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型刚 《社区卫生保健》2007,6(2):134-134,137
虹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3年7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住院病例4772例,其中532例因周围静脉难以穿刺补液,而采用股深静脉穿刺置管,从而满足了患者长期补液和抢救的需要,占同期住院总人数的11.1%,首次穿刺成功率达99.6%。本组患者年龄普遍偏大,长期卧床,针对他们以慢性病、周围循环衰竭为主的特点,采用安全可靠的股深静脉穿刺置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深静脉置管在临床上的应用、易引起的并发症以及就其进行护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林峰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2):301-302
目的 :探讨股静脉穿刺置管的适应症 ,防治并发症。方法 :总结 12 0例股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分析。结果 :穿刺成功率 97.5 % ,误穿股动脉 3例 ,股静脉导管留置最长 18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股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简单、安全方便。严格掌握穿刺置管的适应症、禁忌症 ,选择正确的穿刺方法 ,加强术后护理 ,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致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经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病例原因,探讨治疗和预防的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6月~2007年6月留置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2170例,6例发生相关深静脉血栓并发症7例次(0.32%),其中2例合并菌血症,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手段,并进行随访。结果6例患者均为晚期肿瘤,分别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均使用聚脲氨酯材质的PICC导管,管尖位置6例次在锁骨下静脉、1例次在颈内静脉;超声确诊血栓形成后,拔出导管并抗凝治疗,5例患者放置上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平均随访10.6个月,4例血栓消失。结论PICC可导致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管尖位置不当,置管时应尽量避免选择头静脉途径。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置管方式中由于股静脉管腔粗大,位置固定,操作简便,易于成功Ⅲ,特别是重症监护室抢救时易采用,而被临床广泛应用.在临床股静脉置管后的护理工作中为了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就必须做好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肺癌患者中比较颈外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股静脉置管的效果,探讨肺癌患者治疗的最佳中心静脉置管途径.方法 对2007年12月至2013年4月275例在我院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颈外静脉置管3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96例、PICC 106例和股静脉置管35例,比较4种不同置管方式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总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导管平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4组深静脉一次置管成功、二次置管成功和总置管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95);平均置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各组间两两比较,PICC组平均置管时间显著短于颈外静脉组、锁骨下静脉组和股静脉组(P =0.004,P=0.003,P=0.006),平均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其余3组(P=0.001,P=0.000,P=0.002).置管过程和导管留置过程总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患者舒适度与4种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有相关性(r=0.318,P=0.000).结论 4种深静脉置管术成功率均很高,为成熟的操作技术.可针对肺癌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深静脉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心静脉置管异位及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11例中心静脉置管异位及有关的并发症,发现导管头端可异位于同侧颈内脉、对侧锁骨下静脉、下腔静脉、心脏、胸腔及纵隔内,异位导管可引起静脉炎、静脉血栓、心律失常、胸腔及纵隔积液。导管异位与置管途径、病人体位、操作者经验、置管深度有关。通过X线及时了解导管头端位置,可有效地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血液透析病人股静脉置管发生并发症护理的经验。方法分析股静脉置管病人常见并发症如渗血、血栓、感染、导管脱落等的原因,并进行有效的预见性护理。结果本组病人发生渗血3例,血栓1例,感染2例,导管脱落1例。结论针对血液透析病人股静脉置管后容易出现的并发症采取预见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简便皮下隧道法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entralvenouscatheterizationwithsimplifiedsubcutaneoustunnelSUNXiaofeng,CHENLiqing,MALiang,etal.Intensivecareunit,Departmenofgerontology,HuashanHospital,Shanghai200040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以安全简便、痛苦小。应用广等优点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静脉切开术。置管术中的并发症之一是导管败血症(catheter-relatedsepsis,CRS)。建立皮下导管隧道对减少病原菌进入血循环,有一定的预防作用[1]。现对我科63例需长期静脉补液的患者,在施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采用自创的皮下隧道法获得成功,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操作简单,创伤小,保留时间长,可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和高浓度液体、化疗药对血管刺激而带来的痛苦,同时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静脉通路。2002年以来我院对216例进行肠外营养、长期输液及肿瘤化疗患者实施了.PICC,其中38例出现了不同的并发症,但通过精心护理很快治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武丽 《医药与保健》2014,(1):110+103
目的观察深静脉置管术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要点。方法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普外科共102例患者实施深静脉置管,重症胰腺炎25例、胃肠道手术63例、胆管癌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6例。置管时间最长者28天,最短者3天。结果 2例发生局部感染、3例发生置管后阻塞。结论深静脉置管在胃肠外高价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危重病人抢救等方面已广泛应用并逐步扩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观察深静脉置管术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要点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10例行血液净化深静脉置管患者,观察采用不同穿刺部位和定位方法时,患者一次成功率、血流量不足发生率、误穿动脉、局部血肿、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右颈内静脉组感染率与股静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一次成功率较常规穿刺组和超声定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应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配合辅助定位手段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可以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经外周到中心静脉置管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到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传统的经锁骨下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CVC)两种方法的可靠性、有效性、优越性及并发症。方法对CVC55例患者和PICC63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指标: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尖端异位和阻塞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PICC(96.8%)高于CVC(89.1%),u=1.659,P<0.05;一次置管成功率CVC(98.2%)高于PICC(90.5%),u=1.769,P<0.05;16G导管的PICC阻塞率(3%)与16G导管的CVC阻塞率(4%)差别不大,P>0.05;18G导管的PICC阻塞率(7.7%)高于16G导管的PICC阻塞率(3%),P<0.05;…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2001年1月以来,对20例患者进行了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7岁~81岁。3例呼吸衰竭呼吸机辅助治疗,1例重症溶血性贫血,1例脑出血,1例尿毒症,13例癌症晚期。置管时间最长达92天,最短为2天,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5%。  相似文献   

