主困”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钱乙的儿科代表作《小儿药证直诀》小儿吐泻部分的文献研究,系统梳理了钱氏论治泄泻的经验与特色。钱乙善于辨脏腑寒热虚实及轻重缓急,重视发病时令季节,创制异功散、白术散等著名方剂,对后世医家论治小儿泄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调理脾胃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重视小儿脾胃的调理。小儿脾胃娇弱,调治不当,则变证百出。钱乙在脾胃受损诸证的治疗中形成了独特的辨治特色。辨证上,详审病情,参以时节,细辨寒热虚实,详分轻重缓急;治疗上,妙用温凉补泻之法,遣药重在运脾,所创剂型丰富,轻巧灵活。钱乙调理脾胃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远超出儿科范畴,如补土派调脾胃、保后天的理论即是对钱氏思想的完善与发挥,值得当今临床发掘应用。  相似文献   

4.
泻黄散出自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为清泻升散脾胃郁热伏火的代表方剂,依其方义,辨证论治高热、盗汗、滞颐诸症,取效甚捷.  相似文献   

5.
《小儿药证直诀》的治法特点(:1)小儿纯阳,用药清凉(;2)脏腑柔弱,注重脾胃(;3)易虚易实,攻补兼施;(4)成而未全,滋阴补肾。钱乙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临床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泻黄散出自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为清泻升散脾胃郁热伏火的代表方剂,依其方义,辨证论治高热、盗 汗、滞颐诸症,取效甚捷。  相似文献   

7.
读《小儿药证直诀》,联系现代儿科临床,感到钱乙有治疗小儿腹泻之三昧,今笔之于文,以求教正。一、攻补得法、益脾为重小儿生机蓬勃、发育旺盛,但脏腑幼嫩、消化无力。这就形成了营养需求大和消化负担重的尖锐矛盾。尽管小儿纯阳之体,病易转实化热,出现寒实、热盛、食停、湿蕴等里实证状,但莫不由于中阳不运,气机不调,邪易留滞所致。因此,益脾健运是治  相似文献   

8.
宋代名医钱乙,字仲阳,是中医儿科学杰出的一代宗师。钱氏《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理法方药完善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论脉证治法,中卷载医案23例,下卷载诸方药。钱乙学术造诣精湛,善将前人理论与儿科临床实际相结合,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创造儿科五脏辨证理论,提出心主悚、肝主风、脾主困、肾主虚的辨证纲领。论治上,从五脏补虚泻实出发,注意柔润清养、运补兼施、攻不伤正、注重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贯穿始终。该书集中体现了钱乙在中医儿科医学上的突出成就和卓越贡献。兹将其脾胃学术思想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钱乙是祖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儿科专家,反映其主要学术思想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不但为儿科学发展尊定了基础,而且对祖国医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钱氏以简明扼要的叙述列出了脾胃的辨证要点,又用“虚实寒热”将脾胃进行分类,并确立了行之有效的治法和方剂。“倦怠多卧,身热饮水”是脾为湿热所困之实证,用泻黄散泻脾经湿热;“吐泻不止”是脾气虚弱,用益黄散理气健脾,化湿涩肠;“脾胃虚寒”用  相似文献   

10.
北宋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中对有毒中药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用价值。书中载方121首,应用药物171味,其中24味为有毒中药并涉及方剂45首,钱乙不仅将有毒中药的运用结合药物功效、偏性、脏腑辨证,更将药物的炮制及其用法用量根据小儿病情具体情况量大小而与之。毒药治病关键在于辨证准确,用药还须果敢谨慎,中病即止。特别是针对小儿,更要严格炮制,注重用法用量,强调顾护脾胃,以达祛病而不伤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简称《直诀》)为我国现存的以原本形式保留下来的第一部儿科专著,为北宋著名儿科学家钱乙所著(阎季忠搜集整理),该书不仅奠定了中医儿科学的基础,而且对中医方剂方面也有很大影响。现就该书治疗脾胃疾病为主的方剂作一初步探讨。 《直诀》中载以治疗脾胃疾病为主之方约48首,其中以补益为主者11首,以攻逐实邪为主者37首,现分述之。  相似文献   

