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对近20年(1991年—2010年)肝硬化证候相关现代文献的全面检索,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Excel 2003软件对其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频次进行分析。结果①获取肝硬化相关证候82个,其中代偿期32个,失代偿期55个,出现频率位居前5位的证候如下:代偿期为肝气郁结证、瘀血阻络证、肝胆湿热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胃湿热证,失代偿期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湿热(蕴结)证、气滞湿阻证和瘀血阻络证,总体为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肝气郁结证和脾虚湿困证;②获取肝硬化证候要素共计24个,其中病位类7个,分别为肝、脾、肾、络、胆、胃、中焦,在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均有出现;病性类17个,根据出现频率,在代偿期出现的12个依次为湿热、气滞、血瘀、阴虚、湿阻、虚、气虚、阳虚、气逆、寒湿、热/火、血虚,失代偿期出现的16个依次为气滞、血瘀、湿阻、湿热、阴虚、气虚、阳虚、虚、水停、寒湿、痰、热/火、气逆、出血、热毒、血虚。结论①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辨证分型比较繁杂,代偿期以肝气郁结、血瘀阻络和肝胆湿热等实证多见,失代偿期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虚证多见。②从病位证候要素分布可见,以肝、脾、肾常见;从病性证候要素分布可见,失代偿期出现了代偿期未出现的水停、出血、热毒等病性类证候要素,说明失代偿期证候比较复杂,病情危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为肝炎后肝硬化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7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系统性调查,填表收集一般情况、病史、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同步检测肝功能(ALT、AST、AKP、GGT、Alb、PA、STB、CB、BA)、HA、PT、血脂(CHO、TG、HDL、LDL、Apo-A1)等现代医学检测指标等,建立信息数据库,了解该病种的证型分布特征。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方法,研究中医辨证分型与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证型分布以湿热蕴结证及肝肾阴虚证最为多见。AST在湿热蕴结组与脾肾阳虚组中较高,脾虚痰湿组中较低,且湿热蕴结组与脾虚痰湿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lb均值,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内阻证>湿热蕴结证>脾虚痰湿证>脾肾阳虚证(P<0.01),其中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蕴结证、瘀血内阻证与脾肾阳虚证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PT均值,脾肾阳虚证>瘀血内阻证>脾虚痰湿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蕴结证(P<0.05),其中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相比,肝肾阴虚证与湿热蕴结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STB、CB均值,脾肾阳虚证>湿热蕴结证>脾虚痰湿证>瘀血内阻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结证(P<0.01),其中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虚痰湿证、瘀血内阻证与脾肾阳虚证相比,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内阻证与湿热蕴结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B在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内阻证与脾肾阳虚证相比,湿热蕴结证与肝气郁结证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A均值,湿热蕴结证>脾肾阳虚证>瘀血内阻证>脾虚痰湿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结证(P<0.05),两两比较中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虚痰湿证、瘀血内阻证与湿热蕴结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肾阳虚证、脾虚痰湿证患者肝脏合成功能较差,Alb、PT可作为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胆汁酸可作为反映肝炎后肝硬化中医湿热蕴结证病机病理的一个客观指标;脾肾阳虚证与湿热蕴结证患者存在明显的胆红素代谢障碍。对处于肝炎后肝硬化疾病中期的患者,辨证分型与肝酶检测指标相结合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及判断预后;以虚证为主的肝肾阴虚证较以实证为主的湿热蕴结证其凝血功能相对较差,反映了其正虚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候肝硬化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的差异,探讨肝硬化患者不同精神心理状态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他评量表的方式,对符合研究要求的肝硬化患者填写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计算评分,进行精神心理状态的评估;同时采集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并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气郁结、脾虚湿盛、湿热蕴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6个证型),比较不同中医证候肝硬化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差异。结果:共有208例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结果显示,各证型HAMA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气郁结型最高,与脾虚湿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气郁结型最高,与其他5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依次为: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蕴结瘀血阻络脾虚湿盛,肝气郁结型最高,与湿热蕴结型、脾虚湿盛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 C级患者的HAMA、HAMD、PSQI评分均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P0.0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与中医肝气郁结的病机关系密切,且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加重。  相似文献   

4.
