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外循环温度对冷晶体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冷晶体停搏液在不同体外循环温度情况下对学龄前儿童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将40例学龄前儿童分为浅低温组(20例)和常温组(20例),分别在浅低温和常温体外循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均采用冷晶体液间断灌注保护心肌,观察心脏诱导停跳时间,术中心电活动情况,体外循环前后心肌酶谱变化等指标。结果:常温组心脏诱导停跳时间延长,术中出现心电活动的概率和体外循环后肌酶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值均高于浅低温组。结论:在学龄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浅低温体外循环时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可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免疫抑制,导致术后感染率增高。我们观察了3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病人术前、术后1、3、7、14天的IgG、IgM、IgA、C3体液免疫四项指标的变化,为临床预防感染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3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男18例,女12例;年龄2~35岁,平均12.5岁;体重11~55kg,平均35kg。未用过免疫抑制药物和其它影响免疫系统的药物,术前无风湿活动和感染,无免疫性疾病。应用Sarns8000型体外循环机和西京90型微泡鼓泡式氧合器,手术时采用中低温中度稀释体外循环。转流时间55~214分钟,平均133.5分钟,阻断主动脉时间16~134分钟,平均45.8分钟。分别于术前、术后1、3、7、14天静脉抽血送检,进行体液免疫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3.
杨宗英  马瑞彦  肖颖彬  刘梅  彭莉  王惠春  胡卫 《四川医学》2007,28(12):1376-1377
目的 初步探讨乌司他丁在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60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与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各30例。手术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U组按乌司他丁1万U/kg使用,于麻醉后体外循环前加入1/2干预充液中,余1/2在开放上下腔静脉后加入氧和器中,C组不接受乌司他丁。检测术前、及术后24h心肌酶谱AST、LDH、CK,HDBH的变化以及术后24h心包引流量。结果 乌司他丁组术后24hAST、LDH、CK、HDBH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使用乌司他丁组的活性要低于对照组的心肌酶谱活性,同时乌司他丁组的患者术后心包引流量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乌司他丁在不停跳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期间可抑制AST、LDH、CK的活性,从而减轻CPB期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血清CK,CK-MB,LDH,cTnT值的监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血清CK,CK-MB,LDH,cTnT值,判断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方法]选择30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及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分别于停机时及术后2,24,48,70 h取静脉血测定CK,CK-MB,LDH值;选择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及15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停机及术后5,24,48 h时取静脉血检测cTnT值.[结果]随着主动脉阻断时间的延长,患者血清CK,CK-MB,LDH值呈进行性升高;心脏停跳液用量不相同,血清CK,CK-MB,LDH,cTnT值亦不相同;术中发生代谢性酸中毒者血清CK,CK-MB,LDH,cTnT值明显高于未发生者.[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血清CK,CK-MB,LDH,cTnT值的变化可反映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症体外循环在心脏介入治疗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急症体外循环抢救心脏介入治疗并发症16例,其中二尖瓣球囊扩张术2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3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6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3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1例,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术1例.结果 15例病人存活,1例病人死亡,体外循环时间31~190 min(平均11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7~102 min(平均64 min),住ICU时间1~3天(平均2天).结论 急症体外循环是心脏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抢救治疗措施之一,果断做出诊断,迅速建立体外循环,尽快解除危急状态,是抢救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机械通气后喉头水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洁  张俊  薛卫斌  郑霄  杨秀玲 《医学争鸣》2006,27(11):993-993
1 临床资料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应用机械通气后并发喉头水肿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6(男19,女17)例,年龄1 mo~3(平均2.1) a,体质量4.5~25.0(平均13.7)kg,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15例,法乐氏三联症根治术1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6例,大动脉调转矫治术2例,主动脉弓离断矫治术1例,单心室矫治术2例,平均体外循环时间32.8 min;机械通气时间6.5~196.0(平均33.4)h;监护时间4~19(平均7)d;平均住院时间13 d,二次插管者6例,成活35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肺动脉高压危象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心脏停跳与不停跳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瓣狭窄(PS)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不停跳组)和对照组(停跳组)。