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癌双重栓塞对门脉系统血液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动脉门静脉双重栓塞术(双栓)治疗肝癌时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的关系。方法:26例肝癌病人行肝动脉门静脉双重栓塞化疗术,应用多普勒彩色血液显像测量栓塞术前后门静脉主干的平均血液流速,门静脉各支血管最大流速,肝固有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门静脉压力直接测定,结果:双栓术前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平均为564ml/min,术后1周达高峰723ml/min,术后6周为559ml/min接近双栓前水平(两个均数t检验,P>0.05),门静脉左支及脾静脉血流速栓前平均为285ml/min和164ml/min,栓后1周均达高峰,分别为468ml/min 和262.4ml/min,栓后6周平均为278ml/min和150ml/min,接近栓前平均水平(两个均数t检验,P>0.05),门静脉米干压力栓前平均为2.46kPa,栓后1周达高峰平均为3.4kPa,栓后4周平均水平为2.60kPa,接近栓前水平(两个均数t检验,P>0.05),在栓后及2周内栓塞后综合征发生率88.4%,其发生与是否合并肝硬化无相关性,1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占并发症的3.8%,与门脉主干压力升高无相关性(r=0),结论:双栓后可能不会对门静脉系统血流产生较大影响,双栓并发症的发生与栓后门静脉平均压力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赵开飞  利峰  石荣书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26-1128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性脾脏栓塞术(PSE)在术前、术后肝动脉、脾动脉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PSE对门静脉高压治疗的效果。方法 4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亢患者接受PSE治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于PSE术前及术后检测肝动脉、脾动脉、脾静脉及门静脉血管内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和动脉血管阻力。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术前、术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 PSE术后肝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较术前增加,脾动脉、脾静脉及门静脉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较术前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SE术后肝动脉血流量增加,脾动脉、脾静脉血流量减少,可缓解脾循环高动力状态,间接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门静脉内反复注入葡聚糖微球建立犬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结合ALC-BFS血流测定系统观察门静脉高压症犬血流动力学改变,并研究其发生机制.方法 16只犬建立门静脉插管后随机分成对照组(n=6)和实验组(n=10),实验组经导管向门静脉内注射葡聚糖微球,每5天1次,共6次,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观察门静脉压力、血常规、肝功能、脾脏大小、肝脏病理变化;并行门静脉系统造影了解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应用ALC-BFS血流测定系统观察门静脉、脾静脉、肝动脉、脾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动物经门静脉注射葡聚糖微球后门静脉压力立即升高,术后4个月门静脉压力仍维持在(23.35±2.63)cmH2O,血常规、肝功能基本正常,组织学检查显示肝脏汇管区纤维化明显;门静脉系统造影可见门静脉末梢血管栓塞,侧支循环形成.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术后4个月实验组犬的门静脉、脾静脉、肝动脉、脾动脉血管管径增宽;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轻微改变;脾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增加;肝动脉、脾动脉血流速度增快,血流量增加.结论 经门静脉内注射葡聚糖微球栓塞门静脉末梢可以建立稳定的犬门静脉高压症模型;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测定显示血流速度减慢,肝动脉、脾动脉血流增加.  相似文献   

4.
应用部分脾栓塞治疗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7例,栓塞范围控制在30%-40%,栓塞前后应用彩色Doppler测定4例门静脉、脾静脉脾端内径及血流速度、流量。结果7例栓塞后血细胞均明显上升,4例彩色Doppler测定结果显示栓塞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流量明显减少。提示脾部分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疗效明显,对于降低门脉压力,短期疗效明显,但远期效果欠佳。尤其对于晚期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相似文献   

5.
应用部分脾栓塞治疗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7例,栓塞范围控制在30%~40%,栓塞前后应用彩色Doppler测定4例门静脉、脾静脉脾端内径及血流速度、流量。结果7例栓塞后血细胞均明显上升。4例彩色Doppler测定结果显示栓塞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流量明显减少。提示脾部分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疗效明显。对于降低门脉压力,短期疗效明显,但远期效果欠佳,尤其对于晚期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相似文献   

