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期间行肺动脉灌注液对术后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4月30例在CPB下行单纯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肺保护组和对照组各15例,肺保护组患者CPB期间经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照组患者CPB期间未经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监测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阻断主动脉l0 min及开放主动脉l0 min,2、12、24 h各时间点的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术前、术后肺动脉压力(PAPm)、静态肺顺应性(CLS)、气道阻力(AR)变化,并比较术后ICU监护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天数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IL-6、TNF-α、RI、OI、PAPm、AR、CL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B期间行肺动脉灌注对术后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及低温氧合血对犬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12只杂种犬随机分为氧合血组及保护液组,各6只,左肺为对照组。体外循环(CPB)前及停CPB后不同时间点,监测气道峰压、肺血管阻力和右肺静脉血氧分压,留取血标本做生化分析以及对肺组织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肺保护液组CPB后气道峰压、肺血管阻力、肺静脉氧分压、肺泡.动脉氧压力差、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组织MDA及组织学及透射电镜结果均明显优于氧合血组,后者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肺动脉灌注低温氧合血,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但该作用明显弱于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含抑肽酶和沐舒坦的低温肺保护液,具有良好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自体肺取代人工肺的体外循环方法与常规体外循环对犬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6只)。对照组在体外循环(CPB)期间使用膜式氧合器,实验组在CPB期间使用自体肺进行氧合,两组均阻断主动脉90 min、辅助循环30 min,CPB前及停止后15及60 min,监测气道峰压、肺血管阻力和肺静脉血氧分压,留取血标本做生化分析,对肺组织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CPB后15和60 min,对照组气道阻力明显高于CPB前(P〈0.05),实验组与CPB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CPB后15和60 min均低于对照组;CPB后15和60 min各组肺血管阻力均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P〈0.0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P〈0.01);CPB后15和60 min各组氧指数均明显高于CPB前(P〈0.0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P〈0.01);实验组CPB后60 min肺泡-动脉氧压力差(P[A-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肺组织MDA含量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AL)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P〈0.05)。实验组组织学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P〈0.001)。结论常规体外循环后肺脏形态和功能有明显变化,自体肺体外循环较常规体外循环对犬肺形态和功能有良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茶碱对体外循环(CPB)中缺血再灌注肺的保护作用。方法:24例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氨茶碱和对照组。氨茶碱组在麻醉诱导后缓慢(5分钟)静脉注射氨茶碱5mg/kg,而后按O.5mg/kg/h泵入维持,对照组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后1h分别取左右心房血测定中性粒细胞跨肺差值,并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30min(T1)、停机后4h(T2)、停机后24h(T3)、停机后48h(T4)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ICAM-1);麻醉诱导前、停机后1、4、24h查血气分析,测呼吸指数(RI)。结果:两组中性粒细胞跨肺差值CPB后较CPB前升高,组间比较F组较C组为低(P〈0.05)。与T0比较,两组TNF-α、IL-6、ICAM-1在T1、T2、T3明显升高(P〈0.05),但F组各项指标升高程度较C组低(P〈0.05)。呼吸指数比较,C组在停机后1、4、24h均较麻醉诱导前升高,F组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结论:氨茶碱对体外循环(CPB)中缺血再灌注肺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L-精氨酸对体外循环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研究发现体外循环(CPB)对机体产生的损伤是由于血液与体外循环管道直接接触,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及全身炎症反应。近年来,随着对一氧化氮(NO)了解的深入,其前体L-精氨酸对内皮细胞的损伤,细胞因子的产生、释放的影响及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抑制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氧合血进行持续肺动脉灌注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儿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3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儿均在CPB下进行心内畸形矫治手术。试验组在CPB肺动脉灌注氧合血中加入20mL丹参注射液,对照组在CPB中仅行常规肺动脉灌注。2组患儿在CBP前、主动脉开放后0、6、12、24h时抽取动脉血2mL,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和丙二醛(MDA)的水平。并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CPB前、主动脉开放后0、6、12、24h时的呼吸指数(RI)及氧合指数(QI),并记录气道峰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6、12、24h血清MDA、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术后6、12、24hRI、Q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术后6、12h气道峰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参氧合血肺动脉持续灌注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在CPB中的肺保护作用较单纯持续肺动脉灌注要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炎症反应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BMI<18.5 kg/m2的COPD患者为观察组,18.5 kg/m2≤BMI<24 kg/m2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诱导痰方法检查痰细胞的总数以及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所占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分析BMI与各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痰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RP、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MI与痰细胞总数(r=-0.493,P=0.00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r=-0.504,P=0.003)以及系统炎症指标CRP(r=-0.481,P=0.007)、IL-6(r=-0.423,P=0.015)、IL-8(r=-0.397,P=0.041)、TNF-α(r=-0.422,P=0.016)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气道和系统炎症反应均与COPD患者的营养不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20例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主动脉阻断后经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照组则不灌注肺保护液。不同时间点采集外周动脉血,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不同时间点检测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气道阻力,计算氧指数。结果对照组在升主动脉开放20min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明显高于术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氧指数在体外循环结束后6h达到最低点,实验组的氧指数在体外循环结束后12h回升接近术前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则未回升至术前正常水平。在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h,实验组的氧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循环后存在肺损伤,使用低温肺动脉灌注液可明显减轻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这种肺损伤。  相似文献   

9.