实验组在体外循环(CPB)心脏跳动状态下手术,对照组在CPB心脏停跳下手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6、24、48h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记录CPB时间、术后48h心律失常发生率、残余分流发生率、呼吸机支持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血清CK—MB、cTnI、AST、LDH含量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但两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PB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其他临床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能缩短CPB时间,但手术效果与停跳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对心脏重构近、中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脏结构与大小的近、中期变化.方法:观察3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房内径(LAd)和右室内径(RVd)大小及变化.结果:封堵术后第3天,LVEDD与LVEDV较术前缩小,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LVEDD与LVEDV进一步缩小.封堵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LAd较术前缩小,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明显变化.术后第3天RVd较术前增大,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能有效改善室间隔缺损患者近、中期心脏重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心肌酶谱变化及其与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择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住院并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98例,根据瓣膜学术联盟标准临床心肌损伤分为损伤组(n=52)和对照组(n=46)。入组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7、14d观察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α羟丁酸脱氢酶(ɑ–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H)的变化,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段心肌酶谱指标变化情况;术后均实施为期2年(截止至2021年2月)随访调查统计死亡情况,分析心肌酶谱指标与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入组98例手术患者心肌酶AST、LDH、CK、CK–MB、HBDH分别均于术后1 d升高(P<0.05),并于术后7d、14d逐渐下降(P<0.05),而损伤组和对照组变化趋势与此一致,但损伤组术后1 d各指标升高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入组98例手术患者,术后生存率为85.71%,其中损伤组生存率为78.85%,低于对照组生存率93.48%(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 d血清AST的AUC为0.725(95%CI:0.615~0.824)、LDH的AUC为0.685(95%CI:0.567~0.798)、CK的AUC为0.653(95%CI:0.526~0.766)、CK–MB的AUC为0.867(95%CI:0.753~0.934)、HBDH的AUC为0.624(95%CI:0.502~0.745)。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心肌酶谱均存在不同程度上升,且心肌受损者上升更明显,且术后1d心肌酶谱上升对其预后存在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中促炎细胞因子、心功酶、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及应用乌司他丁(UTI)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风湿性心脏病行辨膜置换术的患者分为两组,UTI组(U组)32例,对照组(C组)28例。U组接受UTI90万IU,于麻醉后至CPB前缓慢静注30万IU,另60万IU一次性加入预充液中;C组不接受UTI。分别于术前、术半、术后第1,3,7天测量血浆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水平;记录心脏复跳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①炎性细胞因子术前各指标均无差异,术后显著升高(P<0.05);IL—6,IL—8,TNF—α以术毕最高,此后逐渐下降;组间比较,术毕、术后第1天U组IL—6,IL—8,TNF—α水平较C组低(P<0.05)。②CK—MB及cTnI术毕最高,LDH术后第1天最高,此后逐渐下降;组间比较,术毕3项指标U组均低于C组(P<0.01—0.05)。③术毕IL—6与LDH及cTnI,IL—8与CK—MB及LDH均成显著正相关(P<0.00—0.05)。④升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U组为81%,C组为79%。术后U组应用多巴胺的平均最大剂量少于C组(P<0.05),U组肾上腺素的平均使用时间少于C组(P<0.05)。结论:UTI可抑制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导致的全身炎性反应,降低CK—MB,LDH,cTnI的释放,减轻心脏手术中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1.
黄红珊 《右江医学》2002,30(1):78-79
体外循环灌注技术是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要使体外循环尽可能接近生理水平 ,并不断提高体外循环的质量 ,这不但要求灌注医师精通体外循环机理 ,而且还要灌注护士的密切配合( 1) 。我院自 1994年 3月~ 2 0 0 1年 4月行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 38例 ,现将体外循环灌注配合体会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16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4~ 4 9岁 ;体重 15~ 6 7公斤。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7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15例 ,房间隔缺损并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3例 ,二尖瓣置换术 6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  相似文献   

12.
2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1月 ,我院选择性应用右胸外侧小切口行体外循环 (CPB)心内直视手术 2 0例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中男 11例 ,女 9例 ;年龄 4个月~ 2 3岁。 <6岁 13例占 ;体重 5~ 5 9 5kg ,平均2 1 3kg ,其中 <10kg 2例。术前均经查体 ,心脏摄X片 ,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 ;心胸比率 0 4 5~0 6 9,平均 0 5 6。本组房间隔缺损 8例 ,室间隔缺损 9例 ,房间隔合并室间隔缺损 3例 ,合并右上下肺静脉异位引流 1例 ,肺动脉瓣狭窄 1例。1 2 手术方法 :全组病人均采用左侧卧位 ,用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心脏不停跳技术对婴幼儿室间隔缺损机体炎症介质白介素6(IL-6)和IL-8浓度的影响,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择期行室间隔缺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心脏停跳与心脏不停跳两组,分别于开胸前、体外循环开始、体外循环结束、术后4 h及24 h采集中心静脉血样本,观察5个时点两组IL-6及IL-8在血浆中的浓度变...  相似文献   

14.
