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了89例冠心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结果,73例(82%)检出缺血性ST段改变,共计232阵次,其中179阵(77.2%)属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SMI),无症状组每阵缺血发作的平均持续时间明显长于有症状组(P<0.001)。179阵SMI中118阵(66%)发生于6~18时,61阵(34%)发生于18~6时;快频率缺血发作(FRI)134阵(74.9%),慢频率缺血发作(SRI)45阵(25.1%)。SMI在6~18时的起始心率明显快于18~6时者,FRI与SRI在ST段压低幅度与缺血时间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89例冠心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结果,73例(82%)检出缺血性ST性段改变,共计232阵次,其中179阵属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无症状组每阵缺血发作的平均持续时间明显长于有症状组。179阵SMI中118例(66%)发生于6-18时,61阵(34%)发生于18-6时;快频率缺作134阵,慢频率缺血发作45阵(25.1%)。SMI在6-18时的起始心率明显快于18-6时者,FRI与SRI在ST  相似文献   

3.
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心肌缺血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ndial ischemia,SMI)又称静息性心肌缺血,由于其具有隐袭性易被忽视,而SMI有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先症,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 2 4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分析 14 8例冠心病患者 2 4h动态心电图 ,结果显示 ,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 14 1例 (95 .2 % ) ,常规心电图检出 31例 (2 0 .9% ) ,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14 8例动态心电图检出ST-T阳性 6 6例 (44 .6 % ) ,常规心电图检出ST -T阳性 11例 (7.4% )。其中 87例冠心病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对比 ,动态心电图ST -T阳性 49例 (5 6 .3 % ) ,平板试验阳性 2 8例 (32 .1%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提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 动态心电图(DCG)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临床。本文将我院150例冠心病人24hDCG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①对象:系我院据临床表现、心电图疑为冠心病的150例病人。男性132例,女性18例。年龄49~72岁,平均59岁。②方法:使用双通道DCG系统对全部病例进行24h分析。相当于记录普通心电图的V_1及V_5  相似文献   

6.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老年患者无症状性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检测分析Analysisofdynamicelectrocardiographicmonitoringofsilentandsymptomaticmyocardialischemiainpatien...  相似文献   

7.
对94例冠心病(CHD)病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AEG)监测。结果显示,有缺血型ST段改变者60例,共发作194例次;其中75.3%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心肌梗塞(MI)组中SMI125例次,占81.7%;心绞痛组(AP)中SMI21例次,占51.2%,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MI发作有昼夜规律。SMI伴心律失常在MI组(72.1%)较AP组(35.5%)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本文还就SMI的可能机理并就此指导治疗及判断CHD预后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心电图及动脉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CHD)的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标准,评价静息十二导联心电图(ECG)、24h动态心电9Holter monitor)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显示: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及诊断指数分别是:ECG为70.0%、66.6%、73.7%、36.6%;Holter为44.0%、86.7%、84.6%、30.7%。认为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及局限性,互补利用,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心肌缺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84例门诊冠心病患者,经心电图检查仍有心肌缺血者分为两组,均治疗4周,对照组41例,口服硝酸异山梨酯10mg,2次/d和美托洛尔(倍他乐克)12.5mg,2次/d。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mg,3次/d。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心肌缺血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显效14例(34.1%),有效14例(34.1%),无效13例(31.7%),有效率68.3%;观察组显效20例(46.5%),有效18例(41.9%),无效5例(11.6%),有效率88.4%。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明显增加,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7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的12导联Holter监测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结果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0%,特异性84%,精确度81.42%,且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12导联Holter对冠心病的检出率越高。结论12导联Holter为目前较理想的诊断冠心病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但应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1.
体表电位T波标测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和定位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了56例正常人和4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50%)的T 波等电位图(BSPM)变化特点,探讨T 波BSPM 对冠脉狭窄的诊断和定位诊断价值。结果表明:正常人T 波等电位图不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正区占居前胸和后背大部,形如“伞”状。负区仅位于右前胸和右肩部。冠脉左前降支狭窄时,T 波BSPM 在左前胸锁骨中线附近出现伸向正区的负区带或岛状负区。右冠状动脉狭窄的T 波BSPM,左前胸下部和背部出现异常负区。而冠脉左旋支狭窄时,异常负区占居整个下胸背部,正区仅占居前胸上部和左肩部,形如“碗”状。T 波BSPM 异常检测冠心病慢性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81.0%,特异度为90.0%,准确度为83.9%。  相似文献   

