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我院住院的28例产后出血达800ml以上产妇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产后大出血的预防、监测、护理的对策、方法和体会。结果显示: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高危妊娠孕妇易发生产后出血,出血量超过1800ml以上严重危及生命。提示:产科出血仍然是威胁我区孕产妇生命安全的首要原因。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护理工作,才能降低其发病率、病死率,进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付四香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556-2556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大致分为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而来势凶猛,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产妇生命。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防止产后出血是产科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对60例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抢救和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产后出血5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失血量超过400ml或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1]。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突然来势迅猛直接危及产妇生命,抢救不及时可造成孕产妇死亡[2]。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针对这些原因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例产后出血患者做出预见性处理。于产前、产时、产后进行监测、预防、护理及抢救措施。结果:20例产后出血患者都抢救成功。结论:及早预防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是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500ml)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产妇健康并危及产妇生命,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将2006年1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21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大致分为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而来势凶猛,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产妇生命。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防止产后出血是产科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对60例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抢救和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跃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301-1301
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500ml)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产妇健康并危及产妇生命,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将2006年1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21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是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甚居首位。 其原因:1.产后宫缩乏力,使子宫不能正常收缩和复旧,从而不能关闭胎盘附着部子宫壁血窦而致过多的流血,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2.软产道裂伤,胎儿过大、产力好,产程进展快,在胎儿未娩出前宫颈或阴道壁已破裂,多发生在初产妇。3.胎盘因素,可表现为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及胎盘残留。4.凝血功能障碍,如血液病、重症肝炎、胎盘早剥、妊高征、羊水栓塞,胎死宫内滞留过久皆可影响凝血状态,或致播散性血管内  相似文献   

9.
本组18例,年龄20~38岁,孕周30~41周,其中正常产产后出现宫缩乏力,失血性休克6例;剖宫产,巨大儿1例;巨大儿合并胎盘粘连2例;多胎妊娠合并前置胎盘1例;多次人工流产后合并胎盘植入3例;胎盘早剥、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贫血3例。出血  相似文献   

10.
李淑敏 《重庆医学》2007,36(8):764-765
产后出血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凶猛,如不严密细致地观察,则会延缓抢救时机,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所以加强护理观察,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和急救是产科医护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我科住院的38例产后出血达500ml以上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为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居首位。产后出血发病突然,来势凶险,如处理不当,休克时间过长,可使产妇在短期内死亡。本文对我院4年来55例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为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居首位[1].产后出血发病突然,来势凶险,如处理不当,休克时间过长,可使产妇在短期内死亡.本文对我院4年来55例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谢维芳 《中国民康医学》2013,(2):83+93-83,93
胎儿娩出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可被诊断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之首,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明确产后出血病因,熟知临床表现,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防止因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危及产妇生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孕妇住院后做好产前护理 ,防止胎儿窘迫 ,避免产妇产后出血 ,是关系到母子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 ,现将我科 1 990~ 1 995年住院的 2 56例产妇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 56例孕妇 ,其中妊高症 70例 ,子痫 46例 ,正常妊娠 1 40例。住院时间最长的 42d ,时间最短的 1d ,除有 3例早产儿死亡外 ,其余新生儿都发育正常 ,健康出院 ,产妇未发生产后出血病例。2 护理措施及体会2 1 心理护理①产妇情绪紧张、忧虑会影响产后恢复及子宫复旧。旧的风俗对人们的影响很深 ,有的孕妇住院后 ,言谈话语表现出喜欢男孩 ,怕生女孩 ,我们给她们开导 …  相似文献   

15.
王梅 《中国当代医学》2006,5(3):116-117
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凶猛,常常出于意料之外,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目前仍然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且近年来是我国、我省、我市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因此,防治产后出血是妇幼保健、产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对在我院住院的35例产后出血达800ml以上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我们对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抢救、护理的对策、做法和体会,以供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1 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我院共收住孕产妇 1 3 63例 ,发生产后出血 2 8例。 1 0例因产后出血急诊入院 ;1 8例为住院分娩产妇。 2 8例中宫缩乏力 2 0例 ,宫颈裂伤 2例 ,胎盘滞留 5例 ,凝血功能障碍 1例 ,发生失血性休克者 1 1例。以上病例中行子宫全切 2例 ,其余保守治疗 ,通过及时抢救 ,准确治疗 ,精心护理 ,均痊愈出院。2 护理体会2 .1 心理护理 产后出血病人的心理和精神往往受到较大的伤害 ,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问题。有的病人表现为情绪紧张、焦虑、烦躁不安 ;有的则表情淡漠 ,反应迟钝。此时护士应陪伴产妇身旁 ,耐…  相似文献   

17.
产后出血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产后出血又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最为常见。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助产技术,对预防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产后出血的诊断、产后大出血的急救,以及产后24h内出血的观察、休克的抢救、生命体征的监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做了具体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段玉梅 《大家健康》2014,(1):272-27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6年间在我院分娩且发生产后出血112例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产后出血率为7.48%,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其次是胎盘因素。结论:通过预防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率,做好产前产时的监测,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给予恰当的预防治疗措施,对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为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居首位[1],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治疗产后出血68例,经过积极抢救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妇产科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住产妇2542例,治疗产后出血68例,发生率为2.68%。68例产后出血患者年龄20~43岁,平均28岁;双胎妊娠5例,单胎妊娠63例;剖宫产22例,阴道分娩46例;胎头吸引器助产10例,臀位牵引4例;出血量500~1000ml者47例,1000ml以上21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43例,胎盘因素19例,软产道裂伤6例。1.2诊断标…  相似文献   

20.
产后出血是产科的常见量危急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产后出血一旦发生,如处理不及时,可影响产妇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仔细检查出血的原因,并针对出血原因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以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现将43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