改良心肌保护液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心肌保护液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例首次单纯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液保护心肌法;对照组采用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法.分别记录心肺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应用临时起搏器的情况,术后正性肌力药辅助情况.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并于转流前(术前)、术毕、术后8~12h、24h、72h和7d分别抽血测定肌酸激酶(CK-Mbass)、肌钙蛋白I(CTNI).结果:(1)实验组的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应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实验组为25%(3/12),对照组为58.33%(7/1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及在ICU停留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4)实验组在术后6h、24h和72h的血浆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实验组的心肌保护液在体外循环中有重要的心肌保护作用,且改良的心肌保护液配制方便、快捷,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4例体外循环中出现的以气道压力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灌注肺及其处理方法,呼吸末正压呼吸 利尿药 激素 超滤器为主,辅以强心、扩血管药协同治疗。4名患者术后第一天均顺利脱离呼吸机。本文还就体外循环中灌注肺发生的机理及预防和治疗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陈宝俊  孙明  邵峻  王东进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0):1765-1767
目的:观察持续肺动脉灌注低温含氧血混和乌司他丁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130例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肺保护组70例,对照组60例。肺保护组在升主动脉阻断后,经主肺动脉持续灌注低温含氧血混和乌司他丁。对照组常规进行瓣膜置换手术。分别在麻醉诱导期、转流结束即刻、转流结束后6、12、24h取桡动脉血,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同时记录机械辅助通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后上述参数水平开始升高,24h仍高于术前(P<0.01),但肺保护组TNF-α、IL-6、IL-8水平上升幅度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肺保护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持续肺动脉灌注低温含氧血混和乌司他丁能够减轻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后血浆内皮素(ETI)、一氧化氮(NO)、细胞黏附因子(CD11b)、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变化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心血管择期手术病人,在全麻中低温CPB下手术。于术前至术后8h共5个点采血,测定血浆ET1、NO、CD11b、IL-6、IL-8的变化,同时测定肺功能并观察CPB前、后肺组织电镜下的变化。结果体外循环后肺顺应性显著下降、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峰值压力和平台压力显著升高。CPB后ET1、NO、CD11b、IL-6、IL-8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肺组织病理检查见肺内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有的小血管内可见粒细胞微栓形成,术后肺组织损伤明显。结论在心血管CPB手术中,CPB可导致机体急性全身性炎性改变,ET1、NO、CD11b、IL-6、IL-8变化明显;同时,肺功能降低,肺组织损伤,其改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为炎症标志物,对比传统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评价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全身炎症反应。方法入选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组15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组21例,采用胶乳比浊法测定人选者围术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评价两组术式的对全身的炎症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术中肝素化后1h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2h后开始升高(P〈0.05),24h达到峰值(P〈0.01)。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体外循环后1h后与术前比较即开始升高(P〈0.05),体外循环12h后明显升高(P〈0.05),24h达到峰值(P〈0.01)。