6.
邓旦  李树森  廖明松  梁燕 《四川医学》2005,26(2):144-145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 (TIPSS)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采用超声评价 41例肝硬化患者TIPSS术前及术后 1个月的门静脉充血指数 (CI)以及右肝动脉阻力指数 (RI)变化情况 ,以了解肝脏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术后 1个月患者右肝动脉RI较术前明显减低 (P <0 .0 1) ,门静脉CI较术前显著下降 (P <0 .0 1)。结论 TIPSS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状态明显改变 :由术前门脉、肝动脉双重供血变为主要由肝动脉代偿供血 ,同时门静脉压力显著降低。超声显像可客观反映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7.
汉丹肝乐对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用汉丹肝乐前后,23例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的情况。结果口服汉丹肝乐4周后可有效降低门脉血流速度(Vvp)、脾静脉血流速度(Vsv)、门静脉血流(Qvp)、脾静脉血流量(Qsv)、门静脉阻力指数(Rivp)、门静脉峰值指数(Pivp)、脾静脉阻力指数(Risv)、脾静脉峰值指数(Pisv),而门静脉内径(Dvp)、脾静脉内径(Dsv)无明显改变。用药后未发现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当归对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利用脉冲超声多普勒对26位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服用当归煎剂后,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长期服用当归后(10~12周),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血流量(Qsv)显著下降(P<0.05~0.01),而门静脉与脾静脉血流速度(Vpv、Vsv),门静脉血流量(Qpv)均无显著变化(P>0.05),当归可能通过降低血液粘滞性,降低脾循环亢进而改善门脉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丝线栓塞性门脉高压模型犬进行PACS手术和传统SRS手术、PCDV手术,分别观察不同术式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制备门脉高压动物模型;PCDV组实施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SRS组实施脾切除,远端脾肾分流术。PACS组实施脾切除、门静脉-脾动脉吻合、门静脉-腔静脉吻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手术前后的入肝门脉血流、压力、入下腔门脉血流、压力;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内径、最大血流速度、血流方向、门静脉侧支循环和血栓形成情况,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PVP)。结果:PCDV组术后门静脉流量(PVF)下降17%,PVP下降5%,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7%;SRS组术后PVF下降51%,PVP下降50%;PACS术后向肝PVF上升至原来的180%,向肝PVP上升至原来的196%,门静脉入下腔门脉血流量增至原来的130%,门静脉入下腔门脉压力保持低压,约为原来的45.5%,相对于传统手术SRS或PCDV的门脉PVF和PVP治疗结果均具有极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PCDV术后门静脉高压瘀血状态并无明显改善,胃粘膜瘀血加重,复发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威胁依然存在;SRS术后PVF减少和PVP均有显著性下降,门静脉血流量进一步减少,肝脏血供术后仍然受到很大影响;PACS手术成功率较高,手术死亡率等同SRS手术,可同时提高入肝血流和降低侧支压力,是一种值得尝试和进一步研究的新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门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是一种肝前性的门脉高压症,是由于不同病因所致门静脉系统完全或部分阻塞,造成门静脉入肝血流受阻,导致门静脉内压力升高及栓塞后再通和侧支循环形成,在其周围形成大量的微小静脉,呈海绵状血管瘤样改变,是机体为保证肝脏血流量和肝功能正常的一种代偿性改变。  相似文献   

11.
毛华  赵敏芳  孙涛  黄纯炽 《广东医学》2007,28(2):288-290
目的 观察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采用局部脾栓塞术(PSE)治疗后,对患者脾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以及观察PSE治疗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疗效.方法 对脾动脉栓塞治疗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4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测定脾动脉、脾静脉血流速度和门静脉血流量,观察外周血常规变化.结果 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术后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升高,外周血液红细胞由(3.6±1.4)×1012/L升至(4.20±1.8)×1012/L,白细胞从(2.0±0.35)×109/L升至(4.5±1.4)×109/L,血小板从(40±1.6)×109/L升至(120.6±13.4)×109/L.PSE治疗后1,4周,患者脾动脉血流速度、脾静脉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采用PSE治疗后,可以提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量;降低患者脾动脉、脾静脉血流速度以及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召青  黄义林  王庆伟  张敬涛 《吉林医学》2010,31(16):2495-2496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伴有门脉癌栓原发性肝癌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4例伴有门脉癌栓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肝动脉造影和化疗栓塞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ChildA级15例,B级9例,24例共行TA-CE65次。结果:本组24例肝动脉造影肿瘤血管或染色明显,均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后2~4周,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缩小;19例肝内原发病灶内碘油沉积良好,5例肝内原发病灶内碘油明显流失;门脉癌栓内碘油沉积良好组11例,沉积不良组13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98个月,其中18个月的生存期18.25%;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伴门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门脉癌栓内碘油沉积良好提示预后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临床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正常对照组(20例),代偿期肝硬化组(22例)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8例)患者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横截面积和血流速度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的门静脉主干内径、门脉截面积、门脉充血指数是逐渐增加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的门脉血流速度是逐渐减少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以及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的门脉血流量是下降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失代偿期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肝硬化组门静脉与脾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参数,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正常鼠及肝硬变鼠的肝中叶和肝左叶,分别经腹行肝动脉加门静脉栓塞(HAE+PVE),肝动脉栓塞(HAE)和仅开腹轻触鼠肝后关腹手术。术后3d各组鼠肝右叶,分别对其所占体重的百分比值、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每克蛋白中含谷丙转氨酶的值进行检测。结果:正常鼠肝右叶上述指标相对对照组明显增加。双栓组较单桂组在上述指标检测中也明显增加。肝硬变鼠同样,但程度较正常鼠弱。结论:肝双栓后未被栓塞的肝叶肥大是肝细胞增生的结果;这种结果使肝储备功能增加。栓塞同样体积的肝,肝细胞增生的程度及肝的储备功能增加,双栓优于单栓。  相似文献   

