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自限性血管炎,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不同程度口腔黏膜改变、眼结膜充血、皮疹、手足指端改变等,全身多系统均可受累,尤以冠状动脉受损最为严重。目前,K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是已有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生发展~([1-3]),其中CD4~+CD25~+Treg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异常在KD的研究逐  相似文献   

2.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发病时伴全身性血管炎,所以属血管炎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血管炎是由各种病因所致的以血管炎症、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组疾病 ,可引起相应器官或组织供血不足而发生病变。临床症状因受损器官的类型、大小、部位及炎症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而异。一般将血管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指不伴有其它疾病的系统性血管炎。继发性是指血管炎继发于另一确诊的系统性疾病 ,如感染、肿瘤、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 )等。根据其侵犯血管的大小和种类大致可分为巨细胞性动脉炎、多发性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 (PAN)、川崎病和Wegener肉芽肿 (WG)、显微镜下多动脉炎 (MP…  相似文献   

4.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为好发于儿童的急性全身性小血管炎性综合征[1]。本文对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进行血清hs-CRP、IL-6和降钙素原(PCT)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一般资料1.1.1病儿组:31人,均为我院从2010.1~2011.10经临床明确诊断的川崎病患儿,其诊断标准符合文献[2](包括体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肿瘤(neoplasm with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differentiation,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PEComa的认识和病理诊断水平.方法 对1例PEComa进行临床表现分析,对其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观察,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复习PEComa的特点.结果 患者发现左鼻腔无痛渐大性肿物伴反复出血1年余.组织病理学形态表现为裂隙状血管周围见片巢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细胞胞质透亮,内含淡红色细颗粒状,核小且一致,圆形或卵圆形,核仁小,核分裂罕见.免疫表型:HMB-45、Melan-A、vimentin和SMA(+);S-100蛋白、CK和EMA(-).结论 发生于鼻腔的PEComa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其为低度恶性潜能肿瘤,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KD)是易感者感染某种病原毒素后触发的免疫介导的全身中小血管炎性综合征,本病多发于5岁以下小儿,尤其在6-18个月婴幼儿发病为多.本文收集我院2006年3月-2010年3月小于6月龄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由于本病可引发严重的心血管病变,从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内皮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是内皮细胞在激活或凋亡状态下所释放的微小囊泡状物质。近年来实验证明EMP在炎症、免疫、凝血[1]及血管功能等方面[2]均有一定的影响,并与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型肌纤维母细胞瘤(mammary-type myofibroblastoma,MTM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MTMF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均为老年男性,临床表现为单发的无痛性实性肿物。3例均行肿块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示温和的梭形细胞呈束状排列于玻璃样变的胶原化间质中,并混有不等的脂肪组织。免疫表型:desmin、CD34均呈阳性。患者预后较好,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MTMF有典型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MTMF应与梭形细胞脂肪瘤、富细胞性血管纤维瘤、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孤立性纤维瘤及非典型脂肪瘤鉴别,并可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基因检测协助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恶变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通过已有病例及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8例子宫腺肌病恶变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子宫腺肌病的恶变并不完全是一个激素依赖性疾病,其涉及受体变化、间质细胞改变及血管生成等多方面因素.结论 针对子宫腺肌病的恶变应采用综合性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例原发性膀胱腺癌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镜下癌组织呈不规则腺管样、乳头状排列,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表型:β-catenin呈膜阳性,UroplakinⅢ呈阴性。结论 原发性膀胱腺癌是一种少见的膀胱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易转移,对放、化疗不敏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及病理检查,并辅以免疫组化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SP法对1例ELST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主要表现为左耳道流血水伴听力下降及左侧面瘫;MRI示左侧内耳、中耳、外耳道及颞骨岩部、桥小脑角池广泛占位,并伴有脑干、小脑半球、左侧颞叶受压;组织学示瘤细胞呈乳头状-腺样排列,被覆单层立方或矮柱状上皮,细胞异型性不明显.乳头轴心为纤维血管组织,局部呈硬化改变.部分腺腔扩张,内含胶样分泌物,形似甲状腺滤泡;免疫组化标记CK阳性.结论 ELST是一种罕见的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良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肺PEComa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特征及患者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肺PEComa中男性5例,女性4例,4...  相似文献   

