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羧基功能化碳纳米管作为药物递送载体时,对抗肿瘤药物羟基喜树碱的装载与释放行为。方法:通过强酸氧化处理原始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得羧基功能化碳纳米管(f-CNTs),利用拉曼光谱表征MWCNTs羧基化前后的性质、元素分析和酸碱滴定法测定羧基的接枝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观察f-CNTs的微观形貌;采用湿化学法在f-CNTs中装载羟基喜树碱,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观察羟基喜树碱在f-CNTs中的装载位置;最后考察该载药系统中羟基喜树碱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MWCNTs通过强酸处理后水溶性大大改善,长度由2μm左右减小至约200~300 nm,两端开口;且成功接枝上了羧基,元素分析和酸碱滴定测定羧基接枝量约为2~2.3 mmol/g;HR-TEM观察表明,羟基喜树碱装载在fCNTs的管腔中,其包载量约为120 mg/g;体外释放结果表明,96 h内,在p H=5.0时,HCPT从f-CNTs的管腔中累积释放量约为35%,当p H=7.4时,HCPT从f-CNTs的管腔中累积释放量不超过5%。结论:功能化的碳纳米管是溶解性能受介质酸碱性影响药物的良好控制释放递送载体,该递送系统在酸性微环境中释放药物,而在生理条件下较少释放药物。  相似文献   

2.
以生物可降解的树状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载体,采用透析的方法制备了雷帕霉素缓释胶束。通过扫描电镜、动态光散射仪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载药胶束的形貌、粒径及体外释放行为进行了表征及研究。结果表明:载药胶束为中空结构的囊泡,载药后粒径明显增大,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提高到40%和91%,体外释放结果显示其缓释作用明显,Gompertz一级函数模型较为真实地反应其释放行为。  相似文献   

3.
以聚乙烯亚胺(PEI)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PEI-CNT)为模板,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乳糖酸(LA)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合成乳糖酸修饰的PEI-CNT复合载体,并负载抗肿瘤药物盐酸阿霉素(DOX),使其成为具有靶向功能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载体。采用核磁共振(1H-NMR)、透射电镜、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等测试手段分析载体的结构和性质。载药复合体系在酸性条件下的体外药物释放速率明显高于中性条件下的,同时该复合载药体系对肝癌细胞(SMMC-7721)具有一定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4.
首先合成了叠氮化的胆固醇和炔基化的奥曲肽,并基于叠氮化的胆固醇制备了叠氮修饰的阿霉素脂质体Dox@N3-L;随后利用点击反应在其表面修饰了具有肿瘤靶向功能的奥曲肽,得到奥曲肽靶向阿霉素脂质体Dox@Oct-L;最后考察了点击反应的进程、点击修饰对药物包封率的影响以及脂质体的体外靶向性。结果表明,通过点击反应能成功将奥曲肽修饰到载药载体表面,点击修饰对脂质体中荷载的药物没有影响,包封率为99.8%,与点击前无显著差异。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Dox@Oct-L对肿瘤细胞HepG2的杀伤作用强于Dox@N3-L,表明Dox@Oct-L对HepG2细胞具有一定的靶向性。因此,利用点击化学在荷载药物的载体表面修饰是一种温和有效的方式,可方便地实现载药载体表面的功能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吉非替尼为模型药物,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研究制备吉非替尼PLGA缓释微球。方法:选择O/W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微球,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观察微球形貌;差式扫描量热法验证吉非替尼PLGA微球的形成;考察吉非替尼PLGA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差式扫描量热法结果表明,吉非替尼与PLGA分子间作用力发生变化,以分子形式均匀分散在载体中。吉非替尼PLGA微球呈白色球形颗粒,表面平整,平均粒径为(10.35±0.32)μm,包封率为(88.44±1.26)%,载药率为(10.00±0.23)%;体外释药符合零级释放方程Q=0.769t-1.800 9,r2=0.980 8。结论:吉非替尼PLGA微球制备工艺稳定,在体外缓慢释放药物达5 d以上,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低频超声对无机空心纳米微球携载药物释放的影响,并探讨无机空心纳米载体用作超声靶向药物治疗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以植酸为调控剂,钙盐和亚硒酸盐为反应物,在水热条件下制备无机空心纳米微球。然后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载入无机空心纳米微球中,并给予低频超声刺激,测定BSA的释放量。结果 水热条件下成功制备了分散性良好的无机空心纳米微球,低频超声刺激下有利于加速纳米空心微球中BSA的释放,且BSA的释放率随低频超声功率的增加而加快。结论 本方法制备无机纳米空心微球简单、快速,且制备的微球分散良好。低频超声刺激有利于加速无机空心纳米微球中的药物释放速率。该微球有望用作低频超声靶向药物治疗载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能同时携带2种抗肿瘤药物的脂质微泡,对其载药量以及体外控制释放能力进行研究。方法以机械振荡法制备脂质微泡,嵌入法对紫杉醇进行装载以及生物素-亲和素体系连接阿霉素脂质体。粒径分析仪以及荧光显微镜对其表征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及酶标仪分别测定紫杉醇和阿霉素载药量;在超声辐照条件下,促使微泡对紫杉醇以及阿霉素的释放,并测定各自药物释放量确定超声辐照微泡的药物释放效率。结果粒径分析仪测得载药微泡其粒径约为(1.45±0.27)μm,荧光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微泡周围显红色荧光;以3 mg固定磷脂用量,紫杉醇最大包封率为(54.64±2.98)%,每108个微泡载阿霉素量为(4.52±0.53)μg;当超声波机械指数为1.0时(MI=1.0),90%的微泡破碎以及紫杉醇和阿霉素释放率分别为15%和80%。结论载药微泡在超声辐照作用下具有良好的药物释放能力,能够在超声图像辅助给药体系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双药载体。  相似文献   

