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肖颖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9):11-12,57
目的研究额下入路(额下组)和单鼻孔经蝶入路(单鼻孔组)手术切除鞍内鞍上型垂体腺瘤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额下入路与38例单鼻孔经蝶入路手术切除鞍内鞍上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内分泌、影像学和临床表现。结果额下组肿瘤全切17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3例;单鼻孔组全切28例,次全切8例,部分切除2例。视力视野障碍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者额下组19例,单鼻孔组33例。患者术后泌乳停止或减少额下组8例,单鼻孔组14例。额下组术后出现尿崩9例,术侧视力下降3例,嗅神经损伤12例。单鼻孔术后脑脊液鼻漏4例,尿崩11例。结论对于手术治疗鞍内鞍上型垂体腺瘤来讲,额下入路和单鼻孔经蝶入路均是两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单鼻孔入路在肿瘤切除后内分泌改善方面和残存垂体功能保护方面优点更明显,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鞍区肿瘤手术入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鞍区肿瘤手术切除的入路进行评价.讨论额下、翼点、经蝶、纵裂等手术入路的缺点.方法:鞍区肿瘤103例,经额下入路42例;经翼点入路22例;经纵裂入路11例;经蝶入路23例;胼胝体入路3例;经侧脑室入路2例.结果:本组病例肿瘤全部切除76例,全切除率73.79%.结论:正确的手术入路选择对于肿瘤切除有着决定作用,全切肿瘤以适当的并发症为代价是值得的.视神经减压效果以及手术创伤,经蝶以及内窥镜垂体瘤切除手术十分具有优势.在鞍区巨大肿瘤操作中,切除彻底与否,下丘脑以及垂体的保护,翼点入路具备优势.在侵入三脑室内的鞍区肿瘤,纵裂入路给我们提供可开阔的操作术野.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扩大前颅底经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方法 双额骨瓣开颅包括眶嵴及部分眶板,扩大颅底侧暴露,经纵裂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2例全切肿瘤,嗅神经及周围结构保护良好。结论 扩大前颅底经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肿瘤显露满意,脑牵拉轻,可直视下切除肿瘤,手术操作方便。肿瘤切除彻底,周围组织几无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两种入路显露鞍区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肿瘤48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露,经翼点入路晕露,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中窝底鞍旁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内及鞍上肿瘤。手术入路根据肿瘤具体位置而定,颅中窝底鞍旁多采用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1],鞍内及鞍上肿瘤则经翼点入路。结果:全切除47例,1例脊索瘤向海绵窦颅底生长行次全切除。结论:经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显露及翼点入路,鞍区肿瘤显露良好,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是提高全切除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双额底前纵裂入路显微切除巨大型鞍结节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双额底前纵裂入路切除巨大型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例鞍区巨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经双额底前纵裂入路的手术要点和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者5例,其余均Ⅱ级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视力改善9例,视力无变化1例,视力恶化1例;术后短暂性轻度尿崩5例.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均为术前双侧视力显著下降且病程超过3年者.结论 鞍结节脑膜瘤经双额底前纵裂入路对鞍背和三脑室下部、海绵窦均有良好暴露.术中严格遵循先断肿瘤基底或离断基底大部后再在肿瘤与周围神经、血管之间的潜在蛛网膜间隙、蛛网膜束带分离切除肿瘤是提高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鞍区及鞍旁脑膜瘤35例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鞍区及鞍旁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及手术效果,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至今收治的35例鞍区及鞍旁脑膜瘤,瘤体最大径为3—6.7cm,平均5.36cm,其中单侧额下经纵裂或不经纵裂入路切除18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切除17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 I、II)31例,近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颅高压症状均有缓解,18例有视力视野障碍者,改善11例,无改变5例,变差2例。结论:对于鞍上向前方、上方生长以及鞍内脑膜瘤甚至向蝶窦内生长者,可以采用单侧额下经纵裂入路;而对于向侧方或后方生长的鞍区脑膜瘤,可采用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两者均能获得良好的肿瘤暴露,全切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大型垂体腺瘤经颅显微切除术3种手术入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89例大型垂体瘤分别采用经额底入路、翼点入路和额叶前部纵裂入路进行经颅显微切除术,在显微镜下将肿瘤于被膜外分离切除。对3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额叶前部纵裂入路汇集了额底入路和翼点入路的优点,手术切除肿瘤角度好,路径短,鞍区术野暴露充分,解剖清晰全面,便于术者在显微镜下分离和全切除肿瘤组织,肿瘤全切率高  相似文献   

8.
