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性改变,主要表现为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等病理变化,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临床表现为烧心、胸骨后痛、反酸、嗳气、恶心、腹胀等症状。从症状上看,RE属中医"吐酸"、"嘈杂"、"噎膈"、"胃痛"、"胃痞"、"胸痹"、"梅核气"、"胸痞"等范畴。近年来国内学者对RE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包括喉部)或肺所致的症状和并发症[1],即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反酸、胃灼痛等症状和食管黏膜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组织的损害[2],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GERD患病率为5.77%,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研究发现GERD是引发食管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目前,西药  相似文献   

3.
史亚祥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1995-1996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动力障碍性疾病,我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月及每周有烧心和反酸症状的人群患病率分别为17.8%和5.8%[1]。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病并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疾病,常与其他一些疾病"重叠"出现。故笔者将近年有关GERD重叠症的研究概况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且病情缠绵反复。中医治疗GERD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累及心、病因病机涉及心或出现瘀血、气机升降失常、神志改变等临床表现者,基于中医心胃理论,可从心论治,并在辨治基础上,酌情加减温心阳、养心血、活血化瘀、安神之品,往往可获得较好疗效。介绍从心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的理论依据与临床经验,为GER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食管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可分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反流性糜烂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3种类型.GERD可出现典型的反流症状:烧心(即胸骨后烧灼感)和反流(即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其他相关症状如:上腹痛、胸痛、嗳气、咽部异物感、吞咽痛等;还可出现食管外症状,如:慢性咳嗽、咽喉炎、哮喘等[2].GERD的中医治疗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但由于各医家对GERD的认识与经验不同,各地气候、患者体质有差异,目前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为进一步讨论GERD证型分布的客观规律,现将2000年以来中医对GERD的辨证分型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GERD)不同中医证型合并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情况。方法:以216例GERD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1:1的比例选择同期住院的216例非GERD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不同中医证型合并肠易激综合征的情况。结果:GERD患者合并IBS者(112例,51.9%),显著高于非GERD患者合并IBS者(65例,3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GERD气滞型患者合并IBS者57例(50.9%),显著高于气虚型和气逆型。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不同中医证型合并肠易激综合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系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类疾病[1]。GERD临床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disease,NERD)、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EE)和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3种类型。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2]。  相似文献   

8.
1 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高.我国1996年在北京、上海两地对5000例普通人群进行了流行病学问卷调查[1],推测GERD患病率为5.77%,RE为1.92%.GERD相关症状在北京发生率为10%,上海发生率为7.68%.中国广东社区人群研究调查了3338人[2],发现每周有烧心症状的患病率为6.2%.李兆申等回顾总结了14年间近13万例接受内镜检查的病例[3],结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检出率为2.95%.胡兆元等回顾总结了10年间5万例接受内镜检查的患者[4],结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的检出率为4.1%.2005~2006年,我们在北京中医医院及北医三院的消化门诊对10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5],发现GERD患者294人,构成比为29.4%.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 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该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之一。GERD包括3种临床亚型,即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 isease,NERD),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和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我国GERD发病率为5·77%,其中RE的发病率为1·92%。  相似文献   

10.
<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食管抗反流机制减弱后,反流物对食管黏膜造成损害的疾病。GERD在我国社区发病率为7.69%,因我国人口基数大,实际患病人数众多,已引起医疗界的重视[1]。根据食管黏膜的不同病变程度可将GERD分为3个类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GERD)主要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紊乱,以致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而引起的疾病,属中医学吐酸病范畴。中医药对治疗酸碱混合反流与单纯胆汁反流性胃食管反流病方面,有独到优势。河北省中医院刘启泉教授为首届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业医30余载,对GERD的研究有较深造诣,治疗强调重在调理脾胃功能,组方严谨,选药独特,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GERD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杨定太主任医师治胃食管反流病验案4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洁 《新疆中医药》2007,25(1):49-50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造成或不造成食管黏膜损伤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杨定太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45年,善治各种疑难杂证,经验丰富,疗效确切。现将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症状和组织损害,导致患者出现烧心等临床症状和食管粘膜炎症性病变[1].为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效果,2006年12月至2010年3月,我院采用腹部针刺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包括喉部)或肺所致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内镜检查存在食管黏膜破损称反流性食管炎。有资料显示[1],西方国家患病率约为15%~20%,而我国约为12.5%。又一项调查发现[2],GERD在中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普遍存在失眠、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不适症状和并发症。我国在北京、上海进行的调查显示GERD的发病率为5.77%[1]。GERD是一个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且不明确。Ghrelin是生长激素促分泌激素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在人体胃肠道和中枢系统均有分布,与消化系统功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西医认为下食管括约肌(LES)功能障碍,尤其是一过性LES松弛是GERD的最主要因素。中医无GERD病名,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为嘈杂、吐酸、呃逆、胸痞等范畴。现总结近年来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型认识,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赵润栓  高楠楠 《中医杂志》2011,52(15):1332-133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食管症状和并发症的疾病[1]。据北京、上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GERD患病率为5.77%[2]。西医认为,该病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降低、胃及十二指肠功能障碍、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破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与中医辨治规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烧心、反酸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甚至口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组织的损害.该病在西方国家发病率约为7~15%,在我国虽未进行过流行病学调查,但发病率并不低[1],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理生理基础研究及中医外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ERD)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及心理压力的加重,其发病率日渐增多。迄今为止,GERD的病理生理学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治疗尚无突破性的进展。近年来中医外治在此领域有所发展,就近年来有关GERD的病理生理基础研究近况作一总结,并对中医外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GERD)病在食管,由胃所主,临床以胃脘灼热(即烧心)为最常见症状,常伴反酸,非心源性胸骨后疼痛,或有嗳气、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咽部不适、口苦、咳嗽等症.本病属祖国医学吐酸、嘈杂、反胃、呕胆、呕吐、结胸等病证范畴.2004年6月~2007年8月笔者对357例GERD患者,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