8.
多柔比星长效注射微球的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多柔比星(Dox)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及药物在制备工艺和体外释放过程中的稳定性.方法:以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用改进的复乳法(W/O/W)制备载Dox长效注射微球;考察粒径大小、外观、包封率、载药量等理化性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了体外释放溶液中的药物含量,考察了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及影响因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评价了微球制备工艺和体外释放过程对Dox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微球球形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85 μm,包封率为95.1%,载药量为14.8%.随着PLGA浓度的增加,W/O体积比的减小,微球释放速度减慢,突释效应减小.制备工艺对Dox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而Dox在体外释放过程中随着释放时间的延长逐渐有降解峰产生,10 d后降解峰面积占2.46%.结论:用复乳法制备载Dox微球,通过对PLGA浓度和油水体积比的调节,可以得到不同释放速度的微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的表面形貌、粒径分布、微粒结构、表面元素、体外释放等微粒性能进行考察与评价.方法 以可溶性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三氧化二砷(As2O3)为模型药物,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PLGA载As2O3纳米微粒(As2O3-NPS),通过电子显微镜观测纳米粒外形结构,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载纳米粒载药量包封率并测定体外释放量,用光电能谱仪测定纳米微粒表面元素.结果 As2O3-NPS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210±23)nm,测得载药量为29.6%,包封率为82.1%.体外释放实验表明纳米微粒具有缓释特性.结论 以As2O3-NPS作为As2O3载体,可改变As2O3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具有缓释作用,可制备为静脉用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发挥更好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功能化碳纳米管作为新型载体在胰腺癌淋巴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多壁碳纳米管功能化(胺基化),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功能化碳纳米管进入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的情况.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实验检测功能化碳纳米管对BxPC-3细胞的毒性以及携带吉西他滨的功能化碳纳米管对BxPC-3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大鼠淋巴结示踪实验评价功能化碳纳米管的亲淋巴系统特性.结果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性明显增加,并可穿过细胞膜进入胰腺癌BxPC-3细胞.MTT实验检测发现,不同浓度的功能化碳纳米管对胰腺癌细胞BxPC-3的生长无明显影响;携带吉西他滨的功能化碳纳米管对BxPC-3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细胞抑制率为(50.2±5.0)%,略高于单用吉西他滨的(41.4±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碳纳米管注射入大鼠脚垫皮下,在其淋巴引流路径上的不同部位均可见到淋巴结黑染,且随淋巴流动分布范围较远,可达到大鼠肾门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结论 功能化碳纳米管具有较好的亲淋巴系统特性,并有良好的药物携带能力和肿瘤细胞靶向性,载体本身对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功能化碳纳米管可能成为新型的安全高效的胰腺癌淋巴系统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NH2基修饰SiO2包覆的Fe3O4纳米管药物载体并研究其载药性能。方法使用水热法制备Fe2O3纳米管,然后用SiO2对其表面进行包覆,再使用H2还原制备SiO2包覆的Fe3O4纳米管,接着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其表面进行—NH2修饰,以水杨酸为模型药物研究所制备载体的载药性能。结果成功制备出NH2基修饰SiO2包覆的Fe3O4纳米管药物载体,载药实验显示:以水为溶剂时,所制备的载体的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54.7%和55.8%;以体积分数50%乙醇为溶剂时,所制备的载体的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22.4%和49.1%。结论成功制备得到形状新颖的载药率高的纳米Fe3O4磁性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2.
