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检测一屈侧网状色素异常(DDD)患者家系基因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 KRT5基因的所有9个外显子及邻近内含子区域,对其产物直接测序和序列分析基因突变.结果:该家系2例患者及家系中1位正常人KRT5基因6号内含子检测到1个新的SNP.在外显子区域均未检测到致病基因突变.结论:该家系的致病突变未在KRT5基因所有外显子及邻近区域,其致病突变基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一个以严重掌跖角化过度为主要表现的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症(epidermolytic hyperkeratosis,EHK)家系,并检测其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个EHK家系的临床资料,取先证者皮损行组织病理检查.提取先证者及其亲属外周血DNA,应用PCR扩增角蛋白1(KRTl)、角蛋白10(KRT10)和角蛋白9(KRT9)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行双向DNA测序,以10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DNA作正常对照.结果:先证者皮损组织病理符合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所有患者的KRT1基因第1436位碱基发生T→C错义突变,导致其第479位氨基酸从异亮氨酸(Ⅰ)变为苏氨酸(T) (p.I479T).家系中未受累者和100名正常对照者未检测到该突变.在该家系所有成员中未检测到KRT10和KRT9基因突变.结论:KRT1基因的错义突变(p.I479T)可能是导致该家系患者临床表型的病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弥漫性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两家系中KRT9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各家系患者的临床资料,抽取家系患者、正常人及20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并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KRT9基因全部外显子并进行sanger测序。结果:在两个家系所有患者的KRT9基因1号外显子均检测到c.487C>T 错义突变(p.163R>W),家族未患病成员以及200名正常对照中未发现此突变。家系1中先证者的女儿和祖父除了掌跖角化过度外还出现了先天性指节垫和先天性指曲屈畸形,而家系2中所有患者并未出现该症状。结论: KRT9基因的c.487C>T 错义突变是导致这两个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家系的遗传学病因,同一突变在不同家系或同一个家系的不同个体之间的临床表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一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epidermolytic palmoplantar keratoderma,EPPK)家系中患者及其家族成员的KRT9基因突变。方法:收集该EPPK家系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临床资料,提取他们及100例无亲缘关系的健康对照外周血DNA,PCR扩增KRT9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对产物直接测序,同时进行突变点的功能预测。结果:该家系所有患者的KRT9基因1号外显子第482位碱基均发生错义突变c.482A>G(p.Asn161Ser)。家系中未患病者及100名正常对照中均未发现此突变。SIFT和Polyphen-2软件预测c.482A>G(p.Asn161Ser)突变为有害变异位点。结论:KRT9基因的突变c.482A>G(p.Asn161Ser)可能是导致该家系发生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一多发性脂囊瘤(SM)患者家系基因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 KRT17基因的所有8个外显子及邻近内含子区域,对其产物直接测序和序列分析基因突变。结果:该家系6位患者KRT17基因4号外显子区域及相邻内含子区域检测到3个多态性位点,在热点突变区域及其他外显子区域均未检测到致病基因突变。结论:角蛋白17基因编码区域的变异不是引起此SM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提示SM可能具有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先天性厚甲症一家系中KRT6b和KRT17基因突变位点。方法:提取先证者、其父母(母亲为患者,父亲正常人)及10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静脉血DNA,PCR技术扩增KRT6b和KRT17基因编码序列,Sanger测序法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先症者及其母亲在KRT17基因1号外显子上存在错义突变(c.275AG),KRT6b基因不存在任何突变。先证者父亲及100名正常对照者中未检测到任何突变。结论:此家系患者是由于KRT17基因突变(c.275AG,p.Asn92Ser)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一先天性厚甲症(PC)家系的致病基因KRT6a、KRT6b、KRT16、KRT17,以期找到其可能的致病突变。方法常规收集该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同时采集同地区100名健康自愿者外周血作为正常对照。分别提取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因KRT6a、KRT6b、KRT16、KRT17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产物纯化后直接行DNA测序,比对分析其基因突变位点和类型。