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鸣患者TEOAE的检测结果及意义。方法对56例(102耳)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鸣患者(耳鸣组)进行 TEOAE 检测,并与4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耳鸣组的 TEOAE 检出率(82.35%,84/102)低于对照组(100%,92/92)(P<0.05)。耳鸣组各频带TEOAE的信噪比及重复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部分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鸣患者TEOAE未引出,说明其耳蜗外毛细胞功能已有损害。  相似文献   

2.
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耳声发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耳鸣与耳蜗毛细胞早期损害的关系。方法 实验组为 5 2例 (86耳 )纯音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 ,对照组为 4 0例 (80耳 )听力正常无耳鸣的正常人。二组均行耳声发射检查 ,实验组行耳鸣匹配检查。结果 对照组TEOAE的检出率为 97.5 % ,DPOAE的检出率为 92 .5 % ,SOAE的检出率为 5 2 .5 %。实验组TEOAE检出率为32 .6 % ,DPOAE检出率为 4 8.8% ,SOAE检出率为 4 7.7% ,耳鸣主调多集中在 10 0 0~ 80 0 0Hz。结论 耳鸣患者TEOAE、DPOAE检出率低 ,提示二者有相关性 (P <0 .0 1)。耳鸣预示了耳蜗毛细胞的早期损害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SOEA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其谱峰与耳鸣主调频率无关  相似文献   

3.
听力正常型耳鸣者DPOAE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听力正常型耳鸣病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听力正常型耳鸣患者及无耳鸣听力正常者进行DPOAE测试 ,并进行对比。结果 DPOAE引出率二组均为 10 0 % ,幅值耳鸣组下降 ,高频段 (3~ 8kHz)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听力正常型耳鸣的发生可能与耳蜗外毛细胞的早期损伤导致超高频听力损失有关 ,DPOAE检测可能成为耳蜗早期改变或耳鸣发生发展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检测意义. 方法采用ILO96耳动态分析仪对26例(46耳)听力正常耳鸣患者进行DPOAE检测. 结果在听力正常耳鸣患者中,DPOAE正常率为63.04%(29/46耳),DPOAE异常率为36.96%(17/46耳).在DPOAE异常的17耳中,耳鸣频率与DPOAE反应幅值下降频率范围基本对应的有9耳(52.94%),有8耳(47.06%)不完全对应,但较接近. 结论对听力正常耳鸣患者进行DPOAE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耳蜗存在的轻微损伤,对指导临床治疗,防止耳蜗病变进一步发展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DPOAE异常而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DPOAE异常但听力正常的耳呜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20例单侧耳鸣患者,行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查,予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针灸治疗,疗程4周,随访半年。结果20例患者治疗前纯音测听、声导抗、ABR检测均正常,健侧耳DPOAE各频率信噪比〉3dB,患耳4-8kHz区DPOAE信噪比〈3dB或未引出;治疗后9例耳呜消失,DPOAE恢复正常,其中包括6例外伤者,其余11例无明显改善。结论部分耳鸣患者表现为纯音测听及ABR正常,而DPOAE在部分高频区消失,这种改变早期可能是功能性的、可恢复的,晚期则可能是非功能性的、不可恢复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纯音听阈值正常的中青年耳鸣群体的耳声发射结果探讨耳鸣群体的耳蜗功能对耳鸣发生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64例中青年耳鸣患者和30例纯音听阈值正常的无耳鸣人群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 TEOAE)、自发性耳声发射(spontaneous otoacoustic emission, SOAE)的结果,并对SOAE的频率和耳鸣群体的耳鸣匹配频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耳鸣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和平均纯音听阈阈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9,P=0.078,P=0.081)。耳鸣组和对照组DPOAE测试所有频率的通过率,除6 000 Hz(P=0.012)外,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耳鸣组和对照组TEOAE测试所有频率的通过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SOAE引出率为31.67%,频率范围分布在1 211~4 453 Hz;耳鸣组SOAE引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不同病程高调耳鸣患者DPOAE反应幅值的结果分析,了解病程长短与DPOAE反应幅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病程长短将听力正常耳鸣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病程≤3个月),27人,31耳,年龄16-62岁(38.57±11.31),女14人,男13人;第二组(3>病程≤6个月),24人,28耳,年龄18-53岁(36.15±11.45),女13人,男11人;第三组(6>病程≤12个月),28人,35耳,年龄22-51岁(36.68±8.44),女15人,男13人。对三组病人进行进行DPOAE检测,通过比较各组、各频点DPOAE反应幅值结果,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初步评估病程长短与DPOAE反应幅值之间的关系。结果三组受试者在0.50-1.50kHz频点DPOAE反应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41, P=0.226, P=0.898, P=0.138),而在2.00~8.00kHz频点DPOAE反应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1, P=0.000, P=0.000, P=0.000, P=0.000)。结论 DPOAE应用于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其能够在纯音听阈改变前发现患者早期耳蜗外毛细胞是否存在损伤,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损伤可能越大,可作为耳蜗早期病变的一种客观的检测方法,让耳鸣患者早重视、早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听力正常耳鸣与诱发性耳声发射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的耳蜗功能,探讨耳鸣的客观检查手段。方法:对听力正常的单侧 耳鸣患者50例(50耳,耳鸣1组)、听力正常的双侧耳鸣患者23例(46耳,耳鸣2组)和正常人34例(68耳,对照 组)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耳鸣1、2组同时进行耳鸣频率匹配检查, 并分析在TEOAE及DPOAE测试结果中有无相应表现。结果:①TEOAE通过率,耳鸣1组为64.0%,耳鸣2组 为91.3%,对照组为100%(1组P<0.01,2组P>0.05);②DPOAE通过率,3组均为100%;但耳鸣1组在 3.125kHz及8.837kHz的波幅均值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耳鸣音调分布为0.25 ~8.00kHz。在TEOAE频谱中及DPOAE听力图中,部分耳表现出与匹配频率相对应的低反应峰或频率成分 缺失以及低幅值。结论:部分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已有耳蜗毛细胞的损害;TEOAE及DPOAE可以作为外周性 耳鸣诊断的一种客观检测方法;前者对耳蜗性耳鸣的早期诊断敏感而直观,而后者适用于耳鸣的频率分析。  相似文献   

