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慧  陈翠芹 《全科护理》2011,(2):154-15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病人佩戴手腕带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520例佩戴手腕的住院病人加强腕带监管,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转变护士的传统查对模式,将手腕带查对工作护理常规化,注重操作中落实相关健康教育,规范护士对腕带佩戴的健康宣教行为等。[结果]520例佩戴手腕带的病人自行脱落腕带2例,无一例身份识别差错发生。[结论]对佩戴手腕带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佩戴手腕带的依从性,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病人佩戴手腕带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520例佩戴手腕的住院病人加强腕带监管,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转变护士的传统查对模式,将手腕带查对工作护理常规化,注重操作中落实相关健康教育,规范护士对腕带佩戴的健康宣教行为等。[结果]520例佩戴手腕带的病人自行脱落腕带2例,无一例身份识别差错发生。[结论]对佩戴手腕带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佩戴手腕带的依从性,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儿科患儿佩戴标识腕带的现状。方法:对2010年3~5月的138例儿科住院患儿采用自制问卷进行佩戴标识腕带现状的相关调查。结果:缺乏健康教育导致患儿及家长认知不足、护士操作行为欠规范、腕带质量不过关等因素影响了患儿佩戴标识腕带的依从性。结论:临床护理中,护士应规范操作行为,将佩戴、查对腕带等工作常规化,加强相关健康宣教及腕带监管,确保患儿安全,提高患儿及家长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急诊日间输液患者佩戴标识腕带的现状。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4月~6月急诊日间病房输液患者150例,急诊日间病房一线护士31人,采用自制问卷进行佩戴标识腕带现状的相关调查。结果患者中愿意应用腕带的例数为46例,占30.7%;护士中愿意应用腕带的例数为13例,占41.9%。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佩戴、查对标识腕带的监管,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增强患者对佩戴标识腕带与医疗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患者佩戴标识腕带的依从性,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从护理角度出发,护理安全与病人安全息息相关。建立一个更为完善、安全的查对系统是护士工作的重中之重,准确识别是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有力措施[1]。腕带是识别、确认病人身份的一种标识。腕带标识制度是临床上的一种查对制度,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风险,将差错降至最低[2,3],但是部分病人甚至医护人员对佩戴腕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第一目标即为"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  相似文献   

6.
病人腕带标识的临床应用与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方法病人入院时,将其基本信息传输到腕带标识系统,打印出标识带扣系在病人手腕处。护士在各项操作前扫描病人标识带即可进入该病人界面,减少各环节查对。结果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减少了护理工作差错和病人投诉及护患纠纷(均为P〈0.01)。结论病人腕带标识是防止差错、提高工作效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产科病房同时使用腕带与床头卡两种识别标志,了解病人和医务人员的意愿.[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分别对住院孕妇、产科护士、助产士及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91%住院孕妇选择腕带作为识别标志,100%的产科护士、助产士及手术室护士选择腕带作为识别标志.[结论]使用腕带的选择率明显高于床头卡,腕带的使用在产科病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腕带识别方法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全院31个临床科室的分级护理检查中,回顾性分析使用腕带标识的特点。结果腕带使用存在患者依从性低、护士核对腕带的依从性差、腕带佩戴不规范、更换使用成本高等不足。结论腕带识别方法可完善、规范查对制度的落实,有效防范护理缺陷,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9.