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通过三个间隙不同手术入路应用显微技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的经验。方法: 36例全部进行显微手术,经额下入路22例;经翼点入路13例;联合入路1例;经鼻腔蝶窦入路1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2例。手术后,患者视力明显改善3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0例,其中尿崩症4例,消化道出血2例,右侧视力暂时减退4例,但10天左右视力逐渐恢复;病死1例。6个月后随访,35例症状有明显改善。结论: 经额下、翼点或联合入路时,选择其3个不同间隙切除肿瘤对切除鞍上池、额叶及向视交叉池扩展的巨大垂体瘤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具有对视神经、视交叉减压充分、肿瘤全切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和鞍区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颅底和鞍区病变的显微手术技术和效果.方法:采用经眉弓皮肤切口,做3.0 cm×2.5 cm包括眶缘及部分眶板在内的额下骨窗;应用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和鞍区肿瘤28例.结果:28例肿瘤全切26例,2例垂体瘤行次全切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24个月,全切肿瘤无复发.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同时能提供足够的手术空间,并能有效地处理前颅底和鞍区病变.  相似文献   

10.
周志武  衣志刚  王小龙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9):1097-1098,1108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诊断、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操作技术及预后。方法:采用CT及MRI扫描检查和显微外科技术,对32例鞍区脑膜瘤行手术切除,瘤体最大径为3~6cm,其中单侧额下入路切除13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切除1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27例,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颅高压症状均缓解,18例有视力视野障碍者,改善15例,无改变3例。结论:对于鞍区脑膜瘤向鞍上前方、上方、鞍内甚至向蝶窦内生长者,可以采用单侧额下经纵裂入路;而对于向侧方或后方生长的鞍区脑膜瘤,可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两者均能获得良好的肿瘤暴露,全切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翼点入路在鞍区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8年9月我科经翼点入路对鞍区肿瘤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的病例42例,讨论鞍区肿瘤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分析影响选择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42例患者中,行镜下全切术31例,次全切除术11例,全切率为73.8%。术后并发症:额纹消失1例;尿崩及电解质紊乱18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翼点入路为鞍区肿瘤的手术操作创造了良好的手术视野,能较充分显露瘤体及其周围结构,提高鞍区肿瘤的全切除率,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减少肿瘤的复发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辅助γ刀治疗鞍区大型脑膜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阐明该方法对鞍区大型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34例鞍区大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有残留的部位术后1个月行γ刀治疗,分析其肿瘤切除情况、并发症、症状缓解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7例,Ⅱ级12例)19例(55.9%)、次全切(Simpson Ⅲ级)14例(41.2%)和大部分切除(Simpson Ⅳ级)1例(2.9%);术后主要并发症有颅神经损伤(动眼、滑车和外展)6例、对侧肢体轻瘫2例、术后出血1例、脑脊液漏伴感染3例和继发性癫痫3例,无手术死亡。随访3~48个月,24例头痛消失(80%),6例减轻(20%);12例视力好转(80%),2例无明显变化(13.3%),1例加重(6.7%);5例嗅觉好转(62.5%),3例无变化(37.5%);5例眼球运动障碍恢复(71.4%),2例无变化(28.6%);7例一侧肢体无力患者术后肌力均恢复正常(100%)。全切患者中1例复发(5.2%),未全切患者均行γ刀治疗,2例复发(13.3%)。结论:显微手术辅助γ刀治疗对鞍区大型脑膜瘤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桥小脑角胆脂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桥小脑角(CPA)胆脂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和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方法:28例桥小脑角胆脂瘤,采用枕下开颅乙状窦后入路16例、颞枕开颅颠下小脑幕入路10例、颞枕开颅幕上下联合入路2例。其中5例手术应用神经内镜辅助。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近全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枕下开颅乙状窦后入路适用于胆脂瘤位于CPA以及由CPA向斜坡生长者;颞枕开颅颞下小脑慕入路适用于CPA胆脂瘤向岩骨尖斜坡及幕上鞍区发展者;巨大胆脂瘤同时累及CPA、鞍区和下斜坡时采用颞枕开颅幕上下联合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提高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应用于甲状腺良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行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的患者40例(A 组),另取同时期我院行甲状腺次全切术的患者40例(B 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颈部皮肤感觉异常时间、3个月后抬头视物受限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 组患者手术时间(50.3±7.4)min、术中出血量(14.6±7.2)ml、住院时间(4.8±1.5)d,颈部皮肤感觉异常时间(21.8±4.9)d,3个月后抬头视物受限患者2例,并发症2例;B 组患者手术时间(68.1±8.6)min、术中出血量(36.9±10.3)ml、住院时间(8.7±1.4)d,颈部皮肤感觉异常时间(45.5±11.2)d,3个月后抬头视物受限患者10例,并发症9例,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甲状腺良性疾病中采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口进路行上颌骨切除术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选择16例上颌骨肿瘤患者(恶性13例、良性3例),采用美国Stryker公司的微型电动力系统行经口进路上颌骨切除术。结果:16例患者中,上颌骨部分切除术15例,上颌骨次全切除术1例。经术后1~8年随访,面部均无疤痕,无下睑水肿及面部畸形。除1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死于术后两年外,其余患者均存活。结论:经口进路行上颌骨切除术疗效满意,其适应证主要为良性及低恶度上颌骨肿瘤,需行上颌骨部分切除或次全切除术者。  相似文献   

16.
