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老年人病中或病后调理立言,健康老人的养生调理不在其中。决定老年病症痊愈质量的要素,是治疗、调养参半,有的甚至是三分治疗,七分调养。调养原则是重脾胃、重肾命、重阳气;调养要点是畅情志、节嗜欲、调食饮、安睡眠、适动静、慎药饵。一切调养方法的实施运用,又贵在药、食、运动、理疗、气功、精神调养数法并施,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2.
从元气、谷气、清气析保健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气是保健养生的重要内容,保精护肾增元气,调养脾胃增谷气,调节呼吸增清气,以达增强正气而健康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高崚  谢瑾  郭承  刘聪瑛  曾凡  林婷婷 《中医学报》2020,35(3):527-531
王执中对腧穴定位有独特的方法,认为取穴之要,"按之酸痛是穴"。王执中尤其重视灸法的应用,对灸法调养脾胃、养生保健尤为重视,并总结了灸调脾胃、艾灸养生、灸药并重等用灸经验。用亦良、大良、最良、神良等划分用灸的效果,探讨灸法的禁忌。王执中还特别重视火针与温针的应用,在治疗冷痹、脚疾、心痛、脾胃病、哮喘、腰痛、腹中冷气等疾病时,都用到火针与温针,且获良效。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医养生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情志对机体的影响;体育运动的保健作用四方面着手,归纳了中医养生四法,即天人相应,法于阴阳法,饮食调养法,情志调理法和运动健身法,其宗旨在于延年去疾,并对疾病的康复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春属木,木生于水,故立春之后继之雨水。"雨水节气,天气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冷空气影响前后,气温变化幅度加大,冷暖气团交汇时,会出现连阴雨天气。因此,这个时节的养生重点是"调养脾胃"。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治未病”重在脾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通篇《伤寒论》体现出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从“未病重防、保护脾胃,欲病防作、补养脾胃,既病防变、顾护脾胃,病痉防变、调养脾胃”四个方面探讨了仲景“治未病”重在脾胃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开卷有益》2021,(7):71-72
夏令三伏,阳气旺盛.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马上就要来了.三伏是夏天最容易生病的时间段,要如何养生保健,才能帮助人们安度伏天呢? 中医养生讲究"冬养三九,夏养三伏",因此三伏天既要注意降温防暑,又要跟着节气来调养,才能增强体质. 一、饮食的调养 三伏天气候炎热,饮食应以"多酸多甘、补气去火"为原则,可选用一些消暑粥来滋补身体,补气清暑、调理脾胃,如薏米赤小豆粥、绿豆百合粥、冬瓜莲子粥、荷叶绿豆粥等.药粥对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最适宜,伏天喝粥,可加山药、茯苓等药材,祛湿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8.
《养老奉亲书》是我国现存较早期的老年医学专著,其学术思想相对集中于衰老的病因学探讨及食疗养生,并认为衰老多责之脾胃,且对脾肾互济有所阐释。为梳理其脾肾互济的学术思想,从脾胃先宗、肾脏同资、脾肾互济三方面,对老年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列举相应调养方。  相似文献   

9.
医圣张仲景秉承《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并进一步提出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传的主张。未病先防的具体措施包括调理饮食起居、调养精神、针灸和导引养生等,既病防传的具体措施则主要包括协调各脏腑的关系、保护脾胃之气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养生以整体论指导养生实践,重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形与神的融合,人与社会相适应。新安医家徐春甫对养生尤为重视,将儒、道、释三教中的养生思想与中医传统文化中养生思路相互融合,体现在其顺应自然、啬神养形的调养之理,以及慎医忌药、情志养生的调养之法这四个养生理法中。具体表现为,顺应自然规律,天人合一;养神甚于养形;生病要及时请医生就诊,但应慎用虎狼之剂;老年人通过自我调节使心情舒畅,而子孙敬老也很重要。徐春甫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和四时养生的理法值得后世借鉴。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人以胃为本。饮食得脾胃而消化,脾胃受饮食而健运。饮食之于脾胃,贵在适度,既不可令其太过,亦不可使之不及。因此,如何饮食对于养生至关重要,是所以智者养生,首重饮食。鉴此,笔者在整理饮食养生古训的基础上,综合现代医学的相关理论,于养生角度,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对岭南名老中医医案及医案评析文献进行了研究,认为"治未病"重在脾胃是岭南名医的重要学术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未病先防,顾护脾胃;既病防变,补养脾胃;病瘥防复,调养脾胃。  相似文献   

13.
《寿世青编》是清代尤乘编纂的一部养生学著作,尤其重视五脏调养。在上卷开篇专列各脏腑调养说。笔者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尤乘首倡养心,其次固养五脏的养生理念,以及清静养心,戒怒养肝,节食养脾,补气养肺,寡欲养肾的五脏调养指导原则。对于指导现代人的养生防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古代医家关于性事养生的论述和古人性事养生的经验,概括为六个方面:行房有度为养生、合房有术益养生、同房须知要养生、明入房忌禁保养生、分房独卧利养生、房后调养复养生。认为深入挖掘中医性事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是中医性医学、养生学和老年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养生发微     
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对<内经>中的养生观点固护正气、顺应自然、调摄情志、饮食调养等进行了阐述,指出养生要"形神并重,天人合一”才能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16.
从中医治未病角度分析四季养生之夏季养生,认为夏季养生应从夏季季节特点、饮食、起居、运动、情志、药膳等方面进行养生保健,以达到未病先防,强身健体的目的。根据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依据"春夏养阳"原则,采取夏季养心,长夏养脾胃,夏季饮食调养,冬病夏治等干预措施,并选取穴位敷帖等干预手段可达到治未病之防病、治病的目的。在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适用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寒冷季节易发病等疾病。穴位可选择大椎、肺俞、脾俞、肾俞、膻中、天枢、足三里等。冬病夏治的方法有针刺、艾灸、理疗、按摩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  相似文献   

17.
养生,又称摄生。养,即保养、调养、护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1]。中医养生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的变化规律,强调顺应自然,合理的安排生活方式,以求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目的,通过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病后防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脾胃论》学术特点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脾胃论》是李东垣的代表作,其学术特点集中体现在:养生治病,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益气升阳,潜降阴火;因时制宜,制方用药;立足脾胃,兼顾他脏;调理脾胃,远欲摄养等,对后世医家及中医理论的丰富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养生 ,顾名思义 ,是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其目的是达到人的健康及长寿 ,这里的健康包括体质健康和精神健康两个方面。孔子作为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 ,对人自身的养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在平时生活及行为中有着自己的养生方法。孔子认为 ,保养是基础 ,调养是核心 ,颐养是中介。良好的思想情绪 (保养 ) ,再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 (调养 )和文明的举止行为 (颐养 )之相互作用 ,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韩诗外传》(一卷 )记载 :哀公问孔子曰 :“有智者寿乎 ?”孔子曰 :“然。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 ,自取之也 :居处不理 ,饮食不节 ,佚劳过度者 …  相似文献   

20.
邓月娥 《西部医学》2018,49(4):54-55
本文挖掘古代妇产科名著和名医对妇女月经期和经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的认识,探讨妇女在经期调养观点和方法,以及易发病养生防病观点和调养措施。经期血海空虚,慎避六淫;饮食清淡,大忌辛凉;重视条畅情志,郁证最伤;劳逸适度,房劳大忌。这些经期调养观点,对于妇科领域"治未病"、预防月经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