马明坤  温学红  肖继  刘博 《医学综述》2013,(16):3063-3065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不同中医证型与一些理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11月门诊及住院76例RA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中医辨证分型,对34例寒湿痹阻、13例湿热痹阻、17例肝肾阴虚、12例痰瘀痹阻四种主要单一证型的DAS28、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和抗角蛋白抗体(AKA)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AS28湿热痹阻型与其他三种证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痰瘀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寒湿痹阻型和痰瘀痹阻型之间以及寒湿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型的RA患者ESR、CRP显著高于其他三种证型RA患者(P<0.01),而RF、anti-CCP、AKA结果在以上四型RA中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早期或活动期中医症候主要为湿热痹阻型,活动性和炎症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腕关节高频超声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价值及其不同超声表现辅助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确诊为RA的患者,5种主要的中医证型(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各30例,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其双侧腕关节,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点,包括腕关节滑膜的厚度、滑膜内彩色血流信号分布情况及骨侵蚀情况,研究其声像图特点与中医各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 :各证型腕关节滑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其中湿热痹阻证滑膜增厚最明显,因此滑膜厚度可作为RA的重要诊断指标;腕关节滑膜内血流信号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肾气虚寒证,因此滑膜内血流分布情况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及活动性判断的参考依据;RA慢性期(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骨侵蚀明显,而急性期(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骨侵蚀不明显,因此骨侵蚀可作为RA急慢性临床分期的客观指标。结论 :RA中医证型不同,腕关节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不尽相同,腕关节高频超声可为传统中医辨证分型界定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指标,指导临床用药治疗,以提高中医药诊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磁共振成像(MRI)角度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接收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滞血瘀组(n=54)、肝肾亏虚组(n=35)、寒湿阻痹组(n=27)和湿热阻痹组(n=24),分析不同中医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检查结果 的差异。结果 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肝肾亏虚、寒湿阻痹和湿热阻痹的患者椎间盘突出部位、突出程度、突出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突出部位以后段居多,寒湿阻痹和湿热阻痹的患者突出部位以中段居多;气滞血瘀证患者腰椎突出程度多为>0.5,而肝肾亏虚患者多数<0.3,寒湿阻痹和湿热阻痹患者腰椎突出程度多集中于0.3~0.5;仅有湿热阻痹证患者以多阶段腰椎突出为主。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肝肾亏虚、寒湿阻痹和湿热阻痹的患者椎间盘小关节退变程度、侧隐窝狭窄、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和Schmorl结节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肝肾亏虚患者MRI检查合并重度小关节退变、侧隐窝狭...  相似文献   

7.
尿酸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痰瘀为标。曹恩泽认为尿酸性肾病急性发作期病机特点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痰瘀阻络,治疗当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温阳散寒祛湿通络、化痰祛瘀通络等为主,兼以健脾补肾;稳定期病机特点为本虚为主,兼有标实,分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治以健脾益肾、温补脾肾、滋阴补肾为主,兼顾化湿、祛浊、化瘀、通络之法。其根据病情缓急,分期论治,并融汇“清补化瘀通络”的学术思想,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福州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分布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福州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从福州市各协作医院门诊随机抽取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93例,采用骨性关节炎调查问卷收集资料,数据用单变量频数分布分析、X^2检验。结果肾虚髓亏证、瘀血阻滞证出现频率在23%~33%之间,寒湿阻滞证、肝肾阴虚证、牌肾亏虚证的出现频率在11%~16%之间,湿热痹阻证出现的频率不足4%,各证候出现率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合并证候后,3组证候之间出现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候分布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福州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常见证候是肾虚髓亏证、瘀血阻滞证,多见证候是寒湿阻滞证、肝肾阴虚证、脾肾亏虚证,少见证候是湿热痹阻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不同中医证型免疫荧光病理检查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已行肾组织活检的LN患者116例,将所有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热毒炽盛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两虚型4型,记录免疫荧光病理结果,分析其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免疫荧光的差异。【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116例LN患者中,脾肾两虚型59例,热毒炽盛型30例,肝肾阴虚型14例,气阴两虚型13例。(2)LN患者的Ig A、Ig G、Ig M、C3、Fi 5种荧光抗体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Ig A、C3为主,Fi最低。(3)不同中医证型的"满堂亮"现象(免疫荧光染色在5种抗体中同时出现阳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炽盛型所占比例最高。(4)不同中医证型的免疫荧光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患者免疫复合物沉积以Ig A、C3为主,"满堂亮"现象在热毒炽盛型患者中最多见,但难以从免疫荧光结果来分析不同中医证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肝肾亏虚证与寒湿痹阻证的差异代谢物,探讨KOA肝肾亏虚证与寒湿痹阻证辨证差异的物质代谢轮廓。方法选取KOA肝肾亏虚证和寒湿痹阻证患者各30例,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NMR)技术测定血浆中的小分子代谢物,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肝肾亏虚组与寒湿痹阻组血浆样本有5个差异代谢物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密度脂蛋白、柠檬酸、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在肝肾亏虚组患者中含量明显高于寒湿痹阻组患者,而醋酸、组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寒湿痹阻组患者。依富集程度(P0.05)判别代谢通路为乙醛酸和二羟酸代谢、组氨酸代谢、柠檬酸循环、β-丙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糖酵解和糖异生。结论KOA肝肾亏虚证和寒湿痹阻证患者存在差异代谢物,分型的差异代谢物质基础可能是柠檬酸盐、组氨酸和醋酸。其中醋酸、组氨酸可能为寒湿痹阻证的标志性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检索近5年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证型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6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在文献中出现频次前5位的证型依次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湿热中阻;在病例总数统计中,分布前5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将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湿热内蕴以"湿热蕴结证"统括,则其病例数比例最大,肝郁脾虚证居次,此2组与其余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湿热蕴结和肝郁脾虚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12.
