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采用芪黄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尿毒症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导泻灌肠法在内科急症中应用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244000)江世和内科急诊患者,经西医救治难于取效又不能口服中药汤剂,也无有效的中药针剂之际,我选用了中医导泻灌肠法,据多年临床应用,只要准确辨证论治,选方遣药,在所用的中药汤剂基础上加用泻下活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黄汤高住保留灌肠在抢救口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导泻中的作用.方法:将68例急性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与时照组32例,均给予常规处理及甘露醇胃管注入,每日2次.实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用三黄汤高位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初次排便时间,48h排便次数,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出现并发症和症状反复出现人数.结果:治疗组初次排便时间,48h排便次数,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出现并发症及症状反复出现人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基础上及早应用三黄汤高住保留灌肠是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大黄煎剂高位保留灌肠在抢救口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导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将86例AOPP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与对照组40例,均给予常规处理及增液承气汤加味胃管注入,每日2次,每次保留2h;实验组在2次胃管注入期间加用大黄煎剂高位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排便时间、36h排便次数、全血胆碱酯酶(CHE)活力、肌酸磷酸肌酶(CK)及其同工酶(CK-MB)、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出现并发症和症状反复出现人数.结果 治疗组排便时间、36 h排便次数、CHE、CK、CK-MB、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出现并发症及症状反复出现人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及早应用大黄煎剂高位保留灌肠是抢救AOPP患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患儿 ,男 ,1112 岁 ,2 0 0 1年 6月 15日入院。 2 0 0 1年6月 9日 ,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呕吐、腹泻。在当地医院经抗感染、补液、对症支持治疗 6天后 ,体温降至正常 ,呕吐停止 ,腹泻进行性加重 ,渐至有黄绿色水样便持续性自肛门溢出 ,遂到本院就诊。体查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小便常规、血气分析无异常发现 ,大便常规示白细胞 ( ) ,连续 3次大便培养阴性。诊断为小儿腹泻 (感染性 )。治疗方法 :生理盐水 2 0 0 m L回流灌肠 ,清洗肠道 ,继之灌入庆大霉素 8万 U 生理盐水 2 0 m L,保留约半小时 ,每日 2次。患儿腹泻明显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灌肠后肠道清洁效果好、患者舒适度、依从性均好的清洁肠道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普外科住院的肛肠疾病患者及需要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磷酸钠盐灌肠,对照组采用0.1-0.2%肥皂水溶液500ml灌肠。比较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患者依从性、腹痛、灌肠药液外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清洁度比较有差异(X^2=0.60,P〈0.05)。结论:磷酸钠盐灌肠法清洁肠道效果较传统肥皂水灌肠好,而且其还具有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舒适度良好等优点,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7.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2000年6月~2005年9月,笔者应用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00例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1.1岁;病程3~8天。病发于夏秋季者85例,冬春季者15例。治疗方法药物组成:云南白药散剂(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2g,庆大霉素8~16万U,呋喃唑酮0.1~0.2g,氢化可的松25~50mg,654-25~10mg。上药加入100~200ml生理盐水中,加温至30℃左右。灌肠方法:保留灌肠前令患者排空大小便,用灌肠器通过导尿管插入肛门10~18cm,将药液徐徐灌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及西药组,同时以20例肠黏膜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比较用药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HSP70含量变化,且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中西药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中西药组及西药组患者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HSP70含量明显增高,治疗后两组患者HSP70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中西药组高于西药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且能够提高HSP70含量。  相似文献   

9.
苦杏仁灌肠中毒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案举例李某,女,35岁。因便粘液血便,伴腹痛5年余,来院求治。查体:一般状态较好,乙状结肠镜所见,进镜30cm处,显示肠腔无狭窄、无肿物,未见溃疡及活动性出血。在15cm~12cm处,直肠后壁广泛水肿,呈地图状。入院诊断为直肠炎、盆腔炎,给予口服中药及中药煎剂灌肠,其中口服中药无不适。灌肠中药为:川楝子15g,儿茶10g,冰片5g,黄连20g,杏仁15g。每周2次水煎剂灌肠,灌肠次日后,腹痛、腹胀减轻,大便次数明显减少,6日后再灌肠,患者自述心难受、恶心、呕吐。继而加重,昏倒,经刺人中后神志清醒,但口唇及四肢发绀,呼吸困…  相似文献   

10.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在发病原因中以粘连性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病因的49%。[1]由于手术引起的粘连占70%,随着腹部手术的广泛开展,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逐年上升。[2]在治疗上,粘连性肠梗阻大多数采用非手术疗法,因为再次手术可造成新的粘连。中医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笔者用苦寒泻下法为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75例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以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物质而逐渐引起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一种非炎症性的、可逆性的良性病变,亦称结肠黑色素沉着症。  相似文献   

12.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6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以直肠、结肠粘膜出现特异性炎症,形成溃疡性改变为病理特点,以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慢性反复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下消化道疑难病之一.1990~1998年我院共收治46例经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慢性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细菌性痢疾(菌痢)是由志贺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黏膜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为主要病变,以发热、腹泻、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1].2004年3月-2006年10月我院对菌痢患者25例采用住院后先用生理盐水清洁灌肠,再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与对照组直接使用抗生素等治疗相比,效果更佳,现经统计学比较后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细菌性痢疾(菌痢)是由志贺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黏膜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为主要病变,以发热、腹泻、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2004年3月-2006年10月我院对菌痢患者25例采用住院后先用生理盐水清洁灌肠,再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72例患者全部来自本院1997~2001年门诊,其中治疗组38例,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43岁;平均病程8年。对照组33例,年龄31~55岁,平均年龄46岁;平均病程……  相似文献   

16.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脑出血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涛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095-1095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病死率较高,并发症较多,严重危害人们健康。我们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60例脑出血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及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现代医学以血液透析、肾移植等方法治疗,可以使患者病情缓解,但由于价格昂贵,肾源不足,排异反应等,很难在临床广泛推广。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以自拟肠道降氮方保留灌肠治疗本病18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卢彩英 《江西中医药》2005,36(12):19-19
以自拟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习惯性便秘15例,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18~65岁,病程1~5年,均获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慢性结肠炎病因复杂,学术观念很多,如肠道感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变态反应等,症状以慢性痢疾样症状为主,以消化不良及营养不良为辅的临床过程。治疗上颇为棘手,笔者用中西药口服造成人为的腹泻,并通过大量饮水,将肠道粘膜上粘液,及病灶附着物进行清洗。显露病灶,随后行保留药物灌肠的方法与单纯药物保留灌肠法相比较。结果显示,肠道清洗之后行药物保留灌肠,明显优于单纯药物保留灌肠法,提高治愈率30%,缩短治疗时间10余天,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保留灌肠是将药液通过肛门由直肠灌入结肠的技术操作,药物通过肠粘膜吸收以达到治疗疾病为目的。药物灌入后在肠腔内存留的时间的长短与临床疗效有密切的关系,存留时间越长,疗效越佳。传统的保留灌肠法因器械不佳、操作方法落后致使在操作中出现药物外溢、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短,影响疗效。因此,灌肠方法的选择、灌肠器具的改良、灌肠液的配置及其护理等方面的改进,可有效的提高灌肠的疗效。现就以上几方面的临床经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