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及对改善其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 2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其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基线资料均衡。对照组80例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卒中单元组120例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同时配合运动疗法、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及健康教育。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Barthel指数评定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卒中单元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35.35±20.16)vs(36.24±18.19)分〕、FMMS评分〔(24.78±21.17)vs(25.42±18.23)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4周Barthel指数评分〔(70.86±29.82)vs(44.05±22.73)分〕、FMMS评分〔(59.23±31.51)vs(43.95±19.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卒中单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中医康复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卒中中医康复单元病房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80例急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中医康复单元组与普通病房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中医康复单元组同时制定标准化、量化的操作程序,以针灸治疗为主。配合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及健康教育。普通病房患者虽然也给予康复,但不系统。治疗前后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表(WHOQOL-100)评定患者生存质量,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及改良Banhel指数评定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WHOQOL-100总分、Fugl-Meyer总分、改良Banhel指数得分中医康复单元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中医康复单元病房综合治疗脑卒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68例脑卒中病人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8例,入住普通神经内科病房,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90例入住卒中单元,实施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分别于入院1周内和出院前采用自制问卷评定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采用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评定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入院1周内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WHOQOL-BREF得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卒中单元病房综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病房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卒中单元病房的脑卒中患者450例为卒中组和普通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80例为对照组,均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卒中组同时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肢体运动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将2组患者的PSD发生率进行比较,对有PSD患者进行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卒中组患者PSD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卒中组PSD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PSD患者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卒中单元病房综合康复治疗能降低卒中后PSD的发生率,并能显著改善PSD患者HAMD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卒中病房在脑卒中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文标  罗祖明 《华西医学》2000,15(3):382-383
卒中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有很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据WHO统计的资料,全世界有死因统计的57个国家中,卒中死因占前三位的就有40个国家,与卒中相关的残废估计每1千人中就有6个以上[1].卒中后的医疗费用亦很高:在英国,每年卒中病人的医疗费用大约是550百万英镑[2],占总医疗服务费用的6%左右[1];而在荷兰,卒中医疗费用占每年医疗保健预算费的3%以上[1].卒中给病人、家庭及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多年来,卒中治疗的研究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虽然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有了许多进展,但并无令人满意的突破.近年来,卒中病房(stroke unit,SU)的发展为脑卒中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生机.美国、英国、瑞典、德国、挪威等国,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临床实验,其结果均显示:SU是治疗脑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存活病人的生存质量,而且能明显减少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1~10].而国内建立SU方面尚处于酝酿阶段.现将国外SU建立、运作和管理方面的有关问题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6.
7.
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模式和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卒中单元和普通病房管理模式下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不同效果。方法:2002—04/2003—05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发病的所有急性脑卒中患者,共397例,男292例,女105例。年龄38~79,平均59.2岁。随机进入建立在神经内科的卒中单元324例和普通病房73例。卒中病房根据每个患者不同阶段实施医疗、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和心理治疗等;普通病房无标准脑血管诊断评估方案,医疗、康复和语言训练由一般内科医师担任。结果:接受卒中单元治疗的重型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病死率(脑梗死患者为1.7%,脑出血患者为5,3%)、1年病死率(脑梗死患者为1.7%。脑出血患者为1.0%)、不良结局(脑梗死患者为30.5%,脑出血患者为32.9%)均明显小于普通病房组【早期病死率(脑梗死患者为10.0%,脑出血患者为19.O%);1年病死率(脑梗死患者为10.0%,脑出血患者为9.5%):不良结局(脑梗死患者为65.0%,脑出血患者为66.7%)】。康复中心接受脑卒中康复期患者304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良好率占76.2%,与对照组(43.5%)相比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意义(u=5.56,P&;lt;0.01)。结论:卒中单元是一种针对脑卒中患者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治疗模式。卒中病房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效果优于普通病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单元联合康复卒中单元对重症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卒中单元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54例为治疗组,神经科常规病房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Fugl-Meyger评分、美国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及3周感染率、其他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结果两组入院时Fugl-Meyger评分、NISHH评分、ADL评分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3周Fugl-Meyger评分、NISHH评分、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6周出院时或随访两组Fugl-Meyger评分、NISHH评分、ADL评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三周感染率、其他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急性卒中单元联合康复卒中单元能促进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11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各59例,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教育组同时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利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QOL进行评定。结果:教育组2次WHOQOL-BREF评分分别为(50.65±12.30)(、80.75±12.85),对照组为(51.25±11.23)(、70.25±12.12);治疗后WHO-QOL-BREF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提高(均P<0.05);2组间比较教育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性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308例脑卒中患者归入综合性卒中单元作为观察组,选择302例脑卒中患者归入神经科常规病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国卒中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改良Rankin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可以从综合性卒中单元的医疗模式中获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86例脑卒中后步行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纳入康复单元,按照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8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简化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BBS、MWS、下肢FMA及M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BS、MWS、下肢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步行能力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赖丽萍 《中国康复》2003,18(4):227-228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6 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心理组和常规组 ,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心理组同时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 ,8周后采用Spitzer生存质量指数量表对 2组进行评定比较。结果 :心理组在功能恢复、家庭、社会的支持以及预后的前景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 (P <0 .0 5 )。结论 :系统的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94 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干预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普通社区家庭护理,干预组采用社区康复卒中单元。干预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MBI)、简式Fugl-Meyer 评定法(FMA)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定。结果入选时两组的MBI、FMA及SDSS 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多(P<0.05)。结论社区康复卒中单元的建立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4.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综合复康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运动疗法、ADL训练及皮肤刺激对9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6-12个月治疗,结果:治疗后94例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能力均有显著提高(P<0.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 将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48例入住卒中单元,实施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分别于入院1周内和出院前评定两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Barthel指数.结果 人院1周内两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比较(2.31±1.12,2.36±1.56)和Barthel指数比较(31.55±11.90,33.23±10.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的康复依从性比较(3.31±1.64,2.54±1.82)和Barthel指数比较(65.67±12.14,47.64±16.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和生活能力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90 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分为康复单元组(n=45)和对照组(n=45)。康复单元组纳入康复单元,按照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运动训练。治疗6 周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简化Fugl-Meyer 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在上肢及手功能的Brunnstrom分期、FMA评分及MBI 评分上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康复单元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和常规神经生理学方法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1);实验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对照组各60例,在入组时,康复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由同一医生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进行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的FMA、MBI和SWLS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有提高,以第1月更为明显。对照组患者MBI和SWLS评分无明显改善,其FMA评分甚至有退化的趋势。结论综合康复训练有利于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照料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97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139例,其照料者随之分为照料对照组和照料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肢体康复、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对照组照料者不作任何干预;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草药方剂治疗,同时照料治疗组给予系统的脑卒中健康教育、康复知识、技能培训及适当的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8周、24周进行Barthel指数(BI)、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QLI)评定;2组照料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8周、24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BI、QL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BI及QLI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2组照料者抑郁41例(21.6%),焦虑55例(28.9%)。治疗后,照料治疗组抑郁、焦虑疗效明显优于照料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料者的综合干预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明显改善患者及照料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