两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总体变化趋势相似,但OPCAB组相对处于低水平(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2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有肺动脉高压或肺高压危象临床表现患者,用吸入一氧化氮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和血氧分压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在其他治疗不变的前提下,经过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后,中心静脉压比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氧分压比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58.24±16.8)kPaVS.(46.0±13.9)kPa,P〈0.05;(13.2±4.70)mmHgVS.(24.3±4.4)mmHg,P〈0.05](1mmHg=0.133kPa)。结论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肺动脉高压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在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患儿心肺转流术期间,从肺动脉灌注含乌司他丁的低温肺保护液对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05-09-2006-1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章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左向右分流先心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54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以肺动脉收缩压/体循环收缩压>0.45为标准,手术前有感染征像(白细胞>12 000/μL,体温>38℃,C-反应蛋白>8mg/L)、过敏史者除外.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三组,各18例,A组为对照组(术中未给予肺保护液),B组在术中经肺动脉灌注不含乌司他丁的低温肺保护液,C组在术中经肺动脉灌注含乌司他丁的低温肺保护液.在开胸后及回ICU后0 h,3 h,6 h,24 h(T1~5)五个时点抽取桡动脉血样,测定血浆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在T1~4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肺动态顺应性(Cd).记录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计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LSD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三组患儿回ICU后各时点(T2-5)MDA、MPO值均较T1升高;与A组相比:B组在T4时点MDA、MPO[分别为(7.66±1.42)pg/mL,(194.2±35.41)U/L]显著降低(P<0.05),组C在T3-T5时点MDA[分别为(5.37±1.01)pg/mL,(7.52±0.98)pg/mL,(6.22±0.83)pg/mL]及在T4时点MPO(184.2±35.41)U/L均显著降低;两干预组(B组和C组)各时间点MDA和MP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A-aDO2升高;与A组相比:B组与C组在T3、T4时点小,但C组在T4时点A-aDO2(72.9±23.94)mmHg较组B(89.2±24.28)mmHg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Cd降低;与A组相比:B组在T3时点[(0.57±0.16)mL·cmH2O-1·kg-1]、C组在T3和T4时点[(0.56 ±0.12)mL·cmH2O-1·kg-1,(0.60±0.11)mL·cmH2O-1·kg-1]高;B组与C组在T4时点C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呼吸机通气时间较A组短,但两干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温肺保护液可减轻体外循环对肺的损伤,改善术后早期肺功能,肺保护液中加入乌司他丁对肺脏的保护作用更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经食管超声(TEE)和心导管技术同步检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前、后肺动脉楔嵌压(PCWP)的变化。方法应用TEE检测46例患者OPCABG术前后二尖瓣血流频谱(MVF)和肺静脉血流频谱(PVF),同步应用心导管技术检测PCWP。对术前、术后所测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将PCWP与TEE所测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OPCABG术后TEE测量的反映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指标和PCWP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0.05);MVF与PVF的多数指标与PCWP有相关性(r=0.30~0.76,P<0.01~0.05),其中反向A波峰值血流速度(PVa)、反向A波速度时间积分(VTIpva)及MVF与PVF相结合的指标Tpvadt mvadt、Tpvat mvat与PCWP相关性最好(r=0.75~0.89,P<0.001)。结论OPCAB术后即刻左室功能改善,TEE检测PVF和MVF可用来准确估算PCWP,对OPCAB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主动脉弓部手术体外循环(CPB)的管理方法与结果.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58例主动脉弓部手术的体外循环资料.急诊手术24例,择期手术34例;半弓置换术39例,全弓置换术19例;经股动脉插管42例,经右锁骨下动脉(RSA)插管16例,其中4例进行脑顺行灌注(ACP).结果 全组平均CPB时间(208.88±136.45) min,脑停循环时间(27.36±11.50) min,停循环时鼻咽温度(16.01±2.67)℃,直肠温度(19.72±2.13)℃,降温时间(50.91±16.89)min,升温时间( 88.97±43.68) min;气管插管时间(56.70±45.19)h,监护室(ICU)滞留时间(5.68±5.31)d,住院时间(30.11±22.27)d;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低氧血症19例,截瘫2例,死亡4例,病死率6.90%.