15.
肝切除、肝静脉血栓形成、肝动脉栓塞、肝移植、门静脉高压等各种情况下肝脏出现巨大的血流变化。为了降低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门静脉流量减少,肝动脉缓冲区做出反应以增加肝动脉流量。与增加的肝动脉流量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压力促进巨噬细胞浸润,调节门静脉肌成纤维细胞功能,有助于门静脉高压下汇管区纤维化的发展。外泌体源性microRNAs参与了肝脏重塑的过程,它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就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导致肝脏重塑的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远端脾肾分流术(DSRS)对猪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CCl4/乙醇法建立猪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模型,行DSRS,术中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左肾静脉压力,手术前后CT测量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结果:DSRS后,脾静脉压力明显下降,门静脉压力、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无明显变化,左肾静脉压力有一定程度升高,但未见左肾淤血等情况出现.结论:DSRS是一种治疗门脉高压症可选择的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门静脉右支栓塞诱导左肝叶代偿性增生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 方法 对36例不能手术切除、但门静脉内无瘤栓的晚期肝癌行门静脉右支栓塞.CT测量栓塞前后左侧肝叶的体积,并测量栓塞前后的门静脉压力,监测肝功能. 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门静脉右支栓塞,其中2例门静脉栓塞后顺利实行右肝切除术.栓塞术前左侧肝叶的体积为(459.3±92.5)cm3,术后2,4,8周其体积达(613.6±115.8),(665.1±109.7),(688.0±112.6)cm3,分别比术前增加33.6%,44.8%,49.8%;术前左侧肝叶占整个肝脏的体积百分比为(18.5±4.2)%,术后2,4,8周分别为(24.4±5.1)%,(26.0±5.3)%,(26.6±5.7)%.术后2周较术前体积增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与2周间、术后8周与2周间、术后8周与术后4周间体积增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栓塞前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17.6±3.1)cm H2O和(18.2±3.0)cm H2O,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未出现门静脉高压,肝功能损害轻,无并发症. 结论 门静脉右支栓塞诱导左肝叶代偿性增生的临床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可增加手术切除率,提高手术切除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CT灌注成像及多普勒血流计测定肝脏血流灌注量,研究肝动脉栓塞术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头猪麻醉后,行肝左动脉栓塞术;于肝左动脉栓塞术前及术后,采用CT灌注成像测定肝右叶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总肝血流量、肝动脉灌注指数,采用多普勒血流计分别测定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及肝右动脉血流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肝左动脉栓塞术前及术后比较,栓塞术后肝右动脉血流量及肝右叶肝动脉灌注量增加,肝右叶门静脉的血流灌注量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肝固有动脉血流量明显减少,肝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动脉栓塞术后,通过肝动脉缓冲效应,门静脉血流量增加,维持全肝血流量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9.
肝癌化疗栓塞术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和储备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目的 探讨化疗栓塞术对肝癌病人肝脏血流动力学和肝储备功能 (HFR)的影响。2方法 对 17例肝癌病人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 ,采用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仪 (CDFI)显像、CT扫描测量的方法对栓塞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和肝实质丢失率 (PHER)的改变进行临床观察。3结果 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量、血流速度均于栓塞7d后明显上升 ,并达到高峰 (F=14.86~ 332 .5 5 ,q=6 .48~ 36 .43,P<0 .0 1) ,以后逐渐回落至栓塞前水平 ,而血管内径于栓塞前后无明显改变 ;门静脉充血指数 (CI)于栓塞前后无明显改变 (t=1.45 ,P>0 .0 5 ) ;栓塞后 PHER为10 .6 3%~ 43.83% ,平均 2 6 .13% ,多数病人 PHER<40 %时 ,栓塞后 HFR能满足术后代偿需要。4结论 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定量分析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预后估计提供了重要资料。综合 PHER可以正确评估栓塞对肝脏HFR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无水乙醇和不锈钢圈作为栓塞物,对13只犬的肝左叶门静脉2级分支进行了栓塞,分别于栓塞后10min、1周和2周时向肝总动脉、门静脉内注入不同颜色的乳胶颗粒。通过血管造影、乳胶颗粒的回收计数和肝组织的病理改变评价作用结果。无水乙醇的栓塞效果与注射量相关,栓塞后肝动脉血流量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不锈钢圈栓塞门脉分支后,门脉闭塞效果迅速、完全,肝动脉血流量代偿性增加,肝细胞只有轻度萎缩而无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