中医将类风湿关节炎(RA)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及瘀血痹阻等5种证型。总结近20年来的研究发现,中医外治法治疗寒湿痹阻和湿热痹阻两个证型的效果较好,而治疗其他证型的报道较少,这有待临床的进一步研究。在将来,临床应在中医辩证论治的基础上,积极扩大中医外治法治疗RA的证型,为各种不同证型的RA患者提供相对科学合理的中医外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16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医证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分布及与病情、病期的关系,总结其病机特点,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对就诊于本院风湿专科门诊和住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68例,认真填写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家族史、诱因、症状、体征、腰椎及骶髂关节X线照片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是湿热型(58.3%)、肾阴虚型(20.1%)、肝肾亏虚型(10.6%)、肾阳虚型(6.0%)和寒湿型(5.0%),早期与中晚期AS患者均以湿热型为主(分别占68%、52.4%),但中晚期患者本虚证(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肝肾亏虚型)较突出(占42.7%),与早期患者比较(26.7%)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期患者以邪实证型(主要为湿热型)突出,缓解期以肾虚证型(肾阴虚、肾阳虚、肝肾亏虚)为主,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湿热型和肾阴虚型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常见证型,活动期或早期患者以标实证为主,而缓解期或中晚期患者肾虚证渐明显。提示湿热壅滞督脉是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的主要原因,随着病情的缓解或病变的进展,肾虚表现逐渐突出,以肾阴虚和肝肾亏虚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PHBC)的中医证素特点和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回顾性收集PHBC患者572例,使用自拟《PHBC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进行中医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的四诊信息采集,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PHBC的中医证素特点和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收集调查表的83个症状条目因子分析,KMO统计量为0.843,Bartlett球型检验P<0.001,共提取出16个公因子,筛选出具有意义的症状66项,主要涉及病位证素为肝、脾、肾,病性证素为血瘀、气虚、气滞、阴虚、阳虚、湿热、水湿、水停.根据病性、病位证素归纳出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脾气虚、肝气郁结、水湿内阻共7类中医证候.采用聚类分析探讨本病的证候分布,依次为瘀血阻络(26.92%)、湿热蕴结(16.96%)、水湿内阻(14.86%)、脾肾阳虚(12.41%)、肝肾阴虚(11.71%)、肝气郁结(10.66%)、脾气虚(6.47%).结论 PHBC的基本中医证候可分为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脾气虚、肝气郁结、水湿内阻,从证候分布规律和病机特点来看,瘀血阻络证是PHBC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老年T2DM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展开分析。方法选取100例老年T2DM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T2DM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多项生化指标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根据中医辨证分为五组,以气阴两虚证型最多,其次血瘀脉络证,再其次为湿热困脾证、阴虚热盛证和阴阳两虚证。血瘀脉络组及气阴两虚组合并高血压及冠心病明显大于其他三组,而且血瘀脉络组气阴两虚组,有显著性差异(χ~2=11.403,P=0.009)。血瘀脉络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与气阴两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瘀脉络组、阴阳两虚组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气阴两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瘀脉络组、气阴两虚组同型半胱氨酸与阴虚热盛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瘀脉络组(HOMA-IR)气阴两虚组(HOMA-IR)湿热困脾组、阴虚热盛组、阴阳两虚组(HOMA-IR),气阴两虚组及血瘀脉络组与湿热困脾组、阴虚热盛组、阴阳两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OMA-β(CP)湿热困脾组、阴虚热盛组、阴阳两虚组明显大于气阴两虚组及血瘀脉络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的理化指标的确存在差异性,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证候、证素的分布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风湿病科住院及门诊病人,对纳入的患者进行证候分析及证素提取,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21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得到证候12种,分解为病位证素5项和病性证素10项。常见临床证候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肾亏虚、湿热痹阻、寒湿痹阻、气血两虚、痰瘀痹阻、寒热错杂、风湿痹阻和气阴两虚,病位证素由高到低依次为经络、肾、肝、脾和表,病性证素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寒、气虚、血虚、血瘀、痰、风、阴虚和阳虚。结论肝肾亏虚、湿热痹阻、寒湿痹阻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见证候,经络、肾、肝、湿、热、寒为常见证素,建立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体系,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治中可以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红外热图在不同中医证型膝骨性关节炎中温度差异。