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目前文献报道来看,面瘫各时期针灸治疗多以面部局部取穴为主。面瘫早期是针灸治疗的关键时期,针刺的时机和方法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转归及预后。部分医家主张面瘫早期以远端穴为主,少取病变局部腧穴。面瘫早期面部取穴和避开面部取穴两种方法疗效评定受诸多因素影响,孰优孰劣尚无定论。笔者认为面瘫早期应避开面部取穴,采用远端取穴的治疗方法,在急性期过后逐渐加用局部取穴,临床效果佳。本文通过探讨面瘫急性期远端取穴,以扩展临床思路,积极探索实践,找到最佳治疗方案,减少患者痛苦,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单纯针刺治疗与急性期加刺络放血,配合拔罐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7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本着急性期着重远端取穴,针刺面部穴采用浅刺法,留针时间短,禁止加电针;后期着重局部取穴留针时间长的原则,施以相同的取穴。但治疗组于急性期加取大椎、肺俞(双侧)穴刺络放血,配合拔罐治疗,每日1次,连续使用7天。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1%和100%,临床治愈率分别为50%和71.1%,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同时加大椎、肺俞(双侧)穴刺络放血,配合拔罐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以风池穴为主穴,运用温通针法并配合局部及远端取穴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急性期面瘫22例,治愈率达100%。结论:以风池穴为主运用温通手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是肯定的,且具有很强的治疗优势。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大部分学者认为针灸治疗应在急性期既介入治疗。但由于急性期面神经处于炎症水肿期,面神经的损害仍在继续,故病情处于进展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会出现逐渐加重的趋势。故针刺宜浅,不透穴,取穴宜少,留针时间宜短,不宜加电针。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治疗,无论以单纯的针灸治疗还是针加电针、针加TDP神灯照、针加灸、针加中药或加西药、针加穴位注射、针加火针、针加放血疗法、或以多重方法综合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取穴不统一,方法多样,这就需要我们临床工作者通过对择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各个方法之间的比较,寻找最佳的针灸治疗时机与方法,与期形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针灸实践指南,指导临床实践。这就需要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的面瘫患者120例,其中周围性面瘫78例,中枢性面瘫42例。根据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医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中医传统取穴方法,平补平泻;观察组取穴采用局部取穴+辨证取穴+辨病取穴的方法,并根据病情辨证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治疗周期为15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取穴+辨证取穴+辨病取穴的方法治疗面瘫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针刺足三里上巨虚为主治疗面瘫1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烨  赵志强 《陕西中医》2009,30(9):1209-120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早期采用远端针刺足三里、上巨虚,急性期过后配合局部取穴针刺治疗面瘫108例。结果:治愈好转106例,总有效率98.1%。结论:针刺足三里、上巨虚具有扶正祛邪,通阳散寒,活血通络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局部加循经远道取穴与单纯局部取穴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A、B两组,A组78例采用局部加循经远道取穴针刺治疗;B组72例,单纯局部取穴针刺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A、B两组治疗后Sunnybrook面瘫评定系统(SFGS)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但A组比B组更优(P<0.05);治愈率A组为84.6%,B组为62.5%.结论:局部加分部循经远道取穴和单纯局部取穴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均有肯定的效果,但前者的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提出了面瘫早期治疗当以"疏散外风"为宜,介绍了双侧取穴、刺激适度、认知干预等治疗方法,强调了针灸治疗面瘫急性期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边敏佳  王瑞辉  陈蓉  边艳峰 《河南中医》2016,(10):1849-1851
针灸治疗面神经炎多采用局部取穴和辨证取穴两种方式,还有部分医者配合针灸等其他疗法进行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具有副作用小的特点,成为多数患者的第一选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针灸治疗面瘫的最佳针刺时机、针刺手法及刺激量等诸多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盛灿若     
方名:面三针治疗周围性面瘫 取穴:地仓、大迎、太阳. 功能:养血祛风、通经活络. 主治: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和后遗症期. 用法:面三针的取穴方法.面瘫1:地仓穴下1 寸,向颊车穴透刺,进针2.5 寸;面瘫2:大迎穴下1 寸,向颧髎穴透刺,进针2.5 寸;面瘫3:太阳穴下1 寸,透刺通过四白穴,进针1.5 寸.每天1 次,每次静留针30min,不用电针.  相似文献   