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肿瘤326例(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326例鞍区肿瘤病例,其中垂体腺瘤158例,颅咽管瘤89例,鞍区脑膜瘤79例。术前主要是进行糖激素的替代疗法和癫痫的预防,手术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显微镜下解剖脑底诸池,经鞍区的5个手术间隙切除肿瘤。术后处理主要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尿量和血清电解质,及时防治尿崩症、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预防癫痫和糖皮质激素的替代疗法。结果面神经额支的保留率达到92.18%,眶上神经的保留率达到95.72%,无颞肌萎缩发生;肿瘤的全/次全切除率达到95.26%,垂体柄的保留率达到62.44%;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崩症和电介质紊乱,发生率虽然高达61.42%,但是经过术后的严密观察和处理,97.12%的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得到恢复。结论改良翼点入路对面神经额支、眶上神经和颞肌的损伤机会减少。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应用显微解剖技术,结合积极有效的防治并发症的措施,可以提高鞍区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50-52
目的探讨经眶上外侧入路与单侧冠状入口经额入路治疗鞍区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50例鞍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经眶上外侧入路)与对照组(单侧冠状入口经额入路),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肿瘤切除情况、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肿瘤全切率为88.00%(22/25),对照组全切率为72.00%(18/25),两组肿瘤全切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稍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鞍区肿瘤采用经眶上外侧入路与单侧冠状入口经额入路治疗均能取得较好效果,但经眶上外侧入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方面更具优势,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不同手术入路切除颞叶内侧胶质瘤的手术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Jiang ZL  Wang ZC  Jiang T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4):2428-243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切除颞叶内侧胶质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对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62例颞叶内侧胶质瘤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了分析。62例中肿瘤限局于颞叶内侧结构(A型)33例,其中位于颞叶内侧前部(A1型)19例,病变向颞叶内侧后部生长(A2型)14例;肿瘤广泛侵袭颞叶内侧、岛叶和额眶回后部(B型)9例;肿瘤向颞极和侧脑室颞角外侧侵袭(C型)14例;肿瘤向内侧侵袭脑干、基底节和丘脑(D型)6例。手术入路的选择有3种:经外侧裂入路、经颞叶入路及颞下入路。结果经外侧裂入路25例次,肿瘤全切除14例,近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5例,术后原视觉障碍加重2例。经颞叶入路23例次,肿瘤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原视觉障碍加重5例,新发生视觉障碍4例。颞下入路14例次,肿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4例,术后无发生视觉障碍病例。结论经外侧裂和颞下入路能减少对脑组织和视放射的损伤,而侧方经颞上回、中回入路可能损伤脑组织和视放射。  相似文献   

19.
肖军   《中国医学工程》2009,(4):296-298
目的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救治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救治5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全组58例中,恢复良好26例,中残14例,重残8例,死亡10例。术后并发症:迟发性血肿5例,外伤性脑梗塞2例,硬膜下积液5例,皮片坏死2例,颅内感染2例,外伤性癫痫3例。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暴露良好、止血彻底,有利于清除血肿、脑疝复位和缓解颅压,是救治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眉弓、翼点、颞下锁孔手术入路以及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的优劣。方法:对56例鞍区病变进行微创手术,其中垂体瘤26例,动脉瘤15例,脑膜瘤8例,蛛网膜囊肿5例,颅咽管瘤2例。分别采用不同入路进行手术。结果:所有垂体瘤患者全切除21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视力减退及视野缺损改善11/13例,异常增高的激素水平降至正常15/20例;随访2年MRI检查尚无一例复发。动脉瘤患者Hunt-Hess临床分级:Ⅰ级4例,Ⅱ级8例,夹闭后恢复满意,3例Ⅲ级病例中有1例术后发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枕叶梗塞,另2例效果满意。8例脑膜瘤均做到Simpsom Ⅱ切除,视力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蛛网膜囊肿大部分切除囊壁,效果满意。结论:神经内镜下的手术术野较显微镜更清晰,手术盲区少;但在处理主要向鞍上池、额叶及视交叉池扩展的垂体瘤时该入路有明显缺陷。巨大型主体在鞍上、分叶状或哑铃型向鞍旁、前中后颅窝生长的肿瘤仍以经颅锁孔手术为佳。根据鞍区病变部位不同而采取相应的微创手术入路可提高手术的全切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