15.
杨梅  李旭 《健康必读》2008,7(4):97-98
深静脉置管术通常是指自颈内静脉穿刺或经锁骨上、下径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人上腔静脉。是目前临床上输血、补液、静脉内营养支持、给药和测定中心静脉压的公认的重要诊疗措施,具有留置时间长、输液速度与量随机可控、患者痛苦少等优点,并为临床上进行CVP监测、高价营养的补充、术后化疗、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等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曲晓晓 《现代养生》2014,(16):187-187
目的:探究在血液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在预防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循证组(25例)与常规组(24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根据医嘱给予用药,严密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体征情况,并给予及时调整,护理过程中,给予适当心理等护理;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结果:循证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4%;常规组总发生率45.8%;循证组较常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液病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有助于预防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够间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探讨有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间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患者87例,共置管94例次,其中锁骨下静脉72例,颈内静脉18例,股静脉4例。结果置管术中及留置中并发症有气胸1例(1.0%),皮下血肿2例(2.1%),穿刺部位渗血3例(3.2%),沿导管侧壁顺血管间隙返血6例(6.3%),感染4例(4.3%),血流不足反复抽空24例(25%),导管内血栓形成8例(8.5%),导管意外脱落1例(1.0%),带管时间13~199d。结论临时性深静脉留置导管行血液净化治疗是建立血管通路的一种方便快捷安全简单并发症低的方法,能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使治疗更充分。  相似文献   

18.
两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常规途径中心静脉置管与经周围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缺点。 方法 :按照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将病人分成两组 ,即NICC组 (常规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组 )和PICC组 (经周围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 )。比较第一穿刺部位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病人不适度、穿刺并发症及导管感染发生率。 结果 :PICC组与NICC组相比 ,穿刺成功率高 ,所需时间短 ,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导管感染发生率较高 ,穿刺部位局部刺激症状较重。 结论 :①PICC法操作简单、安全 ,并发症少。②PICC法易合并导管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定时更换导管、加强导管口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③PICC法置管时 ,可导致表浅静脉炎及静脉闭塞  相似文献   

19.
经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与传统的经锁骨下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VenousCatheter,CVC),在外科病人中长期应用的方便性、优越性及并发症。方法自1997年至1998年期间,对60例外科病人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与60例外科病人经锁骨下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观察指标包括:三种不同型号的单腔PICC导管、导管尖端的置管位置、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CVC)进行相应比较。结果PICC置管成功率为95%(60例置管/63例穿刺)。PICC与CVC置管时间平均为13天(6~98天)与14天(7~104天)。PICC组中,53例病人(88.3%)于治疗结束时拨除导管;3Fr导管(20G穿刺针)阻塞率(4/20,20%)高于4Fr导管(18G穿刺针)阻塞率(2/20,10%)和SFr导管(16G穿刺针)阻塞率(1/20,5%);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3/60),PICC导管接头破裂1例(1.7%);置管导管尖端异位5%(3/60)。CVC组中仅1例(1.7%)置管导管尖端异位。两组均无置管所致的导管感染、气胸及血气胸发生。结论PICC可以安全地应用于需要中-长期接受各种输液、肠外营养液、化疗以及抗菌素治疗的病人。这种新方法不但提供了一种可靠、有效的静脉输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两种护理维护方法在深静脉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深静脉置管患者,按置管先后次序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用碘伏按常规消毒置管周边皮肤,待干后用敷贴覆盖;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穿刺点周围皮肤外表涂一层皮肤保护膜待干后再覆盖敷贴.对照两组需更换敷贴间隔时间、患者自觉舒适度及敷贴固定处皮肤红肿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需更换敷贴间隔时间、患者自觉舒适度及皮肤红肿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置管穿刺点周围皮肤外涂皮肤保护膜再覆盖敷贴,能延长敷贴更换时间,降低敷贴固定处皮肤红肿的发生,增加患者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