方法选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寒湿痹、湿热痹阻、痰瘀痹阻、肝肾两虚4组,各20例,分别进行膝关节红外热图采集,对膝关节各相关区域温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1)4组受试者患膝各区域温度相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湿热痹阻组患膝各区域温度均高于风寒湿痹组、痰瘀痹阻组及肝肾两虚组(P0.01)(3)痰瘀痹阻组患膝各区域温度与肝肾两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上外区、下外区P0.05,其余各区P0.01)。(4)风寒湿痹组患膝上外区、外侧区、下外区温度与痰瘀痹阻组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区域温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P0.01)。(5)风寒痹阻组与肝肾两虚组患膝上外区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区域温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不同中医证型膝骨性关节炎红外热图温度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免疫性、致残性疾病。根据活动期AS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认为湿热毒邪痹阻经络,流注骨节是AS活动期的主要病机。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六淫病邪形成毒邪,热毒郁而不化,脏腑积热,内蕴伏毒;毒邪未除,湿热伤阴,阴液亏虚;热毒炽盛,血为热灼,必致瘀热,湿为热灼,痰瘀痹阻,痰瘀毒互结骨节均引起活动期AS。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既往研究表明,不同中医证候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临床指标能够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而探究不同中医证候RA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表现的差异,可为客观化RA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目的 分析不同中医证候RA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表现差异,为进一步将肌肉骨骼超声纳入RA中医辨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住院及于门诊就诊的RA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患者分为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4大临床常见证候类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CPA)、类风湿因子(RF)〔由于ACPA与RF是呈指数级进行增加的,为处理数据方便本研究使用ln(ACPA+1)及ln(RF+1)进行数据统计〕,记录28关节压痛关节数目(TJC28)、28关节肿胀关节数目(SJC28)及一般情况(GH)自我评估得分,计算28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对患者行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检查,记录其滑膜炎关节数、滑膜炎积分、多普勒血流信号(PD)关节数、PD积分、骨侵蚀关节数。结果 120例患者中医证候辨证分型:湿热痹阻证42例、肝肾亏虚证32例、寒湿痹阻证25例、痰瘀痹阻证21例。肝肾亏虚证患者病程长于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CRP、ESR、ln(RF+1)、SJC28、GH自我评估得分、DAS28低于湿热痹阻证患者(P<0.05);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TJC28低于湿热痹阻证患者(P<0.05)。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患者滑膜炎关节数、滑膜炎积分大于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湿热痹阻证患者PD关节数、PD积分大于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湿热痹阻证患者骨侵蚀关节数小于肝肾亏虚证患者,大于寒湿痹阻证患者(P<0.05);肝肾亏虚证患者骨侵蚀关节数大于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结论 RA的临床指标与中医证候具有密切关联,其中湿热痹阻证患者处于较高的疾病活动状态。同时中医证候与RA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下表现亦有一定的关联,湿热痹阻证与滑膜炎及PD密切相关,而肝肾亏虚证伴随着较多的骨侵蚀关节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胰腺癌中医证候、症状的分布规律,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灶部位、临床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既往治疗情况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19例胰腺癌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基本信息及证候统计分析,选择临床常见的6种基本证候(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证、脾虚湿阻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热毒瘀结证),按照相关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描述性统计中医证候及症状分布规律,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证候与性别、年龄、病程、病灶部位、临床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以及既往治疗情况等的相关性。结果 胰腺癌患者首发症状以腹痛、腹胀较为常见,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纳差、乏力、腹痛等。中医证候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是脾虚湿阻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气血亏虚证、热毒瘀结证。中医证候在不同性别、年龄、病程、病灶部位,以及是否有淋巴转移、是否接受手术及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等胰腺癌患者中的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气滞血瘀证与年龄呈正相关,与病程呈负相关;化疗是肝肾阴虚证的危险因素;性别为男性是气血亏虚证的保护因素。结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