采用薄膜分散-硫酸铵梯度法制备了紫杉醇-阿霉素复方脂质体,并以N-十二烷基-O-羟乙基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锚定修饰,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形态,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粒径及表面电荷,数字酸度计及渗透压测定仪检测其pH及渗透压,HPLC法测定并计算两种药物包封率、渗漏稳定性、血浆稳定性及体外释放行为。所制备的多糖锚定修饰复方脂质体呈球形,粒径分布均匀,在150 nm左右,pH为5.3~6.1,渗透压为820~870 mOsm/kg,对两种药物皆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均大于90%),且和非多糖锚定修饰脂质体相比,药物泄漏率显著降低,血浆稳定性显著提高,缓释能力增强,且在肿瘤模拟pH环境比血液pH环境具有更快的释药速度。本研究制备的多糖修饰复方脂质体具有优良的药物负载、稳定性及缓释能力,在临床联合化疗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乳液交联法合成壳聚糖微球并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再将其复合于脱细胞基质的小牛松质骨支架,制备壳聚糖微球/小牛松质骨支架复合缓释体系。方法: 使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对合成的复合缓释系统进行结构表征和形貌观察,并对微球的包封率和载药量进行检测。用动态浸泡的方法来检测BMP-2的体外释放特征,通过体外检测复合体系的细胞毒性和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壳聚糖发生了交联并成功包载了BMP-2,微球平均直径为5.982 μm,表面光滑,且成功负载于小牛松质骨支架,形成了新型的微球/支架药物缓释体系。缓释数据表明,5 mg微球在体外释放21 d,BMP-2逐渐释放,第21天时浓度仍达到(239.1±20.0) mg/L。体外测试表明,该缓释体系有利于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的生长,促进向成骨方向分化。结论: 壳聚糖微球/小牛松质骨支架复合缓释体系实现了BMP 2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骨修复部位的持续、缓慢释放,为骨组织缺损的修复治疗及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一种可局部植入的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以及成骨性能的新型材料并验证其缓释性能和生物安全性。方法使
用乳化溶媒挥发法制备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微球并将其与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结合制备成
一种新型的复合抗结核支架材料。分别观察微球以及复合支架材料的体外缓释性能。通过在成年雄性SD大鼠的肌袋模型中
植入复合抗结核支架材料来观察不同时间点的局部药物浓度以及血药浓度,通过血生化指标以及肝脏病理组织切片评价复合
抗结核支架材料的体内安全性。结果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微球的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56.05±5.33)%和
(29.80±2.88)%。在第28天微球和复合支架材料的体外累积释放率分别为(94.19±5.40)%和(82.23±6.28)%。局部植入抗结核
复合支架材料后药物缓释效果令人满意,在术后第28天局部药物浓度仍可达到(16.18±0.35)μg/g。血浆生化指标提示局部植
入抗结核复合支架材料后会出现一过性肝损伤,肝脏病理切片的结果显示在第28天肝损伤基本得到完全修复。结论利福平-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微球-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结核局部植入物,具有良好的缓释
效果以及生物相容性,能弥补传统抗结核疗法局部药物浓度过低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将活化的叶酸分子连接到O-羧甲基壳聚糖(O-CMCS)上。以CaCl2为交联剂,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叶酸修饰的O-CMCS纳米粒子(FCC NPs),并开展了从FCC NPs作为抗癌药物紫杉醇(PTX)载体的研究。结果表明:FCC NPs呈球形,粒子大小约190 nm,对PTX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均受PTX加入量的影响。该纳米粒子对药物的释放具有较好的pH敏感性,能够增强PTX在癌细胞处的富集。