9.
耳鸣与耳声发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从耳鸣与耳声发射的耳蜗机制,基本特性,不同类型的OAE和诊断意义等方面就二的关系进行了综述,耳鸣与SOAE耳蜗机制上可能存在着同源性,即耳鸣可以由SOAE引起,但在人群中出现率很小,且二应在频率,强度,掩蔽和抑制上存在相关性,TEOAE和DPOAE与耳鸣的产生机制可能关系不大,但对于分析耳鸣在耳蜗机制是有帮助的,各种OAE对于耳鸣的诊断,分析耳鸣的部位和性质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自觉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纯音听力特征,并探讨自觉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测定值与纯音听阈值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 2010—2011年在我科就诊的以耳鸣为第一主诉但无明显自觉听力障碍患者114例(190耳),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及DPOAE检测。分析DPOAE测定值与纯音听阈值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其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自觉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中,听力异常可达76.84%(146/190)。纯音测听表现为:高频下降型46.31%(88/190);低频下降型14.73%(28/190);正常23.15%(44/190);其它类型15.78%(30/190)。其危险因素主要为:噪声接触,疲劳和/或精神压力、其他基础疾病等。所有频率(f0)的DPOAE幅值与各频率纯音听阈间存在负相关,且有明显的频率对应关系。结论自觉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听力损失,尤其以高频听力下降为多见。DPOAE测定值与其纯音听阈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DPOAE测试频率与纯音听阈频率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DPOAE检测作为一种客观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觉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常青年人自发性耳声发射(spontaneous 0toacoustic emissions,SOAE)的特征。方法对40例(80耳)听力正常青年人进行自发性耳声发射检查,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受试者的结果。结果①80耳中SOAE 的检出率为96.25%(77/80),SOAE 的检出率及信号峰检出个数在不同性别、左右耳及年龄段(18~25岁与26~40岁)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80耳 SOAE 反应频率范围分布在438~4990 Hz,以756~2555 Hz为主,其中在1354 Hz 最易引出,出现频率最高;③SOAE 的振幅在-2.1~18.8 dB SPL,平均为3.16 dB SPL。结论SOAE 检出提示相应频率部位耳蜗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急性耳鸣、亚急性耳鸣和慢性耳鸣3组高调耳鸣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反应幅值变化及3组不同发病时长高调耳鸣患者药物治疗前后DPOAE反应幅值差值结果的分析,了解药物治疗对高调耳鸣患者DPOAE反应幅值的影响及分析药物疗效与疾病发病时长的关系。方法 按发病时长将收治的68例(77耳)听力正常高调耳鸣患者分为3组,急性耳鸣组(病程≤3个月)25例(27耳),亚急性耳鸣组(3﹤病程≤12个月)23例(26耳),慢性耳鸣组(病程>12个月)20例(24耳),对3组患者检测其DPOAE反应幅值。通过药物治疗2周后,再次测量3组患者DPOAE反应幅值,初步评估药物治疗对耳鸣患者DPOAE反应幅值的影响和药物疗效与疾病发病时长的关系。结果 3组患者在药物治疗2周后,其在0.5~1 kHz频点DPOAE反应幅值的变化以及DPOAE反应幅值变化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2~8 kHz频点,除第3组患者在6、8 kHz治疗前后DPOAE反应幅值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每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DPOAE反应幅值的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患者治疗前后DPOAE反应幅值的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DPOAE引出率变化,在0.5~1.5 kHz频点无明显差异;在2~8 kHz频点有明显差异,但第3组患者在6、8 kHz频点除外。3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第1组患者有效率100%,第2组患者有效率65.38%,第3组患者有效率29.17%。3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38,P<0.01)。结论 高调耳鸣患者给予改善内耳微循环等药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时长越短,治疗后DPOAE反应幅值提高越大,且治疗后有效率越高,表明病程越短、疗效越佳,让其早发现、早干预,提高治愈率,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结果与耳鸣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出现DPOAE异常的耳鸣患者92例,按DPOAE异常频率与耳鸣主调是否匹配及病程长短进行分组,92例患者全部给予银杏叶提取物、甲钴胺、维生素B1等药物治疗,2周后对比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 DPOAE对应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非对应组(P<0.01),短病程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长病程组(P<0.01).结论 DPOAE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耳蜗的轻微损伤,对于耳鸣患者的病情评估及疗效预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觉听力正常的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PCI)患者的纯音测听和耳声发射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为PCI且自觉听力正常的患者40例(80耳)作为实验组,健康成年人30例(60耳)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纯音测听、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I组125~8000 Hz各频率气导听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CI组的TEOAE检出率(47.5%,38/80)低于对照组(95.0%,5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组DPOAE各频率检出率、幅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尤以高频区明显(P<0.01)。结论后循环缺血可以影响耳蜗的血液供应,导致常规纯音测听难以发现的耳蜗功能损害,尤以高频区明显。  相似文献   