结果 PC患者KRT6a基因第1号外显子存在错义突变c.521TC(p.Phe174Ser),而正常家系成员和正常对照组均无此突变,KRT6b、KRT16和KRT17基因也未发现致病突变。结论该PC家系的患者存在一个错义突变——KRT6a基因第1号外显子c.521TC(p.Phe174Ser)。该突变是导致PC发病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1例Ⅰ型先天性厚甲症患者KRT6a基因突变.方法:提取该患者及其父母和10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设计针对KRT6a和KRT16基因的特异性引物,PCR扩增KRT6a和KRT16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进行直接测序.结果:PCR扩增结合DNA测序发现该患者KRT6a基因第1外显子存在异常,第514-516位的3个核苷酸AAC缺失,导致第172位氨基酸-天冬酰胺(N)缺失.患者父母及100名正常对照均未发现此突变.未发现KRT16基因突变.结论:KRT6a 基因N 172del突变可能是导致本例Ⅰ型先天性厚甲症的致病突变,该突变非遗传自父母,为新发突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1例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患者KRT1和KRT10基因突变.方法: 提取患者及其家人外周血DNA,PCR扩增KRT1和KRT10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以100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该患者KRT10基因第1号外显子中的第466位碱基发生C→T杂合突变(c.C466T),导致其编码第156位氨基酸发生错义突变(p.R156C),患者父母、妹妹及正常对照均未发现该突变,提示其为新发突变.结论: KRT10基因的c.C466T错义突变可能为引起该患者临床表型的病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1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患儿及其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和致病性分析。方法:应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捕获目标序列,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致病位点后,应用Sanger测序法进行家系验证,查阅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运用生物信息学蛋白功能预测软件,分析变异位点的致病性。结果:患儿角蛋白5(KRT5)基因的第一外显子检出杂合变异c.536T>C(p.F179S),该变异造成KRT5蛋白的第179位氨基酸改变,患儿父母均未检测到相同突变。结论:患儿KRT5基因的杂合变异c.536T>C(p.F179S)为新发致病性变异,导致患儿KRT5缺陷,进而引发疱疹样型EBS(DM-EBS)。该变异位点在国内未见报道,扩大了我国人群KRT5的基因突变谱,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1个Siemens大疱性鱼鳞病家系KRT2基因突变,并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亲属共4人外周血DNA,对KRT2基因的全部9个外显子和侧翼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以150名无关系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先证者KRT2基因外显子第568位碱基发生G→C杂合突变(c.G568C),可导致其编码的第190位氨基酸由丙氨酸变成脯氨酸(p.A190P),该突变位点在家族患者中呈现疾病共分离现象,150名无关系正常人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KRT2基因的p.A190P突变可能为该家系Siemens大疱性鱼鳞病的发病原因,这个位点在国内外均属首次报道的新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一中国汉族人多发性脂囊瘤(SM)家系KRT17基因的突变情况,了解SM和KRT17基因异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该家系成员的KRT17基因第1号外显子,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该家系中有5例患者KRT17基因的1号外显子第281位碱基鸟嘌呤(G)被腺嘌呤(A)所替代,导致第94位的精氨酸被组氨酸取代(R94H),而该家系中有2名正常人及与该家系无关的100名正常人中未发现此突变.结论: 首次报道在中国汉族人SM家系中发现KRT17基因的错义突变c.281G>A(p.R94H),该突变为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的致病突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1例I型先天性厚甲症患者KRT6a基因突变。方法:提取该患者及其父母和10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设计针对KRT6a和KRT16基因的特异性引物,PCR扩增KRT6a和KRT16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进行直接测序。结果:PCR扩增结合DNA测序发现该患者KRT6a基因第1外显子存在异常,第514—516位的3个核苷酸AAC缺失,导致第172位氨基酸一天冬酰胺(N)缺失。患者父母及100名正常对照均未发现此突变。未发现KRT16基因突变。结论:KRT6a基因N172del突变可能是导致本例I型先天性厚甲症的致病突变,该突变非遗传自父母,为新发突变。  相似文献   

14.