13.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 4例AMF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研究 ,结合复习文献总结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结果 肿瘤境界清楚 ,直径 <5cm ,瘤细胞梭形或卵圆形 ,常围绕血管排列 ,呈疏密交替分布特征。免疫表型 :desmin、SMA、vimentin、CD34、ER和PR阳性或部分阳性 ,而MSA、S 10 0蛋白、Mac387和CK均阴性。结论 AMF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生育期女性外阴的良性软组织肿瘤 ,需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富细胞性血管纤维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pulmonary epith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PEH)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文献复习.方法 对2例在我院诊治的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病例进行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进行详细的观察.结果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影像学上常常表现为双肺多发小结节,病理学改变有特征性的中心硬化、细胞稀疏区和外周的细胞丰富区,免疫组化均表达vimentin,表达CD31、CD34、FⅧRAg等血管内皮标记物中的一项或多项.结论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肺肿瘤,无明确临床症状,影像学常常误诊,需要做活检才能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室管膜下瘤(subependymoma, S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E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大小形态一致的肿瘤细胞簇状分布于丰富的胶质细胞突起的纤维基质,常伴微囊变,为SE主要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表达GFAP、vimentin、S-100,Ki-67增殖指数低。结论 SE是生长缓慢的室管膜细胞良性肿瘤,属于WHOⅠ级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完整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切除不完整有复发可能。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TH1/TH2功能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急性弥漫性血管炎,婴幼儿发病多见,至今,该病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明,从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推测可能与病原体感染或毒素超抗原引起免疫学异常有关.本研究通过对K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PPD皮试的观察以及外周血血清IgE的变化、外周血CD4 T细胞CD30表达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IL-4、IFN-γ水平的测定,了解KD急性期TH1/TH2功能平衡状态及免疫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E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1例肾原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并复习文献.结果 组织学上肿瘤由排列呈巢状和条索状的上皮样细胞组成,胞质丰富、嗜酸性,常见胞质内腔隙,部分腔隙内有红细胞,有些细胞核偏位,类似印戒细胞样,间质为黏液样.免疫表型:CD34、CD31和vimentin阳性,显示细胞内空泡为原始血管腔.结论 EHE是一种不常见的生物学行为介于血管瘤和普通型(高级别)血管肉瘤之间的血管肿瘤,其病理形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发生在肾脏者罕见,其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与发生于肾外者相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3例罕见的肾SFT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原发于肾脏的SFT临床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缺乏特征性表现,镜下细胞形态基本为长梭形,部分为卵圆形或上皮样细胞.其主要特点为含丰富的胶原纤维和形成多量瘢痕.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CD34和CD99均(+),BCL-2(±).结论 发生于肾脏的SFT较为罕见,因缺乏特异性的术前诊断依据而极易误诊,确诊需依赖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头颈部Kimura 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颈部Kimura病(Kimura’s disease,KD)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0例发生在头颈部的KD病临床资料、发病年龄、病理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KD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颈部无明显压痛的软组织包块。组织学上以小血管增生、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增生及滤泡形成、生发中心扩大、纤维组织增生为基本病变。结论KD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病理表现的炎性增生性病变,应与部分富含淋巴组织的肿瘤相鉴别,组织病理学对于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KD是一种多克隆淋巴结炎性病变,提示细胞异常增殖与凋亡的抑制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列腺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HE及免疫组化法对3例前列腺BCC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发病年龄分别为39、69及75岁.镜下见瘤细胞较小,异型性较轻,瘤细胞呈巢状、小梁状或筛状排列,巢及小梁边缘的瘤细胞可呈栅栏状排列.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K(34βE12)、p63及CK5,不表达PSA和P504s.结论 诊断前列腺BCC需结合临床资料、HE形态和免疫表型,其生物学行为可表现出较强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