全弓置换组较半弓置换组在CPB时间[(262.16±219.97) min与(182.92±53.81) min,t=2.14,P<0.05]、脑停循环时间[(30.47±15.86) min与(25.85±8.48) min,t=2.40,P<0.05]、升温时间[(110.00±68.66) min与(78.72±17.31) min,t =2.69,P<0.05]、术后气管插管时间[(93.95±131.89 )h与( 38.08±30.70)h,t=2.50,P<0.05]显著延长;与择期手术组和右锁骨下动脉插管(RSA)组比较,急诊手术组和股动脉插管组有相似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采取单纯深低温停循环时,降温应缓慢、充分、均匀;应优先考虑右腋下动脉或RSA插管,以便于较高温度停体循环期间进行ACP,缩短CPB时间,减轻低温损伤;加强CPB细节管理,以利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与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60例行择期CABG患者,随机分成体外循环下行CABG组(CCABG组,30例)和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组(OPCABG组,30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8、24、48h抽取中心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等,并记录术后早期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CCABG组术后早期IL-6、IL-8、TNF—α、CK—MB及cTnI均明显高于术前及OPCABG组,OPCABG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大部分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与CCABG组相比,OPCABG组患者全身炎性反应及心肌损伤程度均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UTI)对心肺复苏(CPR)后大鼠大脑皮层炎症因子TNF-α和IL-6表达及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采用交流电致颤的方式诱发室颤(VF),持续7 min后进行CPR,建立VF/CPR模型.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立即给予乌司他丁100 000 U/kg或等体积的PBS静脉注射.VF前和ROSC后2、4、8h采血检测血浆TNF-α、IL-6水平,并取大脑皮层进行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NF-α、IL-6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检测核因子NF-κB p65的核浆转位情况.ROSC后72 h行皮层NISSL和TUNEL染色计数顶叶皮层存活神经元细胞数和凋亡神经元细胞数.结果 ROSC后UTI组2、4、8h血浆TNF-α质量浓度分别为(17.7±1.4)、(21.9±2.1)和(17.1±0.6),低于PBS组(t2h=1.42,t4h =2.93,t8 h =4.22,各组P<0.05).UTI组2、4、8h血浆IL-6质量浓度(ng/mL)分别为(208.9±14.1)、(281.5 ±25.9)和(251.8±15.3),显著低于PBS组(t2h=3.87,t4h=2.45,t8h=3.74,各组P<0.05).ROSC后UTI组2、4、8h大脑皮层TNF-α、IL-6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PBS组.PBS组ROSC后2、4、8h大脑皮层NF-κB p65的核/浆转换率为(1.08±0.08)、(1.02±0.05)和(0.97 ±0.02),高于UTI组.ROSC后72 h UTI组大脑皮层存活神经元细胞数为(22±3)个/400×400像素,多于PBS组的(19±2)个/400×400像素(Z=2.887,P=0.02);凋亡细胞数UTI组为(10±2)个/400×400像素,低于PBS组的(13±3)个/400×400像素(Z =3.751 P=0.01).结论 UTI降低ROSC后Wistar大鼠全身炎症反应,减少大脑皮层NF-κB通路的激活,减少致炎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从而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20.
超声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桥血管-桡动脉选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选择桡动脉作为桥血管的主要条件.方法 对拟行CABG的216例患者进行Allen试验.超声检测桡动脉、尺动脉及拇指主要动脉(TA),记录管壁情况,测量血流峰值速度,记录桡骨茎突水平及其上方5 cm处桡动脉内径,压迫桡动脉后检测侧支循环情况.对桡动脉作为桥血管的CABG病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216例患者中,Allen试验阳性者39例,超声发现16例患者桡动脉管壁有斑块及/或管腔狭窄,3例患者TA为桡动脉依赖型,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Allen试验假阳性率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超声提示197例患者TA为非桡动脉依赖型,压迫桡动脉后尺动脉峰速度明显增加,桡动脉桡骨茎突水平与其上方5 cm处血管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桡动脉桡骨茎突水平内径≥1.8 mm者160例,占81.2%.结论 ①桡动脉作为CABG桥血管的选择条件为管壁无钙化斑、无狭窄;TA为非桡动脉依赖型;桡动脉远段管腔内径≥1.8 mm.②桡动脉内径测量段在茎突至其上方5 cm内任意位置均可.超声筛查桡动脉作为CABG桥血管具有方便、无创及准确等优点,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