伴指间关节畸形的掌跖角化病家系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一掌跖角化病家系致病基因的突变。方法:收集一具有4例患者的掌跖角化病家系和50位正常人的血液样本,抽提基因组DNA,PCR扩增致病基因(角蛋白9基因,KRT9)的外显子区,测序分析PCR产物。结果:该家系中4例患者的KRT9基因第1外显子第160位密码子发生AAT→AGT的突变,导致第160位的天门冬氨酸被丝氨酸取代(N160S),正常人中未发现此突变。结论:KRT9基因的AAT→AGT突变(N160S)是导致该家系发生弥漫性掌跖角化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表皮松解性掌跖角皮症一家系患者角蛋白9(KRT9)基因突变。方法: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和血样,提取家系中4例患者和3名正常人及50名与本家系无关的正常对照外周血DNA,采用PCR技术扩增KRT9基因所有编码区并进行测序,分别检测家系中的突变情况。结果:该家系中所有患者均存在KRT9基因错义突变(c.484TC),导致第162位密码子由TCT(丝氨酸)转变为CCT(脯氨酸)(p.S162P),家系中3名正常个体和50名健康对照均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KRT9基因c.484TC错义突变是导致该家系发生表皮松解性掌跖角皮症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二家系患者致病基因。方法:收集二家系资料,提取二家系成员及100名(无亲缘关系)正常对照血样DNA,采取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KRT1、KRT9和KRT16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其产物进行测序。结果:家系1先证者中检测到 KRT1基因突变c.598T>C(p.F200L)。家系2三例患者中检测到KRT9基因含杂合突变c.488G>A(p.R163Q)。而家系正常成员及家系外无亲缘关系的100名正常对照中均不存在以上突变。结论:本研究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二家系发病与KRT1、KRT9基因突变有关,且KRT1基因突变p.F200L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弥漫性掌跖角化病一家系中的KRT9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提取该家系中3例患者和3名家系正常成员及100名健康对照的外周血DNA,采取PCR扩增KRT9基因序列,ABI PRISM-3700测序仪检测KRT9基因突变情况。结果:该家系中3例患者存在KRT9基因上第487位C>T突变,而该家系的正常成员及健康对照未检测到突变。结论:KRT9基因基因突变C487T可能与本家系弥漫性掌跖角化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一例散发患者进行KRT1及KRT10基因的突变分析。方法:收集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DNA,采用PCR技术扩增KRT1及KRT10基因的编码区及侧翼序列,用Sanger法测序检测潜在的基因突变,选取与患者无亲缘关系的10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该患者KRT10检测出第1号外显子中第467位碱基发生G→A杂合突变(c.467G>A),导致其编码的第156号氨基酸发生错义突变(p.R156H)。患者父母及正常对照均未发现该突变。KRT1基因未检测到突变。结论:KRT10基因的错义突变c.467G>A可能与该患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一个中国汉族手足复发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Weber-Cockayne type epidermolytic bullosa simplex,EBS-WC)家系进行致病基因检测,探讨KLHL24基因和KRT14基因在EBS发病机制中的相关性,为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提取该家系中4例患者以及5例健康人外周血基因组DNA,扩增KRT5和KRT14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以及KLHL24基因的启动子,并测序。以寻常性银屑病外显子测序研究中的676例正常人群为对照。收集先证者皮损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先证者病理诊断支持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所有患者均出现KRT14基因第6外显子第1162位错义突变(c.1162CT),导致388位胞嘧啶(C)被胸腺嘧啶(T)替换,角蛋白结构中精氨酸被半胱氨酸取代。家系中的正常人和676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没有发现相同的碱基改变。家系中没有发现KLHL24基因起始密码子突变。结论 KRT14基因第6外显子的错义突变是该中国汉族EBS-WC家系患者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1例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BCIE)患者KRT1和KRT10基因突变。方法 提取患者及其家人外周血DNA,PCR扩增KRT1和KRT10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检测潜在的基因突变。结果 该患者KRT10基因第1号外显子中的第467位碱基发生G→A杂合突变(c.467G>A),导致其编码的第156号氨基酸发生错义突变(p.Arg156His),患者父亲、母亲、姐姐均未发现该突变。患者及其母亲第7号外显子中的1 654~1 683位点发生重复突变,即NM_000421.5:c.1654_1683dup,该突变导致其编码的556至565位的氨基酸发生甘氨酸重复(p.Gly556_Gly565dup),该突变呈杂合状态,患者父亲、姐姐均未发现该突变,提示其为新发突变。KRT1基因未检测到突变。结论 KRT10基因的c.467G>A错义突变是本例BCIE的致病原因,NM_000421.5:c.1654_1683dup重复突变可能不会导致BCI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