12.
钱乙在辨证中特别强调脾胃虚衰与疾病的关系,认为小儿杂病多与脾胃有关。治疗小儿脾胃病时注意攻不伤正、温不助热、寒不伤中,并注重分时论治。用药泻脾不伤胃、补脾不壅滞、生胃津不碍脾运。  相似文献   

13.
七味白术散出自宋代名医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原名白术散,《幼幼集成》称其为"脾胃泄泻之圣药"。其组方精当,健运脾胃,调畅中焦,后世一直作为临床健脾要方广泛运用。严继林教授临床治病尤重调补中焦,常运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多种临床杂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钱乙辨治疮疹、惊风、疳证、吐泻等儿科4种常见疾病的临床经验及学术特色。[方法]通过系统研读《小儿药证直诀》,梳理分析书中疮疹、惊风、疳证、吐泻等相关内容,归纳钱乙治疗上述4种疾病的学术特色,并进一步提炼总结钱乙辨治儿科疾病的学术经验。[结果]钱乙认为,疮疹的病因为"外感天行,内蕴热毒",并详细记述其病初症状;钱乙对惊风以急慢分论,认为"凡急慢惊阴阳异证,切宜辨而治之";钱乙对疳证提出应以肝、心、肺、脾、肾、筋、骨疳论治;论治小儿夏秋吐泻,则注重气候变化对脾胃的影响,又从多方面的症状表现辨别其脏腑的寒热虚实程度等。[结论]钱乙辨治儿科疾病立论公允,辨析精当,对后世辨治儿科诸病多有启发,影响甚大,值得进一步研习。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五脏辨证调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五脏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从肝、脾、心、肺、肾五脏功能失调角度探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辨证特点,并依据不同症状,归纳遣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内经》相关理论,解读《小儿药证直诀》中与吐泻相关的脉证治法和医案。认为钱乙治疗小儿吐泻,充分继承了《内经》理论,以阴阳论吐泻之病机,因人制宜,首次提出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理论,并确立"柔润不可痛击"的治疗原则。其遣方用药谨遵法度,重视脾胃气机升降,又善用"通因通用"之法。同时因时制宜,以时月分吐泻寒热之多少,制定温清比例。《内经》理论对钱乙治疗小儿吐泻具有深远影响,使其治疗颇具特色,能够为临床治疗小儿吐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古以小儿科为哑科,有“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之说,诚以小儿病难医,而尤在难于诊断。宋以前尚无儿科专书。至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问世,方启儿科专著之发端。《小儿药证直诀》虽然书仅三卷,然于小儿病诊法则从不同视角创立了规范,对后世小儿疾病的诊治具有深远影响。现就其主要诊法学术思想探析如下。1重视小儿体质特点与疾病的关系 《灵枢·逆顺肥瘦篇》谓:“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诸病源候论·百病候》亦云“小儿气血脆弱,病易动变。”钱氏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小儿的生…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探讨脾胃病证的生理病理变化、症状表现及治疗的异同,结合临床实际详细论述了脾胃病证的上、中、下三焦治法和具有代表性的方剂,阐明在脾胃病治疗过程中,必须三焦辨证,开拓了脾胃病证治的思路,加强了临证脾胃与其他脏腑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亚健康属中医"未病"范畴,是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下降、气机运动失常的结果。脾气受损,脾胃功能紊乱是亚健康必然出现的病理环节,也是由亚健康状态向病态发展的中心环节。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论点,是指导亚健康防治的重要指导原则。从脾调治亚健康的治疗策略应包括:顾护脾胃生理,调畅脾胃气机,重视升清降浊,祛除脾胃病邪。提出"应重视非药物之健脾疗法、药物疗法以简便易行、注重健脾助运为原则以及从脾调治亚健康的注意点"等从脾调治亚健康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钱乙有关小儿疳证论治的学术思想.方法:搜集并整理钱乙关于小儿疳证的论述及理法方药,探析其学术内涵.结果:钱氏立脾胃亡津之病机,揭示了疳证本质是“亡津液”,开扶脾养胃法先河,指出治初病侧重养胃阴,疗久疾功擅扶脾阳.并创制治疳证初病而设之白术散及疳证后期之益黄散(又名补脾散).结论:钱乙论治小儿疳证,分析综合,权衡利弊,审慎地制方遣药,为后世儿科临床的理法方药确立了规范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