15.
自2002年08月卫生部基层卫生和妇幼保健司颁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以来,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作为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目前各地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环境不一,主要在病房筛查,少数地方有电声屏蔽室。临床常用的耳声发射筛查方式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但两者在普通病房环境下应用差别国内很少报道。本文主要对TEOAE和DPOAE筛查中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耳鸣患者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的对侧抑制中的表现。方法 对136例耳鸣患者收集其基本资料及耳鸣残障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评估,并进行TEOAE的对侧抑制检测。同时,选取40名正常受试者进行对侧抑制TEOAE检查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耳鸣组和对照组总体抑制(overall suppression,OS)值间的差异,及耳鸣患者的性别、年龄、侧别、患病时间和THI分级对其对影响。结果 耳鸣组与对照组间OS值存在显著性差异(Z =2.88,P =0.004),性别、年龄、患病时间和THI分级对OS值无明显影响(P >0.05)。结论 耳鸣患者的TEOAE对侧抑制值有所降低,存在内侧橄榄耳蜗束(medial olivocochlear,MOC)功能障碍。耳鸣患者的性别、年龄、侧别、患病时间和THI分级对TEOAE平均抑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高危新生儿TEOAE和AABR听力筛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ly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ABR)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作用。方法运用TEOAE和AABR对NICU住院的178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可疑患儿通过ABR及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auditoryeventrelatedpotential,40Hz-AERP)进行确诊。结果已确诊的听力损伤患儿7例(8耳)中,TEOAE和AABR均未通过2耳,TEOAE通过AABR未通过4耳,AABR通过TEOAE未通过2耳。结论TEOAE和AABR联合运用于高危新生儿,更有利于听力损伤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正常听力耳鸣患者的耳鸣音调分布状况,探讨耳鸣的听力下降相关机理。方法总结美国Iowa大学医院2000—2007年耳鸣患者数据库,根据听力图筛选196例耳鸣患者中的听力正常者,对他们的耳鸣音调进行观察。结果耳鸣患者中有34.69%为正常听力者,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耳鸣音调分布从500Hz至8kHz频率范围,8kHz耳鸣音调患者占55.88%。最大听阈提高频率与耳鸣音调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耳鸣可以存在于正常听力人群中,耳鸣音调分布范围较广,耳鸣起源于听力损失的理论不适用于解释正常听力耳鸣人群,耳鸣产生的机理不能用单一的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19.
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耳声发射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耳鸣作为一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生率为17%,常规听力学检查无异常占9%。近年来,许多学者试图把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作为一种客观指标分析耳鸣的产生机制及性质,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对听力正常耳鸣患者进行了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自发性耳声发射(spontaneous otoacoustic emission,SOAE)和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的测试,试图寻找耳鸣与耳声发射的关系及可能产生的耳鸣原因。  相似文献   

20.
耳鸣是常见临床症状,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亦不少见.近年来随着各种客观听力学检测方法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听力正常并不意味着听觉系统的正常.临床利用听力学检测方法研究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病理生理机制、病变部位的确定及治疗效果的评估等成为了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相关临床听力学诊断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