同时,该纳米粒子无细胞毒性,纳米粒子表面由于叶酸的存在使其具有较好的细胞靶向性,且载药纳米粒子对癌细胞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凝胶的温敏性及其药物缓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壳聚糖/甘油磷酸钠(CS/GPS)水凝胶的温敏性及载药凝胶缓释性能。方法试管倒置法研究不同配比、不同pH对CS/GPS体系凝胶化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表征CS/GPS复合物;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温敏凝胶相变动力学曲线,并测定载药凝胶的累积释放度。结果56%GPS与2%CS体积配比从0.2增到0.8(混合液pH6.5),在37℃下凝胶化时间(GT)从10min缩短到1.5min;56%GPS/2%CS体积比为0.4的混合液,pH6.5升至7.0,37℃下GT从120S减少到90S;56%GPS与2%CS以体积配比为0.2时(混合液pH6.9),在25℃时维持液相,温度从30℃升至45℃,GT从9min降至1min,在37℃时,可快速凝胶化(GT为130s)。依诺沙星为模型药物,载药凝胶12h累积释放度为62%,依诺沙星原药3h累积释放度达到97%。结论一定配比CS/GPs体系在37℃具有快速凝胶化特性,温敏性载药凝胶对药物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透明质酸修饰的地塞米松核壳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理化性质及释药行为等进行考察。首先采用薄膜分散水化-挤膜法制备核壳纳米粒(LCS-NPs),单因素研究多种处方组成对LCS-NPs性质的影响。随后用透明质酸(HA)与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DOPE)的键合物(HA-DOPE)修饰LCS-NPs,制得HA-LCS-NPs。采用粒度仪和投射电镜分别考察HA-LCS-NPs的粒径、电位、微观形态和结构组成。以地塞米松为模型药物,考察载药HA-LCS-NPs的包封率和体外释药行为。HA-LCS-NPs在透射电镜下呈现清晰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189±10.3)nm。HA-LCS-NPs对地塞米松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27.4%和5.9%,72 h累积释放率低于40%。结果表明,薄膜分散水化-挤膜法制备的LCS-NPs经HA-DOPE修饰,可得到具有明显核壳结构的纳米载体,并实现有效的药物包裹和良好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磁性纳米高分子聚合物-载表柔比星的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并对其表征、载药率进行检测。方法选用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作为骨架材料。与具有超顺磁性的Fe3O4纳米粒、丙烯酸单体及抗癌药物表柔比星制备磁性纳米粒,并通过透射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等考察磁性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及体外磁场响应性。结果载表柔比星的磁性壳聚糖纳米粒直径约200nm,磁化曲线提示其超顺磁性,测得载药率15%、包封率20%。结论磁性表柔比星纳米粒粒径小,载药率和包封率高,体外具有良好的磁场响应性。  相似文献   

19.
制备磷酸川芎嗪载药壳聚糖微球及其体外性质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具有多种治疗作用的磷酸川芎嗪为模型药物,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壳聚糖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交联固化法制备磷酸川芎嗪壳聚糖微球。结果显示,磷酸川芎嗪壳聚糖微球载药量为(8.26±1.23)%,包封率为(81.67±0.97)%,显微镜下观察微球的形状良好,呈圆球形,平均粒径为25μm,粒径跨度为0.76。采用动态膜透析法测定含药微球的体外释药曲线,磷酸川芎嗪壳聚糖微球在体外缓慢释放药物,在第8天时释药量达到总药量的82%,说明磷酸川芎嗪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化学分散法制备羧基功能化石墨烯。采用FT-IR、XRD对产物进行表征;用静电自组装法将其与壳聚糖(CS)复合制备复合膜,对复合膜的荧光性能及其修饰玻碳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还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功能化石墨烯含有羧基;壳聚糖-石墨烯复合膜具有光致发光性能;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对葡萄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还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