12.
沈宁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7):352-352
有关女性更年期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报道较多 ,对内源性女性激素体内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已有比较广泛的认同。现从心电图 (ECG)的角度 ,对已确诊为冠心病的绝经后女性的ECG作逆向远期回顾 ,围绕“女性更年期”前后时段 ,采用对同病例的纵向对比及不同病例的横向对比法 ,重点对各时段ECG中的S T、T及异常Q波改变进行统计分析 ,以了解其演变规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取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年龄在 6 0岁以上的女性 ,其ECG资料至少有绝经前 5年的 ,且以后至少每年有 1次E…  相似文献   

13.
用动态心电图监测78例不同类型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患者,结果: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myocardialischemia,SMI)检出率远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二者之比9.2:1);心肌梗塞后SMI的ST压低持续时间较完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心绞痛伴有的SMI为长(P<0.01);有症状的较无症状的为长(P<0.01)。提示缺血程度的不同,可能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症状出现与否有关。同时根据SMI发作规律及缺血时状态的不同以及与心率的关系,提出了心肌缺血发作的可能机制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常锦梅  马智琳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414-1415
<正>目前确诊冠心病的主要手段是冠状动脉造影(CAG),但价格昂贵,不易被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DEC)不仅能检测出心律失常,而且能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1]。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70例有胸痛史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动态心电图检测,现将结果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STc(ST段长度)变化对平板运动试验(EET)结果为可疑阳性的患者诊断为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48例EET结果为可疑阳性的患者,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冠脉造影正常组,测定其EET运动前、运动高峰及运动后恢复3 min的STc值.结果与运动前比较,冠心病组内运动高峰STc有非常显著的延长(P<0.01),而恢复3 min时S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正常组STc在运动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运动高峰时冠脉组STc延长患者比例高于冠脉正常组(82.1%vs68.4%),恢复3 min时2组间STc延长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4%vs 14.3%).结论 测定运动实验中运动高峰时STc的延长将能提高EET结果为可疑阳性患者为冠心痛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Holter)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4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证实的冠心病患者 ,并在同期内 (间隔小于 1周 )接受 12导Holter及普通心电图 (ECG)检查 ,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导Holter和ECG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的检出率分别是 75 0 %、8 3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2导Holter可以较早地发现SMI,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初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决定是否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重要性。方法 对临床初诊为CHD患者的心电图和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表现有CHD临床症状的66名患者中,心电图检查无心梗及ST—T特征性改变者12人,冠状动脉造影后无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者12人,符合率为100%,心电图检查有心梗及ST—T改变者54人,冠状动脉造影后确定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者41人,符合率为76%。结论 对心电图表现无特征性改变、具有CHD临床症状的患者,行CAG检查可有效排除CHD;对心电图表现有特征性改变的CHD患者,及早行CAG检查。可为CHD患者尽早做出正确诊断,明确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为及早行介入疗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体外反搏 (ECP)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3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 1个疗程 (每天 1h,1 2 d)的反搏治疗 ,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 ECP前后的心肌缺血发作阵次及持续时间、房性及室性早搏变化。结果 :ECP治疗前心肌缺血发作阵次为 (1 5 .89± 7.1 9)次 / 2 4 h,缺血总负荷为 (2 90± 1 39.32 ) mm· min,ECP治疗后分别为 (5 .9± 3.2 )次 /2 4 h和 (1 0 8.1 6± 6 5 .95 ) mm· min(P <0 .0 1 )。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ECP对改善心肌缺血总负荷及心律失常仍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而动态心电图检测则为体外反搏治疗效果提供了有用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患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比较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发现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优点。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66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其中剔除心室肥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动态组和常规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并对患者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进行诊断,阳性率为81.8%;采用常规心电图技术进行诊断,检出阳性率为54.5%,可以看出前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种,临床症状不明显,用常规方法检出率低,容易漏检,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检出率,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动态心电图已逐渐成为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的重要手段,值得进一步的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ST段变化及起搏器功能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但通道数目少或伪差等原因对ST段下移变化反映不全面。本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动态心电图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所有病人均为我院 1996年 9月~ 1999年 5月住院病人 ,共 171例 ,男 10 9例 ,女 62例 ,最小 2 6岁 ,最大 78岁 ,平均 52 .2± 4 .8岁。 2 2例糖尿病 ,2 7例高血压病 ,2 5例高脂血症 ,14例糖尿病和高血压 ,所有病人均在冠状动脉造影前或造影后或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型术前 1月内配带动态心电图。1.2 方法冠状动脉造影采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