规范化呼吸监护与管理是婴幼儿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 ,我科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对 5 1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 ,有效降低了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1例患儿 ,男 2 8例 ,女 2 3例 ;年龄 7个月~ 36个月 ,平均 2 4个月 ,12个月以下 7例 ;体重 7~10kg ,平均 9 6kg ;病种 :室间隔缺损 (VSD) 38例 ,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 (PH) 15例 ,房间隔缺损 (ASD)合并PH2例 ,法鲁氏四联症 (TOF) 7例 ,VSD +ASD 3例。术中体外循环转流时间 <6 0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卡尼丁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湖南省儿童医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体重〈10kg的室间隔缺损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术中于冷晶体停跳液中加入左卡尼丁(6g/L)行冠状动脉顺行灌注,对照组仅使用冷晶体停跳液。两组其他处理相同。分别于CPB开始前(t1)、停机后1h(t2)、24h(t3)、7d(t4)4个时间点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水平。观察停机时、停机后8h、停机后24h多巴胺的使用情况及术中自动复跳率。结果两组CK、CK-MB、cTnI水平于停机后显著升高,但观察组CK、CK—MB、cTnI水平于停机后1、24h及7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95%VS70%,P〈0.05),多巴胺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左卡尼丁加入心脏停搏液后可改善心脏微循环缺血性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功能,具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PMN)参与体外循环(CPB)组织器官损伤。PMN膜表达的粘附分子介导PMN与内皮细胞(EC)的粘附,是PMN致组织损伤的早期关键步骤。本研究观察CPB围手术期循环血中PMNCD18水平的变化,探讨PMN引起组织器官损伤的机制。?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择期CPB心脏直视手术患者24例,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11~49岁,平均30.8岁,体质量20~65kg,平均40.9kg。病种分布:室间隔缺损8例,房间隔缺损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7例,法洛四联征2例,左房粘液瘤及主动脉窦瘤破裂各1例。全组患者术前血常规均正常。1.…  相似文献   

17.
崔会丽  杨秀玲  张赤铭  张维  贾红 《医学争鸣》2002,23(20):1895-1895
1 临床资料 西京医院 2 0 0 0 - 0 6 / 2 0 0 2 - 0 2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心脏手术 (vide- assisted thoracoseopic,VATS)患者 95 (男4 5 ,女 5 0 )例 ,年龄 4~ 4 6岁 ,体质量 15~ 6 6 kg.其中房间隔缺损 38例 ,室间隔缺损 5 7例 .本组体外循环时间 38~ 15 6(平均 6 7± 31) m 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 15~ 5 2 min,手术顺利 ,于术后第 1日由监护室转回病房 .术后并发左侧胸膜腔少量积液 1例 ,右侧少量气体 2例 ,右下肢轻度肿胀 4 d 1例 .经治疗效果佳 ,全组于 5~ 7d痊愈出院 .2 护理  1心理护理 :手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手术过程及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标记物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接受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69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水平,如血清肌钙蛋白I(c 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69例患儿中67例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7. 10%,手术时间为(82. 15±26. 37) min。1例患儿因封堵器不能完全覆盖缺损而收回封堵器,另1例在建立轨道时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放弃封堵。与术前比较,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6 h c TnI明显升高,术后12 h开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48 h c TnI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 h、12 h、24 h、48 h CK、CK-MB、LDH、AST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 h、12 h、24 h、48 h 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患儿c Tn I和hs-CRP水平呈现一定的波动,可能与介入治疗的预后有关,需进一步的随访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参麦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术后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的影响,探讨其对体外循环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机理。方法:60例简单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均为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非重度肺动脉高压;年龄2岁~30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0)按照常规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参麦注射液1ml(/kg.d)+10%葡萄糖注射液1ml(/kg.d),ivdripqd×3天(术前2天+术后1天)。分别测定术前(T0)、体外循环结束时(T1)、结束后3小时(T2)、结束后24小时(T3)的NPY浓度。结果:术后两组血浆神经肽Y浓度均较术前增高,随后回落;但实验组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通过降低体外循环手术炎症反应起到一定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治疗结果及手术经验。方法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61例 ,男 3 8例 ,女 2 3例 ,年龄 2 .5~ 2 7岁 ,平均 ( 7.1± 4.8)岁 ,体质量 11~ 71kg ,平均 ( 2 2 .0± 11.6)kg。肺动脉压中度增高 10例。手术在浅低温深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 ,皮肤切口沿右侧第 5肋间长 5~ 8cm ,经第 3或第 4肋间入胸 ,距右膈神经前 2 .0cm纵向切开心包 ,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切开右心房 ,经三尖瓣显露和修补室间隔缺损。结果  6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皮肤切口长 ( 6.9± 0 .9)cm。体外循环时间 ( 5 7.4±2 1.8)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 ( 3 6.2± 14 .8)min ,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时间 ( 8.5± 5 .8)h ,ICU时间 ( 3 3 .6± 16.9)h ,术后住院 ( 8.2± 1.9)d。术后胸腔引流量 ( 2 0 6.1± 15 0 .7)ml。 5 2例 ( 85 % )未输库血。术后随访 3个月至 4年 ,心功能较术前改善 ,残余分流 2例。结论 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技术修补室间隔缺损 ,微创美观 ,安全可靠 ,手术操作简单 ,库血用量小 ,疗效满意。可经三尖瓣修补的室间隔缺损均可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