11.
介绍徐福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关于面瘫的预后判断,徐福教授提出面瘫合并颈椎病是导致难治性面瘫发生的重要因素。治疗上采取分期论治,急性期注重腹针的运用;恢复期根据面神经颅外分支的走行靶向选穴,精准有效,注重面瘫健侧取穴,以及多法联合使用;后遗症期重视艾灸治疗,辨症施治。  相似文献   

12.
<正>我区地处高寒,是周围性面瘫的高发区,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仍以春夏之交及秋冬季节发病率高。既往我们多采用局部取穴加风池、合谷、足三里等穴针刺加温针灸法治疗,但因取穴多,针刺疼痛,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由于发病1周内病情可能会有进展,西医学在临床治疗中认为面瘫急性期因炎性水肿渗出而不宜早期针灸治疗,提倡发病7天后再行针灸治疗为宜。而中医学普遍认为,面瘫早期进行针灸治疗是最佳时期,因此应用针灸治疗面瘫时最佳的介入时间一直是临床医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就此,笔者选择了257例急性期(3天以内)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在进行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在发病第3天、第7天和第10天行针刺治疗,报道如下。一般资料257例病例均为2008年11月~2011年6月我院针灸科门诊病人,均选择初诊为发病3天以内的急性期  相似文献   

14.
薛青理 《河南中医》2014,(11):2168-2169
目的:探讨脾胃学说指导针灸分期辨治青年贝尔氏面瘫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贝尔氏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针刺局部取穴和循经远取穴治疗;观察组以"脾胃学说"为指导,针刺局部取穴及分期选穴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胃学说指导针灸分期辨治青年贝尔氏面瘫临床效果满意,丰富了针灸治疗面瘫治则和取穴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分期针刺加TDP中频电治疗周围性面瘫282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方法。方法:将36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2例根据病情分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针对各期特点取穴,施以不同的手法,配合TDP中频电疗法。对照组84例采用常规毫针刺法,不分期。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9%,对照组痊愈率为76.2%;治疗组痊愈平均时间为18.6 d,对照组痊愈平均时间为24.2 d,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取穴不同,采用不同针刺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常规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16.
张争昌  曹荣禄  刘国强 《陕西中医》2007,28(12):1666-1668
目的:观察针刺三步法治疗急性湿热型面瘫的疗效。方法:三步法为急性期取穴:地仓、下关、翳风,恢复期取穴攒竹、太阳、头维等,后遗症期在恢复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电针组穴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湿热、热毒型面瘫在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的临床表现及病机是不尽相同的,治疗时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方案,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三步法充分体现了中医基本理论中的同病异治。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利用复杂网络技术探析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用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收集2000年—2019年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并运用gephi 0.9.2软件实现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纳入文献64篇,提取出腧穴处方67条;重要腧穴以地仓、阳白、颊车、鱼腰、太阳、迎香、四白、合谷、翳风和攒竹为主,腧穴配伍以地仓与阳白、合谷、颊车最为多见,应用"k-核心"算法优化腧穴处方,27个核心腧穴以面部及下肢部使用腧穴个数及频次最多,且74.1%为特定穴,以交会穴居多,进行社团划分后可归为以常用主穴和辨证配穴为主。结论:现代临床中采用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取穴以手足阳明、少阳和足太阳经为主,并注重局部取穴和特定穴的使用,且强调辨证配穴和上下配穴;电针波形以疏密波最多,连续波次之。  相似文献   

18.
取穴:地仓、大迎、太阳。功能:养血祛风、通经活络。主治: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和后遗症期。用法:面三针的取穴方法。面瘫1:地仓穴下1寸,向颊车穴透刺,进针2.5寸;面瘫2:大迎穴下1寸,向颧髎穴透刺,进针2.5寸;面瘫3:太阳穴下1寸,透刺通过四白穴,进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面瘫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的症状缓解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面瘫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中医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中医传统取穴法,观察组采用局部取穴加辨证取穴以及辨病取穴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症状总缓解率要高于对照组。结论:局部取穴加辨证取穴以及辨病取穴治疗面瘫的效果十分明显,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平衡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蓉晖 《光明中医》2008,23(3):303-304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急性期(1—7天)健侧给予平衡针灸治疗,穴取腰痛穴、鼻炎穴、胃痛穴,7天后配合患侧分组常规取穴加电针;对照组急性期健侧常规取穴并开四关,恢复期患侧分组常规取穴加电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3.9%,明显高于对照组50%(P〈0.025)。结论:平衡针灸配合电针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