外科重症监护室病人健康教育表格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规范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病人护理健康教育,了解SICU病人健康教育表格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SICU病人常见的健康教育内容,设计1份SICU病人健康教育表格并在临床应用,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病人对护士健康教育的年平均满意率从应用前的86%提高到使用后的95%,并且减少了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的内容和时间.[结论]应用SICU病人健康教育表格可以规范SICU护理健康教育,提高护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查对流程在预防眼科患者身份和眼别识别中的应用效果,有效防范眼科护理差错。方法启用患者腕带标识,对眼科患者人院、处置、手术前后交接的查对流程和方式进行规范,并对护士进行培训。结果规范查对流程实施1年来,未发生一例与查对相关的差错。结论规范护理查对方式和流程,可以提高患者身份和眼别的准确识别率,有效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静脉给药缺陷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40起静脉给药缺陷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包括查对不严,护士知识缺乏、经验不足,人力资源不足,病人身份识别的不确定,均可导致静脉给药缺陷的发生,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认为优化安全静脉流程,加强年轻护士的培训,配备病人标识腕带严格查对,能有效地降低静脉给药缺陷,保证静脉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门诊手术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内容及门诊护士对病人健康教育的认识.[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10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106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需求内客调查,了解20名门诊护士对病人健康教育的态度.[结果]门诊手术病人认为对所患痍病手术的相关知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而且内容需要多样化;门诊护士对病人健康教育认识不足,有待提高.[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关注门诊病人的健康教育,提高门诊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将门诊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位,使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规范健康教育对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167例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90例,对照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观察组运用<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者健康教育规范>进行健康教育.1个月后病人复诊时,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两组病人进行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相关遵医行为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病人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病人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流程再造对产科健康教育质量及护士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分娩的产妇12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抽取2009年分娩的产妇120例为干预组,应用再造的健康教育流程.[结果]干预组运用再造的健康教育流程后产科健康质量得分、产科相关质量、对护士的满意率及电话随访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造的健康教育流程规范了产科临床护士的健康教育程序,为护士实施健康教育活动提供指南,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病人对无缝多元性护理服务项目的需求以及护士对病人需求的认知,从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护士的自身素质,为病人更好地提供一体化护理服务.[方法]对病人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与护士对护理服务需求的认知不完全一致.病人最需要护士提供护理服务的项目依次为:保护隐私、专业技术操作、礼仪礼节、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保健知识、医学专业知识、历史地理等知识;护士对病人无缝多元性服务项目需求依次为:医学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操作、保护隐私、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保健知识、礼仪礼节、历史地理等知识.[结论]实施无缝多元性护理服务很重要,护士提供护理服务及接受培训时应以病人的需求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6.
吴瑞勤 《全科护理》2013,(36):3449-3450
[目的]探讨采用一对一个性化健康教育方式指导糖尿病病人规范胰岛素注射行为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1年12月住院2 型糖尿病病人8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和一对一个性化健康教育方式,比较两组糖尿病健康知识问卷得分、护理工作满意度、出院前1 d和出院3个月时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反应例次等方面的差别.[结果]观察组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一对一个性化健康教育方式可有效规范胰岛素注射行为,有助长期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对182例老年患者佩戴腕带依从性进行调查,发现有45.56%的老年患者依从性差,主要原因有心理因素、生活因素、治疗因素,通过采取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护士进行培训和教育、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等对策,提高了老年患者佩戴腕带的依从性,确保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儿科临床设立健康教育专职护士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00名儿科住院病人家属进行设立健康教育专职护士前后病人满意度及健康教育后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的调查.[结果]设立健康教育专职护士后儿科住院病人家属满意度及健康教育后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均明显提高.[结论]在儿科临床设立健康教育专职护士可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输液港输液及维护规范培训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12月输液港输液及维护规范培训前住院的84例输液港病人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主管护士向新护士培训输液港输液及维护的操作;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0月(输液港输液及维护规范培训后)120例输液港病人为观察组,观察组进行理论培训→观看输液港的安装操作录像及操作示范→(术者、手术室和送港科室)统一了术前的准备→输液港输液及维护的操作→术后健康宣教→带港出院注意事项,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培训前后护士对静脉输液港知识掌握程度,比较两组病人对护士在输液港健康教育满意度,并对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前后护士对静脉输液港知识掌握程度及两组病人对护士在输液港健康教育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液港输液及维护进行规范培训,可提高护士对静脉输液港知识掌握程度和病人对护士在输液港健康教育满意度,减少并发症,使输液港的使用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责护士带班制在控制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所有病例实施主责护士带班制,比较实施前(2003年1月-2005年12月)与实施后(2006年1月-2008年12月)基础护理合格率、技术操作合格率、护理措施落实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及病人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主责护士带班制后上述各项指标均较实施前提高(P<0.001).[结论]实施主责护士带班制可